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革中的省、市、自治區革委會主任

(2004-10-26 04:03:01) 下一個
 

文革中的省、市、自治區革委會主任

歐陽龍門

文化大革命進行到19689,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都成立了革命委員會(簡稱“革委會”)也就是實現了當時所說的“全國山河一片紅”。


29個、市、自治區的革命委員會主任當中,有21人是軍隊幹部,占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二。所以可以說成立革命委員會的過程就是軍管的過程,隻不過在再上幾個幹部和群眾代表。越到後來越是如此,這表明了毛澤東急於利用軍隊結束文革、恢複穩定的心態。

按說這些革委會的主任都是在劉少奇被打倒以後、在走資派遭到整肅以後上台的,都是毛澤東親自批準的。用當時的話來說,這些人都應該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上的人。他們所有的人都在19694月召開的中共九大上成為中央委員或候補委員。然而這些人當中幾乎一半人後來還是遭到了整肅。

第一階段的整肅是在“林彪事件”以前,遭到整肅的,共有6人,他們是:
山西的劉格平,19697月被免職。69軍軍長謝振華接任。
貴州的李再含, 196910月被撤職。54軍副軍長藍亦農接任。
河北的李雪峰,19711月被撤職。文革前的河北省委第一書記、當時的省革委會副主任劉子厚接任。
山東的王效禹, 19713月被撤職。濟南軍區司令員、省革委會副主任楊得誌接任。
黑龍江的潘複生, 19716月被撤職。黑龍江省軍區司令員、省革委會副主任汪家道接任。
內蒙的滕海清,19715月被免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尤太忠接任內。

在這些人當中,山西的劉格平、貴州的李再含、山東的王效禹、黑龍江的潘複生這四個人都是文革早期出來表態支持造反派的幹部。貴州的李再含還是軍隊幹部。這些人所在的省都是成立革命委員會較早的。正因為如此,在文革的進一步動亂中,這些成立較早的革命委員會和這些主任都不可避免地卷入了群眾組織的派性鬥爭,使這些省長期不能穩定。

與黑龍江的潘複生具有可比性的是河南的劉建勳,都是文革前的省委第一書記,都是在文革初期響應毛澤東的號召表態支持造反派。與貴州的李再含具有可比性的是青海的劉賢權也是在文革初期支持造反派,而且都是軍隊幹部。由於劉建勳和劉賢權沒有過深地卷入派性鬥爭,因而度過了這一輪的整肅。
河北的李雪峰是在19708月的九屆二中全會以後,因為陳伯達下台而受到了牽連。毛澤東批判陳伯達實際上是為了打擊林彪。李雪峰和當時的北京軍區司令員鄭維山因為過分接近陳伯達,被毛澤東認為是追隨林彪,於是遭到整肅。毛澤東把整肅李雪峰和鄭維山作為打擊林彪集團的一項措施,稱之為“挖牆角”。李雪峰和鄭維山都在“林彪事件”以後被定性為“林彪反黨集團主要成員”,直到粉碎“四人幫”以後才平反。
內蒙的滕海清是在製造著名的“內人黨”冤案中犯了嚴重的罪行,致使346千多人遭到迫害,16千多人被迫害致死。“內人黨”冤案直到粉碎“四人幫”以後才平反。滕海清在當時隻是調離內蒙,並沒有真正受到處分。粉碎“四人幫”以後,內蒙人民曾強烈要求懲處滕海清,但是滕海清卻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清算,甚至沒有一個對錯誤的深刻認識。

在這段時間裏,革命委員會主任的變動情況還有:
雲南的譚甫仁,197012月遇刺身亡。文革前的雲南省省長、當時的省革委會副主任周興接任。
西藏的曾雍雅,197012月調任沈陽軍區副司令員。西藏軍區政委、省革委會副主任任榮接任。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在“林彪事件”以前,接任省革委會主任的基本上還是軍隊幹部。到“林彪事件”為止, 29名主任中的軍隊幹部上升到23人幾乎占了百分之八十。這時候毛澤東的思路仍然是利用軍隊實現穩定。

1971913日,“林彪事件”以後,有4人受到牽連下台,他們是:
廣東的黃永勝,19719月被撤職。在此之前已經調任,廣州軍區政委劉興元接任。
浙江的南萍,1972年被撤職。文革前的山東省委第一書記譚啟龍接任。
江西的程世清,1972年被撤職。文革前的江蘇省委第一書記江渭清接任。
新疆的龍書金,1972年被撤職。文革前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當時的省革委會副主任賽福鼎接任。

此外還有2人去世:
北京的謝富治,1972年去世。北京市革委會副主任吳德接任。
四川的張國華,1972年去世。廣東省革委會主任劉興元接任。

至此,一共有10人遭到整肅,占了百分之三十四。

19738月,中共十大召開。除了去世的3人以外,遭整肅的10人以及西藏的曾雍雅都未能進入十屆中央委員會。所以,26名在世的主任當中隻有15人成為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或候補委員,僅為百分之五十七。

1975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
江蘇的許世友調任廣州軍區司令員, 文革前的江蘇省委書記、當時的省革委會副主任彭衝接任省革委會主任。
湖北的曾思玉調任濟南軍區司令員, 文革前的湖北省委書記趙辛初接任省革委會主任。
安徽的李德生調任沈陽軍區司令員,此前已李德生調任總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文革前的安徽省委書記、當時的省革委會副主任宋佩璋接任省革委會主任。
遼寧的陳錫聯調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沈陽軍區政委曾紹山接任省革委會主任。
福建的韓先楚調任蘭州軍區司令員, 文革前的四川省委第一書記廖誌高接任省革委會主任。

這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林彪事件”以後接任省革委會主任的基本上都是文革前的省委幹部。毛澤東這時候的思路和周恩來趨向一直:大量解放和起用文革前的老幹部,同時讓文革中權力過分膨脹的軍隊退出地方領導崗位。

197610月,粉碎“四人幫”以後,又有4人遭到整肅:
上海的張春橋,197610月,被隔離審查。文革前的海軍政委蘇振華接任。
吉林的王淮湘,1977年免職、調離 。文革前的新疆區黨委第一書記王恩茂接任。
甘肅的冼恒漢,1977年案被撤職、降級。甘肅省委副書記宋平接任。
除此之外,北京的謝富治雖然已經去世,後來還是遭到清算。

去世的2人:
寧夏的康健民,1977年病逝。文革前的陝西省委第一書記霍士廉接任。
貴州的李再含已被撤職,1975年去世。

19778月,中共十一大召開,除了遭到整肅的三個人以外,青海的劉賢權也未能進入十一大的中央委員會。

24名在世的省革委會主任當中,進入十一大中央委員會的總隻有10人,為總數的百分之四十二:
江蘇的許世友、天津的解學恭、河南的劉建勳、湖北的曾思玉、湖南的黎原、
安徽的李德生、陝西的李瑞山、遼寧的陳錫聯、福建的韓先楚、廣西的韋國清。

最初的29名省革委會主任當中,先後遭到整肅的一共是14人,幾乎一半。

附錄: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革命委員會主任

黑龍江(1967.1.31):潘複生--文革前任黑龍江省委書記(歐陽欽為第一書記)。八屆中央候補委員。文革開始後任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文革中任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主任、黑龍江省軍區政委。九屆中央委員。19716月被撤職。黑龍江省軍區司令員、省革委會副主任汪家道接任。1980年去世。19824月中共中央同意黑龍江省委的結論:曆史問題已經查清,沒有問題;文革中的錯誤不做組織處理。

山東(1967.2.3): 王效禹--文革前任山東省青島市副市長。文革中任山東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濟南軍區第一政委。九屆中央委員。19713月被撤職。濟南軍區司令員、省革委會副主任楊得誌接任。1979年被開除黨籍。

上海(1967.2.5): 張春橋--文革前任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文革中任中央文革副組長,上海市革命委員會主任、市委第一書記、南京軍區第一政委、國務院副總理、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等職。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197610月,被隔離審查。文革前的海軍政委蘇振華接任。19777月,被永遠開除黨籍。19811月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1994年死於獄中。


貴州(1967.2.14): 李再含--1955年授大校軍銜。文革前任貴州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文革中任貴州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昆明軍區副政委兼貴州省軍區第一政委。九屆中央候補委員。196910月被撤職。54軍副軍長藍亦農接任。1975年去世。

山西(1967.3.8): 劉格平--文革前任山西省副省長。八屆中央委員。文革中任山西省革命委員會主任,北京軍區政委,山西省軍區第一政委。九屆中央委員。19697月被免職。69軍軍長謝振華接任。1976年底,調回北京,任全國政協委員。1992年去世。

北京(1967.4.20): 謝富治--1955年授上將軍銜。文革前任國務院副總理,公安部部長。八屆中央委員、政治局候補委員。文革中兼任北京市革命委員會主任,北京軍區第一政委。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72年去世。文革前的吉林省委第一書記、當時的北京市革委會副主任吳德接任。1980年被開除其黨籍。198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確認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鑒於其已死亡,決定不再追究刑事責任。

青海(1967.8.12): 劉賢權--1955年授少將軍銜。文革前任青海省軍區司令員。文革中任青海省革命委員會主任、省委第一書記,蘭州軍區副司令員、青海省軍區司令員、濟南軍區副司令員、顧問等職。九屆、十屆中央委員。1968年調任鐵道兵政委。文革前的山東省委第一書記、當時的浙江革委會主任譚啟龍接任。1992年去世。

內蒙(1967.11.1): 滕海清--1955年授中將軍銜。文革前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文革中任內蒙古革命委員會主任、內蒙古軍區司令員。九屆中央委員。19715月,因“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案的錯誤,被免職。調回北京軍區任副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尤太忠接任。

天津(1967.12.6): 解學恭--文革前任河北省委書記處書記(劉子厚為第一書記)。文革開始後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文革中任天津市革命委員會主任、市委第一書記、北京軍區政委。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

江西(1968.1.5): 程世清--1955年授少將軍銜。文革前任26軍政委。文革中任江西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江西省委第一書記、福州軍區副政委兼江西省軍區政委。九屆中央委員。1972年因“林彪事件”被撤職、隔離審查。文革前的江蘇省委第一書記江渭清接任。後被開除黨籍。1981年解除關押。

甘肅(1968.1.24): 冼恒漢--1955年授中將軍銜。文革前任蘭州軍區政委。文革中任甘肅省革命委員會主任、省委第一書記。九、十屆中央委員。1977年因“四人幫”案被撤職、降級。文革前的蘭州軍區國防工辦副主任、當時的甘肅省委副書記宋平接任。1991年去世。
河南(1968.1.27): 劉建勳--文革前任河南省委第一書記、河南省軍區第一政委。八屆中央候補委員。文革中任河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河南省軍區第一政委等職。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1983年去世。

河北(1968.2.3): 李雪峰--文革前任華北局第一書記兼北京軍區黨委第一書記、第一政委、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政治局候補委員。文革開始後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政治局候補委員。文革中任河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河北省軍區第一政委。九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711,因“陳伯達案”被撤職。文革前的河北省第一書記、當時的省革委會副主任劉子厚接任。197912月改正。2003年去世。

湖北(1968.2.5): 曾思玉--1955年授中將軍銜。文革前任沈陽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文革中任湖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湖北省委第一書記、武漢軍區司令員。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1975年調任濟南軍區司令員。文革前的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為第一書記)趙辛初接任。

廣東(1968.2.21): 黃永勝--1955年授上將軍銜。文革前任廣州軍區司令員。八屆中央委員。文革中任廣東省革命委員會主任、總參謀長。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719月因“林彪事件”被撤職。廣州軍區政委、廣東省革委會副主任劉興元接任。1973年被開除黨籍。198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確認為林彪反革命集團主犯,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八年,剝奪政治權利五年。1983年去世。

吉林(1968.3.6): 王淮湘--1955年授大校軍銜, 1964年晉升少將。文革前任16軍政委。文革中任吉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省委第一書記、沈陽軍區副政委、吉林省軍區第一政委。九、十屆中央委員。19772月,因“四人幫”案被免職,調任武漢軍區副政委 。文革前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書記王恩茂接任。1980年被開除黨籍。

江蘇(1968.3.23): 許世友--1955年授上將軍銜。文革前任南京軍區司令員。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委員。文革中任江蘇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江蘇省委第一書記。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75年調任廣州軍區司令員。文革前的江蘇省委書記(江渭清為第一書記)、當時的省革委會副主任彭衝接任。1985年去世。

浙江(1968.3.24): 南萍--1955年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少將。文革前任20軍政委。文革中任浙江省革命委員會主任、省委第一書記。九屆中央委員。19724月因“林彪事件”被撤職,隔離審查。文革前的山東省委第一書記譚啟龍接任。1981年解除關押。1989年去世。

湖南(1968.4.8): 黎原--1955年授大校軍銜, 1964年晉升少將。文革前任47軍軍長。文革中任湖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九、十、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1970年調任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兼47軍軍長。文革前的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張平化為第一書記)、當時的省革委會副主任華國峰接任。

寧夏(1968.4.10): 康健民--1955年授少將軍銜。文革前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文革中任寧夏回族自治區革命委員會主任、自治區委第一書記。九、十屆中央候補委員。1977年病逝。文革前的陝西省委第一書記霍士廉接任。

安徽(1968.4.18): 李德生--1955年授少將軍銜。文革前任12軍軍長。文革中任安徽省革命委員會主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沈陽軍區司令員等職。九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十屆中央副主席、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70年調任總政治部主任。文革前的安徽省委書記(李葆華為第一書記)、當時的省革委會副主任宋佩璋接任。

陝西(1968.5.1): 李瑞山--文革前任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為第一書記)。文革中任陝西省革命委員會主任、陝西省委第一書記。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1978年,調任國家經貿委副主任。文革前的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接任。

遼寧(1968.5.10): 陳錫聯--1955年授上將軍銜。文革前任沈陽軍區司令員。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委員。文革中任遼寧省革命委員會主任、省委第一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等職。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75年調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沈陽軍區政委曾紹山接任。1999年去世。

四川(1968.5.31): 張國華--1955年授中將軍銜。文革前任藏軍區司令員,西藏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文革中任四川省革命委員會主任、四川省委第一書記,成都軍區第一政委。九屆中央委員。1972年去世。廣州軍區政委、廣東省革委會主任劉興元接任。

雲南(1968.8.13): 譚甫仁--1955年授中將軍銜。文革前任工程兵政委。文革中任雲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昆明軍區政委。1970年遇刺身亡。文革前的雲南省省長、當時的省革委會副主任周興接任。

福建(1968.8.14): 韓先楚--1955年授上將軍銜。文革前任福州軍區司令員。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委員。文革中任福建省革命委員會主任、省委第一書記。九、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1975年調任蘭州軍區司令員。文革前的四川省委第一書記廖誌高接任。1986年去世。

廣西(1968.8.26): 韋國清--1955年授上將軍銜。文革前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廣西區委第一書記、廣西省軍區第一政委。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委員。文革中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革命委員會主任、廣西區委第一書記、廣西省軍區第一政委、總政治部主任等職。九屆中央委員、十、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75年,文革前的廣西區委書記處書記、當時的自治區革委會副主任安平生接任。1989年去世。

西藏(1968.9.5): 曾雍雅--1955年授少將軍銜。文革前任西藏軍區副司令員。文革中任西藏自治區革命委員會主任、西藏軍區司令員。九屆中央候補委員。197012月調任沈陽軍區副司令員。西藏軍區政委、自治區革委會副主任任榮接任。1995年去世。

新疆(1968.9.5): 龍書金--1955年授少將軍銜。文革前任湖南軍省區司令員。文革中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革命委員會主任、自治區委第一書記、新疆軍區司令員。九屆中央委員。1972年因“林彪事件”被解除職務。文革前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當時的革委會副主任賽福鼎接任。2003年去世。

資料來源:各省、市、自治區大事記,曆屆黨委、政府人員名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