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人民幣被低估了40%嗎?

(2010-03-08 12:11:16) 下一個
<人民幣被低估了多少?>

人民幣被低估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是到底被低估計了多少卻一直有很大的爭議。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稱,人民幣兌美元被低估了41%,人民幣兌其他貨幣需升值30%。國際批評人士稱,人民幣匯率低估,予以中國出口企業不公平的價格優勢,從而損及其他國家的出口和就業。

如果我們以其它貨幣,例如加幣,作為例子。在2003年,加幣兌人民幣為1:5左右,而目前,加幣兌人民幣為1:6.5左右,僅從加幣而言,人民幣相對於2003年貶值了30%左右。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從2003年至今,中國的經濟一直高速發展,按照經濟規律,經濟高速發展則貨幣本身就應該升值。因此可以估計出人民幣相對於加幣貶值了不止30%,應該在35%到45%之間。

以上隻是加幣和人民幣之間一個粗略的估計,其它自由兌換的貨幣應該類似。

<貨幣低估的後果>

如果說人民幣被低估了35%到45%,那麽會造成什麽後果呢?

1。中國的產品超級便宜。
自從人民幣自2003年大貶值,中國生產的產品一下子便宜了30%以上,相比之下,其它發展中國家(印尼,印度,泰國,俄羅斯,巴西)的產品就顯得昂貴。所以在出口方麵,他們根本就不是中國產品的對手。

2。中國的進口萎縮。
人民幣被低估,其它國家的貨幣就更強硬,這種情況下,誰還願意拿人民幣去買外國貨呢?當然有一種情況是例外,就是進口原材料,然後再出口。

3。中國的海外投資萎縮。
原因除了中國政府對海外投資有諸多限製之外,就是低估的人民幣海外購買力減弱。

4。國內通貨膨脹超嚴重。
目前中國國內的物價應該趕超了北美和歐洲。而在收入不增加的情況下,嚴重的通貨膨脹會打擊國民的生活水平。

5。損害其它國家的出口和就業。
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美國歐洲人買了中國貨,自然就不買印度貨,巴西貨了。
對於發達國家而言,很多製造業或者搬到中國,或者直接倒閉,無論如何都喪失了本國的就業機會。

6。中國企業技術競爭力減弱。
在2004年到2007年之間,中國出現了隻要做出口,就能發財的怪現象。原因就是由於人民幣被低估,中國貨在國際上太便宜了,其它國家的產品都不是中國產品的對手,"Made in China"橫掃全世界。
在中國企業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後,他們還會改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嗎?答案是:不會。因為沒必要。從長遠來看,一旦人民幣回歸應有的價值,這些企業將首先被淘汰。

7。熱錢流入中國,等待人民幣升值。當熱錢發現人民幣被嚴重低估後,進入中國,等待人民幣升值成了一個不錯的投資方向。

8。中國對世界各大國的貿易順差,甚至巨額的貿易順差。有些國家對中國雖然貿易逆差,他們卻並不抱怨,原因是,盡管他們對中國是貿易逆差,但是對美國卻是貿易順差,所以貿易基本平衡。

<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個矛盾>

通過上麵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政府的人民幣低估政策,中國國民並沒有受益。他們無論是從收入,還是從各種社會福利,都沒有得到提高,還受到了嚴重通貨膨脹的困擾。其實這是一個巨大的矛盾,如果中國國民,尤其是農民富裕起來了(或者福利好起來了),中國到哪裏去尋找廉價勞動力呢?如果沒有廉價勞動力,中國的經濟該如何持續發展?

另一個巨大的矛盾就是,中國政府已經操縱貨幣上癮了,中國的出口企業也依靠貨幣優勢上癮了。麵對國內嚴重的通貨膨脹,中國政府願意不願意,或者說敢不敢讓人民幣升值來減緩通貨膨脹的壓力呢?

近來,高盛的首席經濟學家Jim O'Neill曾經預測,中國政府將允許人民幣升值5%來控製增長和通貨膨脹的壓力(used the appreciation of its currency as a tool to rein in growth and inflationary pressures)。

標準銀行的Steve Barrow卻不同意這種預測,他說,中國政府不會因為控製通貨膨脹而傷害中國出口企業的競爭力,同時可能導致的情況是更多的投機熱錢會流入中國(等待人民幣更多的升值)。

<中國和其它國家的矛盾>

麵對10%的失業率,美國總統奧巴馬最頭疼的就是如何解決美國人民的就業問題。其實巴菲特於2003年在Fortune雜誌上的一篇文章"Squanderville versus Thriftville"中就警告說:長期的巨額貿易逆差,美國經濟必然會崩潰。可惜的是,該文章並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重視。

奧巴馬現在就希望重振製造業,解決國民就業,減少巨額貿易逆差來恢複經濟。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和中國發生矛盾。如果中國依然靠對各國的貿易順差來發展經濟,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貿易平衡。

在一個公平的貨幣自由兌換的環境下,其實貿易平衡會自動找到平衡點,也就是說,如果某國經濟高速發展,那麽該國貨幣就會升值,於是就一定程度減少了該國的貿易順差機會。但是,中國的人民幣依然是受政府控製,一邊經濟高速發展,一邊貨幣貶值的"怪現象"也就產生了。

麵對這種"怪現象", 中美的矛盾,中國和歐洲的矛盾,中國和其它發展中國家的矛盾,必然會激化。麵對國際社會的壓力,中國政府最可能的辦法就是:今年升3%,明年升3%,來減輕國際社會的壓力。而實際情況是,人民幣依然被嚴重低估。

但是中國政府麵臨的國內通貨膨脹問題卻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另一個問題是由於貨幣低估造成的企業生產過剩問題,這兩個問題可能將讓中國政府品嚐操縱貨幣,違反經濟規律的後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