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自在的博客

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眾相攜,接引上蓮台!
個人資料
正文

<轉>悟 道(道原本就是現成的)

(2010-10-01 22:30:01) 下一個
“道”是什麽?是無數修行人生生世世都難以靠近的那個本我。修行人都在修道,然而他們卻不知道,道不是修出來的,它原本就是現成的。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宇宙的本性在你體內絲毫不少一點。所謂的八萬四千法門,所謂的努力修行,隻是針對你的大腦而已。因為你頭腦裏的障礙太多了,多如恒河沙,障礙著你不認識道。當你頭腦轉變後,道也就自然顯現了。因為道本來就在萬事萬物之中。
 
仔細分析千門萬法,都是在讓你放下再放下,清靜再清靜。所謂的努力和修行都是針對放下和清靜所設計的。這是進入道之前的那段距離,需要努力去修。一旦你進入了道,你才知道,道不需要修,它本來就無處不在。道猶如虛空,無形無相,無聲無息,無作無為、如如不動。你不可能見到它,也不可能找到它。它在萬事萬物之中,萬事萬物皆是它的自然流露。它清靜無為,如如不動。但又能通過萬事萬物顯現出它無窮的妙用。萬事萬物無處不在,真我本性也無處不在。山河大地,動潛飛植都是真我如來。雖不可見,但又無處不見。
 
你的肉體不是真我,思想也不是真我。
許多修行人認為靈魂是真我。其實,靈魂還不是真我。靈魂還是針對肉體這層外殼而言,是這個肉體的靈魂。肉體與靈體都是物質的,隻是一陽一陰,陰陽互存而已。
靈魂出殼與悟道解脫是截然不同的兩碼事。平常人所講的靈魂出殼,是你的潛意識這個“識神”出去玩一玩而已,它根本不能超越三界。隻有悟道之後,找到了你那個真我,才能超越三界,得到徹底解脫。道無處不在,當然不存在三界之界。
道無我無他,無我又如何生?無生又如何有滅?因此,道本身就不生不滅,本身就是最徹底的解脫。因此,你隻有進入道裏,你才能證悟到不生不滅的徹底解脫。
 
但是,無論你用多豐富的語言來描述道,來形容本來麵目,都無法準確和貼切。我們要想接近它,隻有通過它表現出來的特性為標準,通過修行改變自己。
與道達成同一頻率,才能進入道。道最明顯的特性就是清靜無為、平等無分別、無我無他、如如不動。
 
悟道如同品茶,別人品茶(開悟)後,無論怎樣給你描述,你還是不知道此茶(悟道)是什麽滋味。隻有親自去品茶(證悟)。當你品過(開悟)之後,第三者依然不知道茶的滋味,也必須親自去證。
 
如何才能進入道呢?
有人認為應該多學知識,多看經書,但是書本和知識都不可能讓你進入道,隻能在某個階段引導你如何走路,指導你走哪條路可以接近道。
道不是來自於外麵的知識,因為知識來自於頭腦的思維,是“識”而非“智”。道不是靠思維進入的,你腦子越複雜,想得越多,反而離道越遠。
六祖慧能不識一字,未看一經,卻能悟道和講經,是清靜心中的自然流露。隻有當你徹底空掉你的頭腦,進入一種清靜無為的入定狀態時,你才能進入道。此時你才發現道本來就是現成的,隻是自己一直都在玩頭腦遊戲,總在向外求,向知識裏麵找。被自己所知道的那點可憐的知識,一直障礙在門外了,這就是所知障。
 
古大德說:“悟道不難,唯嫌撿擇”。“撿擇”就是分別和取舍,有了分別心才會去撿擇,道是平等無分別的。
心裏有二、三,才會去撿擇,回到“一”就不會再有什麽分別和撿擇,因為“一”已經接近了道。
道如同一麵鏡子,無論什麽事物照在鏡子裏,原來什麽樣就是什麽樣,鏡子不會分別這個事物好壞、醜美、善惡。
人不僅有分別,而且樣樣事物都要分別個好壞、是非。如果你能回光返照,留心察覺自己剛才起動的每一個念頭,你才能覺知自己念念都是分別。這是多生多劫養成的最大習氣。
因此,要想接近道,首先要斷掉分別的習氣,因為道是沒有分別的。
 
古大德說:“成佛不難,放下既是”。
但是,人卻有諸多的放不下。放不下親情,放不下錢財名利,放不下所執著的一切。而一切都是圍繞著一個“我”字。因此,最大的放不下就是“我執”。一切都是我想得到的,我不願失去這些可以使我享受的既得利益。
而且我執較重的人最愛顯示自己,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強。因此,悟道最大的障礙就是我執。
道的特性是無我、無他,也正是佛家所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你隻要心裏還有我,還不能達到忘我、無我的心境,圍繞著我的一切都不可能放下。
        筆者在一次閉關中曾與各種物體對話,從中證到了“萬物皆有佛性”。
首先我進入了暖水瓶的思惟,暖水瓶說:“我沒有思惟”。我說:“不對,你這句話就是思惟”。暖水瓶說:“我的思惟非常低級,我們隻有從屬性,而沒有主動性”;
第二個又進入了水的思惟,水說:“我沒有思惟,我一切都是服務眾生”;
第三個又進入了一塊磚的思惟,磚說:“我也沒有思惟,無論把我放在任何地方都一樣”;
第四個又進入了太陽的思惟,太陽說:“我也沒有思惟,我一切都是按照規律運行”。
這四種物體的共同點都是沒有自我,一切都是恒順眾生。這就是佛性,因此說萬事萬物皆有佛性。有我就不可能平等,有我就不可能清淨,有我就是在執著個性,有我就失去了整體性,那麽,你就永遠不可能進入道。
 
第二個最難放下的是“我見”。
“我見”就是執著自己的見解,一切都認為自己的見解對,別人的見解不對,總不願恒順眾生,還是在處處突出自我的個性,當別人的見解與自己不同時,就生氣煩惱,並與別人發生矛盾和紛爭。
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些對我見越執著的人反而離道越遠,這就是個性。
個性越強反而離整體性越遠,宇宙是一個整體,因此,越執著我見離道越遠。
 
道清靜無為,如如不動。萬事萬物雖然都是它的顯現,但它卻無念。這一切顯現都是自然的緣聚緣散。絕非道的有意安排,也不是佛和上帝的造就。
有些人或一些宗教認為,宇宙的一切都是佛或上帝安排的,其實你想錯了,佛和上帝是清靜無為的,他們絕不會活得那麽累。
但是,人的習氣卻總愛琢磨事,琢磨人,腦子不能有一點空閑,閑一會兒就覺得無聊和寂寞,總想表現自己,顯示自我的個性,發表自我的見解,總要千方百計想出點事來填補無聊和空虛。這就使人們多生多劫以來養成了攀緣、動念的習氣。這種習氣使你的心從沒有清靜過,心總往外馳,心馳則神往。
 
古人造字非常合道,“心”是三點魂,外加一把鉤。古人知道人有三魂,其中在外麵的一點是“光魂”,光魂在天不在身,因為它特別亮,人體色身難以承受,當人投胎轉世時,它隻能留在外麵。
外麵的另一點是“陰魂”,由於眾生妄念外散,神魂常在外麵,為財色名利終生奔波不息,因此,陰魂也在外不在身。
中間一點謂“色魂”,由於此魂投胎後被肉體所困,一把鉤代表肉體色身。人在受孕剛剛成胎直到出生前,都是這種彎曲身體的形狀。此身象一把鉤鉤住色魂,直到死亡的時候,色魂才離開肉體。
可見人的心時刻不停地被外界事物所誘惑,為外界事物所奔波,雖有三魂,卻有兩魂在外。這些都是古人用天眼所看到的,“心”字如此構造確有其理,絕非隨意編造。
 
如果我們能把這顆好動的心停息下來,把自己的思想徹底空掉,使它常處於清靜無為之中,你就接近了道。
但是,人們卻愛自尋煩惱,不停地在製造妄念。以致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習氣。許多修行人甚至想靜也靜不下來,大腦形成的慣性,自動地、不停地在想,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即使睡著了,做夢還是在不停地想。
人體95%的能量都是胡思亂想消耗出去的。因此,所有的法門,包括念經、念佛、念咒、打坐、結印、修定、戒律、節食、辟穀、不倒單等,都是在幫你把繁雜的思想停下來,使你的心清靜無為。
 
有些人總愛攀緣,攀緣本身就是分別心,分別出有好有壞,你才會去攀緣。
攀緣使你攀附兩邊,遠離中道,產生“愛見”煩惱。“愛”煩惱是思惑,“見”煩惱是見解上的迷惑。有“見思惑”二障就不能出離六道,不能了脫生死。因此佛說:攀緣心是生死的根本。
        如何辨別攀緣心呢?
可從怨親的分別上看,放不下對親屬、親朋、情侶的執著過愛,放不下對怨家對頭的記恨,總是掛在心上。經常想過去的事,以後的事,未發生的事,與自己無關的事,擔心兒孫將來的事,甚至找別人算卦,看命問吉凶等等,都屬於攀緣。甚至做好事,度人也在執著攀緣,不知另一麵卻是在造惡。
道是清靜無為的,攀緣則是有為,有為就是在造業,造下業因,將來必因緣而生。因此,隻要還存有攀緣之心,就背離了道,就出不了六道輪回。
所謂佛法無邊,即不落兩邊之意。而凡夫都是在執著兩邊,不合中道。隻有隨緣做事,而又不思善惡,不計得失,不求結果,不為回報,雖也做事,但清靜無為,合道而行。
 
道如如不動,修行的千門萬法,其共同點都是在修一個“定”字。修定就是靠近那個如如不動的道。
 
修定的關鍵仍在於心,當遇到外緣時,正是考驗你是否見境動心,是否心隨境轉。如能把握隨緣不變,這就是定力,定力就能使境隨心轉。
 
當你清靜無為時,你就接近了道。
當你靜極生定時,你就能進入道。
當你定中生慧時,你才能真正悟道。
當你能把智慧靈活變通地運用在實踐中時,你才是真正地證道。
這就是悟道的程序和過程。
當你的心真正達到清靜無為,如如不動時,你就是法身佛;
當你的心真正達到平等無分別時,你就是報身佛;
當你的心平等到萬事萬物無差別時,你就是化身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