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育兒

(2010-05-01 08:07:19) 下一個
今天跟家裏通了電話,之後卻湧上一股悲憤鬱結的情緒。它源自於我對該如何教育孩子的思考,當孩子長大成人後,那時才能看出家長的教育是否成功,而衡量的標準就是這個孩子是否有健全的人格!是否有一個積極良好的心態去思考和計劃自己將來的人生!是否有正確的思維和能力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那時孩子所需要的不再是噓寒問暖,吃穿用度,而是靠自己去打拚的勇氣和能力!我曾埋怨他們太過注重我的日常生活這些小事,而他們卻埋怨我不懂他們是世界上最好最偉大最無私的父母。比如在外邊時會給我準備充足的吃穿用,這固然是愛的體現,可這畢竟隻夠用一時,而心靈上的成長卻常被幾句大的方針框框打發,無交流,有代溝正是這樣的寫照,老輩人對心理上的細膩微妙都無所關注。聊天時除了雞毛蒜皮,我也渴望聽到對我有幫助可以給我指引方向的建議和意見,而不隻是閑扯淡。跟他們聊天不會有提高,不會被指點迷津,而總是些今天天氣怎樣,多穿衣服之類。而我說我們聊不通,他們卻說怎麽聊不通,怎麽不知道,怎麽不理解,隻管說來,可問題是根本他們就不知該以何種方式。諸如青春期的啟蒙和性教育是一味被遮掩的,由於傳統觀念。而對它的第一次初步概念還是嬸嬸給的,或許由於她是醫生的原因。它不是不可碰的,如果以一種傳播科學知識的態度和立場就沒什麽難以啟齒的,敞開來反而沒什麽,孩子反而會得到正確的教育,而一味壓抑則會促就以後心理的扭曲和不健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