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興來每獨往,世事空自知
個人資料
正文

經不起推敲的“推敲”

(2015-11-27 12:15:57) 下一個

經不起推敲的“推敲”

 
隻要認識幾個中文字,都聽說過“推敲”的典故。這兩個字從小被鉚進腦子裏,提筆寫字戰戰兢兢,最怕動詞不得體,被人推敲。常去的某個文學網站,網友發一首詩歌,蜜蜂蝴蝶立刻圍上來,逐句推敲,人人爭當一字師。詩歌的境界意象,謀篇布局,反而成了不被關心的附屬品。
 
實際上“推敲”這個典故本身就經不起推敲。流行的說法是賈島在苦吟《題李凝幽居》時,不能定奪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中用”推“還是”敲“,以至於在街上騎著小毛驢,比比劃劃,無意衝撞了京兆尹(首都市委書記)韓愈的儀仗。韓愈問清緣由,沒有責罰他,並建議定稿為”敲”,並且”並轡歸,共論詩道,結為布衣交“。
 
好一幅祥和圖畫,但可惜是後人附會的杜撰。韓愈任京兆尹晚在821-824年間,而他與賈島認識,早在十幾年前,有韓愈811年送賈島的詩《送無本師歸範陽》為證(無本是賈島當和尚時的法號)。所以推敲的故事再美麗,也隻是神話。古人今人中國人日本人,對此已經有詳細考證。
 
不過賈島常常騎著小毛驢在街上晃晃悠悠大概是事實,不小心與達官儀仗相遇時來不及回避大概也有過。野史說他在街上比劃另一句詩“落葉滿長安"就衝撞過後來的京兆尹劉棲楚的轎子。但這次沒那麽幸運,被關了一晚上才放出來。這事真假不論,但賈島有《寄劉棲楚》一詩:“趨走與偃臥,去就自殊分。當窗一重樹,上有萬裏雲。” 裏麵的不良情緒,倒是符合那種場景。
 
好詩天成。煉字煉句,隻是皮毛之功,養不起氣息筋骨。沒聽說過李白、蘇東坡怎樣反複推敲字句。即使有,也在靈感激蕩時的不經意間。就拿賈島自己來說,苦吟得句的””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或者“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其藝術成就,能與他自然天成的詩如 “鬆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相比嗎?嘔心瀝血地構造局部,因詞成句,衍句為詩,是從局部到整體的逆行線。難怪司空圖說賈島: “誠有警句,視其全篇,意思殊餒”。推敲推敲,淺嚐輒止,如果走火入魔,就會成違背藝術規律的倒行逆施。
 
 
 
2015年11月27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