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天涯孤劍: 天安艦事件將如何收場?

(2010-05-20 18:28:06) 下一個
天安艦事件將如何收場?



來源: 天涯孤劍 於 10-05-19 11:22:42



天安艦事件將如何收場?

朝鮮半島向來是東西方冷戰以來的最前線,直到今天也算得上東亞和平穩定的風向標,也是大國博弈的重要戰場之一;所以一但有突發事件發生,都會牽動世界敏感的神經,尤其在圍繞朝鮮核問題的六方會談陷入持續僵局人們正期待柳暗花明的時刻。無疑最近發生的兩件事引起了世人的極大關注,一是韓國“天安艦爆炸沉沒事件”,二是這一敏感時刻朝鮮最高領導人秘密訪問中國。

“天安艦爆炸沉沒事件”造成數十名韓國水兵死亡,極大的衝擊了韓國民眾的神經,民眾也強烈要求政府盡快查清事件真相,至少在韓國國內引起群情激憤,而相對於這種大動靜,嫌疑最大的北朝鮮方麵則一直沒有反應,即使作為亞洲大國的中國,也保持著低調,僅僅在過了很多天後表態“這是一件不幸的事件”雲雲,而金正日密訪中國正值韓美聯合調查天安艦爆炸沉沒事件的關鍵時刻,加上之前韓國總統李明博與中國首腦的會晤,中國的作用更加被韓國政府和民眾關注,也讓全世界注目和期待,甚至在李明博30日訪問中國之前,韓國媒體上突然出現大量要求中國“主持公道”的聲音。該國《朝鮮日報》報道稱:“大韓民國5000萬公民對30日的韓中峰會拭目以待”,其結果可能影響“今後100年的韓中關係”。似乎將中國一下子推進了這一突發事件的漩渦和矛盾中心,中國也似乎一時變得騎虎難下。

然而與韓美的高調及世界媒體的炒作相比,中國與朝鮮始終繼續保持著低調,也就在今天,據台灣“中央社”援引韓國媒體15日報道,韓美兩國政府對於“天安艦爆炸沉沒事件”作出結論,認定是遭朝鮮魚雷攻擊所致。美國將它視為“對(美國)同盟國的攻擊”。南韓《東亞日報》今天在頭版頭條以“美國將天安艦事件視為是對同盟國的攻擊:已將之判斷為朝鮮所為,正考慮送呈聯合國安理會,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可能於25日訪問韓國”為標題,報道了美國當局的立場。韓國當局計劃在國防部於20日公布“天安艦沉沒事件”的調查結果後,由韓國總統李明博在本月下旬以對國民談話的形式表明立場。顯而易見,既然韓美已經將惹禍目標公開化,那中國又能采取什麽態度與作為呢?世人的目光必然聚焦到兩點,一是美國的後續反應措施,二是中國的態度。

其實韓美聯合調查最後歸罪於朝鮮的攻擊,這一點也不令人意外,本來朝鮮既有動機也有機會,一直就是天安艦爆炸沉沒事件最大的嫌疑,但基於韓國與美國的政治考慮,即使不是朝鮮幹的,最終調查的目標也隻能指向朝鮮,不可能有其它第二種選項,而事件發生後,韓國骨子裏認定是朝鮮幹的,但將解決問題的目光卻瞄向中國,韓國《首爾新聞》28日說,中國掌握著解決此次事件的決定性鑰匙,因為中國是唯一能對朝鮮施加直接影響的國家。“湊巧”的是幾天後,金正日就密訪了中國,誰也不知道雙方到底談到了什麽,但可以肯定除了中國關心的六方會談問題外,敏感的天安艦事件一定是話題之一。

我為什麽說“天安艦爆炸沉沒事件”的殺手是不是朝鮮最終調查結論都隻能是朝鮮,其實這是有道理的,首先,韓國自詡超級強國很多年,所以當這樣一個強國連自己的作戰艦艇神秘沉沒都沒辦法解釋的話會很丟人。對於韓國這樣一個國家來說,麵子問題是最重要。找不到事故原因,或者說不願意承認一些自己的原因,那麽一個顯而易見的替罪羊----朝鮮是合適的。因為中國是朝鮮事實上的保護國和國際責任承擔國。可以這樣形容,中國是朝鮮的監護人。朝鮮惹了事,中國要出來賠禮道歉和負責。所以,韓國要向中國施壓,這擺明就是說朝鮮做的這事。中國必須給個說法。把問題甩給中國,李明博政府就可以擺脫民憤。從容的和人民站在一起,同仇敵愾的拷問中國。隻能說小國在政治上也就這一點小手段。其次,我們知道,被中國人譏諷為棒子的韓國人以為自己發達了,財大氣粗,居然經常表現出對中國不屑一顧,其實說實話,韓國瞧不起中國是因為他們作為被大國玩弄的小國一種極端的民族自卑心理,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心理,這從韓人自豪的認為亞洲尤其是中國的文化都是起源於韓國可見一斑。因為一個總是被別人統治的民族(至少曾長期是中國的屬國,目前也在美國陰影之下),當它認為它淩駕於宗主國之上的時候,它就有了生存的價值和意義。這次韓國求助中國,就可以看出來現在的國際格局,有網友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牌桌上坐著很多出牌的人。但是在牌桌後麵坐著三個出資人。這個遊戲有規則也沒有規則。當韓國這個出牌手被朝鮮這個出牌手陰了。而且朝鮮和其他出牌手並不理會韓國的抗議。韓國回頭望老大美國,美國也隱在暗處不說話。那麽韓國隻好越級直接像朝鮮的老大―中國叫喊。讓中國主持公道。它知道中國是三個出資人裏最愛當和事佬的。

現在韓美突然高調宣布朝鮮是天安艦事件的罪魁禍首,美國並言之鑿鑿的要搞到聯合國安理會去,並“將天安艦事件視為是對同盟國的攻擊”,美國國務卿希拉裏也將於24和 25日在北京出席中美經濟戰略對話後,可望於25日訪問韓國,對外宣示韓美兩國固若金湯的同盟合作關係,似乎美國希望從天安艦事件中撈什麽好處,並試圖將中國從戰略上置於一種不利的地步,一般看來,全世界都會關注,下一步該中國出牌了。

其實我倒覺得中國目前的不置可否或低調態度是一種自信的表現,我們拋開政治意識形態來看朝鮮問題,從國家利益和戰略的高度來看,朝鮮就是中國的東亞戰略緩衝,即是地緣的,也是曆史的,中國與朝鮮曆史上就是唇亡齒寒的關係,也必然要成為中國的勢力範圍,不管這個民族願意不願意、高興不高興;而朝鮮半島上發生的事所涉及的大國博弈現實就是中國與美國的關係,表麵上看,美國聲稱“將天安艦事件視為是對同盟國的攻擊”,也就是說已經確定了朝鮮是罪魁,那就是朝鮮對同盟國開了戰,不過我們不要以為美國是傻子,它真的會因此也用戰爭的手段報複朝鮮,因為美國更清楚一個事實,朝鮮停戰協定是美國與中國為主的協議,它不可能冒著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的危險來處理天安艦事件,韓國更不敢,它沒有戰略空間,隻不過用這一事件來試探中國幹涉朝鮮半島事務的決心和態度,如果中國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大國身份,站在美國操縱的聯合國一邊指責朝鮮,那中國就徹底失算了,並將失去在東亞問題上的主動權,也失去了中國與美國在國際事務上博弈的最重要的戰略牌,而如果中國表現出偏袒朝鮮,繼續在政治和經濟上給予朝鮮支持,不管朝鮮這個政權如何不令人喜歡,但這絕對是中國唯一正確的選擇。至於韓國人聲稱的其結果可能影響“今後 100年的韓中關係”,更是無稽之談,中韓雙方關係的基礎是經濟和文化,不是政治,更不是意識形態,要說仇恨,60年前的朝鮮戰爭中國軍隊重點打擊韓國軍隊並分割了朝鮮半島足以讓他們仇恨300年,事實是現在韓國的發展已經離不開中國經濟的增長了,中美也一樣,經濟全球化的格局和國家利益才是國家間關係的基礎。

很多人擔心此次韓美公開宣稱天安艦事件的調查結果並直指朝鮮所為會讓中國處理起來騎虎難下,甚至猜測中國可能會教訓或埋怨朝鮮胡作非為給中國惹事,但我認為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中國完全不必按照美國的邏輯隨雞起舞,也不必擔心中國在國際上或者在與韓國、美國關係上受到長期損害,其實這次韓國天安艦爆炸沉沒事件,充其量隻是過去幾十年來朝韓雙方圍繞所謂西海劃界爭端的繼續,隻不過這一次韓國吃了大虧,軍艦沉沒了,水兵也死了這麽多人,當然引起了韓國國內民眾的憤怒,韓國政府才是這一事件壓力最大的方麵,將矛盾引向朝鮮和中國當然是轉移視線最現實的選擇。而我們應該清楚,近十年來朝韓雙方在西海劃界的軍事衝突和爭端,大多數都是韓國占了便宜,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

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後,在陸地上的38度線基本按照實際軍事控製線劃定,但中國軍隊的實力並不能延伸到海上,造成所謂的西海劃界爭議,在西海朝韓有爭議的海域,美韓聯軍單方麵劃定了西海北方分界線(簡稱NLL),認為此線以北屬於朝鮮,以南則屬於韓國。按照此線劃法,附近的五個小島(包括大青島、小青島、延坪島等)都屬於韓國。但朝鮮從來就沒有承認過此線為南北海上分界線。因此,半個多世紀以來,NLL就成了南北方最敏感的軍事前沿,擦槍走火之事時有發生。近十年來在這海域更是爆發了三次較大的交火,造成艦艇被擊沉擊傷、多人死傷的流血事件。

第一次,1999年6月15日延坪海戰。韓國海軍擊沉了朝鮮1艘魚雷艇,擊傷4艘艦艇,朝方死亡20多人,遭到重創。

第二次,2002年6月29日延坪海戰,正值舉行韓日世界杯足球賽期間。此戰韓國方麵6名海軍官兵陣亡,18名負傷。此次交火韓方吃了虧。

第三次就是去年底在大青島附近的南北海軍交戰。交火隻進行了短短的11分鍾,結果朝方艦艇被擊傷,人員1死3傷。而韓方沒有任何傷亡損失。

回顧這三次海戰,幾乎都是交火中吃虧的一方事後譴責對方蓄意挑釁,開啟戰端,要求對方道歉,處罰責任人,並保證以後不再發生此類事件。而今年發生的韓國天安艦被炸沉沒,也隻是韓國擊傷朝鮮軍艦後幾個月時間,朝鮮當然也報複性軍事打擊的權力,這完全是朝鮮與韓國雙方的衝突,基本上與中國和美國關係不太大,中美雙方之前的幾次衝突也沒有介入,隻是要求雙方克製或裝模作樣的表態。因為美國並不真正幹預,以至於去年底衝突後,韓國的保守勢力就那次交火說事,向政府強烈呼籲,提出韓國應與美國重新討論2012年韓國收回戰時軍隊指揮權問題。那麽這一次韓國吃了大虧,即使下次再發生衝突,也還是韓國與朝鮮之間的事,何況李明博政府上台後,放棄盧武鉉執政時期的“陽光政策”,朝韓關係實現了大逆轉。韓國的媒體也經常批評盧武鉉的對朝政策,特別是在西海劃線問題上的軟弱。在此背景下,韓國政府和民眾將矛盾丟給中國來轉移視線是不負責任的,也是卑鄙的伎倆,與他們習慣性的剽竊中國曆史和文化別無二致。

所以就算這次韓美聯合調查天安艦事件的禍首是朝鮮,還得由韓國政府自己來麵對,如果麵對不了、收不了場,李明博政府就下台,就這麽簡單;中國絕不能在聯合國支持美國的動議,更不能為此來打壓朝鮮(這與國人喜不喜歡朝鮮體製無關,隻要它的存在符合中國利益),維持朝鮮半島穩定以及圍繞半島核問題的六方會談才是中國要做的,這或許才是中國維持東亞主導權的唯一戰略選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