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文革中的被鬥者,其實很多可以正常工作, 最典型的例子是

(2015-05-06 18:28:40) 下一個

被批鬥的張愛萍將軍, 他本人上午接受批鬥(沒有暴力,據報道張愛萍將軍本人被批鬥時腦子裏都操心衛星的事情, 這其實是一種群眾監督), 下午去指揮發射衛星。

群眾批鬥的監督功能跟西方體製很類似。  政府官員一邊要工作, 一邊還要應付國會質詢,媒體公眾的各種質詢。   西方政府在接受質詢 有規定期間,更加製度化, 但在頻度和強度上顯然就不如文革。  說文革是人民民主, 很有道理。

不過, 今天, 很多不認可民主的人士們, 將此類監督看作西方體製低效的原因之一。  這跟認為文革式批鬥會影響工作, 其實是一個道理。  權力需要製衡, 受到製衡的權力當然不能任意地為所欲為。 

中國百姓的不幸是, 沒有能批判繼承文革的群眾監督功能。   甚至有人要抹殺曆史, 否定文革的群眾監督功能。  文革的群眾監督功能在中共9大報告中, 陳述得很清楚。 

“正如毛主席在一九六七年二月一次談話中指出的那樣: “過去我們搞了農村的鬥爭,工廠的鬥爭,文化界的鬥爭,進行了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但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沒有找到一種形式,一種方式,公開地、全麵地、由下 而上地發動廣大群眾來揭發我們的黑暗麵。” 現在,我們找到了這種形式,它就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出自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一九六九年四月一日報告,四月十四日通過)

文革後, 有人以個別暴力事件為借口, 將文革的群眾監督功能也徹底否定掉了。  於是在今天的中國, 相對中國政府, 群眾監督,人大媒體監督功能弱得可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