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畫廊

逛畫廊,看世界, 記下自己的心得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17世紀的王者:康熙、彼得大帝、路易十四 (zt)

(2017-02-20 15:03:27) 下一個

17世紀的王者:康熙、彼得大帝、路易十四

在17世紀中後期到18世紀前期,中、法、俄三國幾乎同時出現了三位影響深遠巨大的帝王:

清朝的康熙(中)是東亞大地上的霸主,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一世(左)是東歐及北歐部分地區和中亞地區的霸主,法國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右)則是當時西歐當之無愧的霸主。

 

三人均是少兒時代即位,在位時間特別長,都是叱吒風雲的曆史人物;都以其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著稱於世,然而他們對後世所產生的影響卻大相徑庭,可謂“三日並出、其輝異矣”。


一、康熙,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

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此期間,中國的封建製度由強盛走向衰敗。

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麵。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二、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後世對沙皇彼得一世的尊稱。彼得一世(1672─1725),原名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是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羅曼諾夫之子,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比康熙小18歲,1682-1725年在位,是俄國曆史上著名的沙皇,彼得大帝將落後的俄國推向了近代工業強國之路。作為羅曼諾夫朝僅有的兩位“大帝”之一,彼得大帝一般被認為是俄羅斯最傑出的皇帝。他製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羅斯變成一個強國的主要因素。他繼位後積極興辦工場,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製的中央集權製。繼而發動了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可以說,近代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麵的發展史無不源於彼得大帝時代。

 

三、路易十四

 

路易·迪厄多內·波旁(Louis-Dieudonné,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自號太陽王(法語:le Roi Soleil,英語:the Sun King),是法國波旁王朝著名的國王,納瓦拉國王,巴塞羅那伯爵。比康熙帝年長16歲,1643-1715年在位,在此期間,法國的封建製度達到極盛時期,綜合國力也大為發展,一度稱霸歐洲。1643年5月14日— 1715年9月1日在位。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長子,出生於法國聖日耳曼昂萊,王弟奧爾良公爵菲利普則於1640年。他的母親奧地利的安娜攝政,直到1661年紅衣主教馬紮然死後他才真正開始親政。他的執政期是歐洲君主專製的典型和榜樣。路易十四,以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法蘭西王國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使法語成為整整兩個世紀裏整個歐洲外交和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使自己成為法國史上最偉大、也是世界史上執政最長久的君主之一,與康熙同時代的西方大帝,時人尊稱“太陽王”。

 

四、治國方略一瞥

1、康熙對科學的態度

翻看世界曆史,當康熙正在轟轟烈烈地除鼇拜、削三藩之時,歐洲已進入科學史成就最高的時期之一,產生了培根、牛頓、笛卡兒等偉大的科學家。可能有人會說,我們的康熙大帝不是也極關注西方的科學技術嗎?

是的,康熙曾任用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作為自己學習天文和數學的老師,還曾向法國傳教士白晉、張誠學習過幾何、代數三角等課程,他不但學會了天文曆算的基礎知識,了解了當時天文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還學會了使用天文儀器,組織數學家編寫《律曆淵源》和《數理精蘊》;他甚至仿效法國科學院,在宮中建立了有畫家、雕刻家、製造鍾表和天文儀器的工匠等人參加的科學院。但是,非常可惜,康熙對西方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僅僅停留在個人的愛好階段,並沒影響到他治國的大政方針,他的子孫則連這點愛好都丟棄了。

2、彼得大帝的求學精神

我們不妨看看與康熙同時代的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是如何向當時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學習的。為了加速海軍建設,解決人才缺乏的問題,彼得做出了驚人之舉:先是以流放國外作為完成學業的措施,派35名貴族丟妻別子出國學習海軍; 後又於1697年派出250人的大型使團去西歐訪問,任務是學習西歐各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

難能可貴的是,彼得變換姓名,以下士水手的名義隨使團“以一個普通成員的身份出訪”。在這一年半的微服出訪中,每到一國,彼得都仔細觀察、詢問、勤奮鑽研,在普魯士學習造炮技術,在荷蘭當木匠學造船,在英國除學技術外,還訪問了許多專家學者、文化人士,聘請了其中一些人到俄國傳業解惑。彼得正是以如此罕見的學習精神,才把俄國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內陸國家擴張成瀕臨海洋的強大軍事帝國,開創了俄羅斯帝國的新紀元。

 

3、結果迥異

17世紀的王者:康熙、彼得大帝、路易十四

(1) 康熙所推行的政策,基本是沿著一條滿清入關後恢複小農經濟促使滿洲八旗奴隸主繼續封建化的道路往前走的,他統治61年的結果是:

中國的封建社會由盛轉衰,明末資本主義經濟並沒有在中國發展起來反而倒退,之後清朝日漸閉關鎖國,最終導致近代落後倫為東亞病夫的局麵。

路易十四與彼得一世各自在國內進行了製度改革,改革雖然也是為了維護封建王朝統治,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社會製度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削弱封建割據勢力,建立中央集權政治,減少國內關卡,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國內市場。

(2)彼得大帝和路易十四他們推行的重商主義經濟政策,一方麵滿足了封建統治者增加財富的欲望,另一方麵也推動了國家資本主義工業的向前發展。

因此,法俄兩國與清朝在其後的一百多年中,在世界曆史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法俄最終走上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強國道路,而中國卻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被迫步入痛苦的被奴役殖民化進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