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美化或醜化'老三屆'?

(2013-05-16 13:20:50) 下一個
上海的東方網刊登了這麽一篇文章, 如下:

老三屆,這個名詞對我來說熟悉而又陌生。

 
小時候,聽老三屆,那是個帶點神秘感的,有文化人的象征,比如常常聽說某某人“伊是老三屆額”。又或者“伊是六六屆高中生。”。那個時候,我大約隻有七、八歲,從人們說話的口吻和略帶崇敬的眼神,知道“老三屆”是有真學問的人,而且是絕後的一代文化人。

 
再後來改革開放了,老三屆似乎被“插兄”替代了,一說是誰,便有人說“哦,伊啊~~ 伊阿是插兄!”話語間帶點自嘲、無奈,對十來歲的我來說,不能明白其中變化的意義。

 
再後來,提到“老三屆”,便代之以一種可憐和同情:“哦喲老才古哦,老三屆呀,讀書沒讀著,好勿容易頂替伊拉爺娘,廠又倒閉來,下崗來......”似乎這是天底下最倒黴的一代人。

 
再後來我長大了,漸漸發現老三屆也不盡然是可憐的一代,與每一代人一樣,有社會上最底層一族,自然便有精英一族,隻是每一個人的際遇不同、境況不同便結局也不同而已。

 
如今,我也已是中年,“老三屆”的學長們也都已退休了,某天,我闖進了這個以“老三屆”命名的論壇,常常會悄悄翻看他們的博文,像小時候翻看哥哥的抽屜一樣,帶著點好奇和探究,這時才覺得他們不是一群藍灰色的麵無表情的群像,而是五彩斑斕的,
——他們用相機記錄城市的角角落落,因為有經曆,所以鏡頭下那一磚一瓦是有故事的
——他們用筆觸記錄過去的點點滴滴,因為有經曆,所以故事裏的一切雖平淡但回味無窮

 
於是我擠進他們中間,像小時候擠進哥哥的同學們中間一樣,不管是否歡迎,搬個小凳子坐下,用行動表示“我很乖,我看看不說話”!

 
這裏的他們都很和善,也許是經曆多了,便不再有莫名其妙的憤懣和不滿,誰對誰錯似乎都不太計較,說得好鼓鼓掌,意見不同的,也沒有人動輒拍磚拔刀,像極了鄰家的兄姐,於是,我聽他們說似曾相識的那些故事,看他們一張張熟悉陌生的照片,就這樣,坐定了下來......

有人的評論, 也如下:

阿拉就是滴滴括括個老三屆, 下鄉勿下鄉, 勿是迭幫戶頭格唯一標準, 要曉得66屆67屆是有相當多個留上海工礦格, 留上海無論啥個原因是額骨頭, 雖然伊拉有沒有"作為"全看自家, 上山下鄉的插兄等號稱"大有作為", 其實是"滾伊拉娘格東采", 隻不過是"倒黴透頂"了, 現在迭票人裏廂所謂有點作為或者"大有作為"個戶頭, 除特自己努力之外, 重要的是有搭社會力量可以利用, 更重要個是抓牢了各種很不容易的機會並且最大限度個運用可能利用個社會因素.
不過, 迭幫人裏廂隻回得怨天尤人格太多, 我有一個同學, 混得相當惡劣, 拿全世界人罵光了, 唯獨忘記特怨伊自家, 因為伊極勿努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