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雨

稚雨,灑下希望之雨。Renaissance4now@yahoo.com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天下一家】“人類的生存取決於什麽?”---- 計算機科學家、外交家、生態學家和政治家的見解(九稿)

(2011-07-14 10:16:09) 下一個

 

【天下一家】人類的生存取決於什麽?”---- 計算機科學家、外交家、生態學家和政治家的見解(九稿)
One WorldWhat does Humanity's Survival Depend on ? – Computer Scientist Bill Joy, Diplomatist Pol De Witte, Ecologist Bill Rees, Politician Lee Kuan Yew


稚雨注:

C:
計算機科學家比爾·喬伊先生,從機器人學、基因工程和納米技術這三個處於二十一世紀最前列的技術領域,談到了人類所麵臨的使自己成為瀕於滅絕物種的威脅。他很關注機器人、基因工程、納米技術等等可能會改變全人類未來生存發展的技術;更加關注科技帶來的道德問題: 如何不讓科技成為一個國家、政府、集體、甚至個人做惡的工具?


D: 外交家威特先生,從歐洲(廣義)安全和世界(廣義)安全的體係結構的角度,定性、定量地談到了人類生存所麵臨的挑戰及其緊迫性。


E:
生態學家威廉先生,則從打破學科壁壘,進行跨學科研究的角度,談到了人類生存所麵臨的挑戰及其緊迫性,提出了“人類的生存取決於減少消耗”的觀點

威廉先生提出的“World Federalist Movement(世界聯邦製擁護者運動)”的概念很有意思。。。

當年北京的井下幾米才有水?今年井下幾米才有水?當年北京有多少沙塵天?今年北京有多少沙塵天?

很肯定的是,稚雨從小到出國前,上海從未有過沙塵天,但至少今年上海已有沙塵天了。這同威廉先生揭示的那張“全球平均溫度上升四度的生態效應”地圖的推測不謀而合。

2011年,“上海遭來自西北地區沙塵襲擊黃浦江邊黃塵籠罩”(http://news.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news&MsgID=1351273

黃萬裏驚人預言,中國三峽大壩將被迫炸掉?(組圖)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105/news-gb2312-1371903.html

媒體劄記:‘倒三峽’大潮”: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8728#s=p

如果在我們的麵前擺著四張地圖:1911年的中國綠化植被地圖以及人均綠化麵積;1949年的中國綠化植被地圖以及人均綠化麵積;1976年的中國綠化植被地圖以及人均綠化麵積;2011年的中國綠化植被地圖以及人均綠化麵積。。。

現代化”,如果帶來的結果是“沙塵化”,那是後患無窮的歧途末路。。。

全中國人民每周工作四天,第五天植樹搞綠化,是時候了。。。

莫等閑,毀了綠樹蔭,空悲切”。。。


P:
政治家李光耀先生,則從新加坡的體係結構今昔、亞洲和世界大事,談到了在1965年他為什麽在新加坡人民麵前痛哭?談到了新加坡以及人類生存所麵臨的挑戰及其緊迫性。


C腦海 + D腦海 + E腦海 + P腦海)= CDEP腦海,其綜合起來的體係結構,是不是很振聾發饋,很令人深思?CDEP腦海還缺什麽?還有什麽局限性嗎?

人類的生存取決於什麽?”您說呢?

~~~~~~~~~~~~~~~~


為什麽未來世界不再需要我們人類?”
太陽微係統 公司創始人、首席科學家比爾
·喬伊發表的文章
全文如下:
http://www.wired.com/wired/archive/8.04/joy_pr.html



展望2015年之後的歐洲安全體係結構”
比利時駐土耳其大使威特(Pol De Witte )的演講提綱
點擊下麵的鏈接可讀全文,共31
http://www.atlanttiseura.org/tiedostot/european_security_architecture.ppt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今年88歲)接受美國PBS訪談節目Charlie Rose 采訪
A
n hour with Lee Kuan Yew, former Prime Minister of Singapore.
關鍵詞:“Lee Kuan Yew” China Asia Singapore “Middle East” Egypt World growth economy business “third world” “Arab Spring”
點擊下麵的鏈接可觀看采訪全過程,曆時50分鍾
http://www.charlierose.com/view/interview/11573



Ecologist Bill Rees - Video Part 1
生態學家威廉教授從跨學科研究角度,談到了人類生存所麵臨的挑戰和緊迫性,提出了“人類的生存取決於減少消耗”的觀點。
Dr. William Rees of UBC's School of Community and Regional Planning stated that humanity's survival depends on an 80% reduction in energy use.
在上麵這段視頻的1:54Dr. William Rees 風趣地談到了人類的所謂“intelligence”,談到了2010年哥本哈根會議的失敗,談到了科學家們對人類的大聲疾呼,談到了若是平均溫度上升四度,地球將會麵臨怎樣的後果。。。


上麵的這張地圖:若是平均溫度上升四度,地球將會變成啥樣子?而中國人民還有多少土地可供生存?!



Ecologist Bill Rees - Video Part 2
在這段視頻中的0:01Dr. William Rees 從上麵的這張地圖講到了人類為何會遷徙移民,從哪裏遷徙移民到哪裏。若是平均溫度上升四度,地球將會。。。


Ecologist Bill Rees - Video Part 3
在這段視頻中的0:01Dr. William Rees 談到了人類大腦的結構與人類行為、與理性之間的關係,談到了文藝複興,談到了神經科學。。。

Ecologist Bill Rees - Video Part 4

Ecologist Bill Rees - Video Part 5



Ecologist Bill Rees - Video Part 6
在這段視頻中的7:20Dr. William Rees 談到,目前,占世界總人口4.7%的美國,消耗著世界上20~25%的生態資源,而中國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如果中國要達到美國那樣的生活消費水準,那麽,光是中美兩國,就要消耗掉全世界125%的生態資源,還不算世界上所有其它國家。。。

Ecologist Bill Rees - Video Part 7

Ecologist Bill Rees - Video Part 8

原文載於:http://pasifik.ca/node/16581


~~~~~~~~~~~~~~~~

參考文獻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needed to address complex issues (UBC Professor William Rees)


What will the future will look like? (UBC Prof. Rees)


The end of the growth ethic (UBC Professor William Rees)


Climate change is one symptom (UBC Professor William Rees)


Consuming the ecosphere (UBC Professor William Rees)


We need to reduce our footprint (UBC Prof. William Rees)

人類的自作聰明





來源: 蘇楊 04-06-04 08:30:14






人類文明盡管隻有5000年左右的曆史,卻已完整地覆蓋了龐大的地球。應該說,這些智慧的成果大多數改善了人類生存環境,使人類成為萬千生物之長,空前地強大,空前地幸福,但也應該指出,其中有些卻是對自然環境的自作聰明的幹預。65日是世界環境日,這個日子提醒我們對此進行一些反思。自作聰明的結果自然隻能是自作自受。例如發生在美國、前蘇聯兩個現代文明大國的“黑白雙風暴”,就是因為在農業生產中企圖“創造性地再造自然”而導致的惡果。19世紀中葉,美國鼓勵向半幹旱的中西部大草原移民開荒。這項政策當時被認為是既發展中西部又解決飯碗問題的聰明之舉。在新型農業機械的幫助下,中西部成為美國的主要糧倉。孰料因過度掠奪性墾牧造成新墾地大麵積沙化,新墾地逐漸成為沙塵暴的源頭。到20世紀30年代,沙塵暴漸成氣候,19318次,193214 次。1934年,震驚世界的黑風暴降臨了:裹挾著大量新耕地表層黑土的西風“化作”東西長2400公裏、南北寬1440公裏、高約3公裏的黑龍,3天中橫掃了美國2/3地區,把3億噸肥沃表土送進了大西洋。黑風暴所經之處,農田水井道路被毀,小溪河流幹涸,一年之內16萬農民被迫逃離家園,使美國農業倒退10年。比黑風暴波及更廣、持續更長且已覆水難收的是此後發生並綿延至今的白風暴。前蘇聯在今土庫曼斯坦東南部的中央卡拉庫姆沙漠附近修建卡拉庫姆列寧運 河,每年可從原世界第四大內陸湖鹹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中調水灌溉沙漠南緣約10萬平方公裏的新墾棉田和草場,另一主要水源———錫爾河上也修建了多個水庫,將河水截留用於農田灌溉,超過80%的河水被兩岸的新耕地“吃幹榨盡”。兩大水源都被截走,下遊的鹹海水位急劇下降,湖水含鹽濃度和礦化度急劇升高。不僅湖中的物種80%死於非命,更可怕的是:鹹海30年間麵積從6.6萬平方公裏銳減為2.5萬平方公裏,湖岸線後退了4060公裏。一望無垠的裸露的湖底鹽堿,在中亞半幹旱的氣象條件和風力作用下,成為孕育“白風暴”(含鹽塵的風暴)的溫床。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每年都要發生幾十次的白風暴不僅使鹹海附近的環境“白色荒漠化”,在盛行北風的吹帶下,還造成阿姆河和錫爾河兩岸60%的新墾區因高度鹽堿化而“報廢”,導致了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大自然中本來是沒有帶缺陷的生態係統的,隻是因為人類自作聰明的開發方式,破壞了生態平衡,其結果是自作聰明的人最終不得不自作自受。這些環境報複人類的惡性事件說明,自然環境隻有請出災害作為代言人,才會讓人類開始尊重它。但從態度上尊重自然到事實上尊重自然並非易事,要真正尊重自然,必須了解自然,否則仍然可能好心無好報。即便是為了生態恢複而實施的生態建設工程,如果不透徹了解並遵循自然規律,也會致災。例如“二戰”後前蘇聯實施的大規模造林工程“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計劃”。這個工程中為了迅速見到生態和經濟效益,一種標準化模式被到處推廣:大量打深井提水以確保生長迅速的外來樹種的成活率,同時在林帶內大規模發展灌溉農業。起初這個工程確實效益明顯,但隨著地下水位的不斷下降,生態用水被擠占的後果日益顯現:到20世紀60年代末,隻剩2%的防護林幸存,新墾農田中有20%沙化,成為這一地區沙塵暴的塵源。1991年,美國耗巨資進行了人造生態係統———“生物圈二號”實驗,據說集中了生態技術的精華,卻在1年半後即告失敗,連最初希望的維持8個人兩年的生存都沒有實現。地球是人類目前唯一能依賴的生命支持係統。我們無時無刻不享受到地球為我們提供的“服務”:新鮮的空氣、純淨的水、多樣的環境與多樣的食物,使我們悠遊其中而渾然不覺。即使是使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付出最高昂的代價,人類還是無法有效地複製出地球這樣一個“生物圈一號”,哪怕隻是小小的一部分。
畢竟與曆經億萬年變遷的自然生態係統自身調控之複雜精準相比,人類還沒有資格自大。不滿300萬歲的人類想對46億高齡的地球指手畫腳,為時尚早。可以說,目前人類還不十分了解地球的各個生態係統如何運轉,更不用說去管理了。在還有那麽多未知未解之時,根據已經掌握的規律進行適度的生產,盡量通過生態恢複進行生態建設,才是最好的策略。我國最近在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時,根據前車之鑒和西北的自然條件就已經提出了這樣的指導思想:保護第一,建設第二,即尊重大自然自己的聰慧。無數的教訓已經說明:要避免對自然環境的種種自作聰明的幹預,最好的生態建設就是讓生態自己建設,否則,我們就很可能不會再有下一個5000年文明。


 原文載於: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culture_best&MsgID=136





★ 【中國星期五植樹日】隨想曲 2006-12-30 14:12:07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2&postID=37584

【雨中追夢】滿江紅 和嶽飛(音畫詩)(三稿,未完成稿) 2011-03-25 06:49:01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3&postID=26535

北半球大部地區將麵臨20年來罕見極端炎熱(組圖)
文章來源: 網易探索於 2011-06-09
核心提示:來自斯坦福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如果溫室氣體排放水平繼續以目前的速度增加,非洲、亞洲和南美的熱帶地區將會在今後的二十年中持續經曆前所未有的夏季酷熱。而包括美國在內的北美、南歐以及中國在今後的六十年中很可能將要遭受極度的夏季高溫天氣。 

酷夏將成常態實拍:罕見高溫襲美國(高清組圖)
文章來源: 綜合新聞於 2011-06-09
核心提示:史丹福大學的新研究發現,全球氣候改變將導致今後異常炎熱的夏季成為永久現象。斯坦福大學的迪芬堡(Noah Diffenbaugh) 和謝瑞爾(Martin Scherer) 分析了全球氣候電腦模型後作出結論說,到本世紀中期,大麵積地區將麵臨史無前例的炎熱天氣。這種高溫效果可能最初在熱帶出現,隨後延伸到美國、歐洲和中國部分地區。近年來全球暖化,被指是由於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氣體增加引起,研究者稱,如果持續下去,未來幾十年全球許多地區將永久性進入極度炎熱的時代,屆時最涼爽的夏天也要比以前最炎熱的夏天還要熱 

"武漢看海"源於填湖造地無序開發摧毀百湖之城()
文章來源: 新世紀於 2011-07-04 08:43:22

別笑北京、武漢,一場暴雨成都也威尼斯了(組圖)
文章來源: CFP 2011-07-03 13:44:25


free counter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