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化下移將會是刺激消費的重點

(2009-12-29 05:04:00) 下一個
溫總理最近的講話明確地指出了消費刺激的重點,即通過推進戶籍製度改革與農民工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跨省轉移接續辦法來加快工業化與城鎮化的步伐。這是市場目前討論的城市化下移的關鍵問題,也是2010 年消費可能超預期增長的重點。城市化下移是大城市發展到一定地步後一種自然的趨勢。這一點可以從美國的城市化發展曆程中得到驗證。

美國人均GDP 達到3000 美元的20 世紀20 年代,美國城市化進程由快速發展步入基本形成階段,城市化的結構出現改變。從農村遷往城鎮的城市化步驟放緩,城市化的區域差異有所縮窄,同時大都市的城市化開始下移。國大都市區蓬勃發展、大都市連綿區興起。從20 年代到70 年代,城鎮人口占比從51.2%提高至73.6%,提高了22.4 個百分點;而都市地區/區域的人口占比則從33.9%提高到了68.6%,其中100 萬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地區/區域的人口占比則從16.6%提高到了41%,前者提高了34.7 個百分點,後者提高了24.4 個百分點。都市地區/區域的人口占比增速明顯加快。

同時,城市地區郊區地帶的人口快速增長,形成城市化下移(suburbanization)的趨勢。在整個20 世紀20 年代,郊區地帶的人口增長了55%,增長速度超過了城市其他地區。在20 世紀20 年代以後,原有城鎮地區的增長主要是發生在都市周邊地帶,而非核心地帶,這與此前的模式相反。依據1950 年對標準都市地區的劃分,從1920 年到1970 年,居住在都市周邊地區的人口占美國人口的比例從16.7%上升到了33.1%,居住在都市中心地區的人口占美國人口的比例從31.5%下降到了29%。

城市化下移(suburbanization)的驅動因素可區分為推動因素與拉動因素。推動因素包括城市的堵塞與人口的擁擠,工業交通引起的汙染,以及城市內部生活質量低下的共識。拉動因素則包括自然環境與開闊空間帶來的吸引力,相對市區較低的置業價格以及物業稅,以及郊區日益增加的就業機會。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以及家庭汽車的普及鼓勵了城市化的下移,便利的交通擴展了空間的邊界。鐵路、公交車、家庭汽車與軌道交通,使得城市化下移更加可行。事實上,研究表明,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財富的增加以及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城市化下移是一個普遍與長期的過程,是驅動公共交通發展與家庭汽車擁有量上升的重要原因--而非僅僅是結果。

根據溫總理提供的思路,中國的城市化下移主要是引導農民工在中小城市和有的集鎮安家落戶。讓那些常年在城裏打工,有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而又沒有戶籍的人們,讓他們融入城市,和城裏人一樣工作和生活,享受同樣的權利和待遇。

我們認為,這是中國城市化下移的第一步,下一步可將其範圍擴大中型城市。政府此舉可以促進中小城市的房地產發展,從而為消費的擴大奠定基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