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穀的詩篇
哈巴穀書三章一至十九節
1先知哈巴穀的禱告,調用流離歌。
2耶和華阿,我聽見你的名聲就懼怕。耶和華阿,求你在這些年間複興你的作為,
在這些年間顯明出來;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
3上帝從提幔而來,聖者從巴蘭山臨到。拉細 他的榮光遮蔽諸天,頌讚充滿大地。
4他的輝煌如同日光;從他手裏射出光線,在其中藏著他的能力。
5在他前麵有瘟疫流行;在他腳下有熱症發出。
6他站立,量了大地。觀看,趕散萬民。
永久的山崩裂;長存的嶺塌陷;他的作為與古時一樣。
7我見古珊的帳棚遭難,米甸的幔子戰兢。
8耶和華阿,你乘在馬上,坐在得勝的車上,
豈是不喜悅江河,向江河發怒氣,向洋海發憤恨麽?
9你的弓全然顯露,向眾支派所起的誓,都是可信的。拉你以江河分開大地。
10山嶺見你,無不戰懼。大水泛濫過去,深淵發聲,洶湧翻騰。
11因你的箭射出發光,你的槍閃出光耀,日月都在本宮停住。
12你發憤恨通行大地,發怒氣責打列國,如同打糧。
13你出來要拯救你的百姓,拯救你的受膏者,
打破惡人家長的頭,露出他的腳,直到頸項。拉細
14你用敵人的戈矛刺透他戰士的頭;他們來如旋風,
要將我們分散。他們所喜愛的,是暗中吞吃貧民。
15你乘馬踐踏紅海,就是踐踏洶湧的大水。
16我聽見耶和華的聲音,身體戰兢,嘴唇發顫,骨中朽爛。
我在所立之處戰兢。我隻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
17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
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
18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
19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
這歌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
哈巴穀書以一篇禱文作結束(1節;禱告一詞譯作詩篇更近原意,因為它使用了好像詩篇那樣的標題)。這一段很像聖經中的詩篇。它以一個詩的標題開始(三1),結束部分也有一些音樂安排的指示(三19下半最後一句)。“細拉”這個詞在本章中用過三次(見小字體);雖然不能肯定它的意思,但它的存在,指出這些詩歌是用在聖殿的公共崇拜中。
詩歌的內容包含著許多類似其他希伯來詩的特點,這些詩有些遠比哈巴穀的時代為早。這篇詩歌引出古老希伯來信心的傳統,表達了著者所看到的上帝榮耀的異象。關於這一段是否哈巴穀所寫,曾有些爭議,而依證據來看,肯定的結論是難於達成的。但是很可能我們可以將這首詩解釋為真正是這位先知所寫的文章。作為在聖殿中事奉的專職先知,聖殿中的詩歌必然從他而來。但是這首詩更適合於編在先知書中;而不放在詩篇中,是因為它的內容大致上使它更適合在以色列的敬拜中使用;而且它與哈巴穀在前麵兩章中論及對上帝的特殊經曆也有更密切的聯係。
先知在回應向上帝所提出的問題時,曾被吩咐要等候一個異象並在當它來到時把它記錄下來(二2—3)。在這首詩中,我們沒有找到太多關於回應這個異象的詩詞。這個異象清楚地取用一種神聖顯現(theophany)形式,而這首詩記載了上帝的顯現,以活潑的詩句,描寫上帝存在於自然界和各國中的果效。
這對神聖顯現的描述,充滿對上帝從前為他子民而出現的回憶。這首詩的基本內容(3—15節)暗喻希伯來人在出埃及時與上帝一起的經曆,也涉及在西乃山,和在曠野流浪時期的經曆。在那些古時的日子裏,上帝曾與他的百姓同在;自然界的力量曾與上帝聯盟,把所有反對選民的人的力量都廢除掉。上帝曾為拯救他的百姓而行動過(14節),打敗所有他們的敵人。但對引述過去不單是要在回憶中記念,也要藉此對將來有所期望;上帝所已經作過的,他必再照樣作。這樣,我們開始覺察到這篇突出的詩,不僅是作為這卷書的結束,而且是帶到其高峰。
(一)以色列必將蒙拯救。上帝的異象增強了聽眾的信心,相信以色列將要再次像過往那樣得蒙拯救。早些年代,上帝曾經常常從困難和敵人手中拯救他的百姓;哈巴穀祈求在他的時間,“在這些年間”(2節),讓古時那種拯救變成現在的事實。而這個在開始時的禱告,在這首詩結束時轉變成信心:“我隻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16節)促使禱告轉變成信心的,就是所看見的異象。上帝在過去所行的,也是他現在要再一次要做的。
當信心下沉和異象稀少時,我們便開始看到先知所見到的異象的效力。哈巴穀和他的同胞生活在“這些年間”,在灰色平淡的時代中,看起來決不會有上帝輝煌行動的點綴。“這些年間”好像常常是以沒有上帝同在為特徵的時代。信心被懷舊所取代,希望變成絕望。但是在先知的經驗裏,那些失望無結果的年日,將藉著上帝拯救的異象轉變過來;這就是哈巴穀給予他自己那個時代,和以後曆世曆代的禮物。
(二)先知的問題獲解決。哈巴穀書開始的兩章,指出先知有些類似約伯。兩者都有一個關於生活和信心的基本問題,雖然他們的問題本質不同,但兩人都從上帝得到解答。而且歸根結柢,他們兩人都發現問題的解決,多數藉著異象,很少透過理性的解釋。約伯與上帝交往之前,領略到一種不尋常的與至高者麵對麵的經驗(伯卅八至四十一章)。哈巴穀雖然達到一定程度的智力上的理解,在特殊的屬靈經曆中向上帝陳訴;但是他與上帝之間關係的實際轉捩點,是他看見永生的上帝的結果。
哈巴穀書提供了關於我們遭遇問題中的經驗和神學兩方麵的一個圓滿的平衡。困難和疑惑不可避免地會臨到,而且無論它們來自那一方麵,它們都困擾我們的心思並向我們挑戰。拒絕向上帝提出問題是一種虛假的敬虔,因為那樣等於拒絕在試煉中操練我們的心思去解決這類問題。無論是約伯或者哈巴穀都沒有拒絕提出詢問,所以他們都在有限的程度上能夠解決他們理智上的矛盾。他們倆人也都提醒我們,這種重要的宗教經驗,就是與上帝相遇,遠超過內心的理智活動。宗教經曆不是一種進行理性查詢的活動,但質詢可以使它獲得補足,並且建立對上帝一定程度的信心,超過我們的心思在正常的情況下所能達到的。
(三)結論是喜樂。這本書以一個被經曆折磨著的人糾纏不休的問題為開始,最後以一種歡喜快樂的陳述作結(17—19節)。這種喜樂的表達在它的背景中是值得注意的;它不是被描寫為一種處境暢順的結果,而是當那些所有通常令人愉快的事情都失落時(17節),在這種情況下仍能喜樂。在灰心失望當中,在缺少各種上帝的賜福記號時,哈巴穀能夠喜樂,因為上帝“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19節)再一次,這是一種上帝的異象,這異象使先知能夠轉變他的環境,並且發出讚美的聲音。沒有異象,人民就沉溺;但是哈巴穀肯定確實有一個異象,人民因此可以繁榮昌盛。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