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毒奶再現——有多少害可以重來?

(2010-07-11 23:14:36) 下一個
毒奶再現——有多少害可以重來?

樂安

BBC中文網記者




過去兩年,問題奶在中國以奶粉、煉乳、雪糕等形式不斷重現。

青海、甘肅和吉林三省最近發現三聚氰胺含量超標的問題奶粉,媒體驚呼中國“毒奶再現”。應當說,毒奶重來在中國已經不能用“再現”來描述,至少已經是“一而再,再而三”。

今年初,上海、山東、貴州等地就發現了三聚氰胺超標的毒奶粉,而且幾乎都使用了2008年未被銷毀的問題奶粉作為原料,引發中國有關部門又一輪“整治”。

全國食品安全整頓工作辦公室主任、中國衛生部部長陳竺春節前要求各地“限期清查”。一個月之後,該辦公室在“3·15”消費者權益日之際非常“及時”地表示,中國各地的問題奶粉已經“全部銷毀,僅有少量因法律或其他原因保存”。

我寧願相信,“其他原因”不該包括讓這些毒奶粉在僅僅幾個月之後得以重新出現在青海、甘肅、吉林或者其他任何地方。

不過,目前中國媒體報道說,這次三地發現的毒奶粉仍“疑似”2008年遺留的三聚氰胺超標產品。

新華社報道說,其中青海一案有可能是“犯罪分子利用過去尚未完全銷毀的三鹿問題奶粉進行加工、銷售”。

重來的毒奶 複出的官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原局長李長江

李長江去年12月底出任全國 “掃黃打非”工作小組專職副組長

無論是2008年的“遺毒”,還是又有人“頂風作案”生產了新品,簡單的事實是,問題奶粉還在市場上隨時對人們的健康構成威脅。人們在指責有關企業利欲熏心的同時也不能不質問監管部門幹什麽去了。

2008年的“三鹿毒奶事件”發生後,不能說中國沒有“殺雞儆猴”:三鹿負責人被判無期;兩名銷售、使用三聚氰胺的男子被執行了死刑。

然而就在“三鹿案”審理、宣判的同時,當年因為毒奶事件而辭職或者受到處分的中國政府官員則紛紛複出。

當時因 “負有領導責任”而引咎辭職的國家質檢總局原局長李長江去年12月底出任全國 “掃黃打非”工作小組專職副組長,團派出身的他今年3月更被增補為全國政協委員,並成了十一屆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

李長江擔任質檢總局局長期間,中國食品安全問題頻出,“掃黃打非”至少不直接關乎人命,中央高層的任命決定也算英明。

如今毒奶重來,赴港遊客的采購清單上恐怕又要添上幾包進口奶粉。因內地“拖粉客”狂買進口奶粉而大獲其利的香港食品店老板們也許真該感謝這位港澳台僑委員會李副主任。

同樣東山再起的還有當時被行政記大過的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原副司長鮑俊凱。此人到安徽升半級短暫“外放”之後也已經回京擔任質檢總局科技司副司長。

“三鹿事件”發生時的河北省農業廳長劉大群則在受到記過處分之前就成了邢台市委副書記,並在第二年初當上了邢台市長。

無助的家長 苦命的娃

“三毒奶粉事件”造成6名兒童死亡,大約30萬名兒童中毒。有專家指出,即便受害兒童的結石病得到治療,三聚氰胺中毒仍會有長期影響。
抗議的患兒家長



不少家長仍在為患兒的治療奔波、求助、討說法。

事件後,三鹿公司破產。在沒有和受害兒童家長協商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提出了病童賠償方案,但不少家長對方案不滿,也有家長說根本沒有得到政府承諾的免費治療和賠償。

其中一些家長和維權律師曾試圖提出集體賠償訴訟,但法院拒絕受理。

他們改變策略,個案訴訟後,全國也僅受理了有限的幾起這方麵的民事訴訟。更多的家長仍在為患兒的治療奔波、求助、討說法。

去年底,中國當局逮捕了代表患兒家長維護權利的“結石寶寶之家”網站創辦者趙連海,罪名是“尋釁滋事”。

就在本周,中國媒體又紛紛報道重慶一名懷疑自己孩子死於三鹿問題奶粉的家長唐琳5月份被警方帶走後也已經證實被“勞教”,罪名是他網上的泄憤言論“製造恐怖氣氛,危害公共安全”。

不知是否和毒奶再現有關,關於唐琳的報道和轉貼多數已經被中國網站刪除。

從家長、官員和所謂“責任者”們不同的命運,我們應當不難理解問題奶粉何以能在中國一再重現。

在這樣的環境下,重來的恐怕將不僅僅是毒奶這一害,而最終受害的恐怕將不僅僅是孩子和其他消費者,也將包括這個體製本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