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8月13日 以西結書24章

(2010-08-13 03:50:42) 下一個

鏽鍋的比喻

以西結書廿四章一至十四節

    1第九年十月初十日,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2“人子阿!今日正是巴比倫王就近耶路撒冷的日子,你要將這日記下。3要向這悖逆之家設比喻,說,主耶和華如此說:

       ‘將鍋放在火上,放好了,就倒水在其中,

        4將肉塊,就是一切肥美的肉塊,腿和肩都聚在其中,

        拿美好的骨頭把鍋裝滿。

        5取羊群中最好的,

        將柴堆在鍋下,使鍋開滾,

        好把骨頭煮在其中。’

   “6主耶和華如此說,禍哉,這流人血的城就是長鏽的鍋,其中鑄水未曾除掉,須要將肉塊從其中一一取出來,不必為他拈鬮。7城中所流的血,倒在淨光的磐石上,不倒在地上,用土掩蓋。8這城中所流的血,倒在淨光的磐石上,不得掩蓋,乃是出於我,為要發忿怒施行報應。9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禍哉,這流人血的城,我也必大堆火柴。10添上木柴,使火著旺,將肉煮爛,把湯熬濃,使骨頭烤焦。11把鍋倒空坐在炭火上,    使鍋燒焦,使銅燒紅,熔化在其中的汙穢,除淨其上的鏡。12這鍋勞碌疲乏,所長的大鏽仍未除掉,這鏽就是用火也不能除掉。13在你汙穢中有淫行,我潔淨你,你卻不潔淨,你的汙穢再不能潔淨,直等我向你發的忿怒止息。14我耶和華說過的必定成就,必照話而行,必不返回,必不顧惜,也不後悔,人必照你的舉動行為審判你,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以西結再度記載說預言的日期。他上一次論到日期,是主前五九一年的夏季(二十1);這時大約是兩年半之後,他說明是冬季的時令,可能是在主前五八八年元月。但在這種場合,日期是用一種特殊的方式顯示。這位先知被指示記下日期,向那些被擄的朋友,非常清楚的說明。下麵預言宣告的日子、時間相當重要,因為這是以西結按照上帝的指示,宣布巴比倫王開始圍困耶路撒冷城的日子。毫無疑問,圍困乃是意料中的事(那些被擄的人,必然聽到,巴比倫的軍隊已經出發,前往巴勒斯坦去打仗),但是它的日期通常是不可能知道的。誠然,有許多解經家認為,這一段經文暗示,以西結一定是在耶路撒冷寫的!但是這種解釋,簡直是不必要,除非是特別緊急,上帝不會將這種知識賜給他的仆人;特別是將這等非常的洞察力,甚至可以稱為“預見力”,都賜給他。的確,以西結記下這個日期不可能是憑著正常的方法,推測這件事是徒勞的。後來當他所宣告的事情已經證實,所記載的日期與他繼續作先知將有密切關係。所以這件事情雖是無法證明,最好是接受之,並且按照表麵的意義加以解釋。

    然後這位先知奉命去傳講一個比喻,這個比喻是由一首歌曲開始,可能是那些被擄之人作工時所唱的一首流行歌曲。這首歌曲的本身,並不是一個特殊的比喻,卻介紹一個主題,就是下麵詳細解釋的。這首歌曲隻是家庭生活中的小事:將一隻鍋放在火上,生肉和骨頭,都放在鍋內,加水燉煮。這種家庭生活的情景,繼續發展下去的時候,竟被明顯的改變,成為下麵的歌曲。

    這隻鍋似乎未加以適當的維護,已經腐蝕生鏽,無法發揮正常的功能。鏽混合鍋裏,使肉不能入口,所以必須丟棄。廚師感到這隻鍋沒有用處,應將肉塊倒出,把鍋坐在火炭上。在火炭上,藉著使火燃旺,將肉煮幹,使骨頭燒焦,最後這隻鍋本身也必熔化,成為一塊廢鐵。起初這種家庭生活的情景,居然變成一種毀壞:被鏽腐蝕,這隻鍋不再適合烹煮,必須予以毀壞。

    這個比喻的解釋,鍋乃是耶路撒冷城;其中的肉和骨頭,就是城內的居民。鍋下的火,代表仇敵巴比倫。堅固耐用的鍋不會生鏽,而且狀況良好,用火燒水煮肉,成為肉汁,美味可口。然而一隻生鏽的鍋,使肉受到汙染,肉汁敗壞,將腐爛肉汁倒出的時候,裏麵的東西就要燒焦,最後鍋的本身也要熔化。同樣的道理,一座健全的城,可以利用外麵的“熱量”,加強內部在遭受逆境時的堅固。可是當城內腐敗時,外麵的災禍就要毀壞居民,最後城邑本身也必被毀滅。

    這就是以西結向那些朋友所傳講的信息,載明日期,表明當時時代。這位先知也可能將一隻鏽鍋,放在烈火上燒化,作為眼見的例證,使他所講的比喻更為有力;但是關於這件事情,我們不敢確定。對於那些被擄的人來說,這個信息非常清楚,而且令人恐懼。預言最後的結局已可見到預兆。在多數這一類衝擊中,那些觀察的人,至少可以看到這種圍困,並且盼望有一個成功的結果。但對於那些被擄的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這時圍困已經開始,在事情發生的第一日,他們的先知就向他們宣告,將來的結果必定是災禍。這個圍困乃是長期的,然而當以西結的那些同伴,得知圍困開始確實日期的時候,他們也必定深信,結局乃是無可避免。因此,在這個種鍋的比喻裏麵,以西結先前所說的預言,大都向著這個高潮發展;他曾論到他們本城將臨的毀滅,然而無疑有很多人以為這位先知所說的預言,隻是出於一種宗教的熱狂,而自我安慰。現在,真正的時間近了;以西結宣告的圍困已經開始。假如他預言錯誤,所有被擄的人就可以放心;倘若他是對的,那麽,他們就沒有什麽前途了。隻有當他的同伴覺察到沒有前途的時候,以西結才又改變他的注意力,並且傳講一個信息:在遙遠的未來,仍有一個盼望。

    這個比喻的性質,引出一個無用的主題。一隻正常的鍋,不必懼怕火;且是為坐在火上而設計的。照樣,一個國家也不必懼怕災禍,一個國家的存在,不隻要和災禍搏鬥,並且要在壓力之下興盛。但是耶路撒冷已經忘記它存在的理由,所以對於她的鑄造者,已經變成無用。腐爛民族靈魂的鏽已經遍布各處,所以當災禍臨到時,他們無力抵抗。凡是想要保持原來功用的,必須繼續不斷的將鏽擦除。如果容許鐵鏽擴大,功用一定會減低,更不可能變災禍為力量,最後必因無所用處而被毀滅。

以西結妻子的死亡

以西結書廿四章十五至廿七節

    15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16“人子阿!我要將你眼目所喜愛的忽然取去,你卻不可悲哀哭泣,也不可流淚。17隻可歎息,不可出聲,不可辦理喪事,頭上仍勒著裹頭巾,腳上仍穿鞋,不可蒙著嘴唇,也不可吃吊喪的食物。”18於是我將這事早晨告訴百姓,晚上我的妻就死了,次日早晨我便遵命而行。19百姓問我說,“你這樣行與我們有什麽關係,你不可告訴我們麽?”20我回答他們:“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21你告訴以色列家,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使我的聖所,就是你們勢力所誇耀,眼裏所喜愛,心中所愛惜的被褻瀆,並且你們所遺留的兒女,必倒在刀下。22那時你們必行我仆人所行的,不蒙著嘴唇,也不吃吊喪的食物。23你們仍要頭上勒裏頭巾,腳上穿鞋,不可悲哀哭泣,你們必因自己的罪孽相對歎息,漸漸消滅。24以西結必這樣為你們作預兆,凡他所行的,你們也必照樣行,那事來到,你們就知道我是主耶和華。”

    25“人子阿!我除掉他們所倚靠,所歡喜的榮耀,並眼中所喜愛,心裏所重看的兒女。26那日逃脫的人豈不來到你這裏,使你耳聞這事麽?27你必向逃脫的人開口說話,不再啞口,你必這樣為他們作預兆,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此處所描述的事情,可能是在上麵所講的那個比喻(廿四1—14)之後發生的,暫時無法確定究竟是多久的時間之後;可能有一年半的時間:就是在主前五八七年那個不幸的夏季,當時耶路撒冷終於傾覆。

    在這種場合裏,上帝的話臨到以西結,刹那間必使他感覺驚恐:耶和華宣告這位先知的妻子將要死亡。在整卷書裏麵,她都是一位匿名的人物,她與這位先知之間的關係,很少為人所知。但在此處卻被形容為(以西結)“眼目所喜愛的”(16節),顯示他們之間的關係相當親密。上帝對於以西結進一步的指示,才使他的震驚停止:當他的妻子死亡時,他不能依照傳統的方式,為他的妻子悲傷;而要抑製住自己的哀慟。不但如此,上帝指示他向百姓宣告這件將臨的大事;就在他得到啟示的同一天的早晨,他就照上帝的指示做了。

    在那天晚上,以西結的妻子死了;第二天早晨,他並沒有表現出慣見的悲哀,按照要求勉強壓抑自己的歎息。以西結妻子死亡的原因,我們無法確知。除了她竟“忽然”(16節)死去,表示這件事情非常突然外,我們不知道她究竟是患病,或是因身體虛弱而死,這位先知因此隻曉得她的結局終於近了。其他人所能確知的,就是她的死訊已作宣告,稍後,就在同一天,這個女人便與世長辭。

    對於這些事情,以西結的同伴自然都感到希奇,第二天便向他發問,他為什麽不表示悲哀。一般說來,麵對這種場合,喪家一定要大聲哀哭;他作祭司的裹頭巾必定除去,鞋要脫下,麻衣和爐灰是最合宜的服裝。百姓要求他解釋他妻子的死亡和他的反應;而完全出乎百姓所料,他們領受的,卻是關乎他們本國的預言。

    由於這位先知的妻子,曾經是他“眼目所喜愛的”,相對在另外的一種情形,耶路撒冷的聖殿,乃是那些被擄之人“眼裏所喜愛的”(21節)。那個印象深刻的聖殿,建造的樣式非常華美,為上帝同在的象征,具有深奧的意義,將如同這位先知的妻子一樣要“死”去。耶路撒冷的驕傲必被褻瀆。由於他對妻子的死亡,一直壓製著自己的悲傷,所以對於耶路撒冷的被毀,百姓也要抑製著自己的哀痛。對於兩方麵來說,情形都是特別的淒慘!因為這位先知生命和盼望的一部分,已經隨著他妻子的死亡而消失,所以當聖殿被毀的時候,那些被擄之人的盼望,也要化為烏有。耶路撒冷聖殿的被毀,就外表的意義說,似乎是以色列宗教結束的標誌。上帝的同在不會再臨到他們。因此以西結的喪妻,和他對這件事情所作的反應,都發生一種象征性的功用:正如他所遭遇的一樣,照樣他的同胞,將來在信仰方麵,也要遭受同樣的喪失。

    在本章最後的幾節經文裏麵(25—27節),有幾個地方很難解釋。依照普通的說法,意義似乎是這樣:自從他妻子死亡時開始,直到那些被擄之人聽到聖殿被毀的消息為止,以西結必定是完全靜默無聲。隻有在他得到聖殿的消息(就是有一個從城裏逃出的人所帶來的)之後,他才又開始說話。後來當他恢複說話的時候,他的百姓卻因驚恐無話可說,因為他們也聽到從耶路撒冷而來的消息。困難是有許多細節不詳。廿五至廿六節似乎暗示,在這個恐怖事件發生的同日,有一個逃出來的人,帶著這個噩耗,到達提勒亞畢。事實非常清楚,從耶路撒冷傳出,至消息到達,需要若幹時間。適當的解決這個困難的方法,仍有爭論,也許我們應該按照兩種版本交疊的模式,來解決這幾節經文,消除從事件的發生,到消息傳至那些被擄的人,在這兩者之間的時間不同的問題。

    這一段經文的象征意味相當清楚,然而它也再一次強有力地證實,這位先知在家庭和生活中所受的各種試煉。死亡時常發生在所有的家庭裏,一向都不容易麵對;哀慟確能給人以若幹安慰。但上帝要求以西結利用他妻子的死,作為他先知事工的一部分,對於他來說,一定是特別困難。她已經死亡還不夠嗎?她的死也要作為他傳講預言的一部分嗎?連適當的悲傷,他都不應當有嗎?

    對於這一類的問題,實在不易回答。我們隻曉得以西結非常順服,並且忠實地執行上帝的命令。如果我們以為這個人很容易順服,我們對他便完全誤解了。他是一個滿有愛心的人,真正的悲哀乃是出自真正的愛心。而這位先知甚至連悲哀,也要用於服事上帝;在他的生命中,沒有一點能夠脫離他的使命。隻有我們想像這種情景,我們才可以了解他信息中的力量。這兒有一個人,悲不自勝,他卻看見在遙遠的未來,將有更大的悲哀,為所有的百姓存留。他目前實際的損失,比任何講道更有力量;對於以色列人來說,他所宣告將臨的損失,該是何等的真實!

    我們開始領悟,人生真正的苦難,對於上帝的使者來說,可能比語言的傳講和教導更為直接。我有一位同工,他教授“麵對死亡”(death and dying)這門課程,已經有很多年。這對他總覺得是一個困難的主題,當一位健康的中年人,教導一些年輕而且更健康的學生這門課,隻覺得有時不切實際。可是有一年來了一位客座講師,教授這門課程,他是一位化學教授,對於“麵對死亡”的理論一無所知。但是他自己正瀕臨死亡:他的癌症已近末期,他了解這種痛苦。當他教授這門課程的時候,他的話語和他本人,比任何教科書或與死亡搏鬥的理論更為有效。他所講的話,隻是來自痛苦和垂死的知識,正如以西結所講的話,乃是出於痛苦和悲哀的經驗。兩者都是說明人類生存和死亡的痛苦,對我們這種經驗都是神秘的,但可以用作偉大的目的。在我們的人生中,不論是什麽樣的經驗,我們必須記住,這種經驗可以向別人說話,比任何言語或教訓更合符邏輯。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