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曆史的反省 --- 影片《朗讀者》觀後感

(2010-03-10 18:37:46) 下一個



《朗讀者》(The reader) 是今年五部獲奧斯卡最佳故事片提名的影片之一。扮演漢娜的影星凱特8226;溫斯萊特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獎。它是一部多層麵的, 內涵豐富的影片。多數人認為它是一部關於愛情的故事。但我覺得它是用兩個隱喻來表達德意誌民族(兩代人)對二戰曆史的反省的主題, 不是一部簡單的愛情故事。表麵上影片描述了麥克和漢娜的 “畸戀”,一個十五歲的少年愛上了比他年齡大一倍還多的婦女。實際上這是一個隱喻,一種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法, 二戰以後的德意誌民族兩代人的關係就象是 “畸戀”一樣。一方麵, 二戰後一代人在他們父母輩的愛撫下成長起來了,對上一代有愛的情結。另一方麵, 二戰後的一代, 對他們的父輩在二戰時期直接或間接地犯下的法西斯罪行有一種矛盾的心理。 有些人為他們父輩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恥和痛恨,有些人為他們父輩的行為感到委屈和痛惜,覺得父輩們愚昧無知, 盲目跟隨, 才犯下了納粹罪行。正是這種矛盾心理, 對他們父輩有著一種既愛又恨又痛惜的情感。而麥克對漢娜的“畸戀”正是這種情感的寫照。漢娜的 “不識字, 是文盲”, 也是一個隱喻, 正是當時整個德意誌民族的愚昧無知, 盲目跟隨, 才迷途走失於納粹法西斯之中。

影片中與其說漢娜是麥克的情人,不如說她更象麥克的母親。影片開始, 麥克由於生病在半路上嘔吐起來,漢娜看到後, 照料麥克並送他回家。漢娜老是稱呼麥克, “孩子,孩子” 的。影片中有一段漢娜為麥克洗澡的鏡頭,漢娜上上下下地為麥克擦身,充分體現了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 而不是情人間的愛。這裏不能不感歎扮演漢娜的影星凱特8226;溫斯萊特的精湛的演技。一方麵她把二戰一代美好的人性展示給我們:作為情人,有情欲,有熱情;作為女人,有母愛,有同情心;作為一個人,有對美好生活向往和憧憬。另一方麵她又把二戰一代盲目追隨納粹的一麵展示給我們:她在回答檢察官的問題時,操著一付公事公辦腔調: “一直有新人進來,老的必須為新來的人騰地方。我們關不了那麽多人,地方不夠了。” 口氣冷漠,不象是在談論人命悠關的事情,而象是談論一批貨進進出出的事情。甚至挑戰檢察官, “我們是管理人,我們的責任是監管他們,換了你會怎麽做?” 把二戰一代對他們的罪責表現出的固執,愚昧演繹得淋漓盡致。

作為二戰後一代的麥克對父輩罪責的矛盾心理,影片用一種漢姆雷特方式( to be or not to be )展示給我們:一方麵麥克想告訴人們,他的父輩不識字, 是文盲,愚昧無知, 才做錯事, 以減輕他們的罪責;另一方麵他麵對現實,認識到父輩們犯下的罪行, 和他們必須承擔罪責。麥克經過一番內心的掙紮, 最後他選擇了後者。用教他們識字的方式, 幫助父輩們認清他們的罪責。漢娜和麥克在監獄中的最後一場戲很有意思,麥克問她是否反省自己在戰爭中的行為, “我不知道你學到了什麽?” 她回答,“我學會了閱讀” 。盡管二戰一代很固執, 嘴上不說, 心裏還是深深的自責和後悔的。

一個民族對曆史的反省不能靠一二代人來完成,要有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實現。正如影片結尾所描述:麥克帶著他女兒來到了漢娜的墓地,告訴了她這個故事,用意就在這裏。


《朗讀者》(The Reader)涉及了愛情,人性,法律,道德, 戰爭等多個方麵, 是一部讓人深思的好片子。影片通過兩個隱喻,表達了德意誌民族(兩代人)對二戰曆史的反省的主題。影片中女主角凱特8226;溫斯萊特的出色表演更為這部影片增色不少, 值得一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xiaoyun532 回複 悄悄話 The Reader is a good movie.溫斯萊特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獎 which was overdue. She had played well in several other movies (Finding Neverland, Little Children, and Sense and Sensibility) and got nominated a few times before finally winning the Oscar. So the Reader might not be her best performance. The Reader got an Oscar nomination partly because it's about Holocaust. The Hoycaust topic is alway popular in Hollywood.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