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當然是網上看到的, 中國原先最大的重工業城市沈陽,開始拆除1952年建於鐵西的工人村, 和上海的說法有一字之差, “新”,上海在解放前, 也有過給工人建的房子, 但不叫新村, 叫做”工房“,給一般市民建的房子”市民新村“,徐匯區的茶陵路就有,解放後陳毅做決定建的呢, 合二者而命名為工人新村,但市區一般市民口中, 好些年裏還叫”新工房“, 當然住的除一開始的二萬戶全是真正的產業工人, 後來則是一般市民阿狗阿貓甚至地主富農反革命右派, 也可以住進去的了, 實際那才是真正的市民新村。?
從外表看上去, 這個沈陽的工人村比上海的強, 還有外裝飾, 不知內部房型(現在的字眼)如何,也不是當年的分配住房標準如何,不過有一點, 人均麵積肯定比上海大。
還是回到內部, 有無讀者來自沈陽的這塊土地, 說說這類房子, 比如是單元呢還是筒子型,至於廚廁, 也許隻有是為一定級別人物所住的, 才會是獨用,因為共用那年頭是常態,據我所知, 那時沈陽的煤氣已經比較普遍, 因此該有了,供應熱水則不符合中國國情不可能有, 有的城市規定局級幹部或高知或民主人士( 這字有點怪)住處才有熱水供應那也是符合中國國情的。
沈陽工人村俯視與上海的工人新村很一樣, 說明那年頭這類房子的設計, 都是沿用了蘇聯老大哥的路子。
我沒本事講穀歌出來上海日暉二村。
依然住著勞動人民, 常有人說”現在這兒都租給外地打工的人啦“, NO, 我還有很多同學,住這兒, 倒不一定是這棟樓, 最長的, 從1954年住到2017年, 勢必還得住下去, 不敢萬歲萬萬歲。
這幾棟建於50年代中期, 到底56還是57年不曉得, 一個花甲啦! 小屁孩也成了老梆子。不過這個日暉三村這麽一修繕也人五人六了。
看看這副德行, 不是拆啊, 過陣子裝修好了不就和上麵那張日暉三村一樣了嗎?
這也是在等候...裝修而不是拆遷,這些工人新村, 建設時是絕對的下隻角, 如今市區的大發展, 都是內環之內了, 地價房價的上漲, 開發商縮了回去, 拆遷費付不起啊, 我不開發總可以吧, 因此住戶同誌們就不知道哪年哪月才有希望離開這個依依不舍的地方。
隻有拆遷才能救居民於”水火“般的居住環境, 後麵的高樓再招手。
這兩老頭, 是不是我原先的同學?
-------------------------------------------------
房租少的可以忽略不計,不超過一元錢。
你的照片真不錯,日暉和天山新村都二十多年沒有去了。
你是不是共青中學的啊
聽父母說當時的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柯慶施帶頭搬到了東安新村居住,而他的警衛員到住在高安路上。
50年代沈陽市內老樓房都是2水2氣,多數廁所是蹲的,日本別墅有座便,70年代後大樓設計開始有座便,但沒電梯,如今都是20多層帶電梯的。
華府兄周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