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論梵高:迷亂的眼神,瘋狂的畫筆

(2010-01-20 14:50:21) 下一個



梵高 (1853-1890) 是繼倫勃朗之後最偉大的荷蘭畫家,和高更、塞尚同為後印象畫派的傑出代表。他的畫以震憾人心的色彩,粗獷寫意的筆觸和起伏有致的形狀表達了一個精神病患者的憂鬱。梵高所有的繪畫都是在其生命最後十年所作。他在世時隻賣出過一幅畫,去世時在藝術界仍默默無聞。雖然曾受到他不富裕的兄弟之救濟,梵高一生飽嚐了貧困、營養不良和精神錯亂的折磨。他的畫風結合了法國印象畫派的光影運用和日本木刻的簡練線條,對其後的表現主義畫派和抽象畫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梵高有句名言,大意是說:他畫作中的色彩不是現實世界真實光色的重複,而是帶有主觀意誌、體現了人類內心情感喧瀉的藝術手段。

聽說梵高的作品是當今世界上拍賣價值最高的畫作之一。猶如好賴塢的一線明星諸如克魯斯、羅勃茨的身價。不同的是,梵大師雖然早已作古,而他的藝術作品仍舊盛況空前地影響著世人。這也是經典藝術作品的魅力所在吧。記得幾年前在WASHINGTON  DC國家藝術館遇見過一次梵高作品巡回展,其人滿為患的程度讓我吃驚,竟然要提前好幾個月訂門票才有望一臨大師傑作。當然也就無緣進去一飽眼福了。

我們且不說梵高作品的真實藝術價值是否和當今西方藝術界對其作品的推崇、標價、商業操作相吻合,我個人以為,梵高的作品的確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內在力度展現了一個大師級畫家的魅力和能量。很多年前,本著“無知者無畏”的大學生“反潮流精神”,我也曾對梵高的畫作不太怎麽欣賞。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生活閱曆的增加,我越來越發現自己對他的畫有一種難以言語的共鳴。同時也慢慢明白了為什麽他的作品正在成為許多人的摯愛,無論他們是懂美術的,還是對美術一竅不通的。

美術 (或藝術) 作品作為一種加工過了的對世界的重現、對人物心理的喧泄,和對闡述人和自然的關係以及對生命的理解,這些都在梵高的畫作裏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兌現和表達。梵高的畫,以一個“精神病人”和藝術家的雙重身份,以其常人很少有的視覺敏銳,以其獨特的濃烈色彩、潑辣線條、和情感喧泄,以其擺脫了經典學院派呆板畫風的創新畫風,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畫家和病人的喜怒哀樂,和對世界人生的疑問、再現。

梵高的“星夜”象在展現一顆孤寂的靈魂對黑暗的控訴和對光明的渴望;梵高的“向日葵”會舞蹈,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愛和向往;梵高的’精神病院“很淒涼,浸透了一個精神病患者內心的憂鬱、無奈和痛苦;梵高的”海景畫“很動感,展現了人對海洋的敬畏、欣賞、對生命挑戰的急切盼望和不加屈服。梵高的自畫像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憂鬱、孤僻、和略帶神經質的普通男子。他筆下的樹會扭動,雲會憤怒,浪會拍岸,花會怒放,房子會說話,人物會舞蹈。。。他的畫始終是一幅流動著的風景畫和人生的戲台。有時候我想,是否因為他痛苦的疾病經曆,給了他異於一般畫家的審美情結和獨特感受?還是公平的上帝在給了他病痛的同時又賦予了他超然脫俗的一雙眼睛和畫畫的巧手?也許他那獨特的畫風和色彩運用是部分受了服藥之後副作用的影響(比如幻視,狂躁)?假如他活在今天,醫界對該病的最新認識和新藥會讓他活得少些痛苦麽?然而我相信,正是梵高的獨特生活經曆、環境和受病痛的折磨,造就了這個非凡的、獨一無二的畫家。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總是浸透了藝術家本人的辛酸、悲哀、和狂喜。所謂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也。我相信,僅有藝術天才是不夠的。

梵高謝世後的若幹年之後,有個美國女詩人用詩的語言,演繹了梵高《星夜》畫中的情感霎那。那樣激情澎湃的詩行,隻有流瀉自和梵高有著同樣敏銳和苦痛的藝術家之腦海:

星夜 (譯ANNE SEXTON's Starry Night)

小鎮是個不存在的虛無
除了那棵披著黑發的樹
象行將溺斃的婦人朝滾燙的天際滑升
小鎮靜靜,夜色同攜十一顆星星沸騰
哦,星夜啊星夜,我就想
這樣死去

星夜在騷動,一切生機盎然
甚至月亮也膨脹著金色的鎖鏈
猶如上帝,從它眼裏,推搡著孩子
老朽而隱匿的蛇正將星兒吞噬
哦,星夜啊星夜,我就想
這樣死去:

死於急速而來的黑夜之獸
讓那條巨龍一吸而就
分裂我的生命,沒有旗幟
沒有肚子
沒有哭泣

(浮生歡娛譯)

2003

Starry starry nigh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