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帝國的哀鳴

(2010-02-07 14:39:20) 下一個

2010年2月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向國會所作的《國情谘文報告》中說:“美國絕不做第二”。至此,美國自二十世紀初繼大英帝國之後,在國際霸主的寶座上“風光”了100年之後,像一隻行將老死的大鳥一樣,在其臨死之前所發出的令人撕心裂肺的哀鳴。

自從1933年羅斯福發表關於經濟危機的演說以來,奧巴馬第一次在《國情谘文》中撇開國際外交問題,把解救經濟困境作為主題。他像羅斯福一樣狠批“貪得無厭的貨幣供應商”,痛斥華爾街巨子是“造成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谘文的基調,是求助於在生活中掙紮的公眾保持信心,支持總統,以便舉國上下共渡時艱。由此,美國的境況不言而喻。

一、一超獨霸的世界格局將結束

誠然,二十世紀,美蘇兩霸爭雄了半個多世紀。在思想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上各不不相讓,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兩大敵對陣營。它們搶奪地盤,爭奪利益,互不相讓;在軍事上相互抗衡。對小國、弱國動軋以核武相威脅,攪得世界各國人人自危。終於蘇聯在九十年代初,像一頭鬥敗的公牛一樣轟然倒下。自此,人們以為天下太平了。可誰也沒想到一超獨霸的世界更讓人窒息。作為世界唯一霸主的美國,它一貫的搞兩種標準,對自己是一種標準,對別人又是一種標準;一貫的對別人指手畫腳,趾高氣昂,飛揚跋扈,頤指氣使,目空一切。儼然自己就是人類的主子。而且到處發動侵略戰爭。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科索沃戰爭、南聯盟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等。在世人麵前,終於徹底爆露了帝國主義的本來麵目。

人們常說,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物極必反,這是萬事萬物發生、發展和滅亡的必然規律。世界上既沒有常勝將軍,也沒有永恒的帝國。自從誕生那天起就意味著滅亡。如羅馬帝國、大英帝國等等,美國也無出其外。但是什麽原因:

二、政治:(一)、美國的自由、民主普世價值觀虛偽性

看看,美國所標榜的自由、民主普世價值觀又如何?美國自由民主的模式除了在德日兩個戰敗國獲得成功之外,從未在第三世界任何國家開花結果。在美國自己的國本都已發生動搖的情況下,美國拿什麽來維係它的世界強權地位,吸引別國來仿效美國樣板呢?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冷戰以西方的大獲全勝而告終。自此,世界進入西方民主一元化階段。然而,二十年過去了,世界卻開始呈現相反的景象。照搬或全盤西方民主化的國家,大多水土不服,困境掙紮。而傳統的民主國家,仿佛一夜之間,活力頓失。而這一切在2008年達到了一個新的頂點----即使是說轉折點也不為過。民主資本主義再次遇到了空前的挑戰。不得不使人驚呼:究竟是民主得了病,還是得了民主病?

對於傳統強國美國、英國等國家來說,顯然是民主得了病。自上世紀八十年代由裏根和撤切爾夫人主導下再次興起的新自由主義,在二十年後,終於窮途末路,以“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的獨特方式劃上了句號。這場危機,不僅撼動美國,整個世界也為之拖累。各項指標(全球競爭力、民主程度、新聞自由度、廉潔程度、人均GDP等)均居世界前列的冰島成為第一個破產倒下的國家。隨後希臘由於兩名警察無端受到數十名青少年的襲擊而開槍打死一名15歲少年的偶發事件,居然引發全國騷亂和全國罷工、罷課,國家瞬間癱瘓,政府部門包括內政部、甚至其駐國外的領館都被占領和衝擊。而深層原因則是腐敗與經濟危機的衝擊。可以說,此次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即使不能毀掉西方價值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其一向鼓吹的唯一性則不複存在,世界各國都在以超越曆史的目光探索其他可能的發展途徑。

轉軌國家俄羅斯在九十年代擁抱西方民主,則迎來了“三百年來最黑暗的時刻期”,並在付出極其慘痛的代價後,痛定思痛,重返西方定性的“回頭路”,才重新確保了國家發展和穩定。以至於俄羅斯寧願回到“斯大林極權時代”的民眾也遠遠多於願意回到“葉利欽民主時代”,令人深思。其他東歐國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捷克、波蘭等國,在經過初期的政治動蕩後,迎來了貪腐時期。2008年,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甚至由於過於嚴重的腐敗和黑社會犯罪被歐盟予以經濟製裁。如果僅僅是經濟下滑、社會腐敗還不能動搖這些國家的民主製度的話,羅馬尼亞剛剛舉行的議會選舉卻發出了嚴重的信號:由於投票率僅39%,投票的合法性大為令人質疑。更顯示羅馬尼亞人民對民主製度的信心喪失。特別值的一提的是當年羅馬尼亞是唯一付出血的代價才得到西方的民主與投票權。

曾被美國總統布什譽為:“亞洲的民主燈塔”的台灣,則真的實現了其“民主史”上的突破,終於完成了“民主三部曲”:從過去可以“選總統”,再到可以“罵總統”,終於可以“抓總統”。然而,這種“突破”帶給台灣人民的卻是恥辱與社會的繼續分裂。如果縱觀台灣民主化二十年,發展到今天,帶給台灣人民的是經濟沉淪、生活水平下降,政黨的空前腐敗、社會嚴重對立和族群割裂以及在此基礎上無處不在的政治暴力。但不管如何,台灣仍然最低程度的守住了“以投票箱出政權”的民主底線,沒有出現軍事政變和暴民壓力導致的政權非正常更替。然而,在已經民主化七十多年、號稱“微笑之國”的泰國直到今天仍然在軍事政變、街頭暴力進行政權更替的方式輪回。2006年議會選舉引發的政治危機導致軍事政變後的政局在2008年迅速惡化,長達數月之久的“街頭民主”席卷全國,電視台、國會大廈(為阻止修憲)、總理府長期被反對黨發動的民眾圍困、衝擊,流血事件層出不窮,總理也不得不翻牆而走。事件最終發展到示威民眾手持棍棒非法占領、封閉國際機場。在事件達到最後的爆炸點時,最高法院決定解散執政黨,對於主要領導人禁止從政五年的方式結束危機。這種結局對任何在野黨都是一種鼓勵,重新集結的執政黨在成為在野黨後也毫無疑問將予以效仿,以盡快的拿回政權。在這裏不得不再說兩句的是,他信是泰國曆史上唯一一次民選連任的總理。支持他的是廣大農村力量,而反對黨民盟則是代表城市中產階段。他第一次被反對派以軍事政變的方式推翻而出逃國外,其盟友或代理人(妹夫頌猜)則被席卷全國的街頭民主推翻。而民盟雖然打著民主,但骨子裏卻是一個民族主義的、擁護君主製的組織,它否定“一人一票”的民主製,希望有更多議員由國王指定。對於泰國七十年的民主教訓,現代政治哲學奠基人馬基雅弗利的觀點可以稱之為最好的解釋:既不相信權利不受限製的君主,也不信任行為不受約束的人民。

另一個實行民主已經六十多年的印度則是另一番景象。2008年,先是總部設在德國的國際透明組織公布了最新的腐敗榜。去年尚和中國並列72位的印度,由於存在嚴重的政治賄選現象,排名一下跌到85位。不久,總部設於華盛頓的國際食品政策研究所發布的饑荒指數印度又很不幸的排在88個國家中的第66位(中國15位),而凡是倒數三十位的國家,都是饑餓嚴重存在而迫切需要首先解決的國家。與此相印證,在聯合國公布的全球貧困人口中,印度又以4.5億高居榜首。盡管印度目前最大的挑戰是饑荒,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印度多年以來仍然是糧食淨出口國,而且政府還提供大量的補貼用於鼓勵出口。但最為荒唐的是,2008年當印度政府終於覺悟,負責任的決定中止出口糧食時,把印度列為饑荒名單的西方(世界糧食組織、世界銀行、美國)居然群起而指責。年中,由於利益、種姓製度和選舉造成的騷亂席卷全國,造成多人死亡。而臨近年終發生在經濟首都、造成近二百人死亡的孟買恐怖襲擊事件則更是震動全球。短短三天,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00億美元,而這三天印度的匯率損失約為200億美元。直接打擊了已嚴重受全球經濟危機衝擊的印度。麵對一片為民主的印度進行辯護的聲音(包括中國),倒是印度人有著更清醒的認識:在孟買受襲前,當過議員和拉吉夫政府發言人的印度資深新聞工作者阿克巴爾(M.J. Akbar)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訪問時便斷言,糧食無保障和人命無保障會是明年大選的關鍵課題。而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評選的全球高危的二十個國家和地區,大多數都是民主國家。顯然,這並不是巧合。

針對2008年民主令人失望的表現,為之辯護的人並不在少數。而其辯護的武器也無非有二。一是引用邱吉爾的話:“民主是最壞的政體,隻不過其他政體更糟糕”,認為民主是迄今為止最不壞的製度。這顯然無法視“葉利欽時代”為“俄羅斯三百年來最黑暗的時期”的俄羅斯人民所接受。二是認為沒有實現理想民主的國家,那一定是做得還不夠。這種邏輯模式顯然對於經曆過文革的中國人來講是難以接受的。當年三年“自然災害”爆發,中共召開七千人大會,林彪就以此邏輯發表過講話:隻所以出現問題,是對毛主席路線堅持不夠造成的。其實關於民主的普世性,西方無論理論界還是外交界都有清楚的認識。美國學者科恩在其專著《論民主》就鮮明的講道: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不適合民主的國家和地區。另一位大名鼎鼎的學者享廷頓在其巨著《文明的衝突》也認為伊斯蘭教和儒教與民主難以融合。美國在向全球推銷其民主價值的時候,則對中東網開一麵。無論其原因為何(不符合美國利益,會導致極端勢力上台,影響美國甚至全球安全),也是這種理念在外交上的折射和應用。

最後,我們再回望中國----這個被黑格爾稱為“一切例外的例外”的國家。自1840年以來,中國在製度模式上照搬他國一共兩次。一次是模仿西方建立憲政共和,即中華民國。二是模仿蘇聯建立僵化的社會主義體係。這兩次均以失敗而告終。而唯獨中國決定走自己的道路實行改革開放,才創造了今天的經濟奇跡和北京模式。這一點在2008年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和彌足珍貴。

由此,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自由、民主普世價值觀的虛偽性可見一般。

(二)資本主義社會製度經濟體製的殘缺性

資本主義社會製度的經濟體製就像先天性的殘疾嬰兒一樣是不健全的。首先在於它的生產資料的私有製,絕大多數的生產資料集中在極少數人手裏,資源配置極不公平、合理,絕大多數人沒有得到生活必須的起碼的生產資料;其二、無產者所生產出的剩餘價值沒有得到合理的再分配;其三、政府所能掌控的財政經濟不足以保障無產者生活和平衡、協調社會矛盾,政府成了無用武之地的英雄,勢必造成國內社會矛盾的激化。資本主義唯一能賴以維持社會穩定的“救命稻草”在於:一是依靠社會保障製度以維持無產者的低水平生活;其二是依靠從國外掠奪來的財富予以供給;其三是依靠國家機器實行鎮壓,所以能夠苟延其殘喘。

(三)、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社會製度的掘墓人

由於資本主義國家相對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家在物質經濟方麵是比較豐富的。人們貪圖享樂,過著“錦衣玉食” 的生活。不勞而獲,養尊處優。千方百計獲取民脂民膏供自己揮霍。國內不夠便向國外擴張,加上軍事實力的強大,於是便對別國發動侵略戰爭。美國自羅斯福以後,幾乎每位總統都發動過侵略戰爭。如朝鮮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等。無不證明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由此造成:

三、經濟——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製度的固有本質

我們承認,資本主義國家相對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家在物質經濟方麵是比較豐富的,但是它的固有缺陷——生產資料的私有製、對無產者的剝削性、剩餘價值再分配的不合理性。經濟上的剝削,政治上的壓迫決定了它必然滅亡的基本規律。必然會被社會主義製度所取代。辨證唯物主義認為:由於資本主義社會製度固有的缺陷性,必然會導致資本主義社會國家的經濟危機,這是無可避免的。

世界著名經濟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教授,他在貿易模式和區域經濟活動方麵的理論研究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百萬獎金獲得者。這個曾預言美國將在2007年爆發次貸危機的學者最終征服了評委。結果他的北京時間昨晚7時,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揭曉,保羅•克魯格曼獲此殊榮。諾貝爾獎委員會授予他的頒獎詞是,因為其在貿易模式上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對經濟活預言的美國經濟危機如期的應驗了。應對金融危機,克魯格曼有一個“四階段”的觀點:

  1.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引發了拖欠房貸案和喪失抵押品回贖權清理案的狂潮。這反過來又導致了最終價值來源於房貸償還的抵押支持債券(不動產放款抵押證券,MBS)的價格跳水。

  2.這些金融失敗業已使得很多金融機構陷入資本嚴重短缺的境地——和負債相比,資產少得可憐。鑒於在泡沫年代大家都有巨額負債,如今這個問題顯得異常嚴峻。

  3.因為金融機構持有的和債務關聯的資產甚少,他們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提供經濟所需的足夠的信貸。

  4.金融機構嚐試出售資產償付債務,包括出售抵押支持債券。這又壓低了他們持有的資產價格,使他們的財務狀況更趨惡化。這種惡性循環就是一些人們所說的“去杠杆化悖論”。  對美國經濟衰退早有預言, “在出現拐點時,那些通常代表經濟風向標的各種指數往往會指向不同的方向。”2006年底,克魯格曼發表了一篇名為《經濟風暴的征兆》的文章,提前預測到了去年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

  對於2005至2006年間美國經濟令人摸不著方向的混淆狀況,克魯格曼已經嗅到了一些未來經濟危機的味道。他在文章中寫道:“目前,基於曆史上利率和經濟景氣低迷之間的相關聯度建立的統計模型表明,基本上有50%的機會我們將要經曆一次真正的經濟衰退。經濟放緩甚至都不能算做真正衰退。真正的衰退能導致失業人口劇增。如此,2007年將是十分嚴峻的一年。”

2009年,這位最具人氣的總統奧巴馬上台後,在其就職演說中,信誓旦旦地說:一定“要帶領美國進入一個現時代”。可是其結果又如何?美國負責監管政府7000億美元“問題資產救助計劃”的督察長巴羅夫斯基1月31日向國會遞交季度審查報告,認為“問題資產救助計劃”的不少關鍵目標都未實現。巴羅夫斯基所指的關鍵目標包括促進信貸、解決民眾喪失抵押房產贖回權、限製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企業開展高風險投資等。

  該報告說,自國會批準7000億美元救市資金後,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企業因獲政府援助而擴大了規模,並繼續向高級管理人員發放巨額薪酬,其風險投資也並未減少。如果不改革,金融係統還有可能遭遇新一輪危機。
該報告還說,政府對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的付出超出了簡單意義上的幫助,從某種意義上說,政府本身變成了抵押貸款方。

然而,前年金融危機突然爆發,金元帝國陷入一片困境。等到發現製度有問題,災禍來自貪得無厭的金融巨子時,人們幾乎遭遇沒頂之災。如今美國債務累累,隻能靠對內發紙幣、對外借債來度日。由於購買力江河日下,華盛頓附近購物中心的商品,質量還不如中國的中等城市。 奧巴馬在2月1日提出的3萬8300億美元新財政預算中,明年赤字將高達國民生產總值的8.3%。據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估計,在可預期的未來,奧巴馬政府“隻會留給我們無法持續的赤字”。盡管美國在經濟上仍算世界第一,但這個世界第一也包含著失業率、赤字率和債務率的世界第一。 經濟崩潰:據不完全統計,僅伊拉克戰爭,就花去了約一萬多億美元。可得來的錢能有多少進國庫?國家花的錢已花了,所以,造成國家財政持續赤字,國庫空虛,債台高築。至今已欠十一萬億美元。每個美國公民平均欠債36000美元。用中國的話說,就是“寅吃卯糧”,這還不包括奧巴馬政府現在的龐大的救市計劃在內。國家經濟行將崩潰。這可不是華盛頓先生的建國初衷吧!

由此,美國的經濟狀況可見一般。可以說,美國的經濟已經無可救藥。

四、外交

一般說,弱國無外交,但這次對於美國來說是個例外。美國在經濟鼎盛時期,誰不想高攀?在第一次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隻要美國一聲令下,自有赴湯蹈火的人。那一幫狐朋狗友整天圍著他轉。可是現在可不大一樣了。現在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陷入泥沼,那些昔日的“生死兄弟”也紛紛表示要退出,即使沒有撤退的,也是“出工不出力”。昔日的霸主威信幾乎掃地。是啊,人家也不應該在“一棵樹上吊死”啊!如今眾叛親離,歐盟打壓美國自不必說,就連美國的鐵杆盟友日本,現在也是腳踏兩隻船,沒有以前那樣死心塌地了。現在美國的國際聲譽江河日下。由於到處發動侵略戰爭,美國受到包括本國人民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名聲狼藉,猶如過街老鼠,眾叛親離,就是盟友也隻是貌合神離。有誰願意再拉一把呢!形成這種局麵並不是奧巴馬造一人成的,而是帝國主義造的孽。

五、軍事

軍力成強弩之末:目前軍事是美國的最大強項,由於龐大的軍費開支,國家財政無力支撐。現在已成強弩之末。最近言傳,美國的軍事戰略作了向內調整。即暫緩東歐的反導係統的部署,F22的采購也將被迫暫停。這也可以看著是美國對外戰略的風向標。就連大家認為最有軍事價值的登月計劃也被奧巴馬總統給砍了。 由於美國巨大的財政赤字,其駐國外的軍事基地可能進一步縮水。“國際警察”已是外強中幹、強弩之末,心有餘而力不足。

六、民生

民生凋敝:自本次樓市次貸危機爆發以來,造成了多少人失業和無家可歸,可謂哀鴻遍野。奧巴馬總統先生雖然安排40000——90000個就業崗位和住房資金,但那隻不過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全國還有多少雙眼睛在盼望著總統呢。如果經濟危機繼續惡化,勢必會引起國內動亂,據報道,已經有幾個州準備鬧獨立呢!

曆史上從沒有 “永恒的帝國”

總之,美國的國勢衰退已經顯現。它好像一頭衰老而負重的駱駝在沙漠上蹣跚著,就看它能走多遠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