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天空下

葡萄美酒夜光杯 對影成三人 喝了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細說葡萄酒氧化現象,摘抄

(2015-10-27 03:38:57) 下一個

文章作者 Andrew Jefford

03 MAR 2014

 

在葡萄酒世界裏,有比這更複雜的問題嗎?我持懷疑態度。關於過早氧化現象(Premature oxidation,簡稱Premox或者更形象的POx),我們討論已經將近十年了,但至今這個問題仍陰魂不散。“過氧化勃艮第葡萄酒百科(Oxidized Burgundies Wikisite)”的組織者們去年在比華利山(Beverly Hills)舉辦了2005年份勃艮第白葡萄酒的評鑒活動,他們注意到這一年份和往年相比是最糟糕的:65款被品鑒的酒中有1/4都顯現出提前老化的征兆。不過,明顯過早氧化的葡萄酒卻比通常要少(6%)。今年的晚宴將於三天後在洛杉磯舉行,屆時他們將對2006年份進行評鑒。不妨關注上麵列出的那個實用的網站,以獲得最新的消息。

https://decanter.s3.amazonaws.com/assets/images/columnists/andrew-jefford/Premox-Burgundy-detail-big.jpg
圖片:勃艮第的一片葡萄園 © Andrew Jefford

 

關於氧化現象的討論現在已經擴展到勃艮第白葡萄酒以外的領域。我生平僅有一次花重金購買佩薩克-雷奧良(Pessac-Léognan)的白葡萄酒:那是半箱1994年份的騎士酒莊(Domaine de Chevalier)半瓶裝(每瓶£18.11)。我是在2001年的期酒周期間買下這些酒的,送上門之前它們都處在完美的存儲環境之下。我發現打開的幾瓶都已經過早氧化了。我決定放棄這批酒,將剩下的幾瓶在拍賣會上賣了出去。那時我還沒聽說過“premox”這個詞。正如我的同事Jane Anson 去年在她的專欄中詳細闡明的,如今這個問題不僅事關波爾多白葡萄酒,也正影響著紅葡萄酒,尤其是右岸使用晚收的(直白地說就是過度成熟的)梅樂釀造的紅葡萄酒。教皇新堡是另一個直麵這一危險的產區,氧化作用很可能使新鮮的果味消失無蹤——我已經在2001年買的一些葡萄酒中親身體會到了這一點。

全世界的侍酒師和消息靈通的葡萄酒愛好者們正在探索汝拉(Jura)葡萄酒的魅力,這一地區引起他們注意的要因之一是通過嚴格控製的(或栽培學上的)氧化過程而釀出的葡萄酒。不僅如此,那些對自然葡萄酒(natural wine)大為讚賞的人似乎也喜愛慢性氧化帶來的風味——這種葡萄酒常常以狂放的、不使用二氧化硫的方式釀造而成。相比之下,我大概不會說一款優秀的、使用雙耳瓶釀造的白葡萄酒(或橙色葡萄酒)以及一款出眾的奎弗瑞(qvevri)是“過度氧化”的。適度的氧化通常有助於這些酒綻放出誘人的複雜風味。還有,誰能否認氧氣在釀造上好的歐羅索雪莉(Olorosos)、還有優異得令人大跌眼鏡的年份馬德拉酒(Madeira)時起到的關鍵作用呢?賦予高品質威士忌和幹邑多樣而微妙滋味的“功臣”又是誰?隻怕當太陽變成紅巨星時,我們還得接著探討過氧化的問題呢(不過紅巨星造成的麻煩要大多了)。

https://decanter.s3.amazonaws.com/assets/images/columnists/jane-anson/White_Wine_colours.jpg

在2009年到2010年之間,我在澳大利亞待了15個月。我幾乎和每個人都討論了過早氧化的問題,通過這些對話,我肯定地感受到這個問題是由瓶塞帶來的。說到原因,軟木塞讓許多澳大利亞釀酒商們惱火不已的與其說是TCA汙染(三氯乙酸TCA被普遍認為是造成“木塞汙染”的元凶,實際上現代這種現象隻會影響到5%的葡萄酒),不如說是隨機性的氧化現象(如克來爾穀Clare Valley的釀酒商Tim Adams的遭遇一般,一旦發生,有時會毀掉一半甚至全部的收成)。我最近到訪波爾多時,ValérieLavigne-Cruège博士卻對我說道:“其實問題在於,一款葡萄酒越是精細脆弱,就越可能對一切事物產生敏感的反應,而瓶塞是最容易被拿來說事的。”

Lavigne-Cruège博士在波爾多大學工作,她大半的職業生涯的都在研究過早氧化的問題,還曾經揭示了穀胱甘肽(glutathione)濃度對葡萄酒汁的抗氧化能力的影響——這個問題與葡萄園及酒汁中的氮含量不足有關。失活酵母菌(fatigued yeasts)則是另一個問題,現在還相當常見,溫暖的年份產自低產田的濃鬱、豐滿的酒汁尤其可能受到影響。再有就是酒精發酵以及蘋果酸-乳酸發酵之間的時間差(蘋果酸-乳酸發酵本身是一個還原性的過程)。

在釀酒過程中少量使用二氧化硫能夠起到多種有益的作用,但顯然也會帶來過早氧化的風險,特別是那種從發酵前起就被惰性氣體“過度保護”著的酒汁。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釀酒商在重新考慮他們昂貴的氣動壓榨機的作用,因為通過這種裝置榨出的清澈果汁比起那些通過更“野蠻”的板式壓榨機榨出的葡萄汁更易氧化。看來在葡萄汁中保留一點固體物質是有必要的。Lavigne-Cruège博士還指出,攪桶(Batonnage)過程並非人們一直懷疑的造成氧化的“罪魁禍首”。“人們以為這個過程會讓氧氣融入酒汁中;事實上,融入酒汁中的氧是非常少的,並且馬上就會與酒渣結合在一起。酒渣在保持酒汁的還原性方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進行攪桶工序實際上比堅持這一工序帶來的風險更大。”

裝瓶過程也相當關鍵。勃艮第葡萄酒行業協會(BIVB)對2009年份的葡萄酒所作的調查顯示,其中40%的酒瓶裝得不夠滿,35%則裝得過滿;這兩種做法都會提高過氧化的風險(裝得不夠滿的酒瓶中含有更多的空氣;裝得過滿的酒瓶中的葡萄酒會對溫度更加敏感,而且可能會滲出瓶外)。BIVB現在為釀酒商們提供免費的塑料標尺,方便他們檢查裝瓶量的多寡。

https://decanter.s3.amazonaws.com/assets/images/columnists/andrew-jefford/Premox-La-Louviere-cuverie.jpg

圖片:拉露維亞酒莊 © Andrew Jefford

Lavigne-Cruège的丈夫Vincent Cruège是安德烈-勒頓(André Lurton)波爾多酒莊集團的首席釀酒師,我在勒頓家族旗下的一個酒莊與夫婦倆碰了麵。拉露維亞酒莊(Château La Louvière)是在波爾多使用螺旋蓋封瓶的先驅。我們三個人一同品鑒了分別用軟木塞和螺旋蓋封瓶的拉露維亞酒莊2006年份、Couhins-Lurton酒莊2006年份以及2003年份。容我一提,這次品鑒並不是為了探究過早氧化的問題;但這依然是一次非常有趣的比較——考慮到封瓶方式與氧化現象之間的關係,尤其如此。

我當然比較青睞用螺旋蓋封瓶的拉露維亞酒莊2006年份:它顯得更加清新、鮮活、純淨而爽口。不過對於Couhins-Lurton酒莊的兩個年份,結論卻不那麽明顯。這是一款用100%長相思釀造的葡萄酒,使用螺旋蓋封瓶使它得以表現出明顯的品種特征,甚至還帶有少許還原反應帶來的類似洋蔥的氣息。相比之下,使用軟木塞封瓶的兩個年份雖然長相思的品種特征沒有那麽明顯,卻更加具有佩薩克-雷奧良產區的特色:它們都帶有豐滿的金銀花、蜂蜜和柔軟的葡萄幹等陳年第二階段的滋味。也就是說,氧氣侵入了這些酒中:軟木塞封瓶的兩款酒顏色更深,幾乎呈金色。不過對於一款已經7到10“歲”的白葡萄酒而言,這並不是一件壞事,甚至可以說這些特征正是佩薩克-雷奧良葡萄酒愛好者們所追尋的特色。(Couhins-Lurton酒莊的葡萄酒曾經有一半都使用螺旋蓋封瓶,但由於受到了特別是德國消費者的反對,這個比例有所降低。)

https://decanter.s3.amazonaws.com/assets/images/columnists/andrew-jefford/Premox-2004-Le-Pin-under-screwcap.jpg

圖片:以螺旋蓋封瓶的2004年份裏鵬酒莊 © Andrew Jefford

另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在更早的幾天前:我得以將2004年份裏鵬酒莊(Chateau Le Pin)的軟木塞和螺旋蓋版本進行比較。在場的還有Jacques Thienpont、葡萄酒大師Fiona Morrison和Jacques的侄子CyrilleThienpont。Cyrille是他們位於聖愛美濃的新酒莊L’IF酒莊的總經理。其實那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對比,因為螺旋蓋的那一瓶容量為750毫升,而軟木塞的那一瓶隻有一半的容量。我們認為螺旋蓋的那一瓶香氛更加清晰明顯複雜,但是無論風味的複雜度以及整體的和諧度,軟木塞的半瓶裝卻要更勝一籌——它的酒精口感更明顯、更濃鬱、豐滿、柔和而圓潤,而750毫升的那一瓶卻顯得令人尷尬地簡單(當然容量和封瓶方式都可能是其中的原因)。

我鼓勵大家通過以上的這些信息得出自己的結論,不過不要操之過急。關於氧化問題,恐怕我們還有許多未知的部分需要鑽研。我自己得出的結論如下:意外的過早氧化現象是非常糟糕的,酒塞汙染也是一樣,釀酒商應當盡最大的努力預防這兩者的發生;但是可操控的氧化過程則能夠為一些類型的葡萄酒增添魅力;另外,螺旋蓋並不是萬能的靈藥。如果最終目的是獲得樸實、原始的新鮮果味,那麽螺旋蓋就是絕佳的選擇。問題是對於那些購買和收藏歐洲名酒莊、並期待著等這些酒成熟後再享用的買家們而言,樸實、原始的果味卻並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如果你希望原始的果味能夠在十年之內演變為迥然有別的、陳年第二階段的複雜滋味,軟木塞可能會比螺旋蓋有更好的表現。不過理論上雖然如此,事實卻往往毫無規律可循,真讓人頭疼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