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學“東西”
(2010-04-16 10:38:08)
下一個
文/王德春
漢語教師教外國學生學“東西”這個詞,告訴學生“東西”泛指事物,凡物質和精神各因素均可稱“東西”,有時可特指人。語義的解釋相當 明確,有的教師還告訴學生,“東西”這個詞相當於英語的“thing”,相當於俄語的“Вешь”。
可是外國人初學漢語,弄不清“東西”的指代範圍和語用狀況,更不知修辭和感情色彩。老師問學生:
“什麽是‘東西’?”
學生回答:
“桌子是東西,椅子是東西,我是東西,你是東西。”
老師提醒。
“不對,不對。’
學生連忙更正:
“啊,對不起,你不是東西。”老師又好氣又好笑,再次提醒:
“更不對了,不能說‘你不是東西’,這是罵人的話。”
這時學生愕然,問道
“那麽你到底是不是東西?如果是東西的話,你是個什麽東西?”
老師連忙說:
“不行,不行,‘你是個什麽東西?’也是罵人的話。”
學生聽了更是茫然不解。
老師耐心地向學生解釋:“東西”這個詞一般指非人的事物,指人時有嚴格的語用和修辭限製。一般不說肯定句“張三是東西”;否定句和疑問名則帶有貶斥、責罵的意味,如:“張三不是東西。”“李四是個什麽東西?!”如果再加感情修飾詞語,則修辭色彩更為豐富。有時加強貶斥意味,如“你這狗東西!”有時表示厭惡色彩,如“這老東西活得不耐煩了。”有時表示詼諧和笑謔意味,如:“你這個鬼東西,盡跟我搗蛋。”“你真是個笨東西,我講三名話,你有兩句聽不懂。”有時表示喜愛色彩,如“這小東西真討人喜愛。”曹禺劇本《日 出》中有一個女孩叫“小東西”,陳白露稱呼她時帶有憐憫、愛惜、同情和喜愛的感情。
學生驚歎道:
“呀,那麽複雜!”
教師語重心長地說:“所以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學生更加驚奇,問:
“語言也是東西?”
老師回答:
“語言也可稱為‘東西’,前麵加個‘這’表示強調。”
學生若有所悟,感歎道:
“‘東西’這東西真是個怪東西!?
摘自《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