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Folksonomy及其應用前景分析研究

(2010-07-26 02:19:11) 下一個
http://www.xueshuqikan.cn/view.php?cid=213&tid=71103&page=2

〔摘 要〕本文描述了Folksonomy的源起、概念、形成機製和優勢特征,並對Folksonomy在各領域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Folksonomy;Tag;概念;機製;應用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09)11-0039-04
  Study on Folksonomy and its ApplicationLiu Xianghong1,2
  (1.The Libra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0,China;
  2.Library,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Chengde 067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beginning,definition,advantage of Folksonomy and how it came into being.Then the study further discussed its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in several fields.
  〔Keywords〕Folksonomy;Tag;definition;mechanism;application
  
  Internet是一個巨大的信息量豐富的知識庫,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這個信息庫獲取知識,是互聯網應用的一大挑戰,而信息的分類直接影響著網絡用戶對信息的獲取。最近兩年,隨著網絡日誌(Weblog,Blog)、維基(Wi ki)等網絡應用的推廣,信息的采集與組織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應用開始挑戰門戶網站的信息權威地位,逐漸成為因特網重要的信息來源。這時,由傳統分類法衍生出的一係列規範就無法滿足網絡用戶的需求, Google等的成功就在於他們給出了一個搜索知識的解決方案,但這遠不是最終解決方案,我們需要更有效的信息組織方式和檢索方式。這時,Folksonomy的應用在網絡日誌用戶群中悄然興起。它倡導一種與傳統分類法截然不同的分類主張,即將分類體係完全交給大眾而不是分類權威來完成。
  
  1 Folksonomy概述
  
  1.1 Folksonomy的含義和起源
  Folksonomy是信息學家Thomas Vander Wal 2004年8月提出來的,它是一個合成詞,由社會性書簽服務中最具特色的自定義標簽(Tag)功能衍生而來,它由Folks和Taxonomy組合而來,Folks在英文中是比較口語化的詞,表示一群人,一夥人的意思,Taxonomy則是指分類法,而Folksonomy是指“群眾”自發性定義的平麵非等級標簽分類[1],國內學者通常譯為“分眾分類法”、“通俗分類法”、“自由分類法”、“草根分類法”等等。目前關於Folksonomy這一概念的定義還沒有完全一致的意見。Wikipedia對Folksonomy的定義是:分眾分類是一個新詞,指的是使用任意關鍵詞協作完成分類的行為。
  2005年初,自由分類法(folksonomy)作為一種由用戶參與和主導的信息組織方式,開始在網絡上流行。最早提供Folksonomy分類體係服務的網站叫做“美味書簽”(http:∥del.icio.us),其服務被稱為“社會性書簽”,建站的初衷是建立一種類似“網絡收藏夾共享”的平台,讓用戶共享有價值的內容網址。鑒於用戶數量和地址數量逐漸龐大,分類成為網站的關鍵問題,其服務重心逐漸向信息分類靠攏。
  1.2 Folksonomy的形成機製
  在支持Folksonomy的網站中,用戶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按照自己習慣和喜歡的方式加注標簽——Tag,目的是便於自己管理和與其他用戶共享資源,由於用戶的個性差異,對於同一信息不同的人可能使用相同或不同的Tag進行描述,當描述這類信息的某一個或幾個Tag使用頻次較高時,就被確定為該類信息的類名。這種歸類的類目,或許是單一Tag,或許是多個Tag組成的,引入了統計學的元素,所以類目的設置能夠符合大多數用戶的需求。
  Folksonomy得以實現,主要是采用社群成員共同建立的標準來進行分類體係的建構。可見, Folksonomy的體係是一種基於用戶提交關鍵字的分類,它反應的是整個社群的群體意識傾向和知識背景,具有不同成員結構的社群對同一網絡內容就可能形成不同的元數據標簽。基於這種關鍵字的分類,可以凸顯出社群成員關心的熱點信息,形成一個特別適合本社群成員特點的信息分類體係。可見,這種定製化的靈活分類方法非常適合目前個人因特網時代的信息特點,是一種更為有效和實用的分類體係。
  1.3 Folksonomy的優勢決定了其具有較廣闊的生存發展空間Folksonomy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非正式的分類方法,與諸如杜威分類法這樣的自上而下的正規的分類法有根本的區別,它之所以可行,是因為人們似乎隨意選取的標簽其實具有很高的穩定性,這些標簽反映了大眾對信息進行組織歸類的內在邏輯。事實證明Folksonomy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分類方法,它利用草根的力量以一種人們喜歡的方式將網絡上雜亂的信息分類組織在了一起,通過它,人們既可以看到某一觀念延伸的範圍,也可以看到人們觀察世界、詮釋世界的概念框架[2]。它的主要優勢在於:
  1.3.1 迎合用戶的需求
  以Folksonomy組織的數字資源係統的最大優勢就是迎合了用戶的需求,無論是從存儲的內容,還是分類組織的方式,基於Folksonomy的數字資源係統都在反映用戶的真實想法,而不是依照提前設定好的模式,因而它具有很強的個性化特征。而且在界麵設計、用戶使用上都相當簡潔,用戶不需要專門的培訓,使用方便[3]。
  1.3.2 體現用戶價值
  對應Web2.0的浪潮,像del.icio.us一樣經營良好的門戶網站都貫徹了“以用戶感受為中心”的建站思想。如果要建立社會網絡的價值,那麽社會網絡中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先尋找到自己的個人價值,之後才有可能對提高整個社會網絡價值作出自己的貢獻,這也是人的利己性決定的[4]。
  1.3.3 尊重群眾的智慧,促進誌同道合的交流
  基於Folksonomy的數字資源係統給所有的用戶提供了一個平台,用戶在這個平台上,可以透過對同一內容的關注,透過定製的服務,分享資源。同時也能通過興趣愛好或者邀請、添加,形成社會性的關係網絡,與其他用戶進行交流和分享,對互聯網資源進行點評,而且這種來自眾人智慧的點評就“準確”、“客觀”性而言,並不輸給權威刊物。
  Web2.0倡導因特網是大眾的因特網,網絡的主體是人而不是機器。Folksonomy將WEB2.0的特點和分類法思想結合,將用戶信息需求和信息資源結合,將用戶對信息資源的理解與學科知識體係結合。雖然Folksonomy還有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如語義模糊、對 
  2 Folksonomy的應用前景

2.1 基於Folksonomy的數字資源係統的商業發展前景2.1.1 基於Folksonomy的網站被大公司收購是一個運營發展方向
  最早使用Folksonomy的Del.icio.us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很快有一些網站效仿。約舒亞本人並未過多地考慮商業化的問題,但它的模仿者Furl.net卻青出於藍,在創立僅1年後就出售給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LookSmart,del.ieio.us也於2005年12月被Yahoo!以3 100萬美元收購,同年3月,flickr係統和Ludicorp公司被美國yahoo所收購。網站做到一定的規模後,把它賣給實力雄厚的收購者,這也是許多網站的目標和歸宿。
  2.1.2 基於Folksonomy的網摘服務與內容提供商合作向搜索引擎的方向發展
  國內用戶開始廣泛接觸Folksonomy僅僅始於2006年。2005年,中文博客服務商BlogBus在國內最早引進了TAG理念,“博客中國”(Blogchina)則率先設計開發了TAG搜索引擎,開創了網絡信息分類搜索的“TAG時代”,其後中文網站365key。com開始向國內互聯網用戶提供基於Folksonomy的網摘服務。網摘站點就是由網友自己充當編輯的門戶網站。
  國內提供與365key類似服務的網站已有上百家,甚至作為大型門戶網站的新浪網也提供了自己的網摘服務——新浪vivi。
  基於Folksonomy的網摘對內容提供商確實是有價值的,這種價值就在於Folksonomy的“分享”機製為信息在上網人群中的快速傳播提供了一種便利的渠道。365key.com的推廣模式就是與內容提供商進行合作,為內容提供商的用戶提供網摘服務的同時,也擴充了自己的用戶群,而與之合作的內容提供商則拓展了信息發布的渠道,使更多用戶能看到自己的內容。對於這種合作模式,很多人稱之為“流量也分享”。
  現在,365key的這種橫向合作模式已被獨立網摘服務提供商廣為采用,在一些Blog服務提供商(BSP)的頁麵上隨處可見標注“收藏此頁”的按鈕,這些就是網摘服務提供商將網頁收藏功能直接嵌入到BSP係統中。
  現在國內最大的3家網摘站點是365key、博采和新浪的vivi:新浪vivi本身就依托在門戶網站下;博采是博客中國推出的博客書簽服務,而博客中國正朝著綜合資訊門戶的方向前進;隻有365key仍是獨立運作的網摘站,但其首頁已經有一些門戶化特征[6]。
  事實上,現在一些網摘站的綜合流量已經在趕超行業資訊站點了。假設所有網民都使用網摘服務,而每個網站的原創內容都不允許其他網站轉載,在這種情況下,網摘站可以完全取代現有資訊門戶網站的地位,網民上網的習慣將從瀏覽門戶的首頁改成查看網摘的訂閱,而網摘信息隻保留標題、鏈接和摘要的模式也可以繞過信息版權的問題。
  當然,門戶化全民網摘的極端情況還很難出現,而網摘向搜索引擎的方向發展卻已經表現出更明顯的趨勢,Furl.net出售給搜索引擎公司LookSmart就是一個重要的標誌性事件。在國內,365key也與中文搜索引擎技術提供商海量科技開始了合作[7]。
  國外投資商也看中了中國市場,2006年9月19日發布的趣摘網就是del.icio.us(美味書簽網)的美國投資商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家web2.0網站。
  2.2 Folksonomy在學術研究領域的應用前景
  基於Folksonomy的網摘站可以多從“垂直”的方向去考慮其發展,尤其是在專業性較強的領域,用戶們關注的信息相關度越高,網摘的價值越大。而綜合門戶很難聚攏專業人群的眼球,未來專業化的網摘站點應該成為發展趨勢。
  學科網摘門戶可以借鑒和融合學科資源導航門戶、學術博客、開放獲取、社會性書簽等網絡形式,通過tag標簽技術和Folksonomy對某一學科的信息進行分類,增進學術人員的交流和專業化信息的共享,使信息更加係統化,便於用戶查找和閱讀,而且加入社群的用戶可以了解到同行們的學習路徑,從而促進共同提高,加快學術信息的傳播和利用,解決學術人員獲取前沿學術信息滯後的問題[8]。
  CiteU-Like、Connotea以及H2O Playlist就是著名的專門為學術研究人員提供的網摘站點,Connotea[9]是NGP(Nature Publishing Group)旗下的網站,借鑒當前流行的del.icio.us等社會書簽的創意,專注於科研領域,並可導入桌麵文獻管理軟件的數據,是當前比較流行的一款在線文獻管理工具。
  CiteULike[10]是一個免費的網絡工具,它可以幫助學術工作者分享,儲存和組織他們正在瀏覽的文章。當你在網上查閱到一篇你感興趣的文章時,有了CiteULike,你隻需輕點鼠標,就可將其輕易收錄到你的個人圖書館中。
  H2O Playlist[11]源自鼎鼎有名的哈佛,主要是為了研究一個觀點或準備一堂課、一場討論或活動所需的圖書、文章以及其他相關資料的在線存儲和共享網絡工具。
  2.3 Folksonomy在圖書館的應用前景
  2.3.1 Folksonomy在OPAC中的應用
  在國外,有圖書館將分眾分類應用於圖書館的圖書目錄工作中,如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圖書館(UPenn Library)的“PennTags”項目研究讓用戶用Tag來分類圖書,用戶可以對OPAC添加Tag,對設置次數大於57次的Tag呈現Tag雲圖,並提供RSS定製功能,可按主題方案、Tag標注者和Tag分別聚合瀏覽。這樣就使得學生能夠通過他們信任的網絡來找到他們原本不會去看的資源;教授則可以指定書目,並用課程代碼作Tag;圖書館員則很容易創建在線的各類主題書目指南[12]。
  2.3.2 Tag參與社會編目
  支持tag功能的Librarything[13]是一個書籍共享網站,它是個人書目網站,也是“社會編目網站”,集合了美國國會圖書館和一些地區性圖書館的OPAC以及全球最大的網絡書店Amazon書目。它的首要功能是圖書目錄(books catalog),是個人的圖書閱讀記錄,描述內容並使用Tag進行歸類整理評價。
  LibraryThing已經開始了它與圖書館的合作,2007年5月它推出了LibraryThing for Libraries(LTFL)計劃,此計劃一經推出,發展速度極快,Danbury Public Library是第一個將OPAC與LibraryThing結合的圖書館,截止2007年12月,已經有132個圖書館開始了與Libraryt Folksonomy方式回歸實際生活中每個人的分類習慣,雖然鬆散,但因為是參與者自行建立,因此有很好的動力維持參與者的參與熱情;甚至在搜索上,參與者以自己建立的Tag來搜尋,可以更快找到想要的資料,所以,參與者很喜歡加入。這個項目對將Folksonomy應用於基於網絡的專題導向教學應用模式做了有益的探討,推而廣之,基於Folksonomy可以構建互動和資源共享的用戶信息環境,包括上述的教學環境以及科研環境,甚至企業內部環境。


Folksonomy在IBM的員工共享係統中就有很好的應用,IBM應用大量的Web2.0概念和技術(比如Tag標簽、Feed、Ajax等),推出了麵向業務的社會網絡軟件IBM Lotus Connections產品,成為企業協作環境結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其5個組件中使用了tag功能,為現代企業挖掘充分員工潛力、運用集體智慧、提高工作效率、整合資源提供了良兵利器。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使用Folksonomy探索用戶興趣偏好和調動員工的智慧[15]。
  2.5 Folksonomy可以應用於用戶行為特征研究
  基於Folksonomy的網摘向搜索引擎的發展不隻體現在用戶對元數據庫的人工積累上,此類網站多數都有一個功能——名為“誌同道合”、“興趣小組”等,就是將對某類信息有共同興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它預示了搜索引擎的另一種發展思路——搜人。當網摘服務成為一項大眾服務時,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收藏習慣來確定這個人的相關信息,將這種思維方式反推過去,就很容易演變出對人的搜索——如果一個人收藏的信息有80%與“NASA”、“太陽係”、“登月”這些詞有關,那麽這個人多半是一個天文愛好者。同時,通過對相同興趣的用戶組的研究,可以發現該用戶組的研究熱點、研究方向等等,從而得出這一類用戶的行為特征[6]。
  
  3 結 語
  
  目前,folksonomy已經以不可阻擋的趨勢在網絡上使用得如火如荼了。嚴格地講,folksonomy不是一種分類法,而隻是一種信息自組織形式。它更多地反映了用戶對網絡信息的詮釋,恰恰web2.0時代的互聯網是由用戶集體智慧和力量主導的,所以,folksonomy這種分類形式的親民性決定了它在諸多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它不會像傳統分類法那樣向權威發展,為自身樹立過多的規範,那樣它就會失去原有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周榮庭,鄭彬.分眾分類:網絡時代的新型信息分類法[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6,(3):72-75.
  [2]劉向暉.第一章 互聯網草根革命時期的技術7[EB].http:∥www.admin5.com/article/20070818/52781.shtml
  [3]劉崢.基於Folksonomy的數字資源係統研究[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6,(2):40-42.
  [4]馬然,向林燕.網絡信息分類法的新亮點——Folksonomy[J].中國索引,2006,(2):32-34.
  [5]Adam Mathes.Folksonomies:Cooperative Classificationand Commu nication Through Shared Metadata[EB].http:∥tinyurl.com/4vrc7
  [6]王翌.網摘的“危”與“機”[J].計算機世界報,2005,(11).
  [7]曾登高.365key為什麽要支持tag和使用建議[EB].http:∥blog.csdn.net/zdg/archive/2005/04/12/343730.aspx,2007-12-11.
  [8]張燕萍.用分眾分類模式優化學科導航庫建設[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7,(4):552-557.
  [9]http:∥www.connotea.org[EB].2008-05-13.
  [10]http:∥www.citelike.org[EB].2008-05-10.
  [11]http:∥h2obeta.law.harvard.edu[EB].2008-05-10.
  [12]http:∥www.librarything.com/forlibraries[EB].2008-05-10〗.
  [13]http:∥tags.library.upenn.edu/help[EB].2008-05-10.
  [14]Melissa L.Rethlefsen,Tags Help Make Libraries Delicious[EB].http:∥www.libraryjournal.com/article/CA6476403.html,2007-12-11.
  [15]Bud,IBM’s Intranet and Folksonomy[EB].http:∥thecommunityengine.com/home/archives/2005/03/ibms?intranet?a.html,2007-12-11.
  [16]David,以Podcast、Flickr應用於網路專題導向學習之研究[EB].http:∥flowdavid.blogspot.com/2007/05/folksonomy.html,2007-12-11 hing的合作。可貴的是Librarything采用了Z39.50協議,發布了一係列可以插入圖書館類目的專用插件,讓圖書館員可以將LibraryThing的功能和內容,不用另外自己再實現,直接就放進他們的分類[14]。
  以上事例說明Folksonomy可以應用在圖書館,成為傳統分類法的有效補充。
  2.4 Folksonomy可以在用戶信息環境建設中得到應用,如科研環境、教學環境、企業環境等應用Folksonomy的網站多數都有興趣小組的功能。台灣一所大學研究了一個項目,利用Flickr建立多媒體學習小組,此研究采用師生分別注冊賬號,分別上傳照片,但運用網站Group功能,組成教師與學生群組。個人上傳照片分類後在網站建立Tag,並刻意采用Folksonomy方法,由各上傳者決定。對Tag在Blog上或定期召開的研究會議上提出討論,以增加互動性,修正方向,但原則保持Folksonomy精神,不做傳統Taxonomy式的限製[11]。 同義詞和多義詞缺乏控製、容易產生tagspam等等[5],但這並不影響這種分類方式的迅速推廣和使用。Folksonomy已經成為了WEB2.0時代的一個重要技術輔助手段,它造就了一批耀眼的Web2.0明星網站,比較典型的國外網站有網頁書簽分享網站delicious、圖片分享網站flickr,目標分享網站43things、音樂評論與偏好分享網站GenieLab以及以博客形式的網頁聚合網站BlogMarks等等,國內有讀書心得分享網站“豆瓣”以及網摘服務網站365key(天天網摘)、中文博客網站BlogBus(博客大巴)等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