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如何解說毛澤東時代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

(2015-08-08 14:56:25) 下一個
一點不否認當時的確有這種現象, 而且是越早越多。

剛解放時 人心歸向很明顯, GCD進城初期朝氣勃勃, 大多幹部雖說能力也許不足但幹勁是衝了天的, 以前我舉過一例子, 解放初期某企業的領導, 那時派去接收工廠的幹部一般還不是文盲, 大多還上過些初小高小, 幹部到北京出差, 技術人員請他帶本煉鋼的書回來, 結果幹部買了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回來了, 鬧了個笑話但技術人員並沒取笑他, 倒是他自己自責了好長時間, 虛心學習, 最後也成了雖不能算專家但絕對算是內行了。

供給製包幹了吃喝拉撒包括老婆孩子, 他上哪兒和群眾爭享受? 不在一個鍋裏吃飯爭得著嗎? 倒是和差不多級別的幹部還真有得爭爭的, 此刻的爭可不是為了那位說的喝湯還是吃肉, 爭的是待遇的”級別“, 級別象征什麽? 進步的快慢。

至於”吃苦在前“, 也與喝湯吃肉沒嘛關係, 而在於幹活做事的帶頭,其實幹活做事也不能平行, 各幹各的, 挨得著去搶著幹嗎?一位山東南下的幹部到上海江南造船廠木模車間, 你叫那扛槍的去和木模工搶什麽活? 叫拿刺刀的手去搶鉗工的刮刀刮平麵? 銼刀銼塊規?

這吃苦在前享受在後, 是一種精神, 在需要付出的時候, 幹部要帶頭, 吃肉喝湯是種比喻, 但說那時的好話要說圓。說不清楚亂說是要不得的。

這段興興向榮的社會主義建設高潮中, 領導幹部的加班加點, 籲寒問暖, 有事的跑前跑後, 什麽災情發生時的帶頭上前, 倒真的很普遍, 就連鄰裏媽媽們吵架, 當官的也會一巴掌打老婆臉上”你個臭老娘們, 你是幹部家屬, 給我滾回去!“ 這可是我小時候親眼見到過的。

什麽時候這種精神減少了?

三年時間, 糧食供應少了, 沒有肉賣了, 三麵紅旗飄啊飄後的局麵,什麽都少了, 什麽都要憑票了, 所謂”危難見真情“顯出來了, 人的肚子一餓, 臉都不要了, 還管什麽吃苦在前? 就算自己願意, 咋也舍不得孩子去”吃苦在前“啊! 

黨對於高級幹部的照顧, 願意放棄的不多吧, 越高的幹部待遇自然越好, 太平時代也許還能做到點的現在恐怕難了。

1962年的大辦農業, 動員職工下鄉, 不知道有沒有統計, 全國的下放人員中, 那個幹部特別是較高一點的幹部和普通職工的比例?

一個廠裏, 廠長能夠帶頭回鄉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這才叫真正的”吃苦在前“。全國能夠找出幾例?

什麽時候幹部真正地被做到”吃苦在前“? 文化大革命。 挨批挨鬥挨打挨管, 幹部無不前於群眾, 可那不是幹部主動的呀, 你說幹部氣不氣? 再叫他享受在後? 門兒都沒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