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KFC: 香港人,就憑你?

(2010-05-14 23:52:33) 下一個
2010年5月15日 信報

KFC
香港人,就憑你?

筆者一直在中環上班,最近一年看見兩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

一、數個月前有一天經過某地產商集團大廈,看見一班美孚小業主在示威,抗議地產商在他們家對麵一塊已被「改變用途」的迷你地皮上興建一幢住宅,其中一位苦主對在採訪的記者說:我本來一直不理政治,認為遊行示威隻是一些人在「搞搞震」,不關我事,但我現在變成示威者,才開始明白他們出來的原因……。

政治冷感 洋洋得意

二、幾個星期前的一個午飯時間,筆者跟幾個朋友路經那個最繁忙的路口,看見一些「公投派」在派單張,叫人五月十六日投票。當然在那分秒必爭的時段,大部分人都選擇「視而不見」,筆者看見那些義工的熱心,於是走過去拿了一份單張,並捐了點錢。

那熱心的義工緊握著我的手說「多謝」,正當我在想應該是誰向誰多謝的時候,朋友們在催促筆者:快走吧,不要浪費時間在這些無謂的事情上了……。

筆者的感受是:很多香港人是「抵死」的。我們大概是苦受得不足夠,還應該再受多一點。

筆者和親戚朋友平常的談話內容,除了一般的家常話之外,很多時候都會談到一些時事的問題。他們對於一些切身的事會有很多意見,例如物價、工資、公共收費等等。

但一旦談到政治,他們往往就會避之則吉,有些人會說他們不懂,沒有時間了解,有些人甚至會說:政治是汙穢的,我沒有興趣知道那些政客們在搞什麼。他們對於自己的「政治冷感」甚至有一點洋洋自得的感覺。

香港人常常以和平、理性、崇尚自由自居,自視高人一等。但這是真實的嗎?

特首創世界紀錄

筆者認識的很多香港人,當談到「權利、著數」的時候,他們會跟你談「個人」,但一旦談到「責任、義務」的時候,他們往往就會推向「集體」。

我有時候會跟那些滿腹牢騷的朋友說:去投票吧,出來遊行吧,寫點什麼投稿,或乾脆放上網吧。他們就會跟你說,有那麼多人已經出來了,少了我一個不要緊吧,你幫我去了不是一樣嗎?

幫你?當你自己連有機會表態的時候也選擇放棄,那你憑什麼叫別人幫你?

香港特首已經創下一項世界紀錄:首次有一個地方的元首表示自己不會在於自己舉辦的選舉中投票。

五月十六日,搞不好香港人會創下另一項世界紀錄—首次有一個地方的市民以投票(類公投)的方法,決定他們自己其實並不需要「真正」的投票權。

這不是很光彩的紀錄。但是,We only have ourselves to blame。

也許有些朋友會想:這些都是「公投派」在騎劫我們,我們根本不認同他們這場邉櫻?矣型叮?煌哆@一票的權利。

慢著,你真的以為你擁有這一票嗎?

事實上,你從來未曾擁有過這一票。現在有五位議員騰出議席來讓大家來一次變相的全民投票,對政改及功能組別的存廢問題表態,叫政府把那一票還給你。就假設你對某些「掟香蕉」、「抬棺材」的議員有反感吧,那麼,有五位大專生籌了二十五萬元出來用同一議題參選,再給你另外一個選擇,那你還想怎麼樣?叫他們跪求你投一票支持你自己嗎?你憑什麼?

當然,筆者不會天真的認為有了一個較公平的選舉製度後,很多社會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我甚至認為,就算我們擁有平等的選舉權,大家的生活其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貧富懸殊和功利主義很可能會持續,也許政府效率還會差一點,惹人討厭的政客們會再多一點,稅率也許還會調高一點。

有份決定共同承擔

但最少這是大多數人的意願,大家有份決定了,大家共同承擔這些後果。那以後我們就不用再給自己藉口,所有人可以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香港就可以真正向前走了。

我是懷著這種心情走向投票站的。

而對於那些準備坐在家裏看戲的人,我想大概有一天他們會覺醒的,那就是當他們成為這不公義製度下的另一班受害人的時候。畢竟自己作的孽,始終有一天是要還的。

因此,領匯商場的小商戶覺醒了;坐在中環的美孚八期居民們覺醒了;菜園村的朋友們覺醒了;在高鐵隧道上居住的大角咀居民們覺醒了。

下一個,會是你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