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委屈不能求全:當李後主的詩文遭遇宋太祖的武略

(2010-02-26 01:45:26) 下一個

趙匡胤:以南統北是既定方針
  
  公元980年正月,北方後周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出兵北漢的途中,在陳橋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回兵開封,取代了他的主子恭帝的皇位,成為北宋的開國皇帝。

趙匡胤麵對的是一個相當困難的局麵。許多事情需要協調處理,內部未穩;在外部,北方還有長期對立的政權北漢,以及支持北漢的遼國。南方則是複雜紛紜的諸侯十國。

  立足不易,開拓更難,統一中國更不容易。但是,恰恰在困難的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宋太祖趙匡胤,施展其政治才能和遠大抱負,以類似秦始皇對付六國的戰略戰術,逐一地消滅了數家對手,於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麵中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完成了與晉並三國、隋滅南朝有著不同特點的統一中國的事業。

其實,在後周時期,頗有抱負的周世宗已經為南下統一做過一些鏑墊和嚐試。公元956年,周世宗征討南唐的淮南,奪得滁州,襲擊揚州,南唐主李璟屢敗,派使者帶金器1000兩,銀器5000兩,奉表願意做附國。周世宗對著使臣批評說:南唐同我大周隻有一條淮河相隔,你們皇帝自稱是大唐後代,本來都是中國人,應該懂得禮儀。但你們從不和我們來往、通好,卻繞道海路和北邊的契丹來往,棄華而事夷,劄儀何在!回去告訴你們的主人,趕快來朝拜我,認個錯,就互相通好,相安無事了。南唐主又派使者奉上金1000兩,銀10萬兩,羅綺2000匹,並且願意將淮南壽、濠、泗、楚、光、海六州給周,並向周稱臣。相持到958年,南唐又獻出江北四州,周共得到了南唐淮南和長江之間的土地共十四個州,六十個縣,雙方實行以長江劃界。趙匡胤正是討伐南唐有功,才升遷為殿前都指揮使的。

趙匡胤的統一是有計劃和有步驟的。其基本戰略是“先南後北,”“北防南征”--即以少數兵力抵禦北方,於攻守兼備中偏重防守,而以優勢兵力和較集中的力量對付南方,逐一征伐。原由是:南方幾個割據王國都是經濟相對發展地區,這些國家總體實力尤其是武力較弱。吞並南方,可得到豐富的物資以充軍備,南方穩定了,回頭再收拾遼國支持的北漢不遲。

  公元963年,北宋連續出兵兩湖,滅掉了荊南和湖南;965年又滅掉後蜀;971年滅掉南漢,據有嶺南和廣州地區。最後一個大的心腹之患就是李煜的南唐了。

北宋準備向南唐動手的時候,已經占有了中國的北部和西部地區。尤其是,四川一帶久無戰亂,天府之國,有著較好的經濟基礎,很快成為宋的經濟和軍事基地。長江天塹的上遊已為宋朝所有,這是趙匡胤明顯的地位優勢。

南唐是在取代了吳國之後建立的國家。由李昇(原名徐知誥)建國,曆經三帝,共55年。南唐前期占據以金陵為中心的江南一帶富庶地區,興盛時兼有淮南,江東、江西、湖北以及湖南,浙江部分地域。南唐初期統治者李鼻和李璟注重實行“與民休息”政策,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但是,其末代君主李煜稍富即荒唐腐敗,過著醉生夢死的寄生蟲生活。

  起初,剛剛建立的北宋和南唐之間保持平穩往來的局麵,因為宋太祖此時尚無暇顧及南唐。但其心目中決不允許這樣一個臨近自己、最富庶也最腐敗的政權長久存在。“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宋太祖日夜都想著消滅南唐。
  
  南唐:委屈不能求全
  
  南唐方麵十分了解形勢和宋太祖的心態。他們對這位當年後周的將軍心有餘悸。知道南唐朝廷終究不為北宋所容,在強敵麵前,南唐君主李碌、後主李煜采取的還是委曲求全、得過且過的策略。

  北宋建立當年的公元960年二月,南唐就和吳越同時派出使者,帶上大批金銀禮品,到開封對趙匡胤表示祝賀,為了表示尊從北方的皇帝,還特製了皇帝衣服、錦繡獻給趙匡胤。

  這年七月,為祝賀趙匡胤平定潞州,南唐又送來大批白金給宋廷;同年十一月,宋軍在揚州擊敗叛亂的李重進,南唐恐懼,不但派使者勞軍慰問,李碌還派自己的兒子李從鎰到東京開封朝拜宋太祖;

第二年二月,南唐以祝賀長春節為名,向宋廷貢獻了皇帝服飾、金帶以及金銀器皿;

961年,南唐君主李璟因病去世,後主李煜即位。李煜請求宋廷認可李碌皇帝稱號,得到宋太祖許可。接著,李煜的大批金銀和絹匹又送到開封進貢。

這是不平定基礎上的表麵的短暫的和平。宋廷也樂意做做樣子。其間,宋太祖派使者去南唐參加李碌葬禮,還帶了禮品表示慰問。後來還為李煜的生日賜送禮物,並釋放以前戰爭中俘虜的部分體弱的南朝人,並贈給南朝馬匹、駱駝、牛羊等。

乾德元年十一月,李煜進貢的禮物“銀絹以萬計”;

乾德三年二月,南唐又進貢春節禦衣、金銀器皿、錦綺千件;五月,為慶祝宋廷文明殿建成,貢獻白銀萬兩;……

這些,都是南朝百姓的民脂民膏,進貢愈多,南朝國庫就愈空虛,百姓愈痛苦。

開寶四年,李煜為討好宋廷,上疏要求去掉國號,要宋廷對他直呼其名……

不斷有人報告李煜,宋朝正在荊州一帶加緊打造巨型戰艦,目標肯定是討伐南唐。建議派人偷偷放火焚燒。李煜知道其中的厲害,幾番猶豫,不敢動手。

然而,這一切屈辱和忍讓,都無法改變宋廷對南唐的壓力,無法改變趙匡胤既定的消滅南唐的政策。

徐鉉是李煜的寵巨,頗有才學,平素以名臣自居,李煜派他去宋廷請求、遊說。徐鉉明知可能沒有什麽效果,還是義無反顧地出發了。

到了宋廷,麵對趙匡胤,徐鉉鼓動三寸不爛之舌,訴說委曲求全的願望和滅亡南唐無理:“李煜無罪,陛下師出無名。”趙匡胤讓他把話說完,徐鉉說:“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過失,奈何見伐?”引經據典,滔滔千百言。宋太祖隻是說了一句話:“既然比喻父子,難道父子能夠是兩家人嗎?”徐鉉竟無言以對。徐鉉一再請求,說除武力征討外其他方式都可以考慮接受,趙匡胤不再掩飾,當即回絕說:“不須多言!江南亦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耶!”趙匡胤底氣十足,直爽得很,說出的是深入淺出的道理和驚天動地的語言--即使南唐沒有什麽過錯,天無二日,固也不能二主。隻有臥榻之側寂靜清爽,皇帝才能安眠。

接著,趙匡胤問李煜究竟有何才能。徐鉉回答說,“秋水之篇,天下傳頌。”趙匡胤隻是淡淡一笑,說:“那隻不過是落魄文人的慘淡文辭,不足一提。”徐鉉則鬥膽反問宋太祖,有什麽名篇佳句可供欣賞。趙匡胤隨口就說:“我當年貧寒時,從秦川回來,路過華山側,醉臥道旁,正好月亮東升,做詠月詩一首,記得其中兩句是:“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萬國明。”

語驚四座,徐鉉更是大為歎服--宋祖氣魄胸懷,確實與李煜不可同日而語。……

後來南唐國滅,徐鉉和李煜一起被俘,解往開封。宋太祖嚴厲責問徐鉉:“為什麽你要死心塌地為李煜效勞,對抗朝廷?”徐鉉從容回答說:“犬吠非其主。此其一耳;它尚多……”又說,“臣為江南大臣,國亡罪當死。不當問其他。”話語生動真誠,打動了宋太祖,歎道:“忠臣也。事我當如李氏。”宋太祖封徐鉉為太子率更令,後又擔任左散騎常侍,也算給自負而可愛的徐鉉挽回一點麵子,此是後話……

十分可笑的是,公元 74年,宋廷已經兵發江南,李煜竟然還源源不斷地進貫了幾萬匹絹、皇帝禦衣、金銀器皿和金帶。次年,宋軍已經過江,兩軍已經接戰,李煜還進貢白銀五萬兩、絹五萬匹乞求暫緩進攻。史戴“金陵被圍,自春徂冬,居民樵采絕路”,百姓砍柴采摘都難以通行,真不知大批貢品在戰火紛飛中是怎樣運送過去的。

  屈從討好,節節被動,從趙匡胤取得政權,到南唐滅亡,李煜不知向宋廷上貢多少次。每次都是金銀萬兩,彩絹萬匹,這些都是搜刮的百姓血汗。越輸貢,越貧窮,越貧窮,越挨打,及到宋兵已經兵臨城下,李煜還要向宋朝上貢以換取對方停止攻擊。腐朽無能的南唐主李煜,就陷入這樣一個納貢-挨打-再納貫-再挨打的怪圈,直至南唐的滅亡。
  
  李煜:倉皇辭廟慘淡餘生
  
  南唐後主李煜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物呢?

詩詞高手與昏庸皇帝,下場淒慘令人同情的亡國之君。

建隆二年(公元962年)六月,李煜從去世的父素李璟手中接過皇位,也開啟了選家短暫王朝的末日時代。

  李煜,字重光,原名從嘉,是李璟的第六個兒子。史稱李煜“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實際上,這分明不是掌權者的素質,而是十足的書呆子或享樂主義者。

  江南相對安穩的社會生活,比較富足的物質條件和柔媚如畫的風光,造就了一批風酥骨軟的浪漫文人如馮延己、韓熙載等。作為南唐君主的李煜也在其中。以“韓熙載夜宴圖”馳名的韓熙裁,經常和李煜詩畫酒宴,引為知己,李煜十分欣賞和信任韓熙載。不但拜韓熙載中書侍郎、勤政殿學士,還給其兩個兒子以官位和封賞。

本來,李煜還要用韓熙載為相,但韓熙載是典型的享樂主義者。他放浪形骸,紙醉金迷於宴飲之中,“後房妓妻數十人,多出外舍私侍賓客,”過分和公開的腐爛生活,連李爛都覺得封賞有困難,隻得知難而退。

作為君主,李煜的奢華風流,當然又在大臣之上,每逢七夕(恰連是李煜的生日),他要用紅白錦羅百匹,裝設成天河月宮形狀,歌舞達旦,一醉方休。李煜沉醉酒色,常常在倡優之家流連。醉後佯狂,曾經用筆在牆壁上寫下大字:“淺斟低唱,偎紅依翠大師,鴛鴦寺主,傳風流教法”。可見,李煜和韓熙載一丘之貉,都是花天酒地不知羞恥的貨色。上有好者,下必善焉。由此也可看出,南唐朝廷的奢華腐敗,積重難返,已是無可挽回的滅亡氣象。

  李煜的紙醉金迷有麻醉自己的成分。因為自從北宋建立,南唐就始終處在北對南的高壓之下。開寶四年,“其弟韓王從善朝京師,遂留不遣。”弟弟被宋廷扣壓,李煜十分不快又無可奈何,悶悶不樂,借酒消愁,頹廢度日,“與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李煜確是風流高手,性情中人。卿卿我我,兒女情長,可謂空前絕後。皇後生病,李煜朝暮看望、喂食,藥要親口嚐,幾天不解衣。皇後死後,李煜哀痛至極,親自寫了悼念文章,下筆千言,極其痛楚,焚燒祭奠,一副要死要活的樣子。這位風流皇帝甚至自稱“鰥夫煜”,雖然根本沒有可能實行,但畢竟是風流君主,惜花使者,使宮中女士大為感歎。

“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這就是李煜,剛愎自用,一意孤行,這就是李煜。及時行樂,醉生夢死,這就是李煜。

  對他的行為,人們不得批評或勸諫。對女人柔,對男人剛,例如,內史舍人潘佑上書批評李煜荒淫,慷慨勸諫,李煜把潘佑收係下獄,潘佑自縊身亡。和潘佑一道忠貞敢言的李平,也被後主逼死。

麵對宋朝的侵擾,李煜在酒醉昏沉的時候,也曾發過豪言壯語,說:“有朝一日受到侵略,我要身披戰服,身先士卒,背水一戰,以保衛江山社稷;假如國家難保,我就據宮自焚,決不作他鄉之鬼!”

這話傳到宋太祖耳中,宋太祖冷笑說:“隻不過癡人說夢而已。他說此大話,我看必無此誌!”以後,事到臨頭,果如趙匡胤所言--宋太祖是把李煜的本性、靈魂看透了。

  公元975年十二月,宋朝大軍大舉進攻南唐,李煜一麵求饒,一邊組織抵抗。

算得上比較認真抵抗的,是南唐的鎮南節度使朱令贇。朱率領軍隊十五萬“旌旗、戰艦甚盞。編木為伐,長百餘丈,大艦容千人。”其目的是衝垮宋軍在長江采石磯搭起的浮梁,阻止宋軍過江。

經考察“浮梁”,應屬五代戰爭中的重要創造,是一項巨大的軍事工程。據說,南朝池州文人樊若水,一再考取進士不中,心懷怨恨,並且認為南唐早晚要被宋朝消滅,看清時局,決心投靠宋朝,為討伐南唐立功。他平素無事,以垂釣為名,在采石磯一帶活動勘察,悄悄以長繩係在船上,從南麵到北麵,往返多次,丈量該處江麵寬度,幾經實地測量,把江麵寬度搞得絲毫不差。聽說宋師南征,樊若水帶上測量圖紙,潛往開封,向朝廷獻平唐之計。宋太祖看到詳細地圖,其地理形勢,曲折險阻,無不齊備,尤其是采石磯江麵,詳細標明了寬度。樊若水建議,可以在此建造浮橋,大軍可魚貫而過。眾將認為沒有先例,而太祖以為可行。宋軍果然以龍舟千艘,輔以高大竹木,不消三日,建成浮橋,尺寸同樊若水測量的分毫不差。曹彬大軍通過之時,正好風平浪靜,如履平地一般。

早有南軍向李煜報告,說看見北軍踏橋過江。李煜召開緊急會議,學士張說:“臣遍觀古書,從來沒有在長江建造浮橋的記載,一定是軍士捕風捉影,怕他什麽!”李煜也說:“江中搭橋隻能是兒戲,不足為慮。”接著,又有軍士來報:宋軍已經跨過長江了。南朝君臣才如夢方醒。

  采石磯浮橋確是前所未有,但在宋朝卻成了事實。這是中國軍事史上的一項了不起的創造,具有重大的軍事價值。

南朝軍隊破壞浮橋未果,大將朱令贇讓南唐軍立即傾倒準備的火油,企圖焚燒宋軍船隻。不想北風未起,卻刮起了南風。南唐的熊熊大火,燒了自己的戰船。軍隊陣腳大亂,宋軍乘勢進攻,南唐軍隊潰不成軍,朱令贇及其部將作了俘虜。

宋軍如滔滔潮水,從幾麵包圍了金陵。

這是兵臨城下時金陵的慘狀:“外援既絕,金陵益危除蹙。宋師百道攻城,晝夜不休。城中鬥米萬錢,人病足弱,死者相枕精。”

兵臨城下,難以抵敵。已知來日無多,李煜還自我麻醉。宋軍已經殺進城中,少數南唐軍人在拚死抵抗,李煜竟然還在圍城吟弄詩賦,小詞“櫻桃落盡”剛作了一半,宋軍就打到了宮牆。

宋軍攻克金陵。李煜率領司空以下數百人“肉袒”請罪投降,曹彬在接受李煜投降時,允許李煜多攜帶一些財寶和生活物品,說是到了宋朝那邊,可能無法繼續供給皇帝般的生活。南唐大臣探問:“我們的性命都難以保全了,帶那麽多東西幹什麽!”曹彬回答:“皇帝仁慈,既然投降了,絕不會殺害你們。”

李煜不愧才子,離別舊都的時刻,竟然還能做出詩來,請看一首整齊的七律: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

  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台殿已荒涼。

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

公元975年春天,李煜被押解至京師開封,朝廷之上,宋太祖首先宣讀了受降詔書,大意是:為了體現上天的恩德和君主的大義,我大宋決定平定天下;而,南朝的李煜,竟然聚兵抵抗,自取滅亡。此前的蜀和吳的歸順,都沒有與朝廷分庭抗禮。李煜作為外臣,受過大宋的恩德,又不能與曆史上的劉禪、孫皓相比。既然歸順,就寬大為懷。封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右千牛衛上將軍。大獲全勝的宋太祖從容大度是有限的,最難堪、具有侮辱意味的是封他具有侮辱性質的“違命侯”,李煜也隻好接受謝恩。到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改違命侯為隴西郡公。

對於南方的一般官吏和民眾,宋太祖實行邀買人心的懷柔政策。出兵之前,一再強調,國中民眾經過了連年不少戰爭,采取武力是迫不得已,動武就可能傷及無辜,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

應該說,宋太祖的人性化沒有停留在口頭或詔書上。一個奇特的要求是:戰爭中不殺人,至少做到少殺人。他對大將曾彬當麵交代:“破城日,不妄殺一人。”曹彬不以為然,書麵報告說:“兵久無功,不殺無以立威。”趙匡胤看了很不高興。說,“朕寧不得江南,不可輒殺也!”

曹彬受到皇帝約束,又擔心將士放縱殺人,左思右想,忽然裝起病來,將士不知根由,入帳請安,曾彬一付憂心忡忡的樣子。諸將又是請安,又是尋醫問藥。曹彬說:“你們知道我的病因嗎?”眾人百猜不解。曹彬最後說,“實言相告:我的病,不是醫藥能夠治好的。隻要諸位誠心立誓,破城之日不隨便殺一人,我病自然會好。”眾將一一當麵宣誓,曾彬這才放心。……

滅掉南唐,班師還朝。巨大的勝利,極小的代價,群臣向皇帝紛紛祝賀,宋太祖此時卻流出眼淚說:“宇縣分割,民受其禍,必有橫罹鋒刃者,此實可哀也!”立即命令出來十萬斛賑濟城市饑民。宋太祖確實有些演戲的味道,但又決非空言和權術,而是有所行動。起碼,他對戰爭使民眾受害有清醒深刻的認識。

  李煜在北方過著淒涼的俘虜生活,盡管有衣食保證,李煜內心是十分痛苦的。而他的詩詞作品,卻是因為反映他真正的處境和心態而大有突破,“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感情真摯,用字凝練,平白如話,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水平,曆來為人稱道。

李煜的可愛之處是不矯揉造作,不掩飾自己的悲傷和思舊情感,他曾經對看望他的舊臣徐鉉說:“悔不該殺了潘佑和李平!”正是懷念故國的情緒。李煜的情緒引起朝廷的不滿。宋太宗最後送給他毒藥,結束了可憐、可歎又有才華的亡國之君的性命。

李煜活了四十二歲。巧合的是,李煜死亡的那天是七夕,他的生日也是七夕。難道是讓他和已經在天間的相愛的女人聚會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