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聯技巧-4

(2010-02-10 12:12:04) 下一個

對聯技巧-4

七、加減

  由於某種需要,將某副楹聯的上下聯增加或減少一些字詞或筆劃,使聯意發生變化,造成新的意境,組成新的楹聯,這種製聯方法叫做加減法。這種作聯的方法在某些特定的場合時常出現,所撰楹聯多含有詼諧、戲謔、諷刺意味。

  1.加字

  又稱續字。傳說有一年除夕王羲之連續寫了多副春聯均被人揭走,最後撰一聯貼於門上: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因聯語不吉利才沒有被人揭走,晚上王羲之又在上下聯後各添三字,大家在春節早上見到的春聯就變成了:

  福無雙至今日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還有一個傳說。明朝才子解縉未成名時,住所與一富翁家的竹林相對。除夕,他在門上貼了一副春聯:

  門對千根竹;
  家藏萬卷書。

  富翁見狀大怒,心想我家的竹園豈容他人借用?便令家人將竹子砍掉一截。解縉自知其意,便在上下聯各添一字:

  門對千根竹短;
  家藏萬卷書長。

  富翁見之,更加惱火,幹脆把竹根也刨掉了。解縉隻覺好笑,便把楹聯又添二字:

  門對千根竹短無;
  家藏萬卷書長有。

  任憑富翁將竹砍短、除根,楹聯依景而變,隻氣得富翁目瞪口呆,無計可施。此聯兩次加字,實屬不易。用加減法製作楹聯要求聯意不做作,不牽強,字生趣,意通神。

  2.加筆劃

  相傳有一仕宦人家,父子倆有權有勢,橫行鄉裏,老百姓對他們敢怒而不敢言。父子倆都買了進士,婆媳均封夫人,為了光宗耀祖,裝點門麵,便在門上掛出一副楹聯:

  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門對剛剛貼出,便有人乘其不注意時通過改增筆劃,變成了另一副楹聯:

  父進土,子進土,父子皆進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如此一改,內容便大相徑庭,父子倆也隻有自歎倒黴而已。

  3.減字

  楹聯的針對性楹強,不能輕易混淆。傳說舊時有一家人家結婚,把喪聯“流水夕陽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錯貼於喜堂之上,客人一見,無不驚異,因礙於情麵又不便明說。當新娘來到喜堂見此聯時,不免暗中叫苦,但她靈機一動,來到喪聯旁,將上下聯尾各截去一字,喪聯立刻變成下麵的喜聯:

  流水夕陽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類似這樣加減字詞的故事,在民間廣有流傳。

八、翻造

  將別人創作的楹聯作某些必要的改動,用以表達自己寫作楹聯的主旨的楹聯創作方法稱作翻造法。用翻造法寫作的楹聯盡管隻改動幾個字,但能另具新意,這種寫作方法常被人們所運用。

  請看下聯: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這是河南南陽崗諸葛武侯祠大殿門前兩旁的一副楹聯,上聯歌頌諸葛亮一生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的品格;下聯為諸葛亮早年隱居地是襄陽、南陽之爭而感歎,寓意深邃幽默,富於哲理。1959年秋,胡耀邦到南陽檢查工作,在參觀武侯祠等古跡時,看到了這副楹聯,易數字而成一副新聯:

  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
  功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

  該聯寓意新穎,表現了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和甘當人民公仆的高尚情操,堪稱翻造聯之佳作。

  再看一聯:

  鐵肩擔道義;
  辣手著文章。

  明代楊繼盛因彈劾奸相嚴嵩,無辜被殺,臨刑前寫了這副楹聯以示不畏強暴。1916年李大釗書贈楊子惠一副楹聯,乃是翻造此聯而成:

  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

  該聯僅易一字,卻足以抒己誌,又勉友人奮發向上,新意頓生。

九、隱如

  在對聯中用相關的話暗示要講的事物,也就是將要講的隱藏起來,這種製聯方法稱作隱如。隱如手法,似乎謎語。

  請看這樣一副對聯:

  數聲吹起湘江月;
  一枕招來巫峽雲。

  上聯“數聲吹起湘江月”隻說吹,卻未言吹的是什麽,然而讀者卻很容易聯想到那清脆悅耳的笛聲。下聯“一枕招來巫峽雲”,顯而易見,那枕邊尤物不是夢,又是何物?宋玉《高唐賦序》說楚王夢與巫山神女相會於高唐。神女曰:“旦為行雲,暮為行雨。”上聯寫笛,下聯寫夢,意境幽遠,令人心動。

  解放前,有人寫過一副痛斥帝國主義在中國橫行霸道的對聯,聯曰:

  中土詎能容久住;
  醉鄉何得複橫行。

  中土,指中華大地,上聯的意思是說不容許帝國主義在中國橫行霸道,下聯隱說的是螃蟹,說用酒烹製的螃蟹再不會橫行了。“醉鄉”,這裏指的是指用酒製成的醉蟹。整聯的意思即是:帝國主義分子不得在中國橫行霸道,如果帝國主義分子敢在中國久住下去而橫行霸道,其下場必然和醉蟹一樣死路一條。此聯既隱含了兩種事物,合起來又有很深的寓意,是一副愛國主義的佳作。

  用隱如法製作的對聯雖與謎聯相類,但卻有本質的區別。用製謎法製作對聯,乃以依物製聯,是將謎麵對聯化,實際上就是用對聯形式製作的謎語;而用隱如法製作對聯,乃是以聯喻物,是將所要描寫的事物暗藏於聯中,使人們通過聯想對作者的用意加以理解。

十、缺如

  缺如聯,也稱隱語、漏字,在楹聯中是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法,這種手法故意將尾字或聯句中的一字隱去,並以聯中展現之字向讀者暗示所缺之字,而該聯的意思又正是在空缺的字上,聯句仍能形成很規矩的對仗。細心的人從展現的字麵上不難看出聯中所藏之意。用漏字法製作的楹聯,一般具有謎語的功能,或戲謔,或嘲諷,謎味雋永,猜趣無窮,很好地顯示了其巧對的藝術魅力。

  請看一戶窮人寫的春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橫批:南北

  從字麵看,讀者便知作者在做文字遊戲。上聯缺“一”字,下聯缺“十”字。這到底是什麽意思呢。這要從所缺之字的諧音上去理解。“一”與“衣”諧音,“十”與“食”諧音,加上橫批所缺“東西”二字,作者的意圖就不言而喻了,原來全聯的意思就是“缺衣少食,沒有東西”。此聯立意奇巧,很形象地表達了窮人過年三難。它不但是一篇缺如聯,還是一副數字聯,若把它視為諧音聯也是可以的。

  請看一副嘲庸醫的對聯: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相傳有一個叫“吉生”的庸醫,水平低下,卻愛自吹,有人便在其門上貼了這副楹聯予以嘲諷。在上下聯鑲嵌的成語中,每個成語都故意漏寫了一個字,所漏寫的字合起來恰是他的名字。這樣的漏字法作的楹聯,藝術效果比不漏“吉生”二字更佳。

  再看一副賀婚聯:

  人稱新郎新娘,原本是舊相思一對;
  你吃喜糖喜酒,能不有風味幾番?

  這副聯中故意漏去一字,讓前來賀喜的人自己去品味,自我感覺用什麽字好就填上什麽字,填不上來,說明這種風味難以用語言表達。這一漏字,正是寓聯意於聯外。

  據說,袁世凱死後,有人寫過這樣一副對聯:

  袁世凱千古;
  中國人民萬歲。

  這副楹聯故意不按楹聯作法之常規去寫,上聯五個字,下聯六個字,使其不能成對,這樣的對聯按屬對要求是絕對不可以的。但此聯正是用屬對中的“失對”術語,向人們暗示“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之意,作者利用缺如的手法出其不意地表達了言外之意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借此,方使這一巧聯流傳於世。

十一、歧義

  楹聯在實際應用中是不加標點的,在一般情況下,不同的斷句方式對楹聯聯意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有一種楹聯,是出於某種需要而精心構思的,不同的斷句方式下,聯意會發生很大變化,甚至相反。這就是利用兩讀法所製作的楹聯。這種楹聯不很常見,但構思好了,用在某些特定的場合,卻可以產生其它格式的楹聯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請持下聯:

  明日逢春好不晦氣
  終年倒運少有餘財

  相傳此聯為明代學者祝枝山為一店主人所作的一副戲謔聯。店主人將其讀成:

  明日逢春,好不晦氣;
  終年倒運,少有餘財。

  認為是一副倒黴晦氣的春聯,因而大為不滿。祝枝山微微一笑說:不必生氣,是你把楹聯念錯了。應該這樣念:

  明日逢春好,不晦氣;
  終年倒運少,有餘財。

  店主人這才轉怒為喜,且置酒招待。這是祝枝山利用這副楹聯有兩種不同讀法所獲得的相反效果,與店主人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但由於這副楹聯容易產生歧義,店主人終究沒有貼出來。

  傳說祝枝山還寫過這樣一副歧義聯:

  此屋安能久居
  主人好不悲傷

  相傳有個刻薄的富翁造了高樓大廈,請祝枝山寫樓聯。祝深知此翁為人,決意捉弄他一下,便寫了上麵這副楹聯,並念成:

  此屋安,能久居;
  主人好,不悲傷。

  富翁聽後頗為滿意,待貼出來後,賓客們卻個個偷偷地暗笑,富翁明白了其中奧秘,隻落得七竅生煙,卻又無可奈何。原來這副對聯如不斷句,上聯分明是疑問句式,下聯是感歎句式,那麽這間屋子是無人敢住的。

十二、設問

  以設問的方式來代替平鋪直敘的寫作,是作聯的一種重要方法,這種方法或上聯提出問題,下聯做答;或上下聯均為設問,不與回答,便於把抽象的事理具體形象地表達出來。同時,用“問”與“答”的形式作聯,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和思考,便於表達聯意和創作主旨。常見的設問法有如下幾種形式:

  1.設問作答

  請看下聯: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憐我全無心肝,怎出得什麽主意?
  殿遏煙雲,堂列鍾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費了多少錢財!

  上聯以自怨自艾、自嗟自歎的形式,入木三分地揭露封建迷信的本質,嘲笑了信神信鬼的愚昧行為,發人深省,耐人尋味,妙趣橫生。很顯然,這樣的寫作方式比平鋪直敘的宣傳效果要好得多。

  2.設問求答

  請看梁啟超答對張之洞聯:

  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後!

  梁啟超在武昌講學時,坐鎮武昌的湖廣總督張之洞以“禮賢下士”的客套話出上聯設問求答,鋒芒顯露,咄咄逼人。對此,梁啟超不卑不亢,避其鋒芒,含蓄作答,以柔克剛,真不愧聯壇高手。

  3.設問不答

  請看下聯:

  磨礪以須,問天下頭顱幾許?
  及鋒而試,看老子手段如何?

  該聯相傳為石達開所作,上下聯全是反詰語氣,詼諧風趣,雖沒有明確作答,然其樂觀豪邁、氣勢凜然的聯語本身就寓答案於其中了。

  再看董其昌題杭州西飛來峰聯:

  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

  作者以西湖景物落筆,全盤提出疑問。這種方式常給人以朦朧神秘的色彩,把答案留給讀者,使人們產生無盡的懸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