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月14日 哥林多後書第四章

(2011-02-14 04:24:09) 下一個

哥林多後書第四章

4:1 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分,就不喪膽,
4:2 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不謬講 神的道理,隻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 神麵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
4:3 如果我們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
4:4 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 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 神的像。
4:5 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仆人。
4:6 那吩咐光從黑暗裏照出來的 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裏,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麵上。
4:7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 神,不是出於我們。
4:8 我們四麵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
4:9 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
4:10 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
4:11 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
4:12 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
4:13 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
4:14 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穌複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複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他麵前。
4:15 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 神。
4:16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4:17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4:18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六.清楚地傳講福音的責任(四1~6)

  四1 在第四章頭六節裏,保羅強調基督的每一個仆人都有神聖的責任去將福音信息表明出來。我們不應用帕子蒙著福音,不應把任何東西隱藏或神秘化。所有信息必須清楚、忠實和真誠。

  保羅一直談到神怎樣奇妙地使他成為新約的仆人。他現在從這一點開始討論這思想線。既知道基督徒職分有極大的尊嚴,象保羅這樣的人就不會喪膽。當然在基督徒的事奉裏,有許多叫人失望沮喪的事情,但主在每一次有需要時,總會給予憐憫和恩惠。因此,無論什麽事情叫人多麽沮喪,鼓勵往往比沮喪更大。

  保羅不喪膽。麵對一些似乎不能超越的障礙,保羅不會懦弱退縮,而是勇敢地麵對。

  四2 費廉思的意譯給本節加上了色彩:“我們不會說把戲,不會行詭詐,不會不誠實地竄改神的話。我們將真理表明,好在神麵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

  無疑保羅又再想起那些滲入了哥林多教會的假師傅。他們的方法常與邪惡的勢力相同,就是無恥地誘人犯罪,狡猾地欺瞞真理,使用詭辯,和在神的話語中攙假。至於不謬講神的道理,保羅無疑是指這些人最喜愛的遊戲――意圖把律法和恩典混淆。

  使徒保羅所用的方法很不相同。聖經說他隻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神麵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將真理表明出來可以有兩種形式。用坦白、可了解的態度直述真理,就是將真理表明出來。我們若在生活上,在別人麵前活出真理,讓他們從我們身上了解真理,這也是在表明真理。保羅同時用了這兩種方法。他傳講福音,他在自己的生活上也順從福音。他這樣做,便在神麵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

  四3 使徒保羅一直在說他極關心如何把神的真理向人表明。他既教導人,自己也去實行。對一些人來說,福音若是蒙蔽的,那肯定不是神的錯,而保羅也希望不是他的錯。然而,他知道在他寫這信時,也有人不能了解真理。他們是誰?就是那些滅亡的人。他們為何這樣受到蒙蔽?答案可見於下一節。

  四4 撒但是那罪犯。他在這裏被稱為這世界的神。他用帕子把不信者的心眼蒙蔽了。他使他們長久留在黑暗中,免得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使他們得救。

  在我們的宇宙中,太陽長遠是照耀著的。我們並非常常見到陽光,因為太陽和我們之間有東西在阻隔著。福音的光常是照耀著的。神常常設法照耀人的心。可是撒但將很多不同的障礙放在不信者與神之間。那可能是驕傲、反叛、自義、或許多林林總總的事情。這些事情都防礙福音的光照耀人心。撒但就是不希望人得救。

  這福音與基督的榮耀有關。保羅在這裏向信徒表明的並不是那位拿撒勒的木匠。那不隻是兩手伸開,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而是受死、埋葬、複活,現今在天上神右邊的主耶穌基督。他是信徒相信的對象――天上榮耀的神子。

  四5 在本節中,我們看見傳道者最壞的和最好的講題。最壞的講題是自己,而最好的講題是主耶穌基督。

  顯然猶太派基督徒慣於傳講他們自己。保羅遠離這一群人。他不會費時在這樣沒有價值的講題上。他的主題是基督耶穌為主。他努力把人帶到一個地方,在那裏他們願意向耶穌基督跪拜,並且向他表敬意,以他為他們生命的主。

  使徒保羅介紹他自己和同伴是因耶穌作你們的仆人的。這樣,他們有效地把自己和同工隱藏在背景裏。他們隻是仆人,準備以任何方法把人帶到主耶穌麵前。

  四6 保羅在本節把罪人的悔改與創世時照耀的光作一比較。

  起初神吩咐光從黑暗裏照出來。他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一3)。

  這裏保羅是說那起初吩咐光從黑暗裏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裏。那是多麽美妙。起初創世時,神吩咐光照出來。在新的創造裏,神自己卻親自照在我們心裏。這是何等與人靠近!

  創世記第一章前部分描繪創世時的圖畫。神起初創造的人是無罪的。可是罪進入了世界,並帶來了黑暗。

  福音被傳講時,神的靈運行在人心裏,正如他起初創世時運行在淵麵上。

  然後,神光照這人的心,讓他看見他是一個有罪的人,他需要一位救主。“創世記中物質世界的創造以光開始,屬靈的創造也一樣。神藉聖靈“光照我們的心”,屬靈生命便開始了。”(選錄)

  本節繼續解釋為何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裏,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麵上。這句似乎顯出神的目的隻是讓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達秘的新譯本建議一個有意思的改變:“使神的榮耀顯在耶穌基督麵上的知識光照出來。”換句話說,神光照我們的心並非單為給我們知識,而是藉著我們這些知識能光照別人。“我們並不是祝福的終點,而是賜福的媒介。”(選錄)

  這說法的例證可見於保羅自己的生命。在往大馬色的路上,神光照在他心中。他知道他所恨惡的那位,以及他以為已葬在猶太墓中的那位,是那榮耀的主。從那時起,他便往各處傳揚那知識之光,就是認識那顯在耶穌基督麵上的神的榮耀的光。

七.有屬天指望的瓦器(四7~18)

  四7 論述了講明福音信息的責任後,使徒保羅在此想到受托傳揚這奇妙福音的人。經文中的寶貝是指榮耀的福音信息。另一方麵,瓦器是指人脆弱的身體。兩者有著極大的對照。福音象一顆美鑽,每一個角度都閃爍著光芒。細想這樣一顆美鑽竟然交托給如此脆弱易碎的瓦器!

  破爛瓦器,其貌不美
  內藏珍寶,誰能想到?
  屬天寶藏,綻發光芒――
  地上聖徒,彰顯基督!

  脆弱器皿,載著珍寶,
  曆代以來,眾所期待,
  慷慨之手,賜下豐盛,
  神的厚禮,獨生愛子!

  地上聖徒,倒空謙卑,
  不受注意,不被知道,
  作神器皿,聖潔器皿,
  充滿基督,唯獨基督!

  勿讓泥土,遮蓋榮耀,
  勿讓自我,防礙光照,
  傳講基督,奇妙故事
  軟弱瓦器,充滿主榮耀!

  ~伯芬


  神為何把這寶貝放在瓦器裏?答案是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神不希望人使用人類的方法,而是用他自己偉大的能力。因此他刻意把福音信息交托給軟弱,並且常是不標致的人。所有讚美和榮耀必須歸給創造主而不是受造物。

  心裏暗自喜樂,
  主所托付任務,過於我所能作,
  如此一來,若做得好,
  讚美歸神,不歸於人。

  ~曉頓


  朱偉慈說:“若瓦器奪去寶貝的榮耀,首飾盒比其上的珠寶更引人注目,那必定是出了岔子。若圖畫比畫框次要,若宴會中的器皿取代了食物,那便是一個錯誤的用意。若“優越的能力”是出自我們,而不是出於神,我們的基督徒事奉便有危險。這等超卓是短暫的,如草一樣瞬間便枯毀,被遺忘。”

  保羅寫本節的時候,顯然正想著士師記第七章的事件。士師記記載基甸的軍隊隻帶備號角、空瓶和瓶內藏著的火把。軍隊見了暗號,便要吹角,並打破手中的瓶。瓶子打破後,火把的光便照亮,嚇倒敵人。敵人以為基甸有一大隊軍隊,而不是隻有三百人。保羅要指出的是,正如在基甸的事件裏,惟有軍隊把瓶子打破,光才會照耀出來;在福音來說,道理也一樣。隻有當這人的工具被打破,服從主,福音才得以透過我們照得光亮。

  四8 使徒保羅隨即解釋說,由於珍寶放在瓦器裏,看來好象是打敗了,但另一方麵卻是永恒的勝利。外表看來脆弱的,但實際上卻有不能比擬的力量。他說我們四麵受敵,卻不被困住,意思是他長期受到敵人和困難的厄製,但卻不完全受阻,仍可自由傳講信息。

  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保羅從人的觀點看,常不能知道他所遇到的困難可有什麽解決方法,然而主從不讓他失望。保羅從來不朝著沒有出路的死胡同走。

  四9 遭遇逼迫,卻不被丟棄。有時,他感到敵人已在門外,但主從不丟棄他,使他落在敵人手中。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意思是保羅多次被打至重傷,但主總是把他扶起,並帶著榮耀的福音信息離去。

  《聖經新釋》把第8節和本節改寫為:“被包圍,但不至寸步難行;不知如何是好,但不至完全絕望;遭人迫害,但沒有為神所丟棄;常常跌倒,但從沒有給打敗。”

  我們也許感到疑惑,主為何容許他的仆人遭遇這樣的試驗和試煉。我們會認為主若使保羅事事順利,他會服事得更好。但這段經文所說的卻相反。按著他奇妙的智慧,他認為讓仆人受疾病、痛苦、患難、逼迫、困難、危難之苦,是合宜的。這一切都為要打破瓶子,讓福音的光照耀得更明亮。

  四10 神仆人的生命常帶著死。就象主耶穌活在世上時,常遭遇患難和逼迫,因此那些跟隨他腳蹤的人,也會受到相同的待遇。但那並不表示戰敗。那是得勝的道路。我們每天受死,別人便得蒙賜福。

  惟有這樣,耶穌的生命才能在我們身上彰顯。耶穌的生並不單指他在世上作為人的生命,也指他現今在天上作為高升之神子的生命。基督的肉身今天不再在世上,世人怎可看到基督的生命呢?答案是當我們基督徒在事奉中受苦,基督的生命就得以顯明在我們身上。

  四11 這個從死得生的觀念在本節中延續。這是我們得以存在的最深奧的原則。我們所吃的肉類是因有牲畜之死,而我們賴此肉得以存活。在屬靈的範圍裏也一樣。“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籽。”教會愈受逼迫、患難、擊打、追捕,基督信仰就愈得以廣傳。

  然而,我們很難接受這現實。當神的仆人受迫害,我們一般會看這等事情為悲劇。實際上,那是神正常的處理手法,而不是一件例外的事件。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是神所用的方法,為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

  四12 保羅在此概括他上述的言論,提醒哥林多信徒,他們得以生,是因為他長期受苦害。保羅為了能帶著福音到哥林多去,要忍受難以言喻的困難。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他們信靠了主耶穌,並得著永恒的生命。保羅肉身受苦和蒙受損失,對其它人來說卻是屬靈的得著。羅伯遜說:“他的死,是叫那些他所服侍的人得益處。”

  每當患病,我們總會向主呼求,求他把我們從病痛中救拔出來,好能事奉他。也許我們有時應為生命中的患難,並為疾病中的榮耀感謝神,因為在那時基督的能力要臨到我們的身上。

  四13 使徒保羅一直談到我們這個受托傳福音的器皿是軟弱易碎的。那麽,他的態度是怎樣的?他是否受挫、失望、沮喪?答案是“不”。信心使他能繼續傳揚福音,因為他知道在困苦的背後有難以言喻的榮耀。

  在詩篇一百一十六篇10節,詩人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詩人信靠主,因此他所說的是出自他那深藏心底的信。保羅說他也是如此。他上述的講論是出自與詩人相同的信心的靈。保羅說:“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

  保羅所遭遇的患難和逼迫沒有使他閉囗。那裏有真誠的信心,那裏就有信心的表達。信心怎能沉默不語?

  你若信靠基督,必須傳講他名;縱要降卑如塵,你若愛他,傳吧。

  你若相信耶穌,你若接受救主,惟恐聖靈擔憂,莫遲疑,傳吧。


  四14 我們若感到奇怪,保羅為何當遭遇危險,甚至性命堪虞,信心也不動搖。答案就在本節。這是他能無懼地傳講基督信息的秘竅。他知道生存並不是一切。他知道所有信徒都有複活的確據。那叫主耶穌複活的神,也必叫使徒保羅與耶穌一同複活,並且叫他與哥林多信徒一同站在神麵前。

  四15 既深信自己必然複活,使徒保羅便願意忍受各種困難。他知道這等受苦有雙重的結果。受苦使哥林多信徒多得恩惠,因而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神。這兩個動機激勵保羅放膽說話和行事。他關心的是神的榮耀和信徒蒙賜福。

  保羅知道他受苦愈多,神的恩惠就更豐富地賜給別人。得救的人愈多,向神獻上的感謝就更多。感謝愈多,神所得的榮耀也愈多。

  《當代聖經》的意譯似乎捕捉到本節的神髓:“我們所遭受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們,好使更多的人蒙恩,又獻上感謝,感謝愈加增,歸與上帝的榮耀也就愈多了。”

  四16 保羅在上文解釋他為何願意忍受各種痛苦和危險,原因就是他麵前有複活的盼望。所以他不喪膽。雖然一方麵肉體不斷衰壞,但另一方麵靈裏卻不斷更新,使他能在各種逆境中繼續下去。

  外體的毀壞已毋須加以解釋或說明。這情況在我們身體上是明顯的!而保羅在此感到喜樂,是因為神每天為他的事奉加添力量。因此,正如意大利雕刻家米開蘭基羅所說:“大理石愈虧損,雕像就愈顯出美態。”

  艾朗賽解釋說:“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的身體每七年便經曆一次完全的改變……然而,我們仍自覺是同一個人。我們的個性年複一年,並不會改變,那將要來的更大的改變也一樣。這生命好象那尚在幼蟲階段的蝴蝶一樣。”

  四17 讀過使徒保羅所忍受那可怕的苦難之後,我們也許不能理解,為何保羅稱這為至輕的苦楚。從某個意義來說,這些苦楚並不輕,相反是痛苦和殘酷的。

  解釋就是這在於保羅所作的比較。這些苦難本身可能是沉重的,但與麵前那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比較時,就是至暫至輕的。此外,這至輕的苦楚也是至暫的,而榮耀卻是永遠的。我們從現世的苦楚所學到的功課,會為那將要來的世代帶來豐碩的果實。

  莫爾赫觀察到:“我們在世時有一點喜樂進入我們的心,到那時我們卻要進入喜樂裏去。在這裏隻是三數點滴,在那裏卻是大海汪洋。”

  正如馬爾舒指出,本節中有一個金字塔,它不但不會叫爬山者感到疲累,反會為他的靈帶來難以言喻的安息和舒泰。

  榮耀重的榮耀永遠重的榮耀永遠極重的榮耀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四18 本節中的見不單是指肉眼所見,更指人視某一件事為重要的觀念。至於那所見的事,並不是人存在的目標。此處說所見的事主要指保羅所麵對的困難、試煉和痛苦。這些隻是保羅事工中偶發的事;而保羅的大目標是那不見的,可能包括基督的榮耀,信徒所蒙的祝福,和基督忠心的仆人在基督台前要接受的獎賞。

  朱偉慈評論說:“第一種看見是視力,第二種看見是洞察力。第一種視力是屬血氣的,第二種視力是屬靈的。第一種辨識所需要的是智力,第二種辨識所需要的是信心……在新舊約聖經中,視力與洞察力的對比不斷出現在我們麵前。聖經各處都教導我們要認識前者的貧弱與缺乏,以及後者的豐富和寬廣。”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