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更無那,舊桂故情暗襲來

(2010-01-19 13:47:26) 下一個






時值金秋,當憶平湖秋月的桂花藕粉,那股甜而不膩的韻味,經過歲月的稀釋,依然能喚起味覺神經在大腦中樞留下的印跡。而青蔥歲月漫步十裏滿覺隴尋覓三秋桂子的幽景,如今想來,真個有點置身“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的縹緲醉人意境。

彼時,伴隨賞桂良辰的,尚有蟹肥、菊黃、和紹興加飯酒的助興,每每舉箸品佳肴,賞月聞桂香,嚼著新鮮的榨菜月餅,徜徉於菊展的花海人流中,抑或上寶俶山頂登臨送目,一覽輕舟暮帆和月光倒瀉西子,要麽浸透在三潭印月的清秋黃昏中,麵拂金鳳習習,談笑風生,觀賞著國慶火樹銀花綻放於良夜星空。。。那些曾經鐫刻在記憶裏最幽馨、富饒的秋景,一如遙岑黛眉淺,在煙斂紅黃寒林簇中,畫屏一般地在我眼前徐徐展開。

假如白堤的桃花好似故國情竇初開的懷春少女,那麽三吳都會的金、銀、丹桂,便似肌凝芬芳、體態雍容的風情少婦了,予人一種優雅的成熟美,馥鬱之中還帶著甜絲絲的溫柔,恰似糖桂花的香甜刺激感官受體,回味無窮。

西湖風景區的桂花樹,或集中或散落在多處景點,跟古時的官梅一樣,自然都是公物。兒時偶存偷香之意,也多是小折一枝,絕不敢大手筆掠美。其時年幼,折下的桂枝自然都是拿回家,多作熏室枕畔聞之用,蓋因也沒個韓壽可贈。

但若在親戚朋友家的庭園看到桂花樹時,他們常常會邀請我盡情地攀摘一大束,然後我回家用瓶子將折桂供養在清水裏,一般可以芬芳保鮮好幾日,直到那些小小的花骨朵形槁容枯、香銷玉殞,把一身的暗香都無私地奉獻給屋子的主人。

對折桂的行徑,有時我會用吳剛月中砍桂樹的故事來自我安慰一番。想那吳剛年年砍,月月砍,可廣寒宮裏的月桂樹就是砍了又複合,複合了再砍,再複合。。。

代替折桂枝的另一種偷香方式,是將桂花樹上的花骨朵輕輕撥落一些在手心,爾後包在絲手絹裏帶回家賞香。有時甚至都不用親手掠美,佇立桂花樹下,倘適逢西風強勁,一陣襲來,便見丹桂、銀桂如無數香魂點點,頃刻間鋪滿地上。那時我會將不幸墜落的小小香魂們收集起來,不是象黛玉那樣拿去給葬在一處香塚,再題吟幾句瘞花銘,而是興致勃勃地帶香魂們回家,漂洗沐浴幾番,加上適量白糖,醃幾天,便可製成新鮮糖桂花。待到月灑西窗,夜宵在即,便灑落一些糖桂花在盛有小湯圓或藕粉的碗中,拿著小湯匙緩緩將糖桂花點心送入口中,嘖嘖,真可謂真正的通感體驗--- 香色可餐也。當然,香魂們也隨著夜宵帶來的胃腸滿足感而永駐吾心了。

折桂偷香後,我亦雅喜放幾十朵桂花瓣兒在衣褲袋內,功能類似帶個隨身貯香錦囊,出門後常時不時地將手往袋裏一伸,柔柔地摩挲裏麵的花魂兒,然後手指湊到鼻尖一嗅,那芬芳之味的提神效果絕對勝過風油精和清涼油。

古人有陸凱折梅贈友、千裏寄托知音相思的美聞,晚近我卻聽到了一則慈父隔洋寄桂子於愛女的故事。我有一高中閨密,她旅居海外多年,先赴東瀛,後輾轉來美。她對我說,其父多年來一直在杭州桂子飄香時節,將寓所附近的桂花花骨朵摘落下來,收集一些後夾在他和妻子寫給女兒的越洋信封裏,讓我女友聞聞故鄉的金秋韻味。閨密說,她之前從來不知道她曾經做數學教授的父親是這樣一個浪漫的人。無論她在東瀛也好,還是在美國的不同居住處,每年秋天的某一天,總會按期收到她父親寄來的故鄉桂子。我心想,她拿著散發著桂花芳香的信紙,一定會有一種來自心靈的感動吧。她父親的浪漫桂子信,直到近兩年才告一段落。女友言,迄今她仍保存著那些珍貴的桂子信件,雖然花骨朵都已枯萎變色,桂子暗香還是會從信封裏源源地泄漏出來,提醒她父母的關愛,人生的浪漫,以及很多關於故鄉秋色的美妙記憶。

客居異鄉多年,一直未有機會在中秋時辰作故國神遊,因此也久違了那裏的桂香,久別了我心中最美麗的人間秋色。

舊賞豈可輕拋?隻是待到身閑時序好的那天,也擔心出現這樣的心情:“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畢竟韶華流逝,窗陰一箭,縱桂香依舊,故人難聚,物是人非,嫣知重拾舊賞會否憑添新愁?但願,對妝點故鄉秋景之桂花的深深眷戀,興許會淡化時光和衰老帶來的無奈,屆時聊發少年狂也未可知哦。

在故鄉的桂花氣息裏,我自信所有關於鄉愁的迷茫將煙消雲散,而所有曾經的青春記憶都會在瞬間激活。

如今,舉凡明河影下看星稀幾點,總祈望月中顫嫋下來一些故鄉的桂子。。。可惜異國南方的十月,竟然還短袖著裝。故土的金秋桂子暫且無緣重賞也就罷了,退而求其次,想賞賞三秋時分的紅葉和落木蕭蕭,竟也成奢侈之舉了。

2009-1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