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2024 (161)
第一, 知青
第二,民辦教師,特別是原老三屆的高中生
第三,下放的反壞右子女
第四, 一頭沉家庭子女
第五,公社或大隊幹部子女
第六,父母都是地裏刨食的正宗農民
到了學校後的重大差別是什麽呢?對男同學來說, 能不能從家裏得到一些糧票的支助!
除了知青,其餘五項學生均得能得到最高人民助學金,知青得看家庭收入,但學校不補糧票,對那個年齡段的男生, 三十三斤是遠遠不夠的。
作以具體分析。
知青家本來就在城裏, 錢及糧票的補充不是大的問題。
那些三十出頭老高中畢業的民辦教師,壓力最大,基本上老婆是農村的,無特殊原因,已有兩個三個甚至四個孩子,大的已經到了半大小子吃垮老子的地步,這類學生上大學後既缺錢也缺糧。
一頭沉家庭的,老子在外工作, 弄點糧票還是有可能, 至少自己還可以省一些給上大學的兒子。
下放的反壞右的兒子,或多或少在城裏有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考上了大學, 老子或老娘厚著臉皮也可能張羅一些錢糧。
公社大隊幹部,農村實際權力的掌握者,兒子靠上了大學,也不難糊裏糊塗整點錢和糧票。
正宗農民,生產隊工分值高口糧多的話,也能幫補兒子一些, 最苦的是那些口糧低工分值也低的人家,兒子讀大學隻能每天算著不超過一斤一兩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