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轉貼]中國能養活30億以色列人

(2010-07-03 20:35:26) 下一個

中國能養活30億以色列人

何亞福

甲:我看到新聞報道說:“中國的國土最多隻能承載16億人口。” 我認為,現在中國13億人口已接近自然容量的極限。以水資源為例,目前中國人均占有量僅為2200立方米,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4。現在中國有13 億人,就已經嚴重缺水了;如果人口達到16億,恐怕連水都喝不上了,中國就要崩潰了!
乙:照你這麽說,以色列早該崩潰了!因為以色列的人均水資源僅為270立方米,僅相當於中國的1/8。我感到困惑的一點是,為什麽某些專家認為中國的國土最多隻能承載16億人口?難道中國人真的是特別“高貴”的人種,一個中國人活在世上,需要消耗的自然資源遠遠大於一個外國人?

甲:那你認為中國最多能養活多少人?
乙:我不知道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究竟能養活多少億中國人;但我知道,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至少能養活30億以色列人。而且,這種“養活”的標準,是以發達國家的標準來衡量的。以色列的人口密度比中國大得多,而且大部分國土是山地和沙漠,實際上隻有北部加利利湖周圍平原和約旦河穀適宜農業。然而,正是在這塊貧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僅僅在一代人時間裏就建成了現代農業,創造出令世界驚訝的奇跡。

甲:我估計以色列的人口增長很慢,所以容易發展。
乙:在過去的五十年中,以色列的人口從60萬增長到600萬,其中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移民。增長的人口需要更多的土地和水,這就減少了用於農業的資源。而與此同時,以色列農業從業人員占勞動力的比率又減少了——從五十年代的17%降到現在的3.5%。盡管如此,科技的飛速發展使五十年中農產品總量翻了十五倍!

甲:以色列農業能不能自給自足?
乙:20世紀70年代以前,以色列農業是以糧食生產為主的自給主導型種植業;20世紀70年代以後,以色列農業是以園藝為主的出口主導型種植業,以出口創匯達到以農養農的目的。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以色列政府對農業結構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即實行以園藝生產為主的出口主導型農業結構,減少糧食作物播種麵積,集中力量大力發展經濟效益高的水果、蔬菜和花卉生產。現在以色列進口一部分糧食,而大量出口蔬菜、水果和花卉等農業產品。

甲:以色列既然很缺水,那麽它的農業為什麽又搞得那麽好呢?
乙:這要得益於它的滴灌技術。1962年,以色列一位農民偶然發現水管漏水處的莊稼長得格外好。水在同一點上滲入土壤是減少蒸發、高效灌溉及控製水、肥、農藥最有效的辦法。這一發現立即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發明滴灌以後,以色列農業用水總量30年來一直穩定在13億立方米,而農業產出卻翻了5番。

甲:以色列有美國的捐助,當然能搞得那麽好。
乙:你隻看到以色列有美國的捐助,卻看不到以色列四麵環敵,生存環境極為惡劣。由於曆史原因,以色列長期與其周邊的阿拉伯國家處於戰爭或敵對狀態,這使它不得不維持龐大的戰爭機器,把本該用於生產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投放到國防當中。多年來,以色列的國防開支一直占預算總額的30%左右,這一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無疑嚴重製約了其經濟的發展,也使這個國家的經濟具有濃重的戰爭經濟特色。如果以色列有中國這樣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那麽即使沒有美國的捐助,以色列也會發展得比現在更好!
甲:以色列人素質高,中國人素質低,所以中國學不了以色列。
乙:我發現,最歧視中國人的其實不是日本人或美國人,而是某些中國人。一個國家的人民是素質高還是素質低,不是天生的,關鍵在於教育。根據以色列的《義務教育法》,5歲至16歲的少年兒童必須上學接受義務教育,不用付任何學費。以色列每年的教育經費占GDP的8%~9%。而中國每年的教育經費僅占GDP的 2%~3%。如果中國能把教育定為基本國策,增加教育經費,並把計生經費改為花在教育上,那麽根本沒有必要搞計劃生育。

甲:現在中國有13億人口,人均水資源隻有2000多立方米;如果中國隻有7億人口,人均水資源就有4000立方米了。這不是更好嗎?
乙:事實上,即使不減少中國人口,也可以提高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人類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在於海水淡化。現在海水淡化的成本是每噸5元,將來技術進步,進一步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那麽海水淡化就有錢可賺了。現在有專家估算過,我國南水北調的成本可能在每噸6元左右,如果是這樣,與南水北調相比,海水淡化已經具有相當的競爭力了。而且,海水淡化對於長遠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具有戰略意義,這是因為:海水淡化可以增加淡水總量。采用蓄水、調水、開采地下水等方式,隻是把水資源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而水資源總量並沒有增加。向海洋要淡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甲:就算中國能養活20億人或30億人,但我問你:要那麽多人幹什麽?所以,我支持實行計劃生育,把中國人口降到7億。如果老天爺能為我們再造一個960 萬平方公裏的中國版圖麵積,我們可以不搞計劃生育。
乙:既然你承認中國人口遠遠沒到承載力的極限,那你為什麽要把中國的人口結構搞得那麽慘呢?要知道人口極度老齡化的痛苦遠甚於人口數量過多的痛苦。對於支持計劃生育的人來說,即使老天爺再送一個960萬平方公裏給中國,他們還是要支持計劃生育,因為那時他們會把中國的人口密度與加拿大或俄羅斯相比較。事實上,一個國家要不要搞計劃生育,並不取決於這個國家的人口數量或人口密度,也不取決於人均自然資源,而主要取決於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和民族精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