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不必太認真

見過你,是因為人與人有太多似曾相識,就好象見過你一樣。你是你,我是我,沒有標準,沒有對錯,喜歡就好,一切隨緣。
正文

東方時事解讀

(2011-01-23 09:21:47) 下一個

韓國決定接受朝提出的舉行高級別軍事會談建議

  

  【首爾消息】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政府20日表示,決定接受朝鮮的朝韓高級別軍事會談提議。此外,韓國政府還決定向朝方提議舉行“軍事工作會談”,為舉行高級別軍事會談做準備,還提議舉行“韓朝高級別會談”,專門商討無核化問題。

    韓國統一部表示,朝鮮當天上午以人民武力部長金英春的名義向韓國國防部長官金寬鎮發電提議,舉行朝韓高級別軍事會談。對於會談議題,朝方提出了“就"天安"艦事件和延坪島炮擊事件交換意見,探討緩解朝鮮半島軍事緊張的方案”。

    韓國統一部指出,若朝方讚成將承諾就“天安”艦事件和延坪島事件采取負責任的措施、不再發起挑釁列入議題,韓方將會接受朝方提議。

    韓方還決定向朝方提議舉行韓朝軍事工作會談等預備會談。

    由於朝方這次提議並未提及韓方一直要求的“無核化誠意”,因此決定提議另行舉行韓朝當局的高級別會談,商討無核化問題。

    韓國政府計劃,在近期內向朝方正式發出包含上述內容的電文。

  

  【時事點評】 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韓國政府20日表示,決定接受朝鮮的朝韓高級別軍事會談提議。此外,韓國政府還決定向朝方提議舉行“軍事工作會談”,為舉行高級別軍事會談做準備,還提議舉行“韓朝高級別會談”,專門商討無核化問題。

  

  ●在所謂“交換”與“探討”的文字背後,“天安艦事件”的真相“暫時”就不重要了!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朝鮮(其實是中國)方麵提出這種“韓朝高級別會談”的意義“首先”在於“要求韓國(其實是美國)啟動對話”、至於到底能談出什麽,能談多久,倒並不重要!

  

  如果從這個層麵去閱讀另一段文字,即:韓國統一部表示........對於會談議題,朝方提出了“就"天安"艦事件和延坪島炮擊事件交換意見,探討緩解朝鮮半島軍事緊張的方案”。

  

  那麽,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在所謂“交換”與“探討”的文字背後,“天安艦事件”的真相“暫時”就不重要了!當然,如果局勢需要,“真相”還是得要的!

  

  ●韓國之前所堅持的“對話前提條件”、突然變得不重要了

  

  而韓國(其實是美國)方麵“決定接受朝鮮的朝韓高級別軍事會談提議”,其意義“首先”在於“同意啟動對話”、至於“前提條件”是什麽,特別是這一“前提條件”在對話中能否落實,倒並不重要!

  

  如果從這個層麵去閱讀另一段文字,即:韓國統一部指出,若朝方讚成將承諾就“天安”艦事件和延坪島事件采取負責任的措施、不再發起挑釁列入議題,韓方將會接受朝方提議。

  

  那麽,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在.......若朝方讚成將承諾就“天安”艦事件和延坪島事件采取負責任的措施、不再發起挑釁列入議題,韓方將會接受朝方提議.......的背後,是“朝鮮必須為天安號事件、延坪島事件進行道歉”之類的“對話前提條件”、突然變得不重要了,甚至“朝鮮必須棄核”之類的漫天要價,更是不見了蹤影。

  

  當然,隻要“韓國國家利益”沒有清算李明博政府,那麽,如果美國全球戰略需要,這些“前提條件”還是可以再提的。

 ●“美國東北亞政策”向“方方麵麵”強調:它已經準備“重新做人”了

  

  顯然,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想強調的結論就是:隨著“美國防部長蓋茨訪華失敗”且“胡錦濤主席如期展開訪美”,在韓國終於“決定接受朝提出的舉行高級別軍事會談建議”的背後,是“美國東北亞政策”向“方方麵麵”強調:它已經準備“重新做人”了。

  

  ●第三波排列與組合的演繹過程最終突出了這樣幾個側麵

  

  非常清楚,在我們的討論中、被定性為“以中美直接交手為主線”的第三波排列與組合,其演繹過程,最終突出了這樣幾個側麵,即:

  

  第一個側麵,是以美國總統奧巴馬2009年11月訪華失敗、回國便宣布大規模增兵阿富汗為標誌,衝著中國、更衝著“方方麵麵”擺出一副準備在南亞“強行破局(政治、特別是軍事層麵)”的架式。

  

  第二個側麵,針對第一個側麵,中國的應對方式是:於2010年1月11日用“領先美國的”“中段反導”打掉美國“反導技術絕對優勢的神話”,從而打掉 “明修棧道式(政治、特別是軍事層麵)”南亞破局的“自信心”,還撐起各路“地方王”的信心,並一舉打開“尊王攘夷”的戰略運行空間。

  

  第三個側麵,針對第二個側麵,美國的應對方式之一是:夥同韓國親美勢力製造“天安號事件”,輔之以夥同越南等所謂“南海國家”掀起的“南海問題國際化”,外加夥同日本挑起釣魚島爭端,以打造“在聯合國框架外、更加嚴厲製裁朝鮮(其實是製裁中國)”的架式為主線,在東亞、特別是東北亞方向對中國利益展開圍攻。

  

  第四個側麵,在第二個側麵,美國的應對方式之二是:利用一心想“通吃中美”的歐盟與俄羅斯、以打造“在聯合國框架外、更加嚴厲製裁伊朗(其實是製裁中國)”的架式為主線 ,在中東、中亞、特別是南亞方向對中國利益展開圍攻。

  

  第五個側麵,不論是方式一、還是方式二,美國的意圖在於:通過“天下圍攻中國”的陣式、實現或“明修棧道式(政治、特別是軍事層麵)”、或“暗渡陳倉式(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麵)”南亞破局的目的。

  

  第六個側麵,是中國循著“尊王攘夷”的策略,策應“有心通吃中美”的歐盟與俄羅斯,在美國核心利益集聚的中東方向,不僅“還”了美國一個“以色列襲擊土耳其國際救援船隊”事件,還正式提出“以色列核問題”,從而以強行介入中東的方式,正式與美國拉開了“東亞問題在中東談”的架式,對美國利益進行了猛烈反擊,並利用“三邊撕裂”內部不可調和的矛盾、以及“美元本位製”是“世界公敵”的事實,不僅成功地在首爾G20峰會上,形成“天下圍攻美國”的架式,還做好了準備“中東破局”、甚至打破全球既有格局的戰略準備。

  

  第七個側麵,是以“朝鮮炮擊韓國軍事目標”為標誌,經過美國航母版美韓黃海聯合軍演、再到美國國防部長訪華失敗,2011年1月11日殲20“首次公開試飛”,中美之間其實又將“第一至六”重新演練了一遍,從而再次測試了對方的戰略決心與戰略能力。

  

  顯然,測試的結果就是:“美國東北亞政策”終於準備“重新做人”了。

 ●我們對“胡錦濤主席訪美成果”的評估是:“階段性成功”,或者“名義上成功”!

  

  而拿到“美國東北亞政策”這一最新態度的中國,也在向“方方麵麵”強調:這場始於“奧巴馬訪華失敗(09年11月)”、以中美直接交手為主線、期間局勢一度千均一發的、歐盟與俄羅斯、甚至印度都曾“通吃中美”的、所謂”第三波排列與組合”、將暫時告一段落。如果“美國東北亞政策”最終決定“重新做人”、從而徹底緩和朝鮮半島局勢、解禁經濟、特別是金融製裁朝鮮、並兌現中美聯合聲明中的“技術轉讓協議”的話!

  

  不難看出,我們對“胡錦濤主席訪美成果”的評估就是三條:

  

  第一條,就《中美聯合聲明》及國際局勢、特別是伊核問題的情況而言,胡錦濤主席訪美屬於“階段性成功”、或者“名義上成功”!

  

  ●視局勢演化,既有可能轉化為“一次極其成功的訪問”、也有可能演化為“一次沒有任何意義的訪問”

  

  第二條,在我們看來,隨著局勢的進一步演化,就最終效果而言,這種“階段性成功”既有可能轉化為“一次極其成功的訪問”、也有可能演化為“一次沒有任何意義的訪問”。

  

  ●中美都願意看到“胡錦濤主席訪美成功”、從而為“換個玩法”找出足夠空間

  

  第三條,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條,我們認為,不論是從“國家利益層麵”還是“資本利益層麵”去觀察問題,“胡錦濤主席訪美成功(如果有人打心眼兒裏相信這一點的話)”都是一種“被成功”。

  

  但是,對“第三波排列與組合中直接交手”、且“均給對方造成巨大損失”的雙方而言,不論中國、還是美國,在目前階段,在“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失敗(中國再次拒絕G2,並用殲20公開藐視蓋茨帶來的包括經濟、特別是金融、以及軍事戰爭威脅)”之後,都願意看到“胡錦濤主席訪美成功”、從而為“換個玩法”找出足夠的空間。

 ●針對胡錦濤主席訪美,我們曾經給出這樣一個觀點

  

  在之前的點評中,針對胡錦濤主席訪美,我們曾經給出這樣一個觀點,即:

  

  第一,對“方方麵麵”而言,在胡錦濤主席訪美之前,強調自己的“一顆紅心、兩種準備”,恰恰就是這種背景下、誌在爭取“各自最好結果”的“最好手段”!

  

  非常清楚,這些東西,原本就與美國“兩路人馬”分別訪問北京與平壤所夾帶的“陰謀”與“陽謀”相類似,“中歐俄”等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而已!

  

  第二,“第一”也正是我們強調“蓋茨訪華失敗”並不意味著“其‘陰謀’不成、就順勢‘陽謀’”之策略的終結,但或有“技術”上的“調整”的原因。

  

  第三,我們其實已經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在招式已經用老的情況下,在“蓋茨訪華失敗(中國再次拒絕G2、並以殲20於1月11日公開試飛的方式蔑視美國的戰爭威脅,崔天凱講話公開蔑視美國有發動圍攻中國的戰略能力)”之後,美國可能圍繞胡錦濤主席訪美、在對上述策略在“技術上”做出調整,至於如何調整?在前麵的討論中,我們其實已經提到了,那就是“變通的G2”。

  

  第四,我們注意到,從美國國內學者的動態來看,的確有這種“調整”苗頭,這是個非常有趣的變化。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結合“中段反導”及“殲20”對“美國軍事絕對優勢”之神話的連續打擊,這從另一個側麵說明,不論是美國的東北亞政策、還是美國的中東利益、更或者是美國的南亞戰略,特別是美國的經濟,都到了“支撐不住”的程度了。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即:對胡錦濤主席的這次訪問,我們並不指望“中美之間”在戰略安排上有什麽“實質性突破”、隻指望“訪問結果”能為下一階段的“排列與組合”提供一個大致的方向。

  

  因此,針對美國的“技術調整”,有必要指出的是:

  

  第一,我們非常想知道,美國在“中美關係”上的“技術調整”,是在“美國國家利益”層麵、還是在“美國資本利益”層麵做出的技術調整。

  

  第二,“第一”點非常重要!它將決定下一階段“排列與組合”的“性質(請大家注意這一說法,是國家間、還是資本間的排列與組合)”與“方向(是三邊框架內的、還是南北框架內的排列與組合)”!

  

  ●時隔四個多月,曾經拋出“兩篇高論”、警告中美或落入“英德戰爭”的基辛格先生又出來說話了

  

  事實上,就在胡錦濤主席動身訪美之前,那位曾經選擇歐洲媒體拋出“兩篇文章”、嚴辭警告“‘中美之爭”可能落入‘英德戰爭’之模式”的基辛格先生、又出來說話了。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基辛格老先生這次總算是“回歸本土”--北京時間1月15日,他在《華盛頓郵報》撰文,強調了如下觀點:

  

  其一,他認為:美國和中國應該避免冷戰,否則,將全部耗盡中美兩國的力量;

 ●“太平洋共同體(concept of a Pacific community)”之“新概念”

  

  其二,他提出:為避免冷戰,可考慮“太平洋共同體(concept of a Pacific community)”之“新概念”;

  

  其三,他建議:兩國“建立”相互尊重與合作的“架構”,“共同經營”、並建立世界新秩序;

  

  其四,他表示:全球化與現代科技令美國和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相互影響。若美中冷戰,國際社會各方就要選邊站,這在當今眾多領域包括核擴散、環境、能源等全球問題亟需全麵合作的時刻,徒增各個地區的內部政治紛爭。

  

  其五,他相信:衝突並非必然伴隨一個國家的崛起。美國在二十世紀崛起就是一例,她成為卓越的國家但並未與當時占主導地位的國家發生衝突。

  

  

  其六,他提出:在將國家遠大抱負服從於全球秩序的問題上,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沒有經驗。

  

  其七,他強調:中美兩國各自想當然地認為其國家價值為唯一,且備受其他國人民所仰慕。因此,如何調和兩者,是中美關係最深層的挑戰。

  

  ●再談基辛格的“高論(兩篇文章)”

  

  在給出我們對基辛格此篇文章的觀感之前,我們不妨簡單回顧一下東方評論員對那“兩篇高論”的點評。

  

  .............................................

  

  

  不論是基辛格的“高論(兩篇文章)”、還是斯坦貝格的“補充”,其實都是在“拐彎抹角”地“再次論證”一個老話題,即:“中美國(G2)”的可行性與重要性!或者“中美國(G2)”的“極其可行性”與“無比重要性”!

  

  對此,我們應該不難看出三點:

  

  第一點,曾經親自赴北京兜售過“G2”的基辛格先生,(兩篇高論)仍然在“兜售”“原版”的“中美國(G2)”,並將此作為“最重要的藥方”;

  

  第二點,曾經親自赴北京兜售過“G2”、但被北京婉拒的基辛格先生,(兩篇高論)似乎也願意推出一個修改版G2,也就是口中一邊念叨著“美國必須放棄與世界為敵”,手中一邊寫出的“將中美關係提升到歐美關係的水平”的推銷方案、並以“中美關係是美國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來變相推銷“G2”。

●再談“G2”是美國從金融危機中逃生的“最為高效的一條生路”

  

  在“G2”重要性的問題上,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以大量的論據論證、並提出:“G2模式”是美國從金融危機中逃生的“最為高效的一條生路”(詳細內容見之前討論紀要)。

  

  第三,也是最有意思的,按基辛格先生的邏輯(兩篇高論),如果中國還要拒絕“G2”,那麽,中美就要隻能重走“德英”的老路了、從而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顯然,這對北京而言是一種威脅,對俄羅斯等其它新興國家也是一種威脅。

  

  

  因此,作為其第二步,就是“美國必須與俄羅斯和其他新興工業大國尋求合作而非對抗”,如果我們從美國朝野聯手拋出的這個“衝擊性變量”中去觀察在“預定時間、預定地點、特別是預定背景”下、“預定”要發生的、日方在釣魚島海域非法抓扣中國漁船和漁民事件,也就不難看出,這次在釣魚島發生的“突發事件”,即是中國對“美國東北亞政策”是否決心“重心做人”的一次測試,在上述測試的基礎上,也同時也是日本對“美日軍事同盟”的一次測試;

  

  不僅如此,在“上述兩個測試”的基礎上,它還是對“美國東北亞政策”有心保留“重新做人”這一變化之“後果(在東北亞問題上選擇出賣日本)”的一次 “反擊”,在美國“樂觀”日本“反擊”的基礎上,在中國的戰略注意力仍然集中在南亞方向、並著手打破科索沃平靜的檔口,這“還”是“美日軍事同盟”對“中國扶弱(歐元)鋤強(美元)策略”的一次要價。

  

  

  ............................................

  

  詳細內容見《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2010年09月15日至2010年10月12日期間的相關部分,或者《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星期五2010年09月17日及星期五2010年10月08日。請大家在繼續閱讀今天的討論紀要之前,花點兒時間重讀上述相關部分。

  ........................................................

  

  ●基辛格先生於胡錦濤主席動身訪美之前“再發高論”

  

  顯然,通過對基辛格先生“兩篇高論”的回顧,特別是通過對《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2010年09月17日及2010年10月08日的重讀,我們不難強烈地感受到:基辛格先生於胡錦濤主席動身訪美之前,也就是1月15日,在時隔近四個月後,針對中美關係,在《華盛頓郵報》撰文“再發高論(為了便於討論,我們不妨稱其為“高論三”),但與“兩篇高論”相比,除了推出一個“新概念”之外,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新意。

  

  我們知道,四個月前,在那“兩篇高論”中,基辛格在描述中美關係時,用的是這樣的一些語句:

  

  第一,他認為:隨著國際事務的重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美國必須強化與中國的關係,這種關係無論從廣度、深度還是信任度方麵講都應該達到美國與歐洲國家之間關係的水平。

  

  

  第二,他認為:對於中美之間出現的衝突,類似一百年前德國崛起時與英國之間的情況。當時作為全球主導力量的英國並沒有將新興的德國成功納入國際體係,最終的結果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第三,他認為:中國和美國的DNA中都有對抗因子,並引導兩國關係成為一種不斷增長的對立關係,類似於德國和英國從友誼走向對抗一樣,除非兩國的領導集團采取堅實的步伐來逆轉這樣的走向。

  

  

  第四,他承認:無論是華盛頓還是北京,在與自己實力相當的對手之間建立合作關係這方麵都沒有太多經驗;

  

  第五,他建議:中美兩國的領導階層沒有比讓民眾知道如下的事實更重要的事情了,那就是:無論是哪個國家都沒有能力去主導另一個國家;

  

  第六,他擔心:兩個國家之間的衝突將會耗盡他們的社會資源並損害世界和平的前景。

  

  顯然,兩相對比,基辛格在“兩篇高論”與“高論三”中的言辭大體一樣,比如:

  

  “兩篇高論”的“第五”對應的是“高論三”中的“其七”,“第六”對應的是“其一”,“第四”對應的是“其六”,“第三”對應的是“其三”,“第一”對應的“其二”,等等。

●直到美國國防部長訪華失敗、胡錦濤主席訪美之前,美國對自己全球戰略的定位仍然沒有本質變化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上述對比並非完全精確,但卻非常說明問題,那就是:

  

  

  首先,在國際局勢進入“以中美直接交手為主線”的“第三波排列與組合”之後,自美國決策層於四個月前、通過曾經的美國國務聊--基辛格及在位的美國副國務聊--斯坦貝格,“亦朝亦野”地發出了“被我們定性”為“第一個衝擊性變量”的“兩篇高論”與“補充”之後,直到美國國防部長訪華結束、胡錦濤主席訪美之前,美國決策層對中美關係的定位、對國際格局的定位、或者說,美國對自己全球戰略的定位仍然沒有本質變化。

  

  

  

  ●“高論三”其實是對“兩篇高論”的具體化

  

  其次,在把握了“首先”的基礎上,我們再去審視“高論三”,也就不難發現,“高論三”其實是對“兩篇高論”的具體化。

  

  在這個問題上,最具代表性的在於“兩篇高論”的“第一”與“高論三”的“其二”,即:在四個月前,基辛格認為:隨著國際事務的重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美國必須強化與中國的關係,這種關係無論從廣度、深度還是信任度方麵講都應該達到美國與歐洲國家之間關係的水平。

  

  而在四個月後,他正式提出:為避免冷戰,可考慮“太平洋共同體(concept of a Pacific community)”之“新概念”;

  

  

  ●我們很容易將它與“已經存在的歐美之大西洋共同體”去兩相對比

  

  顯然,在基辛格一再強調“美國和中國應該避免冷戰,否則,將全部耗盡中美兩國力量”的基礎上,特別是,在“美國必須強化與中國的關係,這種關係無論從廣度、深度還是信任度方麵講都應該達到美國與歐洲國家之間關係的水平”的基礎上,去觀察這一“新概念”,我們很容易將它與“已經存在的歐美之大西洋共同體”去兩相對比。

  

  ●歐美之間有個“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的玩意兒

  

  我們知道,歐美之間有個“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的玩意兒。在“科索沃獨立”於2008年2月17日正式進入“獨立後續發展階段”之後,也就是國際格局正式進入我們謂之為“排列與組合”的第一階段之後,當時的小布什政府為“籌備”格魯吉亞戰爭、反擊旨在“拆除石油美元結算製”的普京路線,從而“俄美”都在全力準備“格魯吉亞回合”的時候,在“北京奧運回合”中出賣歐盟的美國,曾經就是拿這個玩意兒“忽悠”歐盟的。

●在美國試圖拿這個玩意兒“忽悠”歐盟的同時,又何嚐不是被歐盟所忽悠?

  

  不過,從當時歐盟的外交旗手--法國總統幾經扭捏、最終還是決定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事實來看;特別是、從北約(歐盟)不論是在格魯吉亞戰爭之中、還是“格魯吉亞戰爭後續發展”中堅決與美國保持距離的情況來看,在美國試圖拿這個玩意兒“忽悠”歐盟的同時,又何嚐不是被歐盟所忽悠?

  

  值得強調的是,從美國因“格魯吉亞戰爭”的慘敗、導致“次貸危機”的膿胞最終無法捂住、不得已、就通過“清盤”百年老店--雷曼兄弟公司、從而一把將歐盟也“清”進了“歐美金融危機”的情況來看,美國政府又何嚐不是在“忽悠(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達賴問題,注意用詞)不成反‘被忽悠(注意用詞)’”而 “惱羞成怒”?

  

  而從陷入“歐美金融危機”之後歐盟也一把接過俄羅斯高舉之“打倒石油美元結算製”的旗幟、奮力高呼“改革國際金融體製”的情況來看,歐盟又何嚐不是 “忽悠(北京奧運聖火傳遞、西藏問題,注意用詞)不成反‘受其害(注意用詞)’”、從而“不得不與美國直接交手”,並形成“第二波排列與組合”的高潮?

  

  ●對所謂的“均給對方造成巨大損失”簡單說明一下

  

  前麵說了,我們認為,不論是從“國家利益層麵”還是“資本利益層麵”去觀察問題,“胡錦濤主席訪美成功(如果有人打心眼兒裏相信這一點的話)”都是一種“被成功”。

  

  但是,對“第三波排列與組合中直接交手”、且“均給對方造成巨大損失”的雙方而言,不論中國、還是美國,在目前階段,在“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失敗(中國再次拒絕G2,並用殲20公開藐視蓋茨帶來的包括經濟、特別是金融、以及軍事戰爭威脅)”之後,都願意看到“胡錦濤主席訪美成功”、從而為“換個玩法”找出足夠的空間。

  

  在這裏,我們首先對所謂的“均給對方造成巨大損失”簡單說明一下。

  

  在我們看來,從“天安艦事件”、至“南海問題國際化”風潮,總之,圍繞“兩核”問題,美國拚命構建“表麵上更加嚴厲製裁伊朗與朝鮮、實際上是製裁中國、核心意圖是在經濟、特別是金融上圍攻中國”的“諸多努力”,的確給中國造成了巨大損失。

  

  在這個問題上,以天安艦事件為標誌,之前非常穩定的中亞局勢突然出現吉爾吉斯政權更替,一度緩和的中日政治關係突然迅速惡化,已經啟動的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協議突然受到阻礙,特別是,在“天下圍攻中國”的氣氛中,“中國經濟”最後選擇“率先加息”等等,都算得上是巨大損失。

  

  然而,在中國循著“尊王攘夷”的策略,斷然以“東亞問題中東談”的手段猛烈反擊下,美國原本被動的全球戰略應該已經看到、不僅沒有改變其全麵被動的局麵,反而因歐洲借“地中海計劃”的掩護,突然啟動、並全麵加速歐盟的全麵整合進程,並策應中國與俄羅斯、一舉將“中東局勢”弄到了破局的邊緣,結果令美國全球戰略顯得更加被動與窘迫,回旋空間被遽然壓縮,可謂是損失巨大。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的態度就顯得“一言九鼎”了

  

  我們注意到,俄羅斯總統剛剛訪問巴勒斯坦,並再次強調“支持、並承認巴勒斯坦國”、且“再次批評以色列定居點計劃”,顯然,在歐盟“準備承認巴勒斯坦”、南美許多國家都已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之後,在這個問題上,中國的態度就顯得“一言九鼎”了,可以這樣說,一旦中國也正式加入“承認巴勒斯坦國” 的“中東大合唱”,以以色列這枚中東鋼釘為戰略支撐的“美國中東安全框架”,將受到致命一擊!而一旦這一框架不穩,以“石油美元結算製”為基礎的“美元本位製”將被劇烈搖晃!

●胡錦濤主席是“揣”著是否給“美國中東安全框架””致命一擊的“選擇題”動身訪美的

  

  有意思的是,在動身訪美之前,胡錦濤主席在書麵回答美國媒體采訪時,還特別強調了這樣一層意思,既“美元本位製”已經過時了!

  

  顯然,胡錦濤主席是“揣”著是否給“美國中東安全框架””致命一擊的“選擇題”動身訪美的,因此,其訪問結果將決定以“石油美元結算製”為基礎的“美元本位製”是否“立刻”會“劇烈搖晃”!

  

  ●“這種劇烈搖晃”將是“美元本位製”確立以來從未經曆過的

  

  值得強調的是,“這種劇烈搖晃”將是“美元本位製”確立以來從未經曆過的,甚至在“美國次貸危機”演化為“歐美金融危機”的過程中、都不曾經曆過的。因此,就後果而言,它甚至可能導致美元本位製在一夜間瓦解!也可能導致全球金融、或者經濟就此“立刻”陷入巨大的動蕩之中。

  ●令“美元本位製”在一夜間瓦解,既是個“危”、也是個“機”

  

  顯然,站在中國的角度考慮問題,令“美元本位製”在一夜間瓦解,既是個“危”、也是個“機”,但我們的評估,中國決策層在這個問題上恐怕也在走一步看一步!

  

  就如我們之前所說的,在“人民幣實質性國際化”這隻陀螺起旋、並足夠穩定地旋轉之前,隻要有可能,在原則上都要堅持“扶弱(歐元)鋤強(美元)”的策略,但在具體做法上,則要靈活把握好“扶”與“鋤”的力度與時機。

  

  ●“扶弱”是相對的、“鋤強”是絕對的,讓陀螺起旋、直到穩定旋轉,這才是我們要的

  

  在我們看來,一個時間的“扶”是為了“鋤”、一個時間的“不扶”是為了更好的“鋤”,而一個時間的“不鋤”卻也是為了更好的“扶”與“鋤”。

  

  另外,本質上講,“扶弱”是手段、“鋤強”也是手段,讓“陀螺”順利起旋、直到穩定地旋轉,這才是目的。

  

  總之,“扶弱”是相對的、“鋤強”是絕對的,讓陀螺起旋、直到穩定旋轉,這才是我們要的。

●如果“美元本位製”始終“油鹽不進”,那麽......

  

  

  

  但如果“美元本位製”始終“油鹽不進”,始終幻想著“南亞破局”、企圖一舉戰略翻盤,並因此而處處與中國直接撕殺,時時阻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且因此持續地給中國造成巨大的損失,那麽,萬不得已下,在中東破局的問題對美國核心利益予以致命一擊,甚至促成“美元本位製”在一夜間崩潰,也是可以考慮的。至於全球金融、經濟是否因此“立刻”陷入巨大的動蕩之中,那就是“後話”了。

  

  在這個問題上,必須要有“隻有活下來的人、才有收拾殘局之機會”的“決心、準備、與能力”。

  

  而從中國“強行介入”中東和平進程、並堅定支持“直接炮擊韓國軍事目標”的朝鮮、且選擇可能造成嚴重經濟後果的“政治加息”、還連續曝光足以“扯下” “美國軍事絕對優勢”之“神話”的戰略與戰術武器係統的態度來看,上述“決心、準備與能力”已經通過“殲20在1月11日首次公開試飛”、讓“訪華的美國防長蓋茨”帶給了“美國國家利益集團”,並轉給了“歐盟國家利益集團”,還拷貝了一份給“美國、歐洲資本利益集團”。

  

  ●“下一階段”排列與組合“有可能”的“中心話題”

  

  在這裏,東方評論員想提前說明一點,既:美國、歐盟的國家利益之間,美國、歐盟資本利益之間,美國國家利益與美國資本利益之間,歐盟國家利益與歐盟資本利益之間,北方國家國家利益與南方國家國家利益之間,北方資本利益與南方資本利益之間,等等,都是既相克、又有相生,而“這”種高度複雜的關係,恰恰是 “美國防長蓋茨訪華失敗”之後,“美國仍然對胡錦濤主席訪美充滿期待”的原因,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美國國家利益”與“美國資本利益”之間的“同與不同(請注意順序)”,也不難看出“歐、美資本利益”之間的“不同與同(請注意順序)”。

  

  一句話,在我們看來,這些個“不同順序”的“同與不同”,之間的縫隙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但不論是很大還是很小,都是那隻陀螺“可能順利起旋”的“戰略空間”。

  

  因此,人民幣實質性國際化這隻“陀螺”能否順利起旋、特別是“起旋的陀螺”能否“直接加速”旋轉、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穩定旋轉”,這恐怕正是“下一階段”中歐俄美、包括其它國家核心利益之“排列與組合”的“中心話題”。

  

  ●“美國利益集團決策層”的尷尬

  

  因此,坦率地講,除去“美國經濟(其實就是美元本位製,它既是美國國家核心利益、也是美國資本核心利益,但“始終都將是”美國國家核心利益。請大家注意這一說法!)”已到了“刻不容緩”、急需“中美經濟夥伴關係”的因素之外,由於“中東破局”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請求“中國不要落井下石”,是奧巴馬(美國國家利益與資本利益)“低聲下氣地”渴望“胡錦濤主席訪美成功”、從而確立“中美經濟夥伴關係”的“最大動機”。

  

  不過,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利益集團決策層”的尷尬在於:她在請求中國不要落井下石之餘,當然也知道,將“大國間戰略利益主要交換平台”由南亞方向推至中東方向,並形成今天這種“中東破局”之局麵的最大推手,不是別人,恰恰就是於“天安號事件”之後“強行介入”中東的中國。準確地講,是中國的“東亞問題在中東談”的“戰果”。

  

  ●“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因此,在本質上講,之前向來是美國說了就算的中東安全框架,之所以走到今天這種“即將破局”、且“隨時可能破局”的邊緣,在美國國家利益也好、在美國資本利益也罷,恐怕又恰恰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謂之為“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美國“主要在國家利益層麵”做出“技術性調整”

  

  在為今天的焦點點評做總結的時候,首席評論員就指出:從胡錦濤主席訪美取得“暫時性成功”,從而“主要”在“中、美國家利益層麵”達成“暫時的共識” 的情況來看,從俄羅斯總統訪問巴勒斯坦、並再次強調“支持、並承認巴勒斯坦國”,從而再次迫不及待地“渴望盡快打倒石油美元結算製”的情況來看,以“中美直接交手、且在政治與軍事、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麵同時直接交手為主線”的第三波排列與組合,將隨著美國“主要在國家利益層麵”做出技術性調整,而將“暫”告一段落。而仍將繼續展開的“排列與組合”極可能以另一種麵目展開。

  

  ●再談第一、二、三波排列與組合的主要特征

  

  我們知道,在第一、二、三波排列與組合中,其主線分別為美俄直接交手(主要是政治與軍事層麵,比如格魯吉亞戰爭),歐美直接交手(主要是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麵,比如希臘危機),中美直接交手(範圍最廣,涵蓋了政治與軍事、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麵),因此,我們的評估是:今後的“排列與組合”極可能以“間接交手”的麵目進行展開、且“資本利益層麵”的因素,特別是“歐美資本利益”對“中、歐、美、俄等國家利益”、也包括對其它重要國家國家利益的“挑動”因素,“各國國家利益”與“歐美資本利益”之間的矛盾因素,都將日益彰顯出來,在這個問題上,歐美積極插手“科特迪瓦(也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象牙海岸)內亂”、埃及內亂、阿爾巴尼亞內亂等,已經顯示出一絲痕跡。

  

  在科特迪瓦問題上,我們想強調三點:

  

  第一,在科特迪瓦問題上,請大家務必重視“維基解密”的“作用”。

  

  第二,在科特迪瓦問題上,請大家務必注意,它既發生在非洲、也發生在一個“全國人口的40%信奉伊斯蘭教,27.5%信奉天主教”的國度。因此,它對伊斯蘭國家、特別是不聽從“歐、美國家利益”、尤其是不聽從“西方資本利益”的國家與資本、是個“極具實用性”的“強烈警告”。

  第三,警告的對象,包括中國。

  

  第四,警告對象,也包括“美國國家利益”與“歐盟國家利益”。

  

  顯然,我們想說的是:

  

  第一,在胡錦濤主席訪美取得“暫時性成功”,中美在“中、美國家利益層麵”達成“暫時的共識(是否能兌現協議,其實要走一步看一步)”之後,“歐美資本利益”很可能會更加積極地參與“中歐俄美”之間的角力、並盡力挑動“這種角力”往有利於“歐、美資本、或者西方資本(請注意用詞)”的方向滑動,在這種問題上,“中、歐、俄、美”在“國家利益層麵”有“某種合作”的可能性,但是,這種合作在“歐、美資本,特別是西方資本”的“刻意挑動”下,又將有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第二,也是我們之前點評中曾經給出的一組觀點(由於對今天的形勢具有重要意義,特援引如下),既:

事實上,從美國“國內、外局勢”現在所麵臨的嚴峻局麵來看,“美國國家利益”並沒有“現在就與中國撕破臉皮、直接與中國火拚”的本錢,由於歐盟政治、經濟、特別是軍事整合進程盡管全麵提速、但距離“堪用”還有待時日,而中國的貨幣政策也還沒有落入“不可逆轉的加息周期、並率先加息至不可再加的地步”,因此,“美國資本利益”也沒有“現在就與中國撕破臉皮、直接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中國”的本錢。

  

  

  另外,東方評論員想提請人們注意的是:不要小看美國猶太女議員被槍擊事件對美國社會造成的“撕裂”,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撕裂點”。隨著時間的積累,特別是,隨著‘美國資本利益’與‘美國國家利益’的進一步撕裂,會慢慢發酵的。在這個問題上,說不定“維基解密”會大出風頭。

  

  值得強調的是,從“維基解密”創始人日前開始攻擊“中國是網絡自由最大的障礙”的情況來看,結合“維基解密”似乎也隻是在“挑拔國家之間關係”的問題上,特別是“涉華事件”上才“熱心過度”(比如,朝核問題上、說什麽中國準備拋棄朝鮮;再比如,聲稱澳大利亞前總理與美國務聊希拉裏對話、建議軍事解決中國問題等)等等,總之,“維基解密”這種“明損美國、實損其它”的“技巧雖然高超”,但是,由於它在“歐美國家”之間似乎“無密可解”、在“歐美資本”之間卻又“有話可說(它一度威脅要公開美國幾大銀行的資料)”的事實,不得不讓人高度警惕:

  

  首先,我們認為,它的運行與管理,即從屬於“歐、美國家利益”或者“歐、美資本利益”,又獨立於“歐、美國家利益”或者“歐、美資本利益”;

  

  其次,我們認為,在“首先”的前提下,它的運行與管理,符合“西方國家、與西方資本利益”,至多是”明損暗益“,但絕對不利於“非西方國家、與非西方資本利益”。

  

  ●這雖然不是“引導並控製世界輿論”的“最高境界”,但卻是“最為高效”的“非常手段”

  

  

  最後,隨著“中歐俄美”之間角力進一發展,在一個特定的階段,極大的可能是:有關“非西方國家與資本”、特別是製造有關中國的“東東”,將成為“維基解密”的“主業”,而在另一個階段,有關“歐美國家之間”的“東東”又成為“維基解密”的“重點”,當然了,有關“歐美資本”的秘密,始終會是一個“點綴”。而這個“點綴”的功用恰恰在於:讓真實的更加真實,讓“不真實的”也看起來“非常真實”,也就是獲取世界的相信、從而得到“製造真實”的“絕對權利”。

  顯然,對“歐美資本”而言,這雖然不是“引導並控製世界輿論”的“最高境界”,但卻是“最為高效”的“非常手段”,特別是”CNN、BBC”之類的歐美主要媒體在“非西方國家”、甚至在“西方國家”已名聲掃地、而培養另一個CNN與BBC的時間已“來不及”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至於在“歐、美國家利益”之間的角力中,在“中歐美俄”國家利益的角力中,在“歐、美資本利益”之間的角力中,在“西方與非西方資本”之間的角力中,特別是,在“資本控製國家”還是“國家控製資本”之間的角力中,“引導並控製輿論”的重要性,是怎麽強調都不為過!

●美國所做的“技術性調整”主要是“國家利益層麵”的調整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想強調的是:盡管蓋茨訪華以失敗告終,但此次“訪問失敗”並不意味著“其‘陰謀’不成、就順勢‘陽謀’”之策略的“終結”,但是,在“技術”上會有“調整”!。

  

  從基辛格拋出所謂“太平洋共同體”之“新概念”的情況來看,從胡錦濤主席訪美”暫時性成功“的情況來看,美國所做的“技術性調整”主要是“國家利益層麵”的調整,也就是所謂的“中美間跨太平洋的經濟夥伴關係”,也就是“修改版G2”,類似於“歐美間的跨大西洋經濟關係”。

  

  

  但是,我們的問題是,既然已經存在多年的“歐美間的跨大西洋經濟關係”沒有辦法阻止“歐美國家利益之爭”、直到爆發”歐美金融危機”,又如何指望“中美間跨太平洋的經濟夥伴關係”可以有效阻止“中美國家利益之爭”、從而防止“中美資本、中國與西方資本在資本利益層麵”之爭?顯然,這個“修改版G2”盡管經過修改,但本質上還是“G2”,其“目的”在於為美國國家利益從美國金融危機、甚至歐美金融危機的困境中“打通”一條“逃生的高效通路”、做“又一次的努力”,既:既期望中國接受“變相的G2”、以解決最現實的問題(換取中國支持、並維持美元本位製,延緩美國金融危機的進一步爆發),又期望“通過換一種玩法”、去最終“瓦解”中國、歐盟、俄羅斯等的伊核戰略協調,就像小布什政府晚期玩“歐美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類似。

  

  

  ●一旦美國的意圖得逞,就可從根本上解決歐洲問題、中國問題、或者南方問題等一係列長遠問題

  

  而值得警惕的是,一旦美國的“技術性調整”的意圖得逞,就可從根本上解決歐洲問題、中國問題、或者南方問題等一係列長遠問題,從而由美國、或者美國資本繼續、且永遠把控國際政治、或者國際金融秩序主導權、徹底從經濟、或者金融危機中走出來、實現支配世界的既定戰略。

  

  ●美國國家利益、或者美國資本利益、甚至是西方資本利益的意圖在於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美國國家利益、或者美國資本利益做出這一技術性調整的背後,我們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美國國家利益、或者美國資本利益、甚至是西方資本利益的意圖在於:隨著時間的移動,通過一係列手段(比如維基解密之類的)顛覆某些重要國家(不聽從“歐、美國家利益”、尤其是不聽從“西方資本利益”的國家)、這樣,就可一方麵慢慢彌合“歐美國家利益之間的矛盾”、一方麵慢慢彌合“歐、美國家利益與各自資本利益之間的矛盾”,再一方麵,是激化 “非歐美國家內部的矛盾”、激化“南方國家之間”的矛盾,在此基礎上,就可用“一係列成功”以實現歐美國家利益與歐美資本利益的“絕對融合”,並繼續擴大、而不是縮小“歐美國家利益與中國等南方國家利益之間的矛盾”,從而可最大限度地保證“在西方框架內改良、而不是改革國際金融體製”。至於最後世界是 “美元本位製”、還是“歐元本位製”,對西方資本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

 ●特別是中國,要保持清醒的認識。隻有這樣,才可對這種“技術性調整”做到“利用之”、而不是“被利用之”!

  

  對此,“非美勢力與資本”、特別是“中、歐、俄的國家利益”,歐盟資本利益,“非西方國家與資本”、特別是中國,都要保持清醒的認識。隻有這樣,才能做到對美國、或者美國資本、以至西方資本(現在仍由美國資本代言)的“技術性調整”能“利用之”、而不是“被利用之”!

  

  對中國而言,在“利用之”的層麵上,美國這種“技術性調整”一旦兌現,那麽,它對用“天安號事件”才得以鞏固的“美日軍事同盟、韓美軍事同盟”之打擊將是極其沉重的。

  

  因為,這種“技術性調整”其實可以被解讀為“中美重構、並共管西太平洋安全框架”,

  

  但是,它也可解讀為“修訂東亞雅爾塔格局”,顯然,它對“中俄關係”的打擊也是非常沉重的。這是中國需要警惕的“被利用層麵”。

  

  ●現在“一巡(三波)”已過,又輪到俄羅斯來談條件了

  

  

  而在胡錦濤主席訪美期間,從俄羅斯突然強調“製裁隻能讓伊核問題更加糟糕”、且“再次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情況來看,在美國國家利益、或者美國資本、以至西方資本(現在仍由美國資本代言)因“中東局勢可能破局”而“被迫”在對華關係上做出“技術性調整”、但“戰略圖謀”沒有任何實質性調整之後,作為第一波排列與組合主角之一的俄羅斯,顯然反應非常快,在“原本支持製裁伊朗”與“製裁隻能搞糟”的180度大轉彎中,俄羅斯顯然在說:如果美國不想“中東局勢”就此破局,僅對中國做出“技術性調整”是不夠的,現在“一巡(三波)”已過,又輪到俄羅斯來談條件了。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從俄羅斯在伊核問題上突然再次反對製裁伊朗的情況來看,它對“美國的技術調整”可解讀為“修訂東亞雅爾塔格局”的認識是清醒的,這就如我們之前所說,“這些”都不過是“排列與組合層麵”的東西,在所有重要的“排列與組合”沒有“枚舉窮盡”之前,都不過是為了在後麵的“排列與組合”中盡可能地占據有利的位置,因此,沒有誰會“太認真”!否則 ,恐怕早就出局了。

  ●這就好比是一場“車輪戰法”!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俄羅斯的這種變化,當然在“中歐”的盤算之中,不僅如此,“中歐的國家利益、甚至資本利益”恐怕已經開始琢磨這樣一個問題了:等俄羅斯“滿足”之後,如果美國仍然不想中東破局,那麽,我又應該要些什麽?

  

  顯然,在美國、或者美國資本打自己的算盤時,非美國家、或者非美資本也在打著自己的算盤:既要利用“中東破局”這一工具、迫使美國也對自己做出更多的讓步,還要繼續維係“中歐俄”的伊核之戰略協調,從而可在美國核心利益集聚的“中東戰略交換平台”上、輪番上場,從而盡可能淘換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就好比是一場“車輪戰法”!

 至於誰的算盤能兌現,更或者最終是“國家利益”、還是“資本利益”的算盤能兌現,在美國、美國資本“主要”在“國家利益層麵”做出“技術性調整”、但其“既定全球戰略”仍未實質性調整之後,恐怕是下一波“排列與組合”的具體內容了。

  對此,我們將與大家一道密切關注。但更加值得關注的是:

  

  第一,在“下一波”的排列與組合的過程中,不僅經濟、甚至許多國家政權、社會,都可能會遭遇一場危機,巴基斯坦、特別是印度。當然,美國也有這種可能性。

  值得強調的是,特別是讓印度存在“這種可能性”,將成為“歐美國國家利益、歐美資本利益”在必要時敦促“印度”替美國進行、針對中國的“南亞破局”的一個工具。

  

  而讓美國存在“這種可能性”,將成為“西方資本”在必要時敦促“美國國家利益”強行進行、針對中國、甚至整個南方陣營進行“南亞破局”的一個工具。

  更加值得強調的是,這恐怕也是美國國家利益、甚至美國資本利益在一定階段內、願意暫時忍受“中歐俄”、甚至土耳其、巴西這些“地方王”、在自己核心利益上“輪番上場”的重要原因。

  ●對中國而言,既要高度警惕“印度內亂”導致“南亞破局”的巨大危險性,也要繼續切實地推進“中東破局”

  

  因此,對中國而言,既要高度警惕“美國國家利益、或美國資本利益”在喘一口氣之後(在我們看來,美國實質性兌現“中美聯合聲明”的可能性很小),既通過“印度內亂”導致“南亞破局”的巨大危險性,也要繼續切實地推進“中東破局”、而不要為美國的“技術性調整”所蒙蔽,從而一方麵“盡可能繼續擴大”歐美國家利益之間、歐美資本利益之間的戰略矛盾,另一方麵,也可“保留”要麽迅速反擊美國國家利益、或者資本資本利益的戰略冒險,要麽迅速反擊歐美國家利益、或者歐美資本利益的戰略冒險的能力,並威懾之!

  

  第二,在“下一波”之“後”的排列與組合的過程中,歐、美國家利益與歐、美資本利益之間的矛盾將會日益突顯,並有可能成為成為世界各國之間核心利益進行“排列與組合”的一條重要線索、並成為“人民幣實質性國際化”這隻陀螺“順利起旋”的一條通道。

●維基解密是“戰略性棋子”,其麵目是越來越清楚了!

  第三,密切關注“維基解密”的動態,特別是針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南方國家的所謂“解密”!作為既從屬於歐美國家與歐美資本,又獨立於歐美國家與歐美資本,但絕對從屬於“西方資本(請注意用詞)”的一顆“戰略性棋子”,其麵目是越來越清楚了!

  第四,在美國主要於國家利益層麵做出技術調整之後,作為“中東破局”之前的“主要推手”,中國將相對表現得有所克製,如果朝鮮半島局勢、特別是南亞局勢實質性緩解的話。

  從韓國立刻接受朝鮮對話建議的情況來看,其情況一如我們之前所說:隻要美國全球戰略需要,在“必須接受”韓朝對話、緩解半島局勢的問題上,韓國李明博政府是有條件也得上、沒有條件、就是創造條件也得上。

  由於朝鮮半島局勢有所緩解,美國東北亞政策有意“重新做人”,因此,在表麵上,主推“中東破局”的任務,恐怕就暫時交給了俄羅斯。如果從這個層麵來觀察問題,俄羅斯在伊核問題上突然反對製裁伊朗,也就成了必然,同樣,作為“尊王攘夷”的重要環節,在土耳其被接收進“伊核N方會談”之前,在“中歐俄”中 “大多數”的“暗中操作”下,就要在土耳其開會的伊核問題六方會談、是談不出什麽的了。更加嚴厲製裁伊朗、更是別想!

  顯然,對“中歐俄”、特別是伊朗而言,隻要土耳其“願意出麵”攪美國的“美事兒”,那麽,“中東破局”就極具基礎,而“支持”土耳其正式加入“伊核N方會談”,就始終是懸在土耳其前麵的一顆巨大胡蘿卜!

  而對美國而言,對土耳其這類“不願意”幫助美國更加嚴厲製裁伊朗的中、小國家、“科特迪瓦內亂”就是一個警告。

  ●伊核N方會談就是個框,什麽都能往裏裝!

  

  但對“非美國家的國家利益”而言,“科特迪瓦內亂”的警告是雙方麵的,作為另一方麵,這也許能促進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國家、開始更加積極地考慮“中東多邊安全框架”。而這,在我們多年之前的點評中,就曾經說過,它可以由“伊核六方會談”慢慢擴充而來。

  在這個層麵上,在時隔多年之後,東方評論員還是那句話:伊核N方會談就是個框,什麽(不僅是中東的、且是全球的政治、軍事、經濟、特別是金融安排)都能往裏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