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仲夢的博客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涓涓細流過,靜靜萬物洗。
個人資料
正文

全球正運行核電機組442個 發展方向係三代核電ZT

(2011-04-07 10:14:31) 下一個
全球正運行核電機組442個 發展方向係三代核電http://www.dayoo.com/http://www.dayoo.com/ 2011-03-24 00:15來源: 成都商報 網友評論 (0) 瞭望2011012期封麵:中國核電安全發展的抉擇  日本大地震導致的核泄漏事故,將核電安全再一次推到風口浪尖。福島核危機會不會演化成第二個“切爾諾貝利事件”?核能究竟是不是一隻被打開的“潘多拉的盒子”?核能開發過程中的“零風險”是否存在?一旦發生嚴重事故如何收場?  《瞭望》文章:中國核電安全發展的抉擇  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對核設施進行全麵安全檢查,標準是“確保絕對安全”;全麵審查在建核電站,用“最先進的標準”進行安全評估,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立即停止建設;在核安全規劃批準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核電發展的方向是更安全更先進的三代核電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王健君  日本裏氏9.0級的巨大地震以及隨之爆發的巨級海嘯,震驚了整個世界,緊接著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的核泄漏事故則更牽動了整個人類,因為,它把這次大地震、大海嘯對一個國家的“局部”影響,放大到了整個人類對核能運用安全性的再審視。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2011年1月公布的最新數據,目前全球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已經達到442個,還有正在建設的核電機組65個,核電發電量約占全球發電總量的16%。而至2010年底,全球已經有60多個國家提出了發展核電的計劃,包括阿聯酋等這樣的富油國家。來自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預測,全球核能發電量在今後20年將會提高一倍。  “要充分認識核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核電發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3月1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應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有關情況的匯報,在確認中國輻射環境監測未發現異常,福島第一核電站目前泄漏的放射性物質經大氣和海洋稀釋後,不會對中國公眾健康造成影響的同時,確認國內所有運行核電機組處於安全狀態。會議形成了立即組織對中國核設施進行全麵安全檢查、切實加強正在運行核設施的安全管理、全麵審查在建核電站、嚴格審批新上核電項目等四項決定。外界注意到,在核設施進行全麵安全檢查一條中提出的標準是“確保絕對安全”;在全麵審查在建核電站一條中,提出的是要用“最先進的標準”進行安全評估,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立即停止建設;在嚴格審批新上核電項目一條中,提出的是在核安全規劃批準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  這一切,再一次表明:安全始終被緊緊鎖定在中國核電發展抉擇第一要素的位置之上。  “過去,中國核電發展規劃就在確保安全的問題上,做了紮實的考慮和周密的安排。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件之後,會更加強化核電發展在安全性上的完善。”權威專家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這樣談道。  他說:“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核電發展和安全政策,堅定不移地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集中力量進行第三代、即AP1000核電站自主建設,落實後續項目,加快國家重大專項CAP1400的研發建設進程,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形成建設中國自主品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而且更為安全的核電站的能力。”  方向是更安全的三代核電  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所暴露的問題,證明了中國決策層選擇堅持走第三代AP1000核電技術路線的正確性。  “發展三代核電技術順應了世界核電發展趨勢。”受訪權威專家說,上世紀50年代開始核能的和平利用以來,全世界核電發展經曆了三代技術。第一代技術證明了核能發電的可行性,第二代技術證明核電是安全的,在經濟上是可行的。  著名核電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予曾向媒體介紹說:現在全世界共有30個國家的400多座商業核反應堆在運行,基本上都運用了第二代反應堆技術。其中美國有104座、法國有58座、日本有54座,都是第二代核電站。  他說,第二代核電站一般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成的,那時候的世界的核專家們普遍認為,核電站出現堆芯熔化這種嚴重事故的可能性不大,通過注水降溫就可以避免。後來,發生了前蘇聯切爾諾貝利和美國三裏島事件之後,大家意識到,堆芯熔化是有可能發生的。在前蘇聯切爾諾貝利事件以後,國際上普遍認為,要研發第三代核電站,把防禦和處置堆芯熔化作為設計上的一個基本要求。現在,美國已經不建第二代核電站了,他們用10年時間研發出了AP1000技術,法國研究出了EPR技術,而且法國明確宣布,不再建第二代核電站。“中央明確規定,我國內地堅決不建第二代核電站。”  前述權威專家介紹說,針對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和美國三裏島核電站兩次重大核事故暴露出的發生嚴重事故的可能性,在核電建設沉寂二十多年後,美國和歐洲分別製定了核電用戶要求文件(URD和EUR),明確要求新建核電站必須在預防和緩解嚴重事故上滿足一定條件。國際上把這類核電站看作是第三代核電站。  有關專家介紹說,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三代核電技術是美國西屋公司的AP1000和法國的EPR。“我國核電行業選擇AP1000。這種選擇符合我國國情。”  AP1000的堆芯熔化概率和大量放射性向環境釋放的概率比現有的第二代核電機組大約低100倍,充分體現了第三代核電技術安全上的優越性。  首先,AP1000技術先進並基本成熟。AP1000采用了先進的非能動安全設計理念以及模塊化製造和安裝技術,主要設備技術均已成熟,屏蔽電機主泵也在核動力航空母艦、核潛艇等係統中有過使用經驗。  其次,AP1000規模化後具有更好的經濟性。與二代核電相比,規模化發展後,AP1000建設周期將縮短1/3,壽命延長20年,反應堆燃料元件換料周期延長1/3,經濟優勢十分明顯。核電站發生事故後,AP1000操作員可不幹預時間高達72小時。可以說,AP1000屬於目前安全技術最先進和最可靠的核電係統。  據本刊記者了解,AP1000是美國西屋公司曆時20年傾力研製的最新核電機型。歐陽予院士說,“國家準備通過四套機組和美國合作,在我國建立第三代核電站。與美國達成的協議是,前兩套機組主要由美國負責建造,後兩套我們自己負責。這四套機組建設完成後,我們就可以獨立自主建造第三代核電站,並申請中國獨立的知識產權,這也是中遠期規劃裏設定的,國家重點保證的項目,叫大型先進壓水堆項目(CAP1400)。”  專家評價:“在消化吸收AP1000核電技術的基礎上實行再創新,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技術,可以確保我國未來核電安全性和技術先進性。”  AP1000決策曆程  中國核電發展選擇第三代核電並統一走AP1000技術路線,是在總結我國核電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曆經充分論證、認真權衡、反複斟酌後下定的決心。  三代核電自主化的決策,起始於本世紀之初。黨中央、國務院明確作出了引進先進技術、統一技術路線、高起點實現我國核電自主化發展的戰略決策。  2006年9月,根據中央領導的指示,國家主管部門組織34位核電專家,其中包括9名“兩院”院士,就三代核電技術引進召開專題會議,並形成共識:AP1000技術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最安全、最經濟的核電技術,選擇AP1000作為中國核電自主化項目的依托是合適的。  兩個月後,高層聽取我國三代核電技術招標和組建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工作匯報,作出了引進AP1000核電技術、建設依托項目4台機組、成立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決定。當年12月中旬,中美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在中國合作建設先進壓水堆核電項目及相關技術轉讓的諒解備忘錄》。  經國務院批準,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於2007年5月22日成立,代表國家對外簽約,成為受讓第三代先進核電技術的主體,同時,作為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中國核電技術品牌的主體,既是實現第三代核電技術引進、工程建設和自主化發展的主要載體和研發平台,也是大型先進壓水堆重大專項示範工程實施主體。  2008年2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總體實施方案》,批準由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作為示範工程實施主體,負責牽頭實施重大專項。次年2月,在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重大專項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上,明確內陸核電站將全部采用三代核電技術。  與此同時,形成了核電自主化“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建成4台AP1000自主化依托項目;第二步,以我為主,形成AP1000沿海、內陸廠址的標準設計,建成一批沿海和內陸AP1000後續項目;第三步,全麵自主創新,形成CAP1400、CAP1700標準設計,建成CAP1400、CAP1700示範工程並開始規模化建設。  “我國在三代先進核電技術應用和創新方麵走在了世界前列。”相關工程的研究人員向本刊透露,AP1000三代核電技術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投入金額最大、轉讓技術最完整的一個技術引進項目,“目前,三代核電技術自主化工作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  截至目前,技術文件交付量已完成80%,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兩個自主化依托項目的4台機組(世界首批機組),已進入主體工程建設階段,主泵已在美國完成主要的試驗任務。大型先進壓水堆(CAP1400)國家重大專項研發也取得一定成績。  這位研究人員頗有感慨地說道,我國核電建設從上世紀70年代“728”工程開始,“中央決定引進美國西屋公司三代先進核電技術AP1000,統一我國核電發展的技術路線,現在看更感到十分英明,這在我國核電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權威專家透露,目前,AP1000技術轉讓和依托項目建設正按計劃有序推進。技術轉讓合同執行進展順利,滿足了依托項目建設及科技重大專項研發的進度要求。首台主泵已順利完成了冷態和熱態中間試驗,在完成工程鑒定和耐久性試驗後,就具備了交付使用的條件。  不走錯一步  核電項目運營周期較長,對安全性要求極高。針對中國核電產業發展,溫家寶總理曾多次明確指示,強調核電發展不能走錯一步,必須安全可靠,要做到萬無一失。此言的背後,顯示出的是高層對核電發展必須要時時刻刻保持清醒頭腦的明確意識。  3月17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已持續近一周時間。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副司長田錦塵表示,中國發展核電的前提就是立足萬無一失的安全措施。他說,“中國要在確保安全前提下發展核電,是基於改善中國能源結構、緩解環境壓力所作的選擇。”  歐陽予告訴媒體,根據2007年國家製定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預備核電產能將達到4000萬千瓦。現在我國核能發電產能是1000多萬千瓦。但是到2020年時,我國的總用電量預計達到10億千瓦,這個數字太大了,即便我們努力發展核電,到那時核電僅能滿足整個用電量的4%。現在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發生,也給我們提了個醒,發展核電要更加注意安全。  采訪中,有關專家建議,要為中國核電產業安全穩健發展創造新機製,包括要加強對核電發展的領導,充分發揮大型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核電站重大專項領導小組的作用,建立常態工作機製,強化安全監管的標準,明晰監管責任體係,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形成建設中國自主品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核電站的能力。  具體在AP1000三代核電技術方麵,有關專家建議,要落實中央決策,走好AP1000技術路線。要集中研發力量,加快AP1000核電技術自主化進程。整合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技術力量,通過消化吸收,形成AP1000技術沿海、內陸核電廠址的全廠標準化設計,在後續項目中廣使用。要製定有關政策,支持AP1000三代核電技術引進、設備國產化和項目建設。要建立權責對等、運轉高效的重大專項管理體係,加快技術研發和示範工程建設,早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確保中央關於三代核電自主化發展的決策部署順利實現。□  《瞭望》文章:日本“核震”之後  日本大地震導致的核泄漏事故,將核電安全再一次推到風口浪尖。福島核危機會不會演化成第二個“切爾諾貝利事件”?核能究竟是不是一隻被打開的“潘多拉盒子”?核能開發過程中的“零風險”是否存在?一旦發生嚴重事故如何收場?  這一連串的問題引發了全球巨大關注。核能開發是繼續前行還是回歸原點?核電未來發展的路徑究竟在哪裏?  回顧人類對核能開發的曆史,可以看到——  1951年12月20日,美國實驗增殖堆一號由核能產生電能,點燃了四盞燈,人類開始了使用核能進行發電的探索。  1954年,蘇聯在莫斯科西南奧布寧斯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裝機容量為5兆瓦。之後,這種清潔、高效的新能源受到多國追捧,加上石油危機的刺激,核能一度被認為是解決能源危機的“必然選擇。”  到1978年,全世界22個國家和地區運行的30兆瓦(電)以上的核電站反應堆已超過200座,總裝機容量已達107776兆瓦(電)。  然而,1979年,世界第一核電大國美國的三裏島核電站發生核外泄事件,讓人類不得不重新思考核能政策。從此之後,在多方壓力之下,美國再沒有建設新的核電站。  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嚴重核泄漏事件,更成為了人類的黑色記憶。即使到今天,切爾諾貝利仍是一座“死亡之城。”  在嚴重核泄漏事件造成的核擴散陰影之下,核電發展一度步入嚴冬,尤其在歐洲。  跨進新世紀,能源需求不斷增大。隨著能源緊張狀況加劇以及環境汙染的加重,再加上核電技術和管理的進步,核電漸趨複蘇,迎來了發展的第二個春天。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2011年1月公布的最新數據,目前全球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已經達到442個,還有正在建設的核電機組65個,核電發電量約占全球發電總量的16%。  就在此時,日本大地震引發了福島核危機。核能開發被再次逼至曆史選擇的台前。  3月15日,歐盟在布魯塞爾召開緊急協調會,成員國能源部長及核能專家就日本福島核危機展開討論,“疑核派”要求歐盟各國考慮逐步淘汰核能,這一主張得到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支持;而法國、意大利等則呼籲“冷靜”,法國環境部長納塔莉·科希丘什科-莫裏澤說:“日本發生的毫無疑問是一起非常嚴重的核事故,但歐盟絕不能因此迷失了方向。”更多的專家則建議,人類不應一味地逃避風險,而應從日本的核泄漏事件中,吸取教訓,不斷完善安全措施,避免悲劇重演。  日本福島核危機將如何左右人類對核能的開發利用?這是整個人類發展和進步繞不過去的選擇。□(文/李紹飛)  《瞭望》文章:福島核危機  從三裏島,到切爾諾貝利,再到福島,核能應用在解決人類能源難題之時,也帶來新的災難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當地時間3月17日上午9時48分(北京時間8時48分)左右,日本自衛隊兩架CH-47型直升機飛至全球人都在關注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上空,開始向3號機組注水降溫。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導致的核電站泄漏事故仍在延續之中。  核電站的輻射水平過高,直升機隻能一邊飛行一邊灑水,沒有在反應堆正上方停留。按預先估計,兩架直升機12分鍾內能灑下大約30噸的海水。  但隨後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官員表示,3號機組注水後,當地輻射強度短時間內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當日下午19時35分(北京時間18時35分)前後,自衛隊開始從地麵向核電站機組噴水,但不久因輻射水平過高而撤離。  看著日本廣播協會電視台NHK不斷滾動播出的電視畫麵,全世界觀眾的心都揪得更緊了:這場“核危機”將如何發展?  輻射量超正常值6600倍  3月11日,一場裏氏9.0級“超巨大地震”突襲日本東北部地區,並引發巨大海嘯,後者旋即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冷卻係統破壞。截至當地時間3月17日16時,這場強震已造成5429人死亡,9594人失蹤。  禍不單行的是,12日起,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4個反應堆機組先後發生化學爆炸,並出現放射性物質外泄情況。麵對核輻射的威脅,有日本媒體驚呼:“強震之後是核震!”  2號和4號機組15日上午爆炸和起火後,日本首相菅直人敦促身處核電站周圍30公裏範圍內的民眾留在室內,避免遭受輻射。先前第一核電站周圍20公裏範圍內的大約7萬民眾已被疏散,但14萬餘人仍留在核電站周圍20公裏至30公裏區域內。同一天,日本政府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30公裏範圍為禁飛區。  日本文部科學省16日宣布,在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約21公裏處的浪江町附近,檢測到每小時330微西弗的輻射量,這相當於正常情況下的6600倍。甚至遠距福島二百多公裏之外的東京核輻射量也嚴重超標。  核泄漏又稱核能外泄,是核反應堆運作異常後導致控製核裂變速率的相關設備失常所引發的放射性物質外泄。核泄漏主要是由核反應堆的冷卻係統發生故障或其他外界因素引起的。  核泄漏是目前已知核能應用上最大的安全和環保隱憂,可能會對人類及其他生物造成核輻射傷害。過量的放射性物質通過呼吸吸入或皮膚傷口及消化道吸收進入體內,可引起內輻射;還可穿透一定距離被機體吸收,使人員受到外輻射傷害。身體接受的輻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狀越嚴重,致癌、致畸風險越大。  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國際核事故分級標準(INES)的規定,核安全事故共分7級:最低1級,最高7級。低影響的1~3級被稱為核事件,主要是指核汙染擴散發生在工廠內部,對工作人員造成核輻射傷害,其中第3級標準是指外部放射劑量在允許範圍內;高影響的4~7級是核汙染泄漏到工廠外,被稱為核事故。每一等級嚴重程度相差10倍。  此次日本福島核事故被日本政府初步定為4級:造成“局部性危害”,非常有限但明顯高於正常標準的核物質被散發到工廠外,或者反應堆嚴重受損,或者工廠內部人員遭受嚴重輻射。18日,日本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已將核電站泄漏事故等級從4級提高為5級。  堪比切爾諾貝利?  核能應用在解決人類能源難題的同時,也帶來新的災難風險。此前,美國三裏島核泄漏事故和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最為典型。  三裏島核泄漏事故是1979年3月28日發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薩斯奎哈河三裏島核電站的一次嚴重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事故中,核電站堆芯熔毀,一部分放射性物質外泄。事故持續了36小時,但沒有造成居民傷亡,被定為5級。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是前蘇聯在烏克蘭境內修建的第一座核電站,共有4個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的核反應堆機組。1986年4月26日,進行一項實驗時,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造成30人當場死亡,8噸多強輻射物質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電站周圍6萬多平方公裏土地受到直接汙染,320多萬人受到核輻射傷害。該核電站於2000年12月15日全部關閉。  日本京都大學核反應堆實驗所副教授小出裕章3月15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如果福島第一核電站4號機組乏燃料池失水,那麽其危險性要比2號機組大。  他說,福島核電站事故的嚴重程度已經遠遠超過美國三裏島核電站事故,接近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程度。要防止放射性物質進一步泄漏,隻有繼續注水來冷卻核反應堆。  日本九州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吉岡齊說,如果事態今後進一步惡化,核反應堆堆芯的壓力容器破損,那麽有可能發生核反應堆堆芯燃料熔化並衝破壓力容器的情況。現在外泄的是揮發性放射性物質,但一旦熔化的燃料與水接觸,就會發生爆炸並釋放大量放射性物質。  他認為,應當考慮在核電站方圓100公裏範圍內和首都東京地區采取避難措施。  負責監控世界核相關活動的美國智庫“科學與國際安全研究所(ISIS)”15日就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表觀點,說“情況已相當嚴重”,並指出此次事故在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中已接近次最高級“6級”,甚至可能會上升至與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同等的“7級”。  但英國專家認為,即使安全殼都失效了,核爆炸也不可能發生,因為福島的燃料濃縮程度不夠高。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多爾頓核研究所的理查德·韋克福德說:“可能發生核爆炸的說法缺乏依據,沒有建立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  他說,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災難是最為嚴重的一次核工業事故,而當時也沒有核爆炸發生。在該事故中,核反應堆堆芯的裂變反應失控,導致溫度和壓力迅速上升,引發強烈的常規爆炸,致使放射性很強的物質漂散至數千平方公裏的範圍。  韋克福德認為,同樣的情況不會發生在福島,因為那裏的沸水堆設計截然不同,其安全殼遠比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結實。切爾諾貝利核反應堆爆炸時仍在發電,而日本的反應堆在地震發生時就已經關閉。  英國斯旺西大學的核安全專家約翰·吉特斯估計,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反應堆發生類似放射性災難的可能性為1%,雖然操作人員試圖汲取足夠的海水將燃料棒浸於水下,但其仍暴露在空氣中。  吉特斯說,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堆芯的燃料棒可能會熔化,損壞反應堆的壓力池,然後破壞周圍的鋼筋混凝土外殼。這可能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質進入大氣環境中。他說,“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約為1%。”  “但是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最有可能造成的後果是數十人死於輻射中毒,大片土地受到汙染。”吉特斯說。  他說,如果安全殼仍然安全,而且工程師們成功克服了閥門和排氣裝置的問題,並保持2號反應堆的燃料棒浸在海水中,那麽此次緊急事故的最可怕階段就過去了。  雖然發生災難性熔毀的風險消除了,但這並不意味著福島放射性物質泄漏的終結。燃料成分仍將產生很多熱量,因此將產生蒸汽。  吉特斯認為,核電站運行人員必須將蒸汽從反應堆中釋放出去,以防止壓力升高的危險情況。這將不可避免地把一些放射性物質帶到核電站以外。隨著堆芯溫度下降,數周甚至數月之內都需要排出蒸汽。  但上述專家認為,不論從日本當局那裏得到多少保證,很多人還是會對持續釋放的低水平核輻射感到害怕,並拒絕返回福島附近地區。  此外,日本當局將麵臨清理和關閉核電站的艱巨任務,因為向反應堆注入海水將令其受到腐蝕,無法再使用。  對中國的影響  在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反應堆3月12日發生氫氣爆炸後的當日,中國政府就啟動了海陸空全方位的環境核輻射監測、核設施安全檢查,實時公布核輻射監測結果。  中國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也從12日起每天向公眾發布最新的核輻射監測數據,監測範圍包括全國41個城市及運行核電站周圍環境。從目前來看,日本核泄漏未對中國產生影響。  國家海洋局也啟動了應急監測預案,調集海上執行放射性應急監測的海監船進行海水樣品采集工作,通過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來判斷、預測中國海域是否會受放射性汙染物的影響。而在中國氣象局的網站,每天都會在顯著位置公布氣象對核汙染物擴散的影響。  與此同時,中國各地的機場於近日開始對日本歸來的飛行器、旅客和行李、貨物進行核輻射檢測,以防止核汙染物附著在民航客機甚至旅客的身上入境。  3月1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聽取應對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有關情況的匯報,發出中國輻射環境監測未發現異常,福島核電站目前泄漏的放射性物質經大氣和海洋稀釋後,不會對中國公眾健康造成影響的消息。會議還形成了立即組織對中國核設施進行全麵安全檢查、切實加強正在運行核設施的安全管理、全麵審查在建核電站、嚴格審批新上核電項目四項決定。提出要用“最先進的標準”進行安全評估,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立即停止建設。  中國目前擁有的核電站及一批在建和規劃中的核電站,主要分布在廣東和江蘇沿海地區。所有運行核電機組都處於安全狀態。國務院要求“切實排查安全隱患,采取相關措施,確保絕對安全”。  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總工程師柴國早說,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發生後,環境保護部立即成立了應急工作小組,對中國所有核電廠的抗震和防洪設計標準及安全狀態進行了初步分析。  柴國早認為,此次引發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地震引發的海嘯。目前,中國核能界已就海嘯對核電廠安全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分析,總體認為,由於中國大陸架比較長,附近海域水深較淺,我國沿海發生大海嘯的可能性很小。同時,在中國建設核電廠的防波堤時,已考慮了海嘯因素。  他還介紹,從技術角度看,福島核電站采用的是屬於第二代核電技術的沸水堆技術,存在外部電源和應急電源失效的風險。而目前我國在役和在建的所有核電廠采用的都是“二代加”的壓水堆技術,在這些核電廠的設計中都已考慮了設計基準地震、可能最大洪水、可能最大風暴潮等因素,以保證核電廠在這類自然災害狀態下的安全性。  盡管如此,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並決定在核安全規劃批準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  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副總工程師陳曉秋說,由於中國距日本的最近距離為1000公裏以上,即使出現對中國不利的風向,導致部分放射性物質向中國飄移,放射性物質也會在飄移過程中沉降並稀釋,對中國也不會有大的影響。  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分析認為,近兩天,日本核電站核泄漏產生的放射性物質主要向日本以東的北太平洋區域擴散。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張作義說,盡管現在風向對中國有利,但也不排除未來風向變化,導致放射性物質飄向中國。不過,即使按照最壞的條件來評估,即風直接吹向中國、風速是每秒5米,放射性物質到達距日本較近地方也需要兩天半左右,而在飄移過程中,帶有放射性物質的煙塵還會不斷衰減和沉降,到達中國境內的輻射量也隻相當於幾倍的X光機輻射量而已。□  《瞭望》文章:從東京到大阪:核陰影下的暫離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劉林  隨著福島第一核電站危機的升級,東京的空氣開始變得凝重。人們漸漸發現,剛剛過去的9.0級大地震似乎隻是另一場更大災難的序曲。隨著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一套套方案接連失敗,一向被認為是淡定從容的東京人也無法再超然物外了。  超市裏方便麵的貨架開始變空,早上遛狗的主婦們也會順道去便利店多采購一些米麵糧油。上班族承受著電力公司一時一變的停電計劃的無奈。3月15日,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4號機組先後發生爆炸,東京市內監測到的放射性物質超過常日的20倍。  政府一再聲明這一數值對人體無害,可路上行人還是明顯減少了,很多人都戴上了口罩。也是就在當天下午,根據領導指示,我們這些駐東京的女記者帶領家屬暫時前往東京以西700公裏的大阪繼續工作。  在東京品川車站,並沒有出現想象中人山人海的場景。我們順利地買到了開往大阪的新幹線車票。  透過車窗看到漸漸遠去的東京,沒有遠離核陰影的釋然,雖是暫離,但對這座城市還是有些不舍。想到還有很多同事和朋友留在這裏,不免還是為他們擔心。在車上,接到了國內家人的電話,多日來的電視台的直播,還有那些網上的各種傳說,令他們無法安心。  為了安排幾位家屬回國,我們大阪分社的社長馬興華一路上都在忙著訂票,從國旅到中青旅,從國航到東航,在反複撥打十幾通電話後,訂到了兩張20日由大阪飛往北京的機票。之前幾天的機票全都銷售出去了。自從核電站危機開始受到特別關注以來,本刊記者在日本認識的中國人幾乎都選擇了回國。  車到大阪已是晚上,與陰沉的東京不同,連大阪的空氣都似乎帶著一種安心的味道。此前的種種陰錯陽差,使得此行成為記者本人的第一次大阪之旅,可誰又能想到竟是在這樣一種狀態下實現的。  人困馬乏,在安頓好住所放下行李後,記者一行來到了住地附近的一家居酒屋吃晚飯。這裏少了些東京的精致和矜持,男人們大聲說笑,推杯換盞,甚至還有香煙繚繞其間(東京的餐飲店絕大多數都是禁煙的)。深吸一口氣,肉香、酒香,混合著油煙、香煙,700公裏的距離,卻仿佛是兩個世界。  回到酒店,打開電腦,繼續在東京沒有寫完的稿子。  春天原本象征著生機盎然,但此刻的東京還籠罩在核輻射的陰影下。盲目的恐慌稍顯誇張,必要的防護也不能疏忽。絕大多數的東京人沒有地方撤離,狹小的日本國土也沒有足夠的縱深抵禦最壞時刻的到來,更多的人隻能選擇留下。電車停運那就騎車上班,有放射性物質漂浮,那就戴上口罩,政府不是說還構不成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嗎?日子還是要過的。  這是本刊在日本度過的第一個春天,無數次暢想的櫻花之旅,還沒來得及實現。日本人迷戀櫻花刹那逝去的芳華,一年的等待隻為那一刻的美不勝收。隻希望在這個不一樣的春天回到東京,看看傳說中那櫻花吹雪的爛漫。□  《瞭望》文章:世界核電發展走向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人類和平利用核能50年來,美國三裏島和蘇聯切爾諾貝利兩次核電站事故,曾令世界核電建設陷入低穀,卻激發了核電技術的飛躍發展。新一代更安全、更經濟的核電技術,契合了人類尋找安全、清潔、高效能源的理念與需求,成為發展低碳經濟、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理性選擇。  據2010年底有關統計,全球有60多個國家計劃發展核電,包括30個無核國家,也包括阿聯酋等富油國。來自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預測稱,全球的核能發電量在今後20年將會提高一倍。  日本大地震前的全球核電站規劃  從截至2011年初的多種信息看,世界核電發展的狀況呈現如下:  美國在停滯近30年後重啟核電大門。奧巴馬在2011年政府財政預算報告中,將用於建造核電站的政府貸款數額提高到540億美元,近期為全美近30年來第一個核電站項目(AP1000技術)提供83億美元的貸款擔保。奧巴馬說:“雖然美國已經有近30年沒有建設過核電站,但是核能仍然是全美最主要的低碳能源。要想在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的同時,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嚴重後果,美國必須提高核能供應量。”  近三年,美國核管會迎來第三代核電許可證申請高潮,美國已有約20家公司申請建設核電站,總數達26台,其中14台AP1000,已有6台簽訂了EPC總承包合同。同時,向中國輸出AP1000技術,建設全球首個AP1000機組。美國計劃並正在開發美洲、亞洲、歐洲、大洋洲、南美洲的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核電市場。  法國計劃在2015年到2020年間,建造40台新一代(EPR)核電機組,以代替目前的核電廠,並明確宣布不再建設二代核電站。法國正在芬蘭建設全球第一個EPR核電站,但項目不斷拖延,向中國(台山)出口兩台EPR機組,正在建設。  法國也在積極開發國際市場。在阿聯酋項目受挫後,薩科齊任命前法國電力公司董事長研究整合法國核電產業,擬重整法國電力公司和阿海琺公司核電業務,強化國際競爭力。法國阿海琺和日本三菱公司為追趕美國西屋公司,聯合開發輸出功率為110萬千瓦的中型壓水堆。  日本能源匱乏,加快核電發展是其一直期望的捷徑。日本計劃到2020年新建8座核電站,到2030年再建6座。日本為贏得海外核電市場,由政府牽頭,由東芝、日立、三菱、東京電力、關西電力、中部電力等共同成立新公司,通過這種“全日本”合作,爭奪海外訂單。  俄羅斯計劃到2020年建成28座大型核電機組,讓核電占總發電量的比例,由目前的16%提高到23%。俄羅斯、烏克蘭擬將兩國的核能資產整合到一個集團。俄羅斯原子能公司與德國西門子(剛剛退出與法國阿海琺公司的合作)成立核能合資公司,重點發展俄羅斯壓水堆(VVER)技術。  韓國計劃到2020年,核電裝機將再增加1000萬千瓦,2035年核電占總發電量的比例將達60%以上。韓國通過引進技術、促進本地化、技術自主化、先進反應堆開發四個階段,成功實施了核電出口戰略。韓國實行全產業鏈的模式。2009年12月27日,韓國擊敗法國、日本、美國等核電國家,成功中標阿聯酋核電項目,合同金額近500億美元。韓國與約旦簽署為其建設首座核研究堆的協議,並與土耳其簽署了建設核電站的初步協議。  日本核泄漏的世界影響  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歐盟委員會負責能源事務的委員奧廷格3月15日在有關核電站安全的緊急會議後表示,為吸取日本核電站事故的教訓,歐盟成員國同意對核電站進行全麵的“壓力測試”,檢查核電站是否能應對地震、海嘯、恐怖襲擊、電力供應中斷等突發威脅。  法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部部長科希丘什科-莫裏澤15日在接受國民議會(議會下院)質詢時說,相關部門將“逐一”檢查核電站設施,以確保其安全性。  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大臣克裏斯·休恩也在14日就日本核事故發布聲明說,雖然英國不大可能出現類似地震,但仍要非常嚴肅地對待這一事件。他已要求英國首席核檢查官麥克·韋特曼就日本核電事故可能造成的影響提交一份深入報告,分析其中的經驗教訓。英國相關機構將與其他國際核能管理機構緊密合作,完成這份報告。休恩強調,不論對已有的核電站還是新的核電規劃來說,了解日本核事故中的所有事實及其影響都是非常重要的。  德國總理默克爾15日宣布,德國將暫時關閉1980年以前投入運營的7座核電站3個月。其他10座核電站中,除石荷州一座1983年投入運營的核電站因故障已關閉外,其餘核電站將繼續運轉,同時接受徹底的安全檢查,包括對核電站進行更新和維護,檢查冷卻係統和緊急供電係統是否安全可靠等。  保加利亞總理博伊科·鮑裏索夫15日在議會發言時表示,政府將最大限度地保證核電站反應堆的運行安全。保加利亞唯一一座正在運行的核電站是科茲洛杜伊核電站,為保加利亞提供約35%的電能。為保證國內電力供應和出口需要,保加利亞計劃在多瑙河邊修建第二座核電站——貝列內核電站,由於資金等問題,這個項目自2008年開建後一直處於停工狀態。  波蘭總理圖斯克15日在一個記者發布會上表示,政府未來在規劃建設核電站時,將把安全問題放在首位,即從規劃建設的最初階段就按照最高標準來確保核電站安全。  新一輪世界核電發展特點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的權威專家認為,新一輪世界核電發展顯示出六個主要特點:  一是世界核電市場空間廣闊,不少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無論是有核國家還是無核國家,都有需求;  二是核電發展都是以先進的三代核電技術為主;  三是無核國家發展核電至少需要10~20年的準備時間,核電技術強國以全產業鏈的模式輸出核電技術,有利於保障技術輸入國的核安全,落實核安全的國家責任;  四是核電技術強國都在加緊製定核電技術出口戰略,進行戰略布局和國際市場開發,同時,國際間的核能技術合作也成為一種趨勢;  五是核電強國在國內都在進行改革和整合資源,舉國家之力形成統一體製,發展核電產業。  六是很多國家都在積極開發鈾資源,並完善和新擴建核燃料體係的生產能力,為未來的核燃料市場做好充分的資源、能力和技術準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