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名稱】: Holst: The Planets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
【專輯作曲】: Gustav Holst (古斯塔夫·霍爾斯特)
【專輯藝人】: Sir Adrian Boult (指揮),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發行日期】: 2002年
【唱片公司】: EMI
【專輯類型】: Classical, 管弦樂組曲
【專輯簡介】:
以下文字轉自維基百科 & 搜狐
《行星組曲》(The Planets suite Op. 32)是一組由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創作的管弦樂組曲,完成於1914年到1916年之間,全曲由7個樂章組成,分別以太陽係中的7個行星命名。首次私下演奏在1918年9月29日的皇後廳(Queen's Hall)進行,指揮者為阿德裏安·鮑爾特(Adrian Boult),霍爾斯特又於1922年10月27日為倫敦交響樂團錄下了該曲的第一張唱片。
1.火星——戰爭使者(Bringer of War):霍爾斯特是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完成這一樂章的。因此有人認為,這段音樂是對當時迫在眉睫的戰爭的預言。以緊張的5/4拍弦樂開頭,為了營造一種咄咄逼人的氣氛,樂隊使用一種不常見的演奏技術:用打擊樂及弦樂器的弓杆擊弦。這種蠻橫、激昂的漸強節奏型,暗示出軍隊在行進,給人以一種咄咄逼人的緊迫感。主旋律混亂而又充滿壓迫感,第二主題則由上低音號和小號對答而組成。
2.金星——和平使者(Bringer of Peace):與上一樂章兇殘的戰爭音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樂章顯得格外寧靜安謐。它使人想起了一個沒有電閃雷鳴、遠離戰爭喧囂的世外桃園,到處呈現出一派和平安樂的景象。平和的開頭,採用了柔和的木管樂器。以獨奏號聲起頭,接著是長笛和單簧管的有序加入,小提琴、豎琴和鋼片琴的運用也使得樂曲的主題更加趨於平緩,而長笛和法國號的延音表達蟬鳴,豎琴表現溪水,鋼琴和鋼片琴表現清泉,小提琴表現情歌。
4.木星——歡樂使者(the Bringer of Jollity):全曲中最恢宏的部分,它體現了宇宙的遼闊與未知的神秘。該樂章也經常被獨立拿出來演奏。全樂章內容多變而雄偉,有些部分十分相近,因此可以根據不同的方式將其分為數個篇章。大致上來說可以分為相近的一、三部分和它們之間氣勢恢宏的第二部分,第一、三部分可以進一步區分出若幹小節,樂章的最後使用了定音鼓。
5.土星——老年使者(the Bringer of Old Age):土星也常被單獨演奏,開頭使用長笛、大管、豎琴營造出兩個相互交替的節奏,暗示老年人的步伐。
行星組曲中的樂章常作為電影、遊戲配樂或者是影響配樂作者的創作,然而整組樂曲卻很少被人記住。組曲中的一些樂章,尤其是《木星》常被填詞演唱,例如英國民謠《我宣誓向祖國效忠》(I vow to thee, My country),後來英國歌手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演唱改編該民謠的《Running》、平原綾香演唱吉元由美填寫的日文歌詞、本田美奈子演唱岩穀時子填的日文版歌詞等。一些評論者認為,《行星》組曲,反映了霍爾斯特在科學進步一發展的時代,表達在眾行星間的宇宙漫遊,而不再拘泥於關於行星的古代傳說,不再是宗教崇拜,認為這部作品是科幻音樂的開端,並影響了後來的《星球大戰》、《異形》等電影配樂。
01. 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 (Allegro giouoso)
02. Mars, the Bringer of War (Allegro)
03. Venus, the Bringer of Peace (Adagio)
04. Mercury, the Winged Messenger (Vivace)
05. Saturn, the Bringer of Old Age (Adagio)
06. Uranus, the Magician (Allegro)
07. Neptune, the Mystic (Anda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