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放軍中將怒吼:中共不改革必滅亡 ( 轉貼)

(2010-08-08 07:39:14) 下一個
鼓吹民主體製 痛斥金錢外交
解放軍中將怒吼:中共不改革必滅亡

解放軍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中將,近日接受媒體專訪時,炮轟中共現行政治體製,更大力鼓吹美國民主製度,痛斥中國缺乏容忍真理的土壤,直言一個製度若不能讓公民自由呼吸、不能把代表人民的人放在領導崗位將「必然滅亡」;甚至預言中國在 10年內,將向民主政治轉型,稱這是不可避免,因為中共「不可能有退路」。

劉亞洲這番駭世之言發表於最新一期《鳳凰周刊》,但刊物同時聲明,有關內容根據專訪整理,未經劉本人審定。專訪題為《西部論》,前半部主要論述中國西部所麵臨複雜的國際環境,建議當局積極應對,大膽西進。但在專訪的後半部,他對境內時政發表看法,言辭觀點令人震驚。

錢多不意味軟實力提升

他首先炮轟中共流行的「經濟強國」和「金錢外交」的思想,指「錢多不意味軟實力有提升」;他以中國在非洲投資大肆行賄、用金錢開道為例,指此舉不但使非洲官員胃口越來越大,也讓當地民眾對中國極為反感。而今日中國從上到下都洋溢「有錢好辦事、錢能擺平一切」熱情。他表示:「單靠金錢不但無法長期保有中國在境外的國家利益,甚至不能保有境內的平安穩定。」
劉亞洲指出,決定一個民族的命運,絕不僅靠軍事和經濟力量,而取決於文明形式,「這決定了我們(中共)必須進行政治體製改革」。他又以前蘇聯比喻,指蘇共失敗不在於經濟或武力,而在於製度,「一個製度如不能讓公民自由呼吸,並最大程度地釋放公民創造力,不能把最能代表人民的人放在領導崗位上,就必然滅亡」。


預言 10年內政治轉型

他更直指,當年的蘇聯也曾強調穩定,把穩定看成目的,「穩定壓倒一切,金錢擺平一切,結果激化了矛盾,一切反了過來」。他並預言,中國「 10年之內,一場由威權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轉型,不可避免地要發生。中國將會出現偉大變局。政治體製改革是曆史賦予的使命。我們(中共)不可能有退路」。
「美國成功的秘密不在於華爾街,也不在於矽穀,而在於長盛不衰的法治和法治背後的製度。」劉亞洲直指,隻有製度可以信賴。劉亞洲表示,中國並不缺乏真理,而缺乏容忍真理存在的土壤,「沒有民主,就沒有持久的崛起。民主思想傳播不受國界限製,也不受曆史限製」。
現年 57歲的劉亞洲身為中共軍方高級將領,且是中紀委委員,其公開發表如此出位言論引起外界關注。有關內容昨在各大網絡被瘋傳。《鳳凰周刊》隸屬本港鳳凰衞視,但在內地可公開發行。本報記者

劉亞洲認為以「維穩」為名打壓異見將適得其反。


軍旅作家 議政觀點震撼中共
劉亞洲出身軍人家庭,父親劉建德曾任蘭州軍區後勤部副政委。他中學畢業後,由父親安排參軍,在軍中官至排長; 20歲被保送入武漢大學外語係就讀。大學期間不但展露文學天賦成為作家,還與同班同學、前國家主席李先念的女兒李小林相戀,兩人後來成為夫妻。

美國高度關注對象

大學畢業後,他進入解放軍空軍政治部任職。 1989年六四時,他因涉及事件被當局調查,但最終過關獲重用。 1992年 4月,他低調以作家身份隨團訪問台灣,開創中共黨員軍官訪台先河,事後才被傳媒揭發軍人身份,轟動一時。同期,他還參與中共對南韓秘密建外工作而立功。
近幾年來,劉亞洲以軍隊將領身份,頻對施政及軍事議題發表看法,竭力呼籲中共通過推行民主實行政治改革等,以達到精兵強國;他的觀點不但震撼中共政壇,有消息指,美國情報機構和軍方也將他列為高度關注對象。中共中央黨校前教授杜光,更譽他為中共難得一見、能卓然不群獨立思考的將星。
劉亞洲的夫人李小林現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工作,兩人育有一名 20歲的兒子。劉曾參加異見人士創辦的獨立中文筆會的活動。他的胞弟劉亞偉擁美國國籍,在美國的大學任教,並為支持中國民運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工作,專門研究中國選舉問題,在北京辦有「中國選舉與治理網」。本報記者
劉亞洲小檔案

年齡: 57歲
祖籍:安徽宿縣
軍銜:中將
妻子:李小林(前國家主席李先念女兒)
學曆:武漢大學外語係英文專業畢業
經曆:
曾任解放軍空軍政治部秘書、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成都軍區空軍政委、解放軍空軍副政委,現為國防大學政委
作品:
長篇小說《陳勝》,中篇軍事紀實小說《惡魔導演的戰爭》,以及言論集《金門戰役檢討》、《信念與道德》、《甲申再祭》、《大國策》等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劉亞洲金句

•「中國不缺乏真理,中國缺乏容忍真理存在的土壤。」
•「美國成功的秘密不在於華爾街,也不在於矽穀,在於長盛不衰的法治和法治背後的製度。」
•「單靠金錢力量,不但無法長期保有中國在境外的國家利益,甚至不能保有境內的平安穩定。」
•「決定民族命運的絕不僅是軍事和經濟力量,主要取決於文明形式本身。民族的生存決定我們必須進行政治體製改革。」
•「十年內,一場由威權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轉型,不可避免地發生。中國將出現偉大變局。政治體製改革是曆史賦予的使命。我們不可能有退路。」
•「一個製度如不能讓公民自由地呼吸並最大程度地釋放公民創造力,不能把最能代表這個製度和最能代表人民的人放在領導崗位上,就必然滅亡。」
資料來源:《鳳凰周刊》


評:
劉亞洲將軍的民主崛起悖論的背後

漢大賦

  劉亞洲將軍正確的看到了現實中國私有製泛濫,資本主義橫行造成的社會亂象,指出“迷信金錢力量的民族,是落後和愚昧的民族。無論是用於內政的安撫還是世界的拓展。擁有經濟和文化及意識形態雙重優勢的民族, 才是真正強盛的民族,才是值得拜服的、有感召力的民族。”正確的看到了:“單靠金錢的力量,不但無法長期保有中國在境外的國家利益,甚至亦不能保有境內的平安穩定。”但是劉將軍為解決這個社會問題開出的藥 方,確是“威權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轉型”大言不慚的宣稱:“民族競爭是全方位的競爭,是綜合素質的競爭。決定民族命運的絕不僅僅是軍事和經濟力量,而主要取決於文明形式本身。民族的生存決定我們必須進行政治體製改革。人類社會,以十年為度,可見政治興衰;以百年為度,可見社會興衰;以千年為度,可以看到文明的興衰。十年之內,一場由威權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轉型,不可避免地要發生。中國將會出現偉大的變局。政治體製改革是曆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不可能有退路。”


  劉亞洲將軍的政治體製改革,其內容就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內容就是:“一個製度如果不能讓公民自由地呼吸並最大程度地釋放公民的創造力,不能把最能代表這個製度和最能代表人民的人放在領導崗位上,它就必然滅亡。”那麽這個公民是誰?最能代表這個製度和最能代表人民的人又是誰呢?劉亞洲將軍語焉不詳。劉將軍很策略的把最重要的問題,含糊了。但是,政治體製改革的核心問題,民主政治又是以什麽為模本呢?這一 點劉亞洲將軍直言不諱:“美國成功的秘密不在於華爾街,也不在於矽穀,真正的秘密在於長盛不衰的法治和法治背後的製度。美國製度被詡為是“一種由天才們設計,使蠢才們可以運作的體係”。一種壞的製度能夠使好人做壞事;一種好的製度也能夠使壞人做好事。民主恐怕是極要緊的。沒有民主,就沒有持久的崛起。民主思想的傳播不受國界限製,當然也不受曆史限製。中國的精英們要有為後代尋找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切實可行的製度的勇氣。不一定要成為先烈,但一定要成為先驅。”原來民主政治就是美式民主,政治體製改革就是全麵移植美式民主。但是美式民主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製度,是保護和維護資本主義剝削製度的政治製度,它本身就是以金錢至上為信條,迷信金錢的力量的。美式民主又怎麽能解決“單靠金錢的力量,不但無法長期保有中國在境外的國家利益,甚至亦不能保有境內的平安穩定。”的中國社會問題呢?資本主義橫行造成的的社會亂象,怎麽能靠縱容保護維護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的政治製度來解決呢?劉亞樓將軍自己製造了一個悖論,一個自己無法自圓其說的悖論。金錢至上危及民族生存,民族要生存,要政治體製改革,政治體製改革要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就是全麵移植美式民主,美式民主恰恰是金錢至上的政治製度。劉將軍慷慨激昂了一番,發現自己什麽也沒說。從起點又回到起點,製造了一個悖論,無限循環,什麽問題也解決不了。那劉亞洲將軍為什麽這樣做呢?


  劉亞洲將軍這樣做是有意識地擺迷魂陣,他把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產階級的鬥爭,歸結為中國皇權與學習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製度的鬥爭。他說:“中國傳統政治奠基於商鞅,粗成於秦始皇,大成於漢武帝。獨尊儒術就是獨尊皇權。正因為這種背景,使得百多年來中國多次借鑒西方的政治改革都半途而廢。改革在其他領域都能大顯神通,一旦延伸到政治領域,馬上就寸步難行,最後總會爆發突然事件,使改革者措手不及,全軍潰敗。鄧小平是要進行政治體製改革的,也曾下定決心,但隨著形勢的發展,政治改革與傳統政治權力結構的不相容性日益凸現出來,導致了波及全國的動亂。”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民族自強的鬥爭不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20世紀最偉大的革命不見了,隻剩下了皇權和資本主義先進政治製度的鬥爭。甚至鄧小平的平息動亂,捍衛了人民民主專政,也變成了鄧小平想和皇權鬥爭而失敗了。



   資本主義政治製度與皇權相比當然是先進的,劉亞洲將軍隨之堂而皇之的批判起文革。認為文革是:"革命的風暴毀滅了思想的火種".“文化大革命最顯著的特點是:不許討論。舉凡攸關民族命運的問題,都不允許公開討論。”似乎文革就是皇權盛行的年代。但是文化大革命的重點是整共產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毛主席說:“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裏,就在共產黨內。”文化大革命就是反對走資本主義道路。顯然劉亞洲將軍的思想的火種,攸關民族命運的問題,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就是討論在中國實行資本主義製度。而所謂皇權就是不準走資本主義道路。劉亞洲將軍搞了一個悖論,為的就是為資本主義政治製度鳴鑼開道!而中國共產的領導,就是皇權。毛澤東就是皇帝。由此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浴血奮鬥反對帝國主義的偉大鬥爭不見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反對三座大山,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革命不見了。隻剩下腐朽沒落的皇權在垂死掙紮,造成中國社會金錢至上的亂像,亟待先進的戰無不勝的資本主義民主政治來拯救。原來這才是劉亞洲將軍的真實意思表達。那自由呼吸和釋放最大創造力的公民,無可辯駁的是資本家,最能代表這個製度和人民的人就是資本家的代表。


   劉亞洲將軍在美國航母氣勢洶洶逼近中國的黃海,拋出民主崛起論。公然號召全麵移植美國的政治製度,叫囂讓資本家最大限度的自由呼吸並發揮最大的創造力,要把最能代表資本主義製度的人和代表資本家的人放在領導崗位。威脅說,如果不給資本家最大的自由並掌權,就必然滅亡!劉亞洲將軍哪來的底氣,公開挑戰共產黨的領導,要共產黨全麵實行資本主義政治製度,要共產黨下台,國家完全實行資本主義製度呢?顯而易見的是美帝國主義的武力支持。但是劉亞洲將軍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發出這樣的顏色革命的信號,打響了顏色革命的第一槍,讓人不能不義憤填膺。



附:

劉亞洲中將撰“西部論”縱談西進戰略(節選)

除了金錢的力量,我們還有什麽力量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持續而強勁的增長,中國對事關國家大政方略的財政投入能力空前提高,甚至讓西方老牌發達國家瞠目。

但是,錢多了隻意味著國家硬實力的增長,不意味著軟實力有了相應提升,因為很多難題並不是隻靠堆錢就可以解決。今天的中國社會,令人擔憂的一個現象是,從上到下都洋溢著有錢好辦事、錢能擺平一切的熱情。它帶來的是急功近利、用錢買路的邏輯和行為方式,完全忽視必不可少的長期細致工作,以及自我形象的提升。用錢開路,隻有油水情而絕無魚水情,換來的往往是順水推舟、要價一路水漲船高。

以中國在非洲的投資為例,中國商人在國內直接用錢向官員買路的行為方式,在這裏被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程度。但是,非洲的政府對社會的治理能力和控製能力遠無法與國內相比,錢隻是擺平了官員卻擺不平當地老百姓,當地部族遊擊隊隔三岔五扔個炸彈或發一封恐嚇信的事情經常發生。而且,金錢開道的方式不但使這些官員的胃口越來越大,也讓當地百姓對中國政府、中國企業的形象極為反感。

而西方國家進入非洲一類國家時,通常既有耐心打通官員的一麵,又有提出苛刻條件約束其行為的未雨綢繆,同時不忘對當地社會進行有效滲透和攻心工作。經濟的一條腿伸進去時,文化和政治輻射的一條腿也伸了進去。單以金錢開道,雨來地皮濕,雨過一風吹。作為一個第三世界國家,中國與第三世界國家打交道的經驗,往往反不如西方。

談到中亞,我們的視線首先會落在俄羅斯和美國這樣的競爭對手上,但拉開了距離看,恐怕最有力量的競爭對手,是土耳其而非美國和俄羅斯。

俄羅斯有軍事力量沒有經濟力量,更缺乏道德和文化的號召力;美國什麽都不缺,但中亞隻是它推行“自由民主聖戰”和大國角逐戰略的疆場,它無意也無心經營中亞;而土耳其則不然,雖然它既無足夠軍事力量也無足夠經濟力量,但它卻在突厥民族中擁有無與倫比的價值觀和文化的感召力。

在政治和意識形態上,土耳其是伊斯蘭世界和突厥世界中,世俗化和民主化的最好榜樣;在文化上,土耳其自稱是一切突厥民族的祖國,它雖不算富有,卻在中亞地區大量進行文化投入,援建大學、圖書館和其他文化教育事業,輸出土耳其的拚音文字係統,傳播土耳其的世俗文化,對所有突厥語民族的留學生留有大量政府補貼的名額。

不到20年時間,從亞德裏亞海到中國的玉門關的“突厥走廊”裏,到處都流行著土耳其音樂、土耳其影視,青年學生出國留學,要麽選擇西方發達國家,要麽選擇土耳其。

沒錯,中亞五國市場上到處可以見到中國的小商品,漢族商人賣中高端產品,維吾爾商人賣中低端商品,但換來的卻是中國把中亞變成商品傾銷市場和原料產地的疑懼。雖然土耳其在中亞與中國的競爭中,經濟上、尤其是資源爭奪中落了下風,但卻在人心的爭奪中,占據了上風。

單靠金錢的力量,不但無法長期保有中國在境外的國家利益,甚至亦不能保有境內的平安穩定。

迷信金錢力量的民族,是落後和愚昧的民族。無論是用於內政的安撫還是世界的拓展。擁有經濟和文化及意識形態雙重優勢的民族,才是真正強盛的民族,才是值得拜服的、有感召力的民族。

民族競爭是全方位的競爭,是綜合素質的競爭。決定民族命運的絕不僅僅是軍事和經濟力量,而主要取決於文明形式本身。民族的生存決定我們必須進行政治體製改革。人類社會,以十年為度,可見政治興衰;以百年為度,可見社會興衰;以千年為度,可以看到文明的興衰。十年之內,一場由威權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轉型,不可避免地要發生。中國將會出現偉大的變局。政治體製改革是曆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不可能有退路。

中國的改革走到今天,容易改的早已改盡,剩下的都是最困難的部分,每一步都要闖地雷陣。蘇聯的改革則是由難到易。他們已經走過了最難的一關。而中國最難的一關尚未過呢。蘇聯的教訓任何時候都是中國的鏡子。蘇聯的失敗主要在於內因。它並沒有被世界大戰打垮,卻在製度競爭中被打垮了。一個製度如果不能讓公民自由地呼吸並最大程度地釋放公民的創造力,不能把最能代表這個製度和最能代表人民的人放在領導崗位上,它就必然滅亡。

當年蘇聯所有的問題都是體製上的問題。上層不能照舊生活下去,下層不能照舊統治下去。蘇聯也曾強調穩定,把穩定看成了目的,把維持現狀看作實現穩定的手段,穩定壓倒一切,金錢擺平一切,結果卻激化了矛盾,一切反過來都可以壓倒穩定。

一個有著遠大理想和抱負的民族,絕對不應迷信一時的金錢力量。

它可以信賴的,首先是觀念的力量。中國傳統政治奠基於商鞅,粗成於秦始皇,大成於漢武帝。獨尊儒術就是獨尊皇權。正因為這種背景,使得百多年來中國多次借鑒西方的政治改革都半途而廢。改革在其他領域都能大顯神通,一旦延伸到政治領域,馬上就寸步難行,最後總會爆發突然事件,使改革者措手不及,全軍潰敗。鄧小平是要進行政治體製改革的,也曾下定決心,但隨著形勢的發展,政治改革與傳統政治權力結構的不相容性日益凸現出來,導致了波及全國的動亂。

它可以信賴的,是製度的力量。美國成功的秘密不在於華爾街,也不在於矽穀,真正的秘密在於長盛不衰的法治和法治背後的製度。美國製度被詡為是“一種由天才們設計,使蠢才們可以運作的體係”。一種壞的製度能夠使好人做壞事;一種好的製度也能夠使壞人做好事。民主恐怕是極要緊的。沒有民主,就沒有持久的崛起。民主思想的傳播不受國界限製,當然也不受曆史限製。中國的精英們要有為後代尋找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切實可行的製度的勇氣。不一定要成為先烈,但一定要成為先驅。

它可以信賴的,是真理的力量。真理即知識,知識即力量。中國不缺乏真理,中國缺乏容忍真理存在的土壤。在西方,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思想的風暴引發了革命的風暴。在中國,在文化大革命中,革命的風暴毀滅了思想的火種。我們缺少現代極為珍貴的反思意識。思想投降了,真理無處容身。今天我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但主導世界的不是意見,而是思想。意見不是力量,思想才是力量。沒有思想,談什麽“解放思想”?文化大革命最顯著的特點是:不許討論。舉凡攸關民族命運的問題,都不允許公開討論。允許公開討論的都是小問題。其實小問題無需討論就可以處理,大事才需要公開討論。鄧小平當年發動的“真理標準大討論”,是那樣激蕩著中國人的心。這場討論還在民眾心中種下了獨立思考的種子。國力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人民的思考力和論述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