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土的後花園

天空有鳥飛過,卻沒有留下蹤跡。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感恩節

(2017-11-21 15:53:29) 下一個


感恩節


 


 最早在鎮上過感恩節,並不認識誰,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又加上長子的病,隻覺得孤單。教會遙遠,附近的華人教會又不合適,雖然住在鄉下小鎮,我們卻去哥大學生團契,一個除了我們之外沒有其他小孩的團契。於是我們一家在搬來紐約/新澤西的第一個感恩節成了十三不靠,過了記憶中一個安靜而孤單的感恩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放假了,街上沒車沒人了,本來不熱鬧的小鎮變得冷清寂寥。我們除了彼此和孩子,沒有任何親人在北美。


 


 感恩節到時,我的小鎮通常還不是很冷,最後一批落葉也落得七七八八了,最後一次清理落葉到街上去,而鎮上會在十二月初的某天最後一次打碎收走街上的落葉,接下來下雪了街麵才能幹淨,也較容易趴車。後院幾棵樹,除了針葉的一棵鬆樹和一棵常青的冬青樹外,山茱萸兩棵,房側車庫旁的灌木和花樹四五六棵,前院的小鬆樹兩棵,花木若幹,加上枯花敗葉,收拾起來幹淨整潔入冬,沒有整天時間和專用機器,很難進行。先生不在乎,或者說太忙,我就自己來。前年小寶稍大一點了,試了下家裏原來的吹落葉的吹風機竟然漏電,自己跑到後母地鋪去買了個,回來試了試,很快掌握了要領,可以操作。於是把後院很多陳年老葉和枯枝敗絮都吹出去了,到了街上堆成長長的一溜。收落葉的車隔了幾日才來,讓我等得焦心不已,因為看著邋遢,而我極怕邋遢。


 


 室內也是。孩子們穿著鞋在室內走來走去,全不管腳下有多少泥土,就要清理,跪在廚房地麵上擦瓷磚。女兒和長子都沒有收拾整潔的習慣,順手亂丟東西,書、玩具、紙片,甚至還有食物都會混在一起,讓我抓狂。雖是個很小的房子,從下到上三層還不包括閣樓,整理幹淨需要時間和體力,同時很快又亂了,常常讓我沮喪不已。


 


 沒有孩子的時候過節是琢磨吃什麽,有了孩子後請客來家裏吃飯,打掃衛生成了大問題。懷念兩個人的時光,第一個感恩節,我們兩個人是在先生的導師家過的,那時剛到美國不久,愛荷華已經天寒地凍,肅殺一如我東北鄉下的老家。老師也是東北人,太太做的菜,一大份一大份的,豐盛,他們的小孩子也在旁邊繞。第二年去了教會的一個美國姐妹Dawne的家裏。先是湯,後是她烤的一隻雞,不是火雞。然後就忘了。感覺是簡單,而家裏極其整潔。


 


 那時我還不太知道感恩節的傳統就是感恩分享。還奇怪為啥過節了還請陌生人到家裏吃飯。再後來我們的女兒出生了,我們開始請同學朋友來,我也學會了烤火雞。他的同學多是男生,個個都喜歡吃,我也發現了我從不知道的自己的煮菜的天分,讀著菜譜,根據童年記憶和領悟,總是能很快整出一大桌子菜來。當然和年幼時候的家裏比,廚房先進方便多了。四個爐灶火頭一個烤箱同時開動,效率很高。所以先生的同學朋友很有幾個經常過來吃飯。尤其是有個自稱是女兒“舅舅”的,因與我同姓,常規性到我們家蹭飯。也因此成了極好的朋友。他結婚晚,即使我們搬家走了後,兒子出生後,他還跑去看我們。


 


 搬到小鎮的第二年,我們買了房子。然後在家裏開始了自己的團契,那是九月份。很快,感恩節到了,我們開始跟團契的幾家人周五在我家吃晚飯。每家帶一到兩個菜,我烤火雞,做薯泥,做蔓越莓醬,朋友帶來中式菜,便是豐豐盛盛的感恩節晚餐。


 


 感恩節美國的傳統更多地傾向於次日黑色星期五的購物。家裏婆婆在的年頭,先生也陪我去。我們淩晨三點出發,去南邊伊麗莎白鎮的購物中心,先生周四睡前還取笑說:這個人一準明天起不來。然而生物鍾極其靈敏的我準三點叫他時,他絕望了。“幾點了?” “三點啊。起床!” 他哭笑不得似的,隻好起來,我們像做賊一樣悄悄下樓,生怕吵醒孩子們,跟睡在樓下的婆婆打招呼,悄然鎖門,發動車子,呼嘯而去。


 


 黑暗中,鎮上沒幾輛車。高速路上也明顯沒有白天車多。先生問我:“這麽大癮?” “比幽會還過癮呢。” 他笑,我也不好意思的笑。可是到了那購物中心的停車場,竟然趴滿了車。商場裏也人頭攢動,甚至還有推著嬰兒車來的。年輕人多,也有和我們一樣的年輕父母。等到逛到五六點鍾從裏麵要出來時,也會看到年紀稍大的媽媽類。第一次去還給兒子女兒買了些衣物,第二次去就索然。隻能看看。我們都感興趣給家裏添碗筷,因為每年摔碎不少,我們就去同一家去補足。碗筷重而易碎,一般從瓷器店出來就必須上車了。走出商場才發現停車場已經沒有空位,到處是等位的車。先生總是手腳麻利的倒車迅速把車位讓出來絕塵而去。


 


“我帶你去個大地方!” 他一路北上,果然帶我去了個大地方,我們鎮附近另外一個食品店。購得打折肉幾磅,铩羽而歸。回到家往往有七八點了,娃們也都起床了,女兒著急跟我們說話,兒子不太說話,在我們身邊竄來竄去的,婆婆過來看我們的戰利品。說:“不錯!不錯!” 或者 “這好多錢?”


 


婆婆不在的時候我們就不出去了,雖然也曾有體貼的同工說過來幫我們看孩子,我們也沒有再出去過。


 


 感恩節購物是為的聖誕節送禮。美國人有感恩節不送禮聖誕節不請客的 傳統。慢慢地隨著三個孩子長大,我們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習慣和傳統。


 


 四年前意外懷了小寶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因為他,我們把越來人數越多的周五查經團契搬到了附近的恩典教會。搬到教會的第一個感恩節,邀請來過節的便達到了幾十人,擠得教會地下室的大廳密密麻麻,停車場車位不夠。去年也一樣,人數更多,當然一半是基督徒,另外一半是社區的鄰居朋友,大前年由女兒主筆改寫了短劇《以斯帖》,為了演出,我們為孩子們做了服裝,一眾小孩子從暑假開始熟悉台詞,到最後站位,服裝,忙到感恩節,上演的最後一周,還有人提出退演,急的我到處滅火。最離譜的是扮演莫迪凱的小男孩兒,到了八點演出前尚未出現,緊急給他家打電話,孩子才來。真是讓我哭笑不得。演出還算成功。第二年感恩節教會還想複製再演個兒童劇,被女兒拒絕了,她沒有伴兒,組織的我們也太辛苦。在這個過程中,長子就完全不能參與,看得我心痛內疚。


 


 感恩節是感恩的季節,我更喜歡空氣中飄蕩的那氣氛。開車經過田野,看到人家門前的紅色黃色的樹葉裝飾南瓜裝飾,看到樹木,看到清教徒和印第安人在一起的圖畫,吃到玉米、南瓜、紅薯,和新的蘋果,各樣的莓在食品攤兒上一盒盒排列整齊,有一種豐收後的喜悅與平靜。感謝主,又過了一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