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岸統一,不能有幻想! zt

(2010-02-28 03:41:28) 下一個
溫家寶:對台民眾 大陸可以做到讓利

溫家寶是與海內外網民在線交流時,清楚表明大陸政府在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上所采取的協商立場。

台灣立委補選 國民黨又慘敗




兩岸統一,不能有幻想!

  當馬英九及其領導的國民黨贏得台灣地區選舉掌控台灣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這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是件好事,是個好兆頭。馬英九的言論及其施政綱領也幾乎被認定為有利於台海和平,乃至有利於推進祖國統一的進程。而實際上,在看似美好前景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隱憂。針對祖國的統一大業而言,馬英九比陳水扁更難應對。也許我們對馬英九的巨大的希望會帶來更大的失望。

  陳水扁任職八年,以其頑固的台獨言論、立場和行徑使兩岸危機頻發,而迫使大陸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等措施加強威懾。兩岸(關係)矛盾總體呈不斷激化狀態,而馬英九卻使矛盾迅速緩和,大陸總算鬆了一口氣,而台灣同胞也仿佛有了救世主一般。然而,黎明真的那麽容易到來嗎?

  矛盾總是在其最激化狀態或者最緩和狀態時,矛盾最容易得到解決。唯有在矛盾處於中和狀態下最難予以解決。針對兩岸矛盾而言,最激化狀態即戰爭狀態,大陸依靠其絕對的綜合優勢完全有能力跨越台灣海峽這道淺淺的水灣(六十年的發展,大陸軍隊完全有這個能力了);而戰爭態勢可能所帶來的外部幹擾及其可能的外交影響相比於統一大業而言實在不足懼。最緩和狀態即統一狀態,而就兩岸關係而言,統一狀態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大陸統一台灣,回到祖國懷抱,設置高度自治的台灣特別行政區,而不是反之。

  自李登輝背叛蔣經國至陳水扁下台十七年中,台獨言論及逆行台獨行徑愈演愈烈,促使矛盾不斷激化,不斷地趨於戰爭狀態;那麽,問題一旦尖銳起來,反使得統一問題變得很好解決----讓間斷了五六十年的內戰再度打起。結果隻可能是重複三百年前鄭氏歸順清朝的曆史。先不考慮大陸內部因素,戰爭方式所可能導致的外部幹擾因素無非是美日,尤其是美國的武裝恫嚇及其盟友的外交辭令式的譴責或西方媒體慣有的輿論伎倆;於可能的經濟封鎖,對於中國來說,已經過時了(即便是封鎖,也是短暫的)。這些其實不足畏懼。

  首先,美國絕對不可能真正的替台灣賣命,冷戰時期尚且隻是紙老虎,何況在目前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當年杜魯門敢派第七艦隊到台灣海峽,是因為當時的解放軍根本就不具備渡海作戰的能力,海軍就是國民黨起義的軍艦,空軍是零;遊弋在台灣海峽的第七艦隊隻是一種威懾而已。尚且大陸炮轟時,美艦早就置國民黨軍艦於不顧,自行退到大陸的炮彈射程之外了;而大陸也是“配合”,專打蔣艦了。至於日本,它目前的態度表明它就是美國的隨從,一起威脅中國,就像美國不承認新中國它也不承認,美國承認了,它就趕緊承認一樣。至於很可能引發的外交關係破裂與斷痕,所謂的種種製裁及西方慣有的輿論,相對於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而言,都隻是暫時的。況且,任何稍有政治眼光及遠見的外國政治家都會認識到中國大陸才是真正的最大利益所在,統一的中國才是其更大的利益所在。他們至多搞一陣抗議和抵製,用所謂的“人權”壓製你,給你扣一頂帽子;之後他們都會不得不麵對現實,尤其是中國這一巨大市場的現實。至於所造成的國內影響,尤其是經濟後果,則同樣是一時的。三十年改革開放使我們已經具備一定得抗風險承受能力的能力了。即便經濟遭受到一定損失也會得到恢複,而台灣沒了,可就真得沒了;就像外蒙古獨立一樣。

  但是,馬英九的上台卻給這把喚起的火潑了瓢水,使矛盾得到了極大地緩和。這看似有利於統一,但實際上,矛盾並沒有緩和到“要統一”的趨勢上;而是以其“不統”、“不獨”和“不武”政策使之降溫,使矛盾實質處於膠著的中和狀態,而非“統一狀態”。馬英九置“不統”於第一位即是明確表明統一還早。中和狀態使統一問題一下子失去了解決的期限,變得更加模糊;這極大地考驗著大陸領導人的政治智慧與耐心。無論我們怎樣強調“不能無限期的拖延下去”,何時統一成了一個玄之又玄的問題。

  馬英九自上台以來的言論及政策的核心目的有兩個:一是盡可能維護不統不獨的現狀;二是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為台灣謀取利益,為國民黨及其自己謀求政治資本,並將兩岸互動帶來的潛在的經濟資本轉換為政治資本。此兩個核心目的可以從其自上台以來的言行得到佐證。

  1> 外交領域。提出“外交休兵”,以“實質參與”作為最高考量,本著務實思想,推行活路外交,以維持其現有的23個邦交國的存在;並謀求以聯合國專門機構入手擴大國際空間,以保證台灣在國際上作為一個相對獨立成員單位成員存在的事實依據,以扭轉陳水扁時期的外交尷尬,達到節省外交資源及經濟成本,更好集中精力發展台灣實力的一箭三雕之目的。

  2> 軍事領域。一方麵提出“不武”,反對任何武力來解決台灣問題的方案(但這樣並不是讚同以和平方式實現兩岸統一);另一麵馬英九在就職演說,接受墨西哥記者采訪等場合及購買魚叉導彈,推動美對台軍售,訪問東沙群島的官兵,持續漢光演習,提高“國防”預算等行動表明自己不畏戰的立場,不斷增強台灣軍事實力,以進一步提高與大陸不對稱戰爭的所給大陸帶來成本,達到所謂維護台灣安全,實際是以戰止戰的目的。

  3> 經濟領域。馬英九明確提出表示“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的陸港/陸澳模式是台灣無法接受的;並拋出“綜合經濟合作協定”(涵蓋金融業登陸,增加兩岸投資保障與避免雙重課稅等相關內容)。在上任之始就積極推動兩岸包機及大陸遊客赴台灣旅遊,其目的是為了盡早實現其競選諾言,提高台灣地區經濟實力,提高自身政治資本。馬英九之所以不憎恨大陸,是因為他愛人民幣。

  4> 堅持“九二共識”的口頭性。“九二共識”是兩岸達成的一個重要成果,卻十分模糊,幾乎沒有什麽實踐價值,但卻成了馬英九的一個幌子。吳伯雄針對台灣運動員參加北京奧運會的明確表示中華台北是我方堅守的立場,不容退讓。賴幸媛在演講中竟以講稿過長為由漏念“九二共識”。海基會會長江丙坤更是直接承諾“九二共識”不會列入兩岸談判文件。與其說“九二共識”是一個口頭的協定,不如說是一個複雜的分歧。

  5> 國民黨的建設方麵。馬英九及其國民黨無可奈何地堅守著“憲法一中”,卻又不得不麵對局限於台澎金馬地區的事實。而且最近國民黨積極調整高層人事布局,著力體現“年輕化”和“本土化”兩大訴求。由此可以推斷,隨著時間的推移,代表藍綠陣營的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的分歧將更多的體現在誰能更好的治理台灣這一核心問題上;國民黨的“一中”立場將會越來越淡薄。

  因此,馬英九利用大陸這張牌最大限度地為台灣謀取經濟政治利益,釋放外交煙霧彈以穩住現有的國家空間,置統一大業於根本不顧。馬英九直白宣告在自己的任期內根本不會談論統一問題,兩岸簽署和平協定的條件尚不成熟。他實際所顧及地是在自己現有的四年任期內坐穩自己的位子,以及怎樣才能在做四年的位子。眾所周知,國際金融危機及陳水扁留下的爛攤子使“馬上就好”變成了“馬上漸漸好”,其宣稱的“633”計劃推遲了四年。這些問題尚且如此,那麽統一問題,毫無疑問,隻好也隻有竭力回避了,反攻大陸無異於異想天開。

  陳氏台獨讓我們有明確的目標和準備,而馬氏不統卻是讓我們防不勝防的。那麽,馬氏為什麽不統呢?

  一是馬英九很清楚“祖國統一”隻能是大陸統一台灣,不可能台灣統一大陸;兩岸巨大的力量差異及懸殊是不言自明的。但是,馬英九作為國民黨人,必須堅守著“憲法一中”,堅守著“中華民國”的信條及其所謂的主權。在現實與信念之間,隻能要麵子、守信念而麵對現實,回避未來。

  二是自蔣經國看破國民黨將長期固守台灣,反攻大陸已成飄渺之事後便全心全意的謀求台灣發展。幾十年來,台灣取得了公認的成就,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而大陸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同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較大的落後於台灣,畢竟船小好調頭,且台灣抓住了時機。在政治上,蔣經國親自帶頭清除蔣氏獨裁,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已經建立了較符合台灣民心及其歐美習俗的政治運作體係;而大陸在政治上同樣取得了巨大的改革,但我們仍然堅守著社會主義理念,這與世界上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的理念相異。而幾十年冷戰的陰影和崛起的中國帶來的所謂的威脅仍然在世人心中存有餘悸和擔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台灣自視為華人世界的榜樣。馬英九在其就職演說中說道“兩岸關係最終不在主權爭議,而在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盼望中國大陸能繼續走向自由、民主、均富的大道,為兩岸關係的長遠和平發展,創造雙贏的曆史條件”。不僅避重就輕,而且儼然一副大哥對小弟說教的態度。

  三是在馬英九及其其他所有的當局領導人來說,做一個獨立國家的領導人的頭銜比做一個地方當局最高領導人要光彩的多,雖然管轄的地域一樣大。

  因此,台灣根本就不會主動回到祖國的懷抱;況且在曆史上,台灣的回歸都是靠的武力:鄭成功靠的是武力,施琅靠的是大炮,就連蔣介石光複台灣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

  故而,我們可以也需要遵循毛澤東、葉劍英、鄧小平和江澤民等老一輩的對台政策,也需要高舉“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大旗,本著“先易後難、先經濟後政治”的原則,穩紮穩打,逐步推進兩岸關係的進步與發展。但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我們黨和國家在二十一世紀的三大曆史任務;這是重任,但實現重任的道不能太遠。一百年太久,何況已經拖了六十年了,必須爭朝夕!

  我們必須打破寄此希望於台灣同胞(可以做宣傳,但不能作為根本政策)這一不切實際和曆史事實的想法。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全球十幾億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與責任,作為炎黃子孫一部分的2300萬台灣同胞是承受不起此重任的。何況,今日的台灣同胞已非當年英勇抗擊日本侵略的台灣同胞(直到今天,五十年的日本殖民統治仍在今天的台灣同胞身上留有印記),時間改變一切,在二十一世紀的一百年裏,我們不禁要問:君往何方?

  既然我們的政策是針對全體台灣同胞的,那麽,我們的對台政策就不能單純的片麵的真對某一個政黨,某兩個政黨,無論其是否在執政地位上,而是要針對台灣所有的政治力量。我們不能單純的片麵的固定思維的認為國民黨堅持“一中”就是等於“堅持兩岸統一,而民進黨就是始終永遠鬧獨立的;必須擯棄這種觀點,而是要用發展的變化的觀點看待台灣的政黨政治力量。現實的實際情況是國民黨、親民黨和民進黨總體上代表了絕大部分台灣同胞的訴求;而這一訴求的根本實質是台灣同胞要求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進一步享受作為中國人在國際舞台上的尊嚴。因此,我們有必要既往不咎,有必要比陳雲林所說的“歡迎那些對大陸有過誤解疑慮的人來大陸訪問”更進一步,比胡主席“我們希望民進黨認清時勢,停止“台獨”分裂活動,不要再與全民族的共同意願背道而馳。隻要民進黨改變“台獨”分裂立場,我們願意作出正麵回應。”同時,我們必須堅持遵守與落實《反分裂國家法》,尤其是第六條與第七條的同時,以百倍的謹慎應對馬氏不統,謹防其最終退化為馬氏的漸進式台獨 !

  一是軍事上毫不鬆懈。在美當前對台軍售的背景下,尤其應該如此。我們不應該抱有幻想。堅持並堅決承諾“不放棄試用武力”並不僅僅是一種威懾,更是兩岸矛盾在最激化狀態時的現實選擇。解放軍必須堅決貫徹“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在提升官兵綜合素質,提高軍備現代化水平的同時,進一步強化部隊的實戰技能,尤其是三軍綜合協調作戰能力,登陸作戰能力,海空封鎖能力以及後勤保障能力等,尤其是建立以單位個人為打擊目標的鎖定打擊能力。(關鍵問題是中國很久不打仗了,作戰能力怎樣?必須得考慮士兵的情緒,八十後是主力,他們是否有敢於犧牲的精神。而且,新中國自成立以來,除攻打過沿海等幾個小島外和攻打海南島外,積累的登陸作戰能力及經驗到底有多少?即便登陸成功,必須考慮部分台灣同胞的獨立情緒所引發的暴動。大陸隻要在蘇浙閩粵瓊等集中兵力,台灣很快就會偵查到,因為它始終未放棄情報戰。而且,中國現在的空軍實力究竟能否承擔這一重任,實在令人擔憂--毫無疑問,若采取軍事手法統一兩岸,必須速戰速決。若要速戰速決,若要維持軍事統一後的局麵,就必須在短時間內運送大批兵力到台灣。)

  二是外交上不休兵。馬英九提出“外交休兵”是現實的無奈選擇,以穩固現有國際空間,減輕自身負擔,釋放相對於陳氏台獨來說的善意,但其更多的是一個劑煙霧彈。許多分析家認為外交是最能體現兩岸互信的試金石;但毫無疑問,馬英九從沒有統一之誠意,我們又何必單相思般得滿足其願望呢?最不能體現馬英九誠意的是其推動美國對台軍售,從這點上看,馬英九和陳水扁是有共性的。台灣,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主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本就不享有外交權。外交戰的根在台灣當局,而不是大陸。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外交不休兵,切斷台灣外交退路,讓其徹底實存而名亡。台灣耗不起就休兵,大陸必須識透這顆煙霧彈;且我們“不差錢”。

  三是法理上戴帽子。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十一條之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製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立法機關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完全有權利處理台灣這一內部事務,任何時候都可以被視為“必要時”,隻要我們視之為必要。因此,可以先行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特別行政區法案(備案),設立台灣特別行政區,凡是台灣同胞通過正常合法途徑選出來的行政領導人均是台灣特別行政區的行政長官;但不幹涉台灣的政治運作。鼓勵支持台灣同胞在大陸議政參政,在大陸長期生活得台灣同胞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特別行政區居民證。

  四是經濟上綁定。馬英九提出的“綜合經濟協定”,雖然是為台灣著想,但也有利於大陸進一步綁定台灣經濟,加大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性。台灣經濟是島國經濟,已經基本飽和,其出路在大陸。但是,我們必須掌握主動--因為現在的ECFA,是馬英九起得名字。從目前看,我們對於台灣與大陸之間的經濟合作似乎沒有明確的綱領及規劃。我們的綱領或規劃應該以建立大統一的中國範圍內的商品要素的自由流通為終極目標。在大陸宣布的主權範圍內,流通著四種貨幣,真是東亞版的歐盟;在這種情況下,大陸談論人民幣國際化有點提前準備的意味了。

  五是全麵擴大交流領域。三十年來改革開放已使大陸有足夠的信心與能力來應對全麵擴大交流而可能引發的對大陸體係的影響。同時,借談判要求台灣對大陸的全麵開放。加深兩岸交往,更多的體現在加深台灣同胞對大陸的認識與理解,努力擴大在台的大陸媒體,增加在台辦事處,推動兩岸教育交流,尤其是大陸本科及其以上學曆赴台就讀乃至軍事交流。13億大陸同胞都知道台灣是祖國的寶島,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現在的2300萬台灣同胞呢?20年後的台灣同胞呢?

  在就是,我們必須采用更加全麵的觀點看待曆史問題,不能把蔣介石一棒打死,應該看到蔣氏父子始終維護一中的立場,打擊台獨勢力的堅定及問開發和發展台灣所作出的貢獻。我們必須對自身取得成就及自身的能力充滿信心,尤其是在政治文明建設上。因為我們同樣遵循孫中山的遺誌,以追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為價值取向。我們必須求真務實的看待統一問題,打破台灣會主動回歸大陸的幻想。我們必須發動強有力的和平攻勢,乃至必要的軍事攻勢,以足夠的信心與能力遏製台獨分子及其台獨勢力,並嚴加防範馬氏不統論。因為馬英九首先是一個政治人物,其次才是一個中國人。我們必須剛柔相濟、軟硬兼施、恩威並重、雙管齊下,毫不動搖地推進並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如果大陸真的有必統的決心,那麽統一是不那麽困難實現的。但問題是:一,目前這種決心到底有多大及其這種決心後的準備到底有多少?這是關鍵。二,那麽統一之後的呢?個人認為:保留台灣的軍隊進而收編;維持台灣現有的所有的政治運作體製--台胞治台(凡放棄台獨立場的之人士,既往不咎);針對國號之糾纏,可用法律規定以曆史在台灣自動遺傳的方式,保留“中華民國”的非官方使用。

  他山之石/北京

《聯合早報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