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紅梅花語

(2010-01-21 18:37:19) 下一個
紅梅花語

兩天前,我寫了一篇短文,舉例說明及介紹“簡體詩詞”,多謝好幾位朋友回應。原文因為考慮到篇幅問題,未能詳細說明何謂簡體詩詞。詩友小二嫂來信詢問,她的一首題畫詩,是否可算簡體詩詞?一時事忙,還沒來得及回信,等到今天上網想來作覆,豈料網上稿件群集,直如湍流奔騰,才兩天前的文章竟然“流去”了好幾頁,不易尋找,直令人頓興“後浪推前浪”之感,怪我沒有把握住時間。深恐這篇回覆,如果沒頂於水浪之中,難讓詩友小二嫂看到,因此隻好另起短文,回覆她的問題。原詩如下:

亂點紅梅一枝開,疏筆寫盡情懷。

風吹花動影徘徊,霜下夜靜無籟。

明月幾人來,再把濁酒新句裁。

醉眼望花花不在,飛向蓬萊。

1.根據前此所述原則,此詩當然可以算是簡體詩詞,而且是一首好詩。
2.每句都押韻,也用上“平仄通押”的辦法(籟,在,二字是仄聲,其他句尾都是平聲),這也是簡體詩詞所常用的手法。“平仄通押”對初學者比較方便,雖然詩歌不必每句都押韻 (以前有人寫七言古詩,每句都押韻,稱為柏梁體)。但是此詩作者顯然不像初學的,所以我們不妨稍作討論,希望作者不要見怪。
3.此詩意境極佳,作者對詩詞已有相當高的水平,倘若再把音韻結構稍作調整,將可列為上乘之作。
4.簡體詩詞雖然強調不必嚴守舊詩詞格律,但也希望作者能夠盡量調配音韻(非硬性規定),使得全詩音調鏗鏘,抑揚頓挫更為有力。最簡單的調配方法,就是應用“二字音節”的辦法。如果讀者對此法有興趣,我可以另外為文討論。
5.詩詞句子最好盡量讓平音節和仄音節交錯使用,古典詩詞裏麵都是如此,這也就是為甚麽會有“平平仄仄仄平平”的規格出現的基本道理,不算是古人的武斷要求。例如此詩首句:亂點紅梅一枝開,如果改成紅梅亂點一枝開,就可以符合這個音韻原則了。(這隻是我的一點建議,並無想要更改原詩的意思。)
6.末句頗有歐陽永叔“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筆法,似更勝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