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後書第一章
1:1 作耶穌基督仆人和使徒的西門彼得,寫信給那因我們的 神和(注:有古卷無“和”字)救主耶穌基督之義,與我們同得一樣寶貴信心的人: 1:2 願恩惠、平安因你們認識 神和我們主耶穌,多多地加給你們! 1:3 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 1:4 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欲來的敗壞,就得與 神的性情有分。 1:5 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 1:6 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製;有了節製,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 1:7 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 1:8 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閑懶不結果子了。 1:9 人若沒有這幾樣,就是眼瞎,隻看見近處的,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 1:10 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 1:11 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地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 1:12 你們雖然曉得這些事,並且在你們已有的真道上堅固,我卻要將這些事常常提醒你們。 1:13 我以為應當趁我還在這帳棚的時候提醒你們,激發你們。 1:14 因為知道我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正如我們主耶穌基督所指示我的。 1:15 並且我要盡心竭力,使你們在我去世以後時常記念這些事。 1:16 我們從前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大能,和他降臨的事告訴你們,並不是隨從乖巧捏造的虛言,乃是親眼見過他的威榮。 1:17 他從父 神得尊貴榮耀的時候,從極大榮光之中有聲音出來向他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1:18 我們同他在聖山的時候,親自聽見這聲音從天上出來。 1:19 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如同燈照在暗處。你們在這預言上留意,直等到天發後,晨星在你們心裏出現的時候,才是好的。 1:20 第一要緊的,該知道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 1:21 因為豫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 神的話來。 壹.問候(一1、2) 一1 西門彼得形容自己是作耶穌基督仆人和使徒的。再一次,他樸實又謙卑的態度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他自願選擇成為仆人,並由神選召成為使徒。他沒有用任何浮誇的稱號,或用什麽來突顯自己的地位。他隻是滿心感激地強調他事奉複活救主的責任。 我們對收信人的唯一認識,就是他們與彼得和他的同工們同得一樣寶貴信心的人。這可能暗指彼得正寫書信給外邦的信徒,他們與一切信主的猶太人接受相同的信心;這信心是毫無缺欠的。所有蒙神恩典拯救的人,不管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是男是女,奴隸或自由人,在神麵前都一同得接納。 信心是指當他們信奉基督信仰時所接受的一切。他進一步解釋,這信心是因我們的神和救主耶穌基督之義而有的。他的意思是,神是公義的,將這信心同樣地賜給一切相信主耶穌的人。基督的受死、埋葬、複活,預備了一個公義的基礎,讓神可以因著信向罪人施恩。罪價已還清,現在神可以稱一切相信他兒子的罪人為義了。 我們的神和救主耶穌基督這稱謂,表明主耶穌絕對的神性,這在新約聖經中屢見不鮮。如果他根本不是神,那麽這些話就毫無意義了。 一2 彼得為讀者作了個高超的禱告,就是願恩惠、平安,因他們認識神和我們主耶穌,多多的加給他們。他希望他們能夠在每一日的生活中,因著神堅固和賜能力的恩惠(恩典),可以得著這認識。他希望他們的心,能蒙神那超乎一切理解的平安所保守。然而,他所冀盼的不是他們一點一點地得著!他希望這些恩典能多多的加給他們,而不是一點一點地賜與。 這些恩典如何能多多的加增呢?就是透過認識神和我們主耶穌。我們認識神愈深,就愈能夠經曆恩惠、平安。住在至高者的隱密處,遠勝於偶爾朝見神。能體會神恩惠、平安之奧秘的,是住在神聖所中的人,而不是住在外圍的人。 貳.呼召信徒培養堅強的基督徒品格(一3~21) 一3 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對這段經文產生莫大的興趣,因為經文告訴我們可以怎樣保守自己在今生不致跌倒,並確保能凱旋地進入永生。 首先,彼得向我們保證,神已經將一切所需的賜下,好叫我們能過聖潔的生活。這賜予是他權能的明證: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他的能力首先把我們拯救過來;自此,他的神能也不斷使我們有能力過聖潔的生活。這裏的次序是──先是生命,繼而是虔敬的事。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拯救罪人脫離罪的懲罰和權勢,叫人不致滅亡,不再被玷汙。 所謂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包括基督那大祭司的工作、聖靈的工作、天使代表我們所行的事奉、我們信主時所得到的新生命,以及神的道的指引。 過聖潔生活的能力,來自認識那……召我們的主。神的神能是聖潔的源頭,認識他就是得聖潔的途徑。認識他就是永生(約一七3);而在認識他上成長,就是在聖潔上成長。我們愈認識他,就會跟他愈相似。 一個彼得經常提起的主題,就是關於我們的呼召。他提醒我們:(1)我們乃是蒙呼召離開黑暗,進入他的奇妙光明中(彼前二9);(2)我們是蒙召跟從基督受苦的腳蹤(彼前二21);(3)我們是蒙召以祝福回敬辱罵(彼前三9);(4)我們蒙召進入他永遠的榮耀裏(彼前五10);(5)我們是蒙他的榮耀和美德所召(彼後一3)。最後一點的意思,是指他藉著向我們揭示自己的榮美來召我們。大數的掃羅是在往大馬色的路上看見神的榮耀而蒙召的。一位較後期的門徒作見證說:“我瞻仰他的臉,其後我便對一切與他不相似的事物失去興趣。”他是蒙他的榮耀和卓越的美德所呼召。 一4 神透過自己的大能,賜給我們叫我們能過聖潔生活的“一切……的事”,包括他聖言中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據估計,聖經中最少有三萬個應許。本仁約翰曾說:“生命的路途上委實撒滿了神的應許,以致我們每走一步都踏在神的應許上。” 彼得在他的兩封書信中提到七種寶貴的東西,最後一種就是神的應許。我們的信心比金子更寶貴(彼前一7)。基督所流的血是寶貴的(彼前一19)。基督這活石,在神的眼中是寶貴的(彼前二4)。基督作為房角石,也是寶貴的(彼前二6)。對一切相信的人來說,他是寶貴的(彼前二7)。那不會毀壞的裝飾,就是溫柔安靜的心,在神眼中是極寶貴的(彼前三4)。最後,神的應許是寶貴的(彼後一4)。 讓我們來想一想那些關乎聖潔生活的應許:(1)脫離罪的轄製(羅六14);(2)夠用的恩典(林後一二9);(3)遵行命令的能力(腓四13);(4)勝過魔鬼(雅四7);(5)受試探時有出路(林前一○13);(6)隻要認罪就可得赦免(約壹一9)──而且,罪孽不會被記念(耶三一34);(7)我們求告神就蒙搭救(詩五○15)。 難怪彼得說神的應許是又寶貴又極大的了!這些應許能夠令信徒脫離世上從情欲來的敗壞。我們抵擋試探所需的一切,神已應許要完全賜給我們了。當強烈的欲望襲來,我們可以按應許向神求助。這些應許使我們能脫離世上的敗壞──在性方麵的罪、醉酒、汙穢、苦惱、背信和爭競。 積極的一方麵就是,憑著這些應許,我們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基本上,在我們信主的時候,這就成為了事實。然後,當我們在生活中實際地享受神的應許時,我們便愈來愈與神相似。例如,他應許說我們愈多想他,就與他愈相似(林後三18)。隻要我們研讀聖經,從聖經的啟示下研讀認識基督,並學效跟隨他,我們便使這應許成為事實。在這過程中,聖靈模造我們有他的樣式,叫我們榮上加榮。 一5 第3至4節顯示,過聖潔生活所需的一切,神早已賜給我們了。他既已這樣做,我們便必須努力培養運用。神不會勉強我們,或單方麵地使我們成為聖潔。我們必須渴望並立誌成聖,並且克己不懈。 論到基督徒的品格時,彼得認為信心是必然已有的。畢竟,他的對象是基督徒,是那些已經因對主耶穌投以信心而得救的人。因此,他並沒有叫他們要培養信心;他假定他們都已經擁有信心。 所需要的,是在這信心上再加七種聖潔的要素,並不是逐一加上去,而是在每一時刻都全麵地表現這些美德。 奧爾信的父親過去常用以下的演繹方式,將這段經文念給他的兒子們聽: 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大衛的勇毅;有了大衛的勇毅,又要加上所羅門的知識;有了所羅門的知識,又要加上約伯的忍耐;有了約伯的忍耐,又要加上但以理的虔敬;有了但以理的虔敬,又要加上約拿單愛弟兄的心;有了約拿單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約翰的愛心。 藍斯基則這樣說: 這七種德行,是用來與假先知(二1)及他們的假信仰生活作對照的。他們所有的不是德行而是恥辱;不是知識而是魯莽無知;不是節製而是放蕩淫亂;不是在善事上忍耐而是在惡事上堅持;不是虔敬而是不虔;不是愛弟兄的而是憎恨神的兒女;不是真正的愛心而是令人心寒的冷漠。 第一種品格是德行。這可以是指虔誠的行為,生活上的善行,或高尚的道德操守;然而,這一切似乎都給其後的“虔敬”所涵蓋了。這裏所說的德行,也可以指在敵對的世人麵前表現屬靈的勇氣,堅守公義正直的力量。 在這裏,我們想到殉道者的勇氣。大主教克藍麥被勒令簽署放棄信仰聲明,否則便會被燒死。起初他拒絕簽署,然而在巨大的壓力下,他用右手簽署了放棄信仰聲明。後來,他知道自己做錯了,於是便叫負責行刑的人把火點起來。應他的要求,他的雙手並沒有給綁起來。於是他將他的右手伸入火焰之中,並說:“這就是簽了名的手,因此應先受刑罰。這隻手犯了罪!滅亡吧,卑賤的右手!” 有了勇氣,必須加上知識,尤其是對屬靈真理的知識。這裏所強調的,是研讀神的話和行其中律例典章的重要。 藉著聖經更認識耶穌, 與我主靈裏相通。 一言一字都聞主聲, 每句每行我承認。 ~侯麗莎 透過對聖經教導的體驗,我們就能夠建立一套歐德曼所說的“實踐基督信仰內容的技巧”。 一6 神呼召每一個基督徒過有節製的生活。有人將節製形容為在聖靈的策動下,用意誌去控製的能力。我們在禱告、讀經、時間運用、控製肉體,以及奉獻自己等各方麵,都必須要有紀律。 保羅是實踐節製的人。“所以我奔跑,不象無定向的;我鬥拳,不象打空氣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九26,27) 傑出的鳥類學家奧杜邦為了要更認識世上各種雀鳥,不惜長時間處於令人難受的環境中。李羅伯這樣形容他: 當與工作的成果相比時,身體上的難受在他眼中完全算不得什麽。他會在黑暗及煙霧中,動也不動地蹲伏上不知多少時間;隻要能夠對某一種雀鳥有多一點認識,那麽多個星期的苦候,對他來說是完全值得的。他會站在水深及頸的死水中,屏息靜氣地等候;而在他不動聲息地守候之時,有無數的毒蛇和鱷魚在他麵前遊來遊去。 他喜形於色地說:“這當然不好受。但那又何妨呢?我已清楚看見那雀鳥的一動一靜了!”為了取得資料繪下雀鳥圖片,他是什麽也在所不計的。 由於有別人作榜樣,由於這個快將滅亡的世界有刻不容緩的需要,由於有失見證的危險,我們應自我克製,以致能將最好的獻給基督。 有了節製便應該加上忍耐,即是在逼迫與逆境中堅持恒忍。我們不可忘記,基督徒的人生就是一個挑戰,我們必須鍥而不舍。隻在開始之時一鼓作氣是不足夠的;不管有多困難,我們都必須堅持到底。有人以為相信基督,就會不斷經曆身處顛峰的興奮;這是不切實際的。基督徒需要麵對日複一日的例行公事,不足掛齒的雜務,差強人意的處境,刻骨銘心的憂傷,以及無可補救的失敗。忍耐就是當一切都似乎對我們不利時,仍然撐持下去,奮勇向前。 下一種美德就是虔敬。我們的生命應當效法神,在實際的生活上表現出聖潔來。我們的品行應有超凡脫俗的素質,令人能察覺到我們確是天父的兒女;作為神家裏的人,我們應該都有著神的形象。保羅提醒我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前四8) 一7 愛弟兄的心使世人認出我們是基督的門徒:“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一三35) 愛弟兄的心帶來愛所有人的心。這基本上並非情感方麵的事,而是意誌方麵的事。這並不是我們要去經曆情感上的亢奮,而是我們要去遵守的誡命。從新約聖經的角度看,愛是超自然的。非信徒根本不能夠按神的吩咐去愛別人,因為他沒有神的生命。隻有神的生命才足以使一個人去愛他的仇敵,並會為處決他的人祝禱。愛的表現,在於付出。例如:“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約三16)“……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舍己。”(弗五25)我們可以為別人付出時間、才幹、財寶和生命,以表示我們的愛。 麥艾特是五名在厄瓜多爾被奧卡印第安人殺死的青年宣教士之一、麥庫裏是他的父親。一天晚上,當我們跪下來一起禱告時,他這樣說:“主啊,讓我可以活下去,親眼看見那些殺害我孩子的人信主,讓我可以擁抱他們,告訴他們我愛他們,因為他們愛我的基督。”當你能夠這樣為那些殺害你的親生兒子的人禱告,你所擁有的就是基督徒的愛。 這七種美德,圓滿地包涵了基督徒應有的品格。 一8 在作門徒的道路上,信徒不可能停留在原有位置,因為不進則退。前進的可以得著力量,得蒙保守;後退的會遇上危險,遭遇失敗。 沒有堅持在基督徒品格上追求長進發展,就會引致閑懶、不結果子、眼瞎、短視和善忘。 閑懶——與神有相交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果效的生命。在聖靈的引導下,信徒會放下沒有益處的活動,確保生命收到最大的益處。否則,我們就隻是在打空拳,徒勞無功。 不結果子——縱使對我們主耶穌基督有很多的認識,但仍可能在這認識上不結果子。知而不行,必然的結果就是閑懶無用。死海之所以是死海,正是因為隻有匯入而沒有流出;在屬靈的範疇裏,這樣的情況也扼殺了結果子的能力。 一9 短視——有些程度上的視力受損,可被稱為眼瞎。這裏特別提到眼瞎的一種,就是短視;短視的人隻為眼前而活,並不顧念將來。他隻專注於物質的事,卻忽略了屬靈的事。 眼瞎——沒有第5至7節所說七種特質的人,都是眼瞎的。他看不見在生命中什麽是主要的,不懂得分辨什麽是有真正屬靈價值的,隻活在漆黑一片的世界裏。 善忘——最後,缺少那七種德行的人,是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他已蒙救贖這一事實,對他已失去了影響力。他又回到曾被救贖離開的境地去。神以自己的兒子來為他贖罪,現在他卻視這些罪為兒戲等閑。 一10 因此,彼得勸勉他的讀者,要對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這是神救贖計劃的兩方麵。揀選是指他對人個別地揀選,那是帶權能和永恒的揀選,使這些人成為屬乎他自己的。恩召是指他在特定的時空采取行動,實踐他的揀選。在神創造世界之先,我們已蒙揀選;在我們信主之時,我們是蒙了恩召。在時間次序上來說,是先有揀選,然後才有恩召。但從我們的經驗上看,我們是先認識他的恩召,然後才知道原來基督早在永恒之初揀選了我們。 我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本身已是堅定不移的了;神永恒的計劃是不會打折扣的。然而,我們卻可以透過更多效法我們的主,使這恩召和揀選得到確定。藉著結出聖靈的果子,我們可以無可置疑地證明自己確實是屬乎他的。聖潔的生活,證明我們確實是蒙恩得救的人。 致力過聖潔的生活,可以保守自己不至於失腳。當然,我們永不會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基督所作成的工,已經將我們從這境況中拯救出來。這裏所指的,是陷在罪惡、羞恥和無用之中。如果我們沒有在神的事上長進,便會陷在危險之中,生命有受嚴重損害之虞。但如果我們保守自己在聖靈中行,我們便不會失去服侍主的資格。神保守一切為主奮力向前的基督徒。屬靈上的閑懶與眼瞎,是危險之所在。 一11 在靈裏不斷長進的,不但得享安全,還蒙應許得以豐豐富富的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彼得在這裏所討論的,不是我們能否進入神的國,而是如何進去。得以進入神天上的國的唯一憑據,是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然而,有部分信徒會以更豐盛的姿態進入這天上的國。信徒各自所得的獎賞,會有程度上的差別。根據這裏所說,所得的獎賞會視乎信徒效法救主的程度而定。 一12 當彼得想到這些事在今生和永恒的意義時,他便決意要不斷提醒信徒關乎培養基督徒品格的重要。縱使信徒在這方麵已有所認識,他們仍需常常接受提醒。我們也一樣。雖然我們在已有的真道上堅固,但總會有注意力被分散或忘懷的時候。故此,我們有必要經常重提這真理。 一13 彼得不單希望,並且認為有責任趁他還在世的時候,透過不斷的提醒來激發聖徒。他既快將辭世,便感到是時候喚醒信徒以免他們在靈裏昏睡了。 一14 主已經指示彼得他將離世,也已說明了離世的方式(約二一18,19)。這已是多年以前的事了。這位年邁的使徒知道,隨著事情的發展,他是快將離世的了。這使他更堅決地認定,要用他尚餘的時間,關心神子民在屬靈方麵的福祉。 他形容自己的死亡為放下在世上的居所,或脫離身體或帳棚。四處周遊的人,以帳棚為臨時居所;同樣地,我們的身體就是我們在世上寄居時的居所。當我們死亡時,這帳棚便要拆掉。在被提時,信徒身體要複活並改變。聖經將這永恒和榮耀的身體形容為房屋(林後五1)。 雖然彼得獲指示他快將離世,但這並不否定基督快將回來接他的聖徒的真理。真正屬神的教會,一直以來都準備基督會隨時回來。彼得從主得了特別的啟示,才知道當主再來時,他已經不在人世了。 一15 彼得不但決意要提醒聖徒靈命長進的重要,自己也采取行動,將這些提醒筆錄下來,使後世可以時常記念。信徒可以憑著他所寫下來的,隨時提醒自己。結果,彼得的書信成為男女信徒靈程上的亮光,迄今已近二十世紀;這果效還要持續下去,直到救主再來。此外,根據可靠的古老傳說,馬可又將他屬靈的師傅使徒彼得的親眼見證筆錄下來,這樣就寫成馬可福音。 文字工作的重要性於此清晰可見。文字記錄可以傳之久遠。透過文字記錄,一個人縱使已經化為黃土,他的工作仍然產生果效。 彼得在原文裏用來談到他去世的字,演變而成今日英文的exodus(大批地離開)一字。路加福音九章31節形容基督離世,所用的也是這個字。所以,死亡並非不再存在,而是離開某處,到別一處去。 這幾節經文對我們來說有特別的價值,因為經文揭示,對一個屬於神而又快將離世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麽事情。這幾樣和這些事共出現了四次,即第8、9、12和15節。站在永恒世界的邊境來看基督信仰,會發覺其中那些偉大而又基要的真理,確有無比的價值。 一16 本章結尾的幾節經文,論到基督在榮耀中再來的確實性。彼得首先辯明使徒的見證是確實的,繼而辯明預言必定成就。彼得在這裏好象把新舊兩約連係起來,並告訴他的讀者要掌握這合而為一的見證。 他強調,眾使徒的見證是根據事實而不是神話。他們從前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大能和他降臨的事告訴讀者時,並不是隨從乖巧捏造的虛言或神話。 他特別提到的事件,就是基督在山上變象一事。有三位使徒目睹這事,他們就是彼得、雅各和約翰。大能和降臨是表達“在大能中降臨”或“有能力的降臨”的文學手法。基督在山上變象,是他在大能中降臨,統管全地的預演。馬太對這事的記錄,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在馬太福音十六章28節,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裏的,有人在沒嚐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他的國裏。”緊接的經節記述了登山變象的事。在山上,彼得、雅各和約翰看見主耶穌的榮耀,即將來他在地上作王一千年時的榮耀。這三位使徒在他們有生之年看見了人子在他國裏降臨的榮耀。這樣,主在馬太福音十六章28節所說的話,在十七章1至8節已實現了。 彼得在這裏強調,使徒對登山變象的記述,並不是基於虛言(在希臘文中,這字解作神話)。這正是部分現代神學家用來攻擊聖經的字眼。他們建議應將聖經“非神話化”。布特曼提出新約聖經中有“神話虛構的成分”。洛浜孫則呼籲基督徒要承認聖經中有很多篇幅都含有神話的成分: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我們踏出了痛苦但果斷的一步,就是承認聖經中的確包含了“神話”,這是宗教真理的其中一種重要形式。除了極端的基要派之外,所有人都逐漸承認,創世記中關於創造及人類墮落的故事,隻是虛構的神話而不是曆史記載,目的是要表述關於人類和宇宙的最深真理;畢竟就因這目的,所以虛構是無可厚非的。事實上,如果要捍衛基督教的真理,就必須承認、強調這些故事並非曆史事實;這樣就可以避免人類學和宇宙哲學所提供的另類解釋的挑戰。沒有作出這樣分辨的人,是將自己置於赫胥黎及其一派的人股掌之中,任由魚肉。 為駁斥虛構神話的指控,彼得為登山變象提供了三個證據:親眼看見的見證;親耳聽見的見證;以及親身經曆的見證。 首先關於親眼看見方麵,使徒們親眼見過主的威榮。約翰作見證說:“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一14) 一17 然後是親耳聽見的見證。使徒們聽見神的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這個聽得見的、對主耶穌的推崇,從極大榮光之中臨到他;這極大榮光就是榮光閃耀的雲彩,稱為舍吉拿(Shekinah),標誌著神的同在。 一18 彼得在提到雅各、約翰和他自己的時候,強調當他們同主在聖山的時候,清楚聽見神的聲音。這是三個人一同作的見證,根據馬太福音十八章16節,這種見證是真實可靠的。 最後,彼得還加上親身經曆的見證。我們同他在聖山。這是真實生活上的事,所以是無可置疑的。 到底登山變象是在那個山上發生,我們並不知道。如果這山為人所知道,可能現在山上已建滿了神壇祠廟了。這山被稱為聖山,不是因為山本身是神聖的,而是因為神揀選這山作為神聖事件的場地。 一19 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舊約的先知早已預言,基督要在能力和極大的榮耀中降臨。登山變象時所發生的一切,確定了這些預言。使徒們所看見的,並沒有推翻舊約先知的預言,也沒有使預言更肯定,隻是證明預言都是真確的。在這裏,神讓使徒們有機會預先窺見基督將來國度的榮耀。 格連特對本節餘下部分的翻譯,有助我們了解經文的意思: “……你們心裏留意這預言(如同燈照在暗處,直等到天發亮,晨星出現的時候),才是好的。”留意格連特在這裏用了加插句的句式。按照他的翻譯,你們心裏應與留意連接。換句話說,我們應在心中加以留意。中文聖經和合本及很多其它的譯本作:直等到天發亮,晨星在你們心裏出現的時候;這譯法在釋經上構成實際的困難。 先知的預言就是照耀的燈。暗處就是這個世界。天發亮代表現今教會時代的結束(羅一三12)。晨星的出現,代表基督再來接他的聖徒。所以,這段經文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應常將先知的……預言放在麵前,心裏珍而重之,因為這些預言在這黑暗的世界中如同明燈照耀,直至這個時代結束,基督在雲彩中降臨,將等候他回來的子民接回天家。 一20 在本章的最後兩節,彼得強調聖經中的預言乃是源自神,並不是出於人意;這些預言是神的啟示。 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或作“沒有出於私意的”)。這句話引來各種各樣的詮釋。有一些是荒謬的,例如認為詮釋聖經是教會的專利,信徒個人不應研讀聖經! 另外有些解釋本身所說的或許是對的,卻並不是這段經文的意思。例如,沒有一節聖經可以單獨抽出來加以詮釋,而是必須按上文下理及其它經文來理解。 然而,彼得所針對的是預言的來源,不是神發出預言後人怎樣去解釋。他所指出的就是當先知坐下來寫預言的時候,並不是隨私意解說事件或將自己的結論記下來。換句話說,解說並不是指讀聖經的人如何解釋聖經的字句;而是指聖經的內容是怎樣得來的。楊庭道說: 因此,按正確的解釋來說,這節經文……堅稱聖經其實並不是源於人的。聖經的內容,是神的見解,並非人的見解。我們經常聽見有人說,某段經文代表了大衛的觀點,或是保羅或彼得的觀點。其實,嚴格說來,這些經文都並非人的觀點,而全都是神對事物的見解。沒有任何一段聖經預言是某人的個人見解,他們隻是在聖靈的感動下說話而已。 因此,將解說譯成“來源”是頗正確的,而從上文下理來看,相信這是更為適合的。 一21 本節確認在第20節所作的解釋。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正如有人說:“他們(聖經作者)並非將自己的見解編錄成文,經文也不是以人的幻想、洞察,或猜測而寫成的。” 事實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神運用我們不能完全明白的方法,指示這些人寫出每一個字,卻沒有減損這些作者的個人特色或風格。這是討論神默示的其中一節主要經文。今天多數人拒絕聖經權威,我們有必要堅持聖經是完全逐字的默示,是無謬誤的聖言。 所謂逐字默示,是指由四十多位作者所寫的聖言,全都是神呼氣而成的(參看林前二13)。神並不是隻提供一個大綱或一些基本觀念,然後讓作者隨意成文。他們所寫的一字一句,都是來自聖靈的。 所謂完全默示,就是指整本聖經,由創世記至啟示錄,全都是來自神的,都是神的話語(參看提後三16)。至於無謬誤的意思,是指神話語的整體,其原文無論在義理方麵,或是在曆史、科學、事件發生的年代次序,以及其它各方麵,都是完全沒有謬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