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問前世緣
(嬰子)
那時候總覺得日子過得很慢,盼著孩子快快長大。一晃,就到了放飛的時候了,那片天很藍,我的心卻如明月湖,都是秋天的倒影,滿滿的月,滿滿的果實,惟願孩子能自由地飛。
還記得女兒進入高中的時候,她一下長大了好多,亭亭玉立了,我便不自覺地會留意她身邊的朋友。她有幸入選了學校Yearbook編輯部,放學後就有很多編輯的工作要參與了,這樣我就要經常跑到學校去接她,不能依靠校車了。可是一到學校門口,就常常有很不雅觀的風景出現令我惱怒。這裏是學校大門前,不是社交表演場,怎麽能如此放縱地一男一女一摟一抱的呢?什麽校風啊?!每次我抱怨,女兒就會替她的同學們爭取人權。我真不希望我的女兒出現在這樣的景觀裏。
對女兒交友,我從不阻攔,她的朋友不少。我常常告訴女兒,對朋友一定要真誠,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如果你不能讓朋友愉快,趁早就不要結交了。因我常常念叨“緣分”,她也朦朦朧朧知道親人是緣,朋友是緣,有緣深的,也有緣淺的,喜悅的時候她也會冒出一句:“我和她(他)還挺有緣分的。”
她同學的名字很多我都記不住。記憶人的名字實在我是弱智,一旦有重名就更麻煩了。他們班裏不同國家背景的人不少,姓氏也都怪怪的。正因為有不同的國家和宗教,我便可用代號來,那個蘇聯的,那個猶太人家的,那個魔門教的……我還給她的朋友取了不少中國昵稱,比如小半仙、菜蟲子、搗騰、大鼻子……他們都是些很好的孩子。
女兒高二的時候我先生已經到外州工作,我們很快麵臨要搬遷。於是,女兒與同學之間的友情讓我格外關注,我希望她能愉快地過好每一天,好好享受高中時代的純真友誼。有一天,女兒問我放學後能不能辦一個Tea Party?她想約幾個朋友到家裏來喝茶。我當然同意了。女兒的每一個Party都有媽媽作後盾。我答應放學後會親自到學校去接他們來家。
快到放學的時間,我先到食品點買回來熱騰騰的炸雞塊,還有新鮮的水果。我為她事先清洗好茶具,那是她大姑特意送我們的一套精致的日本茶具。我不懂日本的茶道,但從茶具上可以感受到一種素雅,無論是誰,當你拿起茶杯,都會不自覺地收斂住自己的豪放,因為它太玲瓏精巧了,端起這樣小杯子,飲茶、喝茶都不大合適了,唯有一品,還要慢慢地品,品出茶香來。
從我家開車到學校需要20分鍾,這條路貫穿了一個小城市的發展。我們住的這個小區精致很美,有好多小湖,湖湖相連,片片有別。這座小城就叫瑪麗婭湖城(LakeMary)。美國經濟在前總統克林頓時期蒸蒸日上,佛羅裏達州也因為低稅收政策吸引了很多大公司遷入,瑪麗婭湖城就是在這段時間搖身轉變成了高科技城市。幾家大公司把綠林、湖水、人工噴泉打造的如同國家公園,隨之帶來的是房產的極度開發。原本還是嶄新寬敞的大道,沒過幾年就顯得老態龍鍾了,5分鍾的路程現在要走20分鍾。當買賣房子的廣告牌在小區裏越來越多時,其實已經大事難料了。 “崛起”與“突變”並不是什麽進步的體現,多少都有“爆發”的性質,它與自然不大和諧。中國人就講究中庸之道,穩步與健康應該更好些。不管社會的發展是不是在健康的軌道上,家長對孩子的成長都希望他們走在健康的路線上。
我到學校接上了幾個孩子。
“Hello,Mrs.Chen. I’m Danniel. Nice to meet you.”英俊的小夥子,從車座位的後排向我伸出手來,向我問好。
“Nice to meet you.”我和他握手言笑。
有點似曾相識。女兒的朋友們都長得很漂亮、英俊,孩子們都很友好,很容易和人相處。我的車塞滿了孩子,洋溢著歡笑。這樣的場景對我早已習慣。這也是為什麽美國家庭都要配備一個麵包車的緣故,常常負責的不僅僅是自家的孩子,還有很多機會去服務於他人。英文中的Carpool就是輪流接送孩子的意思,Carpool在美國學生家庭中很普遍。
當孩子們來到我家,他們高興極了。這是中國媽媽的效果,總不會虧待孩子們的小肚子。他們一起將帆布墊拉開,平展地鋪在草地上。又將食品、餐具刀叉擺放開來。孩子們盤坐在地上,女兒端上熱茶,Tea Party就這樣開始了。
喜歡做飯的媽媽都喜歡饑餓的孩子,這些孩子倒像一群饑餓的小羊,吃起來樣子都很悠閑,很少狼吞虎咽的。我在一邊總會源源不斷地給他們後方補給,唯恐他們的肚子受到委屈。孩子們在草地上聊的興致激昂,天南海北。不一會,沒聲了。不一會兒,又傳來了尖叫聲。我跑出去一看,全爬到樹上去了。
我家後院有一棵枝葉茂盛的梧桐樹。每年為了修剪這棵大樹,我先生費了不少勞力。孩子從小就喜歡爬樹,為了方便攀登,最下方的那根樹枝就是專門留下的“老台階”。此時,掛在樹上的孩子們正嬉笑著,女兒喊著:“如果有西瓜就好了,我們就在樹上吃!”
我的腦海裏立即湧現出了一個畫麵:梧桐樹裏的孩子和西瓜,綠色,紅色,透過藍藍的天。真的很好啊!我將實現,下一次聚會一定上演這個節目。
孩子們Tea Party很快也就結束了,陸陸續續地他們的爸爸媽媽開車來就把他們接走了。女兒的興致依舊飽滿,又坐在陽光廳裏跟我談天說地。我一向歡喜女兒的話題,無論她談什麽,我都把她當作漢語對話,找機會增加她的詞匯,鍛練她的語言表達。
“媽媽,我們幾個都有種感覺,我們可能前世生活在歐洲咦!我們都喜歡一邊喝茶,一邊聊天,十九世紀的歐洲大部分是這樣的,現在還有很多人喜歡喝茶呢!”
“是嗎?你們會有這樣的感覺啊?”
“如果不是前世有緣,今世我們怎麽這麽投緣?興趣怎麽會一樣呢?”
“是很奇妙啊!他們相信輪回?”
“這有什麽奇怪?我們看的電影,不同維次空間發生的故事,還有時光隧道,什麽樣的事情都可能存在啊!”
女兒尤其喜歡看電影。美國拍攝的幾部有關“時光隧道”的片子都很有意思。這些電影不能說它是虛化的,我知道它確實在生活中發生過。比如,蓋拉爾德·畢達爾博士和他的妻子拉弗夫人就親身經曆了一次“時空隧道”的穿越。1968年6月1日深夜,他們駕駛者一輛轎車在南美阿根廷的首都市郊外,突然轎車出現事故,他們停了下來,的那個是迷霧深鎖,他們什麽也看不到。當迷霧散去,外麵的景色完全改變了,卻是在墨西哥,時間已經過去兩日了。博士夫婦向阿根廷駐墨西哥領事館求救,不久便被送回了阿根廷。阿根廷與墨西哥之間的直線距離在六千公裏以上,即便利用其他交通工具,在兩日內抵達也斷無可能,何況連轎車一起出現在墨西哥。怎麽說也是件光怪陸離的事,然而,阿根廷駐墨西哥領事拉伐艾爾·貝爾古裏證實了:“此事是真實的。”
女兒不拒絕實證科學以外的學說,這樣大大開闊了她的視野。她的朋友,每個家庭的宗教背景都不相同,孩子們也談論父母是怎麽強迫他們去教堂的事,而對新鮮事物的探索是孩子的本性。我跟女兒說:“也許他們中誰和你前世還是一家人呢!要不今世你們怎麽會這麽親呢?”在這樣的緣分裏,他們幾個相處的很像兄妹姐妹了。輪回的話題讓他們感到今日相聚的美好,欲問前世的感覺又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也許他們中將來會出現一對鴛鴦呢?誰也說不準。女兒常和我談他們的花花事,少男少女,愛慕多情,都很正常。她也會問媽媽那個年代如何交友?我借此給她講了“月下老人”的故事。
在中國古代,人們把主掌男女婚姻的神稱為“月下老”,傳說他有條紅繩子,把定好的那一對男女栓住了,一頭栓在男孩兒的腳上,一頭拴在女孩兒的腳上,即便是相隔千裏,最終都會成為夫妻的。這就是“千裏姻緣一線牽”的來源。
話說有一個調皮的小男孩兒來到廟裏,他很想偷吃佛像前的供果,但是又不敢拿。他就想,還是給佛菩薩先吃吧,等他們吃剩下了我再吃。他就悄悄等在黑暗處,也想看看佛神仙怎麽來吃供果。不料,在夜半三更的時候來了一個衣衫破爛的老頭,他拿起供果就往嘴裏送。小孩看見了,一步就衝上前去。
“哈!原來是你這個糟老頭偷吃了廟裏的供果,我還以為是佛菩薩吃的呢!原來佛菩薩根本就不存在!”
老人忙說到:“千萬不可這麽說,不可不敬佛菩薩。你想的什麽佛菩薩都知道,你說了壞話會壞事的。”
小孩不服氣,指著老人說:“你是個壞老頭!你讓我不說壞話,你怎麽做壞事?竟敢偷吃供果?!”
老人笑笑說:“不可以外貌取人啊,我是月下老,吃供果還是容許的。”
“月下老?你若是月下老,你就一定知道我將來的媳婦是誰?你知道嗎?”
“我當然知道了。”老人自信滿滿地說。
“那你告訴我她是誰?”
老人慎重地告訴他:“你將來的媳婦很漂亮。她現在就住在最南麵的那個村子裏。把頭一家養著四頭豬,那個天天喂豬的女孩就是你將來的媳婦。”
小男孩聽了月下老的話就要尋個究竟了。他悄悄來到老人說的那家,真有一個豬圈,裏麵有著四頭豬。不一會兒,從房屋裏走出一個女孩,提著一桶豬飼料。小男孩馬上躲了起來,又悄悄地偷看那小女孩兒什麽樣。這一看不要緊,他看到了女孩兒一腦袋的頭瘡,頭發都被粘到了一起,又髒又醜。小男孩氣壞了,心想,月下老竟然分配我了這麽一個醜媳婦,不如把她砸死了算了,重新再給我換一個。想到這裏,他就從身邊找了一塊大石頭,拿在手裏,猛地朝女孩兒的頭部砸過去。女孩兒倒下了,血流了一地。他沒想到這一石頭傷了人命,便遠遠地逃走了。
從此他不願再上寺廟了,也不信佛菩薩了,在外麵流浪吃了很多苦。可並沒有影響他成婚,他花了很多錢,人家給他說了媒,媒人說那姑娘很漂亮。那時候成婚前是見不到新娘的。那日他成婚了。拜過天地,入了洞房。當揭了新媳婦的紅蓋頭,一個如花似玉的近在眼前,真的讓他悲喜交集了。他心想,多虧當年我一石頭砸死了那個爛頭女孩兒,要不然何有我今日的歡喜?這些年吃了這麽多苦流浪在外也是值得了。他為新娘解下了蓋頭,取下了頭花,卻一眼發現了新娘頭上的一道重重的傷疤。
“這傷疤是怎麽回事?怎麽這麽大啊?”
新娘款款地歎息到:“唉!當年我長了一腦袋頭瘡,求醫拿藥怎麽也治不好,滿腦袋都成盔甲了,簡直沒法出門見人,隻能呆在家裏喂豬。誰想到一天,不知哪兒來了一個臭小子,拿這麽大一塊大石頭砸在了我頭上,眼瞅著他溜走了,我也昏了過去。結果您想怎麽著?他這一石頭砸下去,把我那腦袋瘡殼給砸掉了。這不,落下這麽大一塊疤……”
我女兒聽完這個故事,捂著肚子笑起沒完了。好一段時間,她都忘不了洞房“揭蓋頭”的故事,一想就笑,一想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