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仲夢的博客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涓涓細流過,靜靜萬物洗。
個人資料
正文

身家426億 有關內地新首富李鋰的20個段子(圖)

(2010-07-16 12:00:56) 下一個
身家426億 有關內地新首富李鋰的20個段子(圖) 經理人網



  李鋰(資料圖)

  最短命的股王,最強勢的賢內助,最沒安全感的首富……20個段子,可以還原神秘的新首富及其家族。

  2010年5月6日,一個普通的星期四。

  早上9∶30。

  不少散戶股民們正著手把“五一”消費節餘的錢重新放回股市,那些關注新股動向的股民們成為了“一個偉大時代”的見證者。

  這一刻,深圳市海普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發行價每股148元的A股史無前例的最高發行價登陸中小板。這家公司的實際控製人李鋰夫婦當天身價瞬間超過500億元,當之無愧成為中國新首富。

  登頂財富高地的李鋰,在上市見麵會上接受媒體采訪時春風得意,他慶幸自己趕上了“一個偉大時代”。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四川商人,一家做肝素鈉原料藥的產業鏈中遊企業。他的發家邏輯和如今的財富神話,究竟有什麽吊詭之處?在對海普瑞的采訪過程中,有20個段子,似乎可以還原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李鋰家族。

  1 夫妻同姓

  眾所周知,日本有“婦隨夫姓”的傳統;中國企業家伉儷當中,有沒有隨夫姓的女性呢?有,譬如人和地產的戴秀麗,後來隨英國丈夫姓,改名秀麗·好肯。但那畢竟是入鄉隨俗的緣故。

  李坦,是李鋰最理想的生活“賢內助”和事業“夫妻檔”。即便已經成為首富,而且身兼海普瑞公司的董事、副總經理,李坦依然保持著極低的曝光度。她不但和李鋰同姓,而且兩人是成都科技大學(後來被合並入四川大學)的同學。她畢業後,1987年8月回安徽省石油化學工業廳教育處工作。在這個單位留存的人事檔案中,她的名字就是李坦。此時的李鋰還在成都肉聯廠工作。李坦此後與李鋰一起進入重慶通達生物製品有限公司,這還是1992年的事情。

  李鋰成為首富級人物時,有人若有其事地說,他的妻子李坦原姓單,是隨夫而改姓李的。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在采訪李坦的哥哥、海普瑞總經理單宇時他哭笑不得:他和李坦一個隨父親姓單,一個隨母親姓李,結果沒想到李坦後來嫁了個姓李的,今天卻被說成“隨夫姓”!“隨夫姓”的傳說,其實是中國社會對財富新貴荒誕好奇心的一個例證。

  2 家族企業和強勢賢內助

  盡管家族企業是中國民營企業在初創階段企業主難舍的情結,但是像海普瑞這樣成為上市公司,而且培養出首富,依然保持家族企業業態的實為“另類”。況且,海普瑞是完全的家族企業。

  海普瑞的實際控製人為李鋰和李坦夫婦,其中李鋰為董事長,李坦任董事、副總經理,而總經理則由李坦的哥哥單宇擔任。雖然是“男主內、女主外”的搭配,但是海普瑞和供應商及客戶的所有交易的合同都由李坦而非李鋰簽字生效——李坦是一個極為強勢的賢內助。

  3 起家靠“幹私活”?

  李鋰創業時隻有26歲——中國富豪榜上相當一部分知名企業家,都是在26歲開始嶄露頭角的,如陳發樹、唐萬新、李寧、嚴介和、丁磊、彭小峰等人。

  不過李鋰的特別之處在於,他創業時,並還沒從所在的國企單位成都肉聯廠下屬的生化製藥廠辭職。肉聯廠是典型的國營企業。計劃經濟時代,全成都的生豬都在這裏屠宰。因為有豐富的原材料,肉聯廠成立了四個關聯的分支企業,其中也包括生化製藥廠。

  當時膽紅素正走紅,各路人馬都在炒作。參加工作一年左右的李鋰向藥廠提交了一個報告,稱他可將膽紅素提純到標準級,使其達到國家標準值。不久,李鋰就被破格提升為生化研究所所長。研究所涉及到一些技術工藝等敏感問題,身為所長的李鋰自然掌握了一些普通員工無法獲得的技術秘密。

  抗凝血和降血脂功能的肝素鈉是製藥廠核心產品之一,依靠職位獲得這些技術的李鋰,後來從事的行業正是肝素鈉。功成名就之後,李鋰的這一“巧合”頗受質疑。更受到質疑的是,不同於常規的“26歲現象”,李鋰創業時身兼研究所所長的公職。換句話說,他是背著單位在外麵“幹私活”的。

  如何評價這一行為呢?有人斥責李鋰,我倒覺得無可厚非。正是1990年代初一批李鋰們的野蠻生長,中國民營企業界才有今天的繁榮,雖然裏麵不無魑魅魍魎。

  4 懷胎重慶

  李鋰在重慶時很木訥,不善言辭,如同他的事業,乏善可陳。

  他在重慶通達從事的工作並非“高科技”——即便是在當時看來,也隻是極為成熟的技術——僅是從豬小腸中提取出肝素鈉。當時,在全國開展這項業務的有大小廠家500餘家。

  上世紀80年代,肝素鈉被廣泛用於肝炎治療,而肝炎是我國的常見病。這讓李鋰看到了廣闊的前景。為了擴大業務,李鋰一度找到當時在重慶小有名氣的陪都藥業的董事長唐良平,由通達生物提供技術和原料,陪都藥業提供廠房和設備,雙方共同生產肝素鈉原料藥。當李鋰將他的“宏圖偉業”托盤而出時,唐良平卻斷然拒絕了。因為唐良平已經得知,這味“靈丹妙藥”的實際療效不到30%,加之眾多企業都在紛紛進入這個市場——唐並不太看好該項目。

  擴大生產的願望遲遲沒有實現,通達生物也沒有給李鋰的人生帶來多大的改變。相反,股東間的糾葛和理不清的產權糾紛讓其萌生去意。

  5 福地深圳

  1998年4月,李鋰在深圳注冊成立了海普瑞,注冊資本為200萬元。李鋰、李坦夫婦分別任海普瑞董事長及董事、副總經理,而公司董事、總經理單宇是李坦的哥哥,其業務依舊是肝素鈉。

  深圳,的確是李鋰的福地。

  這座城市,其實並不乏像李鋰這樣南下的創業者,而當初類似海普瑞這樣的注冊僅為200萬元的小企業更是多如牛毛。更何況早期的海普瑞也一直是缺錢的。

  好在李鋰一到這個城市就遇到了伯樂——楊向陽。楊曾是原重慶通達公司股東之一深圳中貿源的總經理。1997年,楊向陽投資的一項新藥研發失敗,決定轉型PE投資,專攻生物醫藥。1998年11月,楊向陽向海普瑞投入600萬元,加上增資擴股,占了海普瑞30%的股權。

  李鋰還在這裏遇到了另一位伯樂——劉應力。李鋰剛來深圳時,時任深圳市高新辦主任的劉應力拍板,在土地、稅收和銀行信貸等方麵給李鋰開出了許多優惠條件。在海普瑞後來的成長中,劉應力官至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同時兼任當地國家生化工程技術開發中心理事長。

  有了伯樂,海普瑞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深圳市政府眼中的一匹千裏馬。即便如今,這種關懷仍不減當年。

  在海普瑞的會議室裏,掛有琳琅滿目的獎杯和照片。獎杯多為當地所發,照片則是領導人來海普瑞視察時的情景。2010年5月海普瑞上市後受到市場強烈質疑後,深圳市有一位主要領導還曾到海普瑞視察,“安撫”之意不言自喻。

  6 為什麽選擇深市上市?

  2000年,海普瑞開始盈利,並獲得深圳高新技術稅收優惠政策,這讓李鋰看來是海普瑞作為“高科技企業”最好的信任狀。

  李鋰已經開始謀劃上市了。

  海普瑞上市地點選擇的是深圳而不是上海或是海外,無非有幾個原因:一是流通盤太小,上不了滬市主板;二是中小板市盈率高,能圈到更多的錢;三是更重要的一點,深圳市政府希望這一好苗子留在深圳,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第四,一個很可愛的原因——李鋰的民族主義情懷。他是個曆史迷,他對中國古文化的喜愛近乎瘋狂,他給公司中層開會,甚至會使用“反帝、反封建”等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意見,而到海外上市自然有“賣國”之嫌。

  不過頗具諷刺意味的是,2007年他最終選擇了高盛參股。巧合的是,李鋰非常推崇宗慶後,而恰恰兩位都對外資愛恨交織。這種情結抑或是1970年代之前出生的中國本土企業家共有的。

  7 高盛才是大贏家

  就在2009年,海普瑞取得了爆發性的增長,也開始了實質性的上市步伐。此時,高盛下屬全資子公司GS Pharma已經通過對海普瑞兩次增資,獲得了海普瑞4500萬股的股權,平均持股成本僅為1.57元/股。難怪圈內人從《招股章程》就能一眼看出海普瑞是最典型的高盛係作品:

  中國是世界第一豬小腸處理大國,肝素鈉粗品產量世界第一;海普端是唯一有資格將肝素鈉粗品提純至FDA級銷往美國的中國企事業單位;美國是世界最大的醫藥市場,海普瑞是這個市場某種重要原料的“準壟斷”供應商;海普瑞已經連續保持7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且行業利潤率高達60%以上……

  無數機構被如此誘人的題材衝昏了頭腦,來不及躊躇,急著把錢投在了海普瑞身上。但更多的事實並非經得起推敲:

  海普瑞隻有12%的產品銷到美國,而84.7%的產品銷往歐洲;即便是海普瑞占領了歐洲份額的近40%,但並非達到“壟斷”;銷往美國的“FDA等級”的產品的售價其實遠低於銷往歐洲的普通產品;海普瑞的主要“家當”其實隻有2台凍幹機和29台分離機,合計淨值僅為1821.66萬元……

  清楚了上述這些,就不難理解為何高盛隻承諾一年持股期,而通常情況下是三年。再聯想到高盛兩年間總共隻投入7000多萬元,而在海普瑞股票首發時其所持股票折合市值近70億元,這讓人很容易明白,真正的最大贏家是誰。

  8 史上最短命股王

  李鋰能成為首富,與其如他說感謝“偉大的時代”,不如說感謝高盛來得那樣實際。雖然並非隻有高盛一家才有能力把海普瑞送上交易所,但是創造如此高的發行價,的確隻有高盛一家。上市企業有上千家,首富隻有一個。

  其實,高盛是很了解海普瑞和李鋰實力、價值和潛力的,不然他們不會隻承諾持有股票一年,更談不上是“與海普瑞共進退”的主兒。他大聲疾呼“看好海普瑞高成長性和非凡盈利能力”,無非是希望讓其他機構能紛紛進入,哄抬價格。

  奇高的首發價讓機構們最終自食苦果,當他們大呼“看走眼”時根本來不及抽身退出。

  海普瑞僅僅堅挺了兩天。到了5月11日,開盤僅十餘分鍾,海普瑞股價即封於跌停,次日再度下挫險些觸及跌停板,並跌破發行價。僅僅兩日,中國首富李鋰財富縮水百億元,成了史上最為短命的“股王”。

  盡管此後海普瑞的股價有所上漲,但總體在首發價周圍持續震蕩。不再有機構和散戶會像最初的兩天那樣追捧這支新軍,更不會有人期待這支股票會成為內地第一支“千元股票”。更多的人傾向於“看衰”,還有人斷言,在疲軟的大勢下,海普瑞“保百”是當務之急。

  9 不懂財務的工作狂。

  海普瑞和其他一般的民企不一樣的是,李鋰夫婦都不懂財務,說自己“見了數字就頭疼”。他們放心地把財務部門交給職業財務經理去打理。

  李鋰一直信奉“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二十年如一日,夫婦倆一個專注於技術和產品的研發,一個專注於質量的監管,各司其職。即便是上市之後,李鋰依然是每天準點出現在實驗室裏搗鼓,或者是在車間裏轉悠,如同二十年前一個樣。

  李鋰習慣通過E-mail處理問題。坐到電腦前,要先深呼吸再打開郵件,你來我往,最後沒有收到新郵件才結束工作。

  “除了吃飯和睡覺,我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工作。”就在海普瑞上市路演時,有人問他有什麽愛好,他如是回答。

  李鋰的確是個工作狂。但如此自述,多少有給自己臉上貼金的嫌疑。

  比如,他還是美食家——這或許緣於他在四川和重慶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是五星級酒店還是路邊大排檔,他對美食的熱愛是根深蒂固的。在路演時,李鋰飽嚐了酒店裏價值不菲的自助餐,在機場休息室卻突然聞到了炒米粉的味道,於是馬上買了一份“暴殄”,全然不顧自己的形象。

  此外,他還很具有愛國情懷。比如帶著家人去井岡山等“紅色基地”旅遊,比如愛唱“紅歌”。他在KTV唱得最好的一首是《將進酒》,唱到興奮處,他會把鞋子脫掉,在房間裏一個人“慢舞”。這個時候你若推門進去,一定會大吃一驚,與心目中或平時在實驗室見到的李鋰判若兩人。

  10 首富愛豬

  與劉永好、丁磊、郭廣昌等“首富級”中國企業家紛紛當起豬倌或想當豬倌一脈相承的是,李鋰這一新晉首富與豬的關係密切——拿2009年來說,海普瑞的產能為6.4萬億單位的肝素鈉粗品,而根據海普瑞招股書所披露:“每生產1億單位肝素粗品平均需消耗2500根生豬小腸”。

  2007年上半年,我國尚有49家企業出口肝素及其鹽。三年來,由於貨源緊張,出口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大多數企業出口量較小。因為牢牢掌握住了原材料市場,海普瑞一直以來處於該行業的國內第一。僅2009年,海普瑞就消耗掉了1.6億根豬小腸,而這一年我國生豬出欄數量為6.4億頭。也就是說,全國四分之一生豬的小腸為海普瑞所用。

  11 財由病生

  李鋰能賺多少鈔票,取決於有多少人患腦血管疾病。

  肝素鈉是由生物體中提取出來的天然物質,在臨床使用中受到青睞,廣泛用於防治各種腦血管疾病,一直是最有效的抗凝血藥物。隨著心腦血管疾病在全球發病率逐年增長,肝素鈉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目前全球市場肝素鈉製劑總銷售額大致在50億美元左右。

  海普瑞是全球產銷規模最大的肝素鈉原料藥生產企業,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的肝素鈉幾乎是其唯一產品,99%出口。

  從產業鏈的角度看,李鋰自始至終站在中遊,他的上遊是生豬養殖、屠宰及肝素粗品提取行業,下遊則是歐美肝素鈉成品藥企。

  12 行業混亂

  肝素鈉行業很雜亂。據海普瑞的招股書,全國幾百個供應商幫海普瑞提取粗品,然則最近幾年,前五大供應商當中,多為自然人。

  我費盡周折找到了其2008年的一家自然人供應商顧天友。顧的身份是河南息縣天友腸衣製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他告訴我,與其向要求財大氣粗、要求苛刻的海普瑞供貨,不如自己幹,這是2009年他不再與海普瑞合作的原因。在“息縣招商網”上,天友腸衣公司一則預計投資規模達8000萬元的肝素鈉生產項目正在招商。

  13 首富沒有安全感

  李鋰現在很沒有安全感,他有一種“前遇狼後遇虎”的感覺。譬如2009年海普瑞最大的供應商是成都嘉盈公司。這是一家位於成都彭州市軍樂鎮的一家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吳永軍。他同時兼任四川天然腸衣協會副會長。不過,就在2009年11月,李鋰家族又在離嘉盈公司距離很近的彭漾陽鎮與當地四川一家農業標杆企業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其用意是想牽製吳永軍,以便在與這位最大供應商談判時保持主動權。

  與此同時,國內肝素鈉和其他肝素鹽的生產廠商也在積極調整肝素產品出口結構,一改多年來基本隻出口售價不高的原料粗品的局麵。他們越來越多地出口注射級肝素產品及其他高附加值產品,由此獲得較為豐厚的利潤。隨著肝素國際市場需求大增、我國肝素出口方式逐步升級,預計今後幾年海普瑞要保持如今的絕對領先並非易事。

  李鋰沒有安全感的另一個原因是,他的下遊客戶也對他虎視眈眈。2009年海普瑞最大的客戶是全球第四大醫藥集團的賽諾菲·安萬特,它在2009年向海普瑞采購的肝素鈉粗品價值15億元,是上一年的20倍。李鋰對此高興的同時也有擔憂,因為這家1982年就在中國建立辦事處的醫藥巨頭企業,最近幾年加快了在中國的滲透步伐。與海普瑞在上遊供應商所在地方就近建立自己的公司的嚐試類似,海普瑞所到之處,賽諾菲也在陸續安營紮寨。

  14 可能整合上遊鏈條

  如果不給李鋰安全感,控製欲強的他,會采取非常手段。對於這一點,單宇並不諱言。

  單宇告訴我,如果海普瑞的上遊有“小動作”,李鋰就會另尋新歡,甚至自己搭台做上遊。所謂的“小動作”,就是像顧天友這種自己做起了中遊,或是想找私募合作等。我不懷疑上市之後李鋰的資金實力和魄力,不過他若真采取這種手段,互相擠兌的結果肯定是雙輸。亞當·斯密的分工和比較優勢理論,還是很有道理的。

  15 前途未卜

  對於一個對財務和資本運作都相當陌生的李鋰來說,海普瑞會將他送上天堂還是派下地獄,好戲還在後頭。試想一下,如果高盛在過了禁售期後,將所持海普瑞的股份轉讓給了賽諾菲,情形是否會出現戲劇性的變化?

  賽諾菲和達能一樣,都是法國巨頭企業。作為歐洲第三大食品集團,達能曾參股和收購了多家中國主要飲料生產、銷售企業。如果賽諾菲將這種模式複製在中國,就成為了“醫藥行業的達能”。

  16 FDA“過失”涉嫌欺詐?

  海普瑞能以148元的高價進入中國A股,公司招股書中“國內唯一一家取得美國FDA認證的肝素原料藥生產企業”是最大的賣點。但很快這個表述就被發現與實際不符。

  FDA認證是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為相關產品進入美國設置的壁壘。但一家獲得FDA認證的藥企告訴我:“FDA認證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高深,國內隻要有一家企業取得了相關資質,其他同行的申請難度就會大大降低,獨有性被打破是早晚的問題。”事實上至少有4家以上的企業已於去年就取得了此項資質,海普瑞的信息出現了明顯的“滯後”。有律師專門就此事做出表態,公司的這項表述不可能是過失,其主觀目的是為了助推招股價。“這種紕漏嚴重點說,就是涉嫌欺詐。”

  17 “百特事件”造就海普瑞神話

  海普瑞在2009年出現了跳躍式的增長,主營收入由2008年的1.98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9.6億元。正是因為這次暴漲,使得眾多未擦亮眼睛的機構紛紛進入,以圖能撿到一塊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殊不知,海普瑞“神話”追根溯源是2008年爆發的“百特事件”。

  2008年初,百特公司生產的標準肝素製劑在美國引起嚴重藥品不良反應,而後全麵退出大劑量標準肝素製劑市場。為了彌補市場缺口,美國FDA同意在公司供應肝素鈉原料藥的前提下批準APP公司生產全部規格的大劑量標準肝素製劑產品。“百特事件”發生後,海普瑞以“零缺陷”結果通過了美國FDA現場複查,並與APP公司簽訂了獨家供貨和獨家采購,使海普瑞一躍成為美國大劑量標準肝素製劑唯一的原料藥供應商。

  值得說明的是,這一事件的幕後推手就是高盛。

  18 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的大泡泡

  以2010年6月的平均股價計,2009年淨利潤8億元的海普瑞,市值約560億元,而上年淨利潤超過50億元的地產龍頭萬科,市值也不過1300多億元。雖然說前者的毛利率較高,最近3年平均水平為50%,但海普瑞的上市確實吹出了一個大泡泡。

  很顯然,如果海普瑞真有招股書和很多機構所吹捧的那樣具有成長潛力的話,李鋰的現金壓力不應該大,也不一定要有很強的上市動力。據公告所示,海普瑞隻是為了融到3.82億元以擴大肝素鈉的產能,結果李鋰從股市圈到59.3億。李鋰不懂資本運作,對這些全然沒有概念,他最覺得不可思議,也最發愁的是,原來想募集4億元,怎麽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募集了近60億元呢?

  這一大泡泡功臣,除了高盛就當屬券商中國建銀投資證券公司(中投證券)。而中投證券也賺了個盆滿缽滿——僅支付給保薦人、承銷商、會計師、律師的各項費用就達2.18億元。募集費用相當於資金需求的57%。

  19 發票問題受質疑

  李鋰還需要解釋的一個質疑是,由於海普瑞的個人供應商不可能向海普瑞出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那麽海普瑞出口退稅所用到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是如何獲得的呢?

  2009年海普瑞的出口退稅額高達8500萬。被坊間稱為“財務偵探”的夏草對此提出了質疑:“到底是農產品收購發票,還是供應商提供的專用發票,要作出說明。”夏草在2010年6月幾次與一些各地市稅務局的官員及專業人士培訓、交流時,常拿海普瑞作為案例,而出口退稅事宜成為最大焦點。我問詢董秘步海華,他也沒有給出明確答複,隻是說:“行業內如夏草所說的欺詐事件發生過,且得到了嚴懲……海普瑞是行業龍頭,不可能明知故犯。”

  20 匯率成為常見風險

  自2005年我國實施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呈現單邊上揚的趨勢。我國肝素原料藥生產企業的產品以出口為主,人民幣不斷升值給業內生產企業造成匯兌損失。另外,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國內肝素原料藥生產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2007年匯率波動大時,曾給海普瑞帶來320多萬元的匯兌損失。

  如今,人民幣又處在了升值的壓力閥上,匯率的波動對於海普瑞這樣一個99%產品依靠出口的企業來說,又多了一個其他企業不經常遇到的麻煩。

  結束了對海普瑞的采訪,我又造訪了九富投資顧問公司。這家海普瑞聘請的公關公司,因為海普瑞上市的高調和其後的廣受質疑,三個月來一直超負荷。九富深圳公司的負責人田岩在和我交談中,手機一直攥在手裏,手機引出的耳塞一刻也沒有離開過耳朵,長期處於“臨戰狀態”。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裏,田岩有半個小時在通電話,應對媒體記者的提問。以至於我開玩笑說,除項目費外,李鋰應該多給田岩發些補貼。

  媒體關注海普瑞並非是壞事,偶有質疑也無可厚非,但是一些報道內容和分析數據明顯錯誤的媒體文章也能使海普瑞停牌,或許這正是中國特色吧。

  (本文來源:商界 作者:東方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