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網絡詩詞八病
(2010-05-08 03:32:27)
下一個
一,燥。這其實是所有新學古詩詞的人的通病。其實也還是
語言駕馭能力不足,在按照詩詞格律寫作時遭遇到挫折感時
的一種自然反應,非不屑也,是不能也。如果他也能隨心所欲
駕馭格律這個的話,自然就不會這麽說了。如果他真的熱愛
詩詞在通過大量的練習逐步掌握了格律的規則之後,觀念自然
會慢慢改變。
二,假。模仿從來都是寫作的第一步。況且古詩詞經過
數千年的發展,要想創新已經很難了,不經過這個模仿的
階段想一下子推陳出新談何容易。中國古典文化經曆過五四
的批判和文革的洗劫,已經出現了斷層,目前還沒有什麽詩詞
大家出現,幾乎所有人都是半路出家,很少有人能接受過
紮實的國學教育。所謂假,其實隻是一個初學的模仿階段。
三,僵。不得不承認,平水韻這些古韻譜已經過時。但是
目前的問題是除了平水韻,沒有任何一個韻譜可以成為標準。
如果廢掉了平水韻,勢必陷入一個各說各話的混亂局麵。
與其沒有標準,不如先用一個差的標準。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中國人遇到問題總是喜歡指手畫腳卻沒人肯下功夫去做實事。
就像XX黨雖然很爛,但是沒有了就不行一樣,
中國人總是陷入這種尷尬的境地。
四:唬。有些人學知識根本不是為了充實自己,
而是專門為了唬人的。這種現象不獨網上才有。
任何時期都不乏其人。
五生,和六油的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不能適應時代變革,
以現代的事物入詩的被稱作泥古不化,而企圖寫現代事物和
情感的,又被以古典審美的眼光判定為油。這其實不是作者的
問題而是讀者的問題。
比如晁說之有這麽一首詩,
閶闔千門萬戶開,
三郎沉醉打球回。
九齡已老韓休死,
無複明朝諫疏來。
裏麵就很大方的用了打球這樣的詞。如果是現在人看到
古詩詞裏有上網,泡吧之類的詞肯定要說油了,其實就算是
唐宋的人來到現代也會這麽寫的,並不會覺得這些詞有什麽
不雅的地方。
七,浮。充才子這事也沒有什麽不好。網上才比唐伯虎的強的人不在少數。
隻不過術業有專攻而已,唐伯虎時代精通琴棋書畫就算才子了,
而現代要學的東西多得多了。
八,散。和七基本上是一個問題。才力過人的人自然會
學一門精一門,多嚐試些東西沒有什麽不好。
附:網絡詩詞八病
一:燥。未入門輒論創新,作為一門藝術,詩詞自有它的一套規律,連基本的門道還摸不清,就妄談超越前人,首先是對傳統的不尊重,而傳統隻容許能真正尊重它的人去跨越它。"啊我素來重意不重律的",這種話聽得叫人頭痛,卻也常常有人說,天!這可是李白的口氣!有李白的天資,那當然可以"素來"的不重律。可是如果有這樣的才氣,也斷不至連格律這種從前私塾了就該解決了的東西也駕馭不了吧?
二:假。以砌古為樂。前人創造了絕美的詩詞意境,那是"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成果。"弱水三千,隻取一瓢飲",對一個匠人來說,偷得一招半式絕招,或許可以炫耀鄉裏,但寫詩的人並不等於詩人,外搬前人,中無心源,任你手藝再好,也就是東施效顰的雕蟲手而已。。。。唉!坐在電腦前、空調機旁敲一些"係蓮舟"、"弄玉笛"、"輕羅小扇"的文字,自欺則可,如果要把詩示人的話,豈不是自欺欺人?
三:僵。以仿古為榮。動輒"非詩家語",落筆必平水韻。詩詞有它的一套特有的、異於口語修辭的表述方式,要表達時代風貌,就要遵從這種語言的規律,隻要在這個框架下,一切新事物都可以寫,也應該寫,當然寫成郭沫若那樣又另當別論。現在很有些人看見"時語 "就覺得刺眼,殊不記杜甫的名篇,寫的都是時語?至於"時音",就更刺某些人的耳了,用平水韻,據說是可以把一篇詩寫得音律鏗鏘,可是現在念起來就覺得怪腔怪調了。平水韻是曆史的產物,那今音四聲不也是時代的產物嗎?學平水韻,是為了理解為什麽古人要寫得這樣的怪聲調,帶考古的意味。當然用古音在仿古成癖的人看來,會顯得不同凡響,與眾不同,這就不止是刻舟求劍了而是矯情了。古詩詞已經在前幾個世紀、在僵化風氣中衰落過了,現在再把它抖出來再這樣來衰落一次,又何必?
四:唬。以炫學為旨。要震動人心,如果不能感人,就要嚇人。感人難度大,嚇人比較好辦,肯下死工夫就行,天資的成份不須太重,我看這也是許多人學江西詩派的原因吧。黃山穀是頂級詩人,他本身是禦用史官,學問之大到了駕馭學問隨心所欲的地步,也根本沒有唬人的動機,所以他的詩是好的。現在的人也用典,也要"無一字無來處",嘿嘿,去找一本<龍文鞭影>加一本<千家詩>背熟了也很可以唬得幾個人了的,可惜這兩本書在從前也不過是啟蒙讀本而已。記住了多少典、多少名句,都不是重要的,我倒是很有興趣看江西派的新門人如何"脫胎換骨"、"點鐵成金"。縱然有學然而無情,到底還是不是詩?
五:生。這個問題是對那些已經有時代自覺詩人而言的,如何消化時語,是個技巧的問題,與前麵四種是不同性質的,但這個問題解決與否,長遠來看卻攸關典故詩詞這種特殊語言的存在價值。好比國畫的傳統筆墨難以描繪現代都市,詩詞的生命力受到懷疑的原因就在於此。至今解決得比較好的是毛澤東,反麵的版本是郭沫若,而這兩個人又經常一起唱和,形成了很逗的場麵。一首詩的好壞,除了有沒有情,還要看有沒有時代脈搏的跳動,毛澤東做到了,就算炮聲、紅旗、斧頭鐮刀等等在他的詩詞中也並無滯澀處。當然毛寫出最好的詩的年代跟我們所處這個年代比,世界的變化更大了,如何消化當今洶湧而來的時語和泊來語,而又保存古典詩詞特有的美感,是我們不可能回避的問題,唐詩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古人們常常嫻熟地運用多種語境來狀當時之物,而現在呢?是我們的語言能力退化了,還是因為古人比我們聰明得多?
六:油。這與上一個問題有緊密的關係,當消化時語的過程中遇到了障礙,無論是狀物還是諷時,油滑就是無可奈何的。這跟一個拙劣的畫家常常把一張應該寫實的肖像畫成漫畫的道理一樣,功力的問題可能是最大的原因。有意識的誇張和變形走樣是有本質區別的,幽默與滑稽的格調也有高下之分,稍一力有不隸,作品就落了下乘。當然,一件笨拙的創造物尚比精美的假古董要好。不過,難道我們的才力,隻能達到打油詩的地步,再一次向市民文化低頭嗎?
七:浮。充才子確實是一件很快意的事情,古典詩詞跟許多藝術樣式一般帶有遊戲色彩,但如果沒有高潔誠實(有與無作者應自知)的心靈,剩下的,就是遊戲了。許多人習慣於把自己代入唐伯虎的感覺裏去,把網絡聊天室裏的美眉當成了秋香,前人七彩斑斕的詩句,加上一點格律知識,拆開,組合,詩變成了七巧板,下筆千言,倚馬可待,這種沾沾自喜心態下生產出來的行貨,正是古典詩詞生存發展的大礙。
八:散。散的動因是求全,也跟充才子有關,至少是腦力資源管理不善。從前格律的品種越少的時候,好貨越多,反倒是越往後越不行了。大家都往全才反麵發展,不能樣樣皆精也要諸體皆備,不然太丟人。這樣一來,別的不論,光詞牌就有二百六,不全填一次也不大好意思罷?嘿嘿!人生一世,能拿起來的事到底能有多少?前輩巨匠,每人能留下來的東西有多少?
以上種種,為當今網絡上詩詞一道中常見之病。在此不一一舉例,有病無病,看官自行對號入座便可。
(By高壑快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