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們消滅了貴族,剩下了流氓 (轉3)

(2016-03-07 12:05:11) 下一個

貴族精神,首先,這個人要自製,要克己,要奉獻自己,服務國家。英國的威廉王子和哈裏王子毫無疑問是貴族,英國皇室把他們送到陸軍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後,哈裏王子被派到阿富汗前線做一名機槍手。英國皇室知道哈裏王子身份的高貴,也知道淺顯的危險,但是他們公認為國家奉獻自己承擔風險是貴族的本職。或者說是本分所在,是理所當然的。

英國二戰的時候,有一張照片流傳很廣,當時的國王愛德華到一個的貧民窟視察,他站在一個東倒西歪的房子門口,對立麵一貧如洗的老太太說:“請問,我可以進來嗎?”這體現了對底層人的一種尊重,而真正的貴族是懂得尊重別人的。

1793年1月21號,在巴黎協和廣場,一個行將被處死的囚徒,上斷頭台時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她馬上下意識地說了句:“對不起,先生".而此刻,她的丈夫路易十六,麵對著殺氣騰騰的劊子手,留下的則是如此坦蕩高貴的遺言:”我清白死去,我原諒我的敵人,但願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幾分鍾後,路易十六及皇後便身首異處。兩個世紀之後,時任法國總統的密特朗在紀念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的慶典上真誠地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個悲劇......“

1910年10月28日,以為83歲的老人,為了拯救倍受煎熬一生的靈魂,決意把所有的家產分給家人,然後他離開自己遼闊的莊園出走了,帶著聶赫留朵夫式的懺悔,最終,像流浪漢一樣死在一個荒蕪的小車站。他就是俄國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多年以後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評價托爾斯泰時這樣感慨道:”這種沒有光彩的卑微的最後命運無損他的偉大......如果他不是為我們這些人去承受苦難,那麽,列夫.托爾斯泰就不能像今天屬於全人類......"

這幾位主人公盡管命運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貴族。

2,貴族代表了尊嚴和品行

媳婦直到十八世紀,貴族依然是主流社會,發揮著重要作用,直到今天,英國仍然保留著貴族爵位,封號。(中國的貴族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轟後就整體消失了)

當西方的貴族社會轉入平民社會之後,資產階級並沒有否定,批判貴族文化的浪潮,相反,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貴族學校學習,買貴族的紋飾,徽章,買貴族的頭銜,想全方位繼承貴族的衣缽。我國著名報人儲安平在《英國采風錄》中說過,英國的貴族製度之所以能延續至今,是因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英國的老百姓普遍認為,貴族精神代表了一種尊嚴,一種高貴的品行。西方中世紀的戰爭好多跟中國春秋是的戰爭非常相似,戰場上是對手,下了戰場仍然還是朋友。所以那時的戰爭在今天看來有點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

3,要競爭更要有風度

歐洲的貴族寧可承擔養虎為患的後果,也不願喪失自己的風度。1688年,威廉三世攻打詹姆斯二世。威廉是詹姆斯的女婿,但他覺得這個王位應該是他的,所以從詹姆斯手中奪取了英國王位。把自己的嶽父俘虜了,他把月副官在海邊的一座城堡裏,同時在城堡靠海一側給他留一條小船。詹姆斯心領神會,就坐著小船逃到歐洲。

第二年,詹姆斯組織一支雇傭軍想重新奪回王位。這時,威廉三正組織和法國進行一場戰爭,他一看自己的嶽父卷土重來,不得不騰出一隻手對付嶽父。最後雖然把嶽父打敗,但在英法戰爭中遭到慘敗。

正如荷蘭史學家約翰.赫伊津哈所說的“火藥的傳入,雖然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但是中世紀氣勢所體現的,並且被理想化的騎士精神,卻在近代西方文化中得以保留。”這種騎士精神實際上就是貴族精神的一部分,它作為一種道德理想,對西方人的民族性格有著長久的影響。

西方金融平民社會之後,貴族之間網開一麵的傳統在高層政治中還依然得以保留。正如在南北戰爭中,南方軍即將麵臨失敗,軍官中有人提議化整為零分散到老百姓家裏,進入山區打遊擊戰,但當時南方軍最高統帥羅伯特.李將軍卻不同意,他說:“戰爭是軍人的職業,我們這樣做就等於把戰爭的責任推給無辜的老百姓。我雖然算不上一個優秀的軍人,但我絕不會同意這樣做,如果能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南方老百姓的安寧,我寧願做為戰爭犯被處死。”

他的對手是大家熟知的林肯,林肯總統同樣表現出寬宏大量的貴族風度。本來他確實應該按照軍法對羅伯特李進行處置,但他認為南北之間的仇恨宜解不宜結,所以他對李將軍說,你也到了退休年齡,就告老還鄉吧。於是,李將軍就以這種方式光榮退休,回到自己的莊園,撰寫回憶錄去了。

貴族精神還有許多不為我們所理解,比方說,貴族精神當中的低調。洛克菲勒帝國,那個小洛克菲勒在上大學的時候,過的是貧窮的生活,自己熨燙褲子,自己縫紐扣,不抽煙,不喝酒,不隨便去電影院看電影,和他爸爸一樣,把每一筆開支都記在小本子上。這些人看起來很節約,但是並不小氣,因為在麵向社會進行捐贈的時候,都非常慷慨。比如比爾蓋茨,把名下的所有財產全都捐給社會。既節約又慷慨,這也是貴族精神非常可取的一部分。

這種精神,從一個角度看是慷慨,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讀,也可以說是一種擔當精神,一種社會責任感。在今天西方社會的主流意識當中,最讓我們感動的就是這種無處不在的擔當精神。

西方航海業中有不成文的規定,當一艘船遇險要沉沒的時候,船長肯定是最後一個離開的。有的純張幹脆選擇和船一起沉默,這就是從貴族精神延續下來的一種承擔精神。

在電影《泰坦尼克號》中,船即將沉沒的時候,船長走進船長室,選擇和船共存亡,這就是一種擔當精神。在大船開始沉沒時,船長請船上的小樂隊來演奏,以安撫大家的情緒,在演奏完畢之後,首席樂手向大家鞠了一躬,樂手們開始離去。船上非常混亂,大船馬上就要沉沒了,首席樂手看見大家走遠了,他自己又回到原來的位置,架起小提琴,拉起一隻新的曲子。已經走遠的樂手,聽到琴聲,不約而同地又回到首席樂手身邊,大家重新開始演奏。船要沉沒了,大家互相握手,互道珍重,首席樂手說:“今天晚上,能和大家一起合作,是我終身的榮幸。”

這是對貴族精神最好的詮釋,它告訴我們,有一種死比平凡的生更偉大。

4,貴族精神的實質

儲安平在《英國采風錄》中記述了他對英國貴族和貴族社會的觀察。他說:‘飯是一個真正的貴族紳士,他們都看不起金錢......英國人以為一個真正的貴族紳士是一個真正高貴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難,甚至能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他不僅是一個有榮譽的,而且是一個有良知的人。“用當年法國政治學家托克維爾的話說: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

貴族精神跟物質條件有的時候可以說沒什麽關係。就像當年張愛玲所說的,舊上海公寓裏的那個電梯工,一定要衣冠楚楚,領帶打的整整齊齊,才肯出來給顧客開電梯,這也體現了一種貴族風度。還比如,許紀霖教授所說的,有一個下崗的三輪車夫,靠自己的微薄收入,養活了幾十個孤兒,一個一個送他們去上學。我們也可以說,這個人具有一定的貴族精神。所以說,貴族精神離我們既遠也近,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精神貴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