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7月3日 以 賽 亞 書26章

(2010-07-03 01:24:26) 下一個

死人複活

以賽亞書廿六章一至廿一節

        1當那日,在猶大地人必唱這歌說:

       “我們有堅固的城;耶和華要將救思定為城牆,為外郭。

        2敞開城門,使守信的義民得以進入。

        3堅心倚賴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你。

        4你們當倚靠耶和華直到永遠;

        因為耶和華是永久的磐石。

        5他使住高處的與高城一並敗落,

        將城拆毀,拆平,直到塵埃。

        6要被腳踐踏,就是被困苦人的腳和窮乏人的腳踐踏。”

        7義人的道是正直的;你為正直的主,必修平義人的路。

        8耶和華啊,我們在你行審判的路上等候你;

        我們心裏所羨慕的是你的名,就是你那可記念的名。

        9夜間,我心中羨慕你;我裏麵的靈切切尋求你。

        因為你在世上行審判的時候,地上的居民就學習公義。

        10以恩惠待惡人,他仍不學習公義;

        在正直的地上,他必行事不義,也不注意耶和華的威嚴。

        11耶和華啊,你的手高舉,他們仍然不看;

        卻要看你為百姓發的熱心,因而抱愧,並且有火燒滅你的敵人。

        12耶和華啊,你必派定我們得平安,

        因為我們所作的事都是你給我們成就的。

        13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啊,在你以外曾有別的主管轄我們,

        但我們專要倚靠你,提你的名。

        14他們死了,必不能再活;他們去世,必不能再起。

        因為你刑罰他們,毀滅他們,他們的名號就全然消滅。

        15耶和華啊,你增添國民,你增添國民;

        你得了榮耀,又擴張地的四境。

        16耶和華啊,他們在急難中尋求你;

        你的懲罰臨到他們身上,他們就傾心吐膽禱告你。

        17婦人懷孕,臨產疼痛,在痛苦之中喊叫;

        耶和華啊,我們在你麵前也是如此。

        18我們也曾懷孕疼痛,所產的竟像風一樣。

        我們在地上未曾行什麽拯救的事;世上的居民也未曾敗落。

        19死人要複活,屍首要興起。睡在塵埃的啊,要醒起歌唱!

        因你的甘露好像菜蔬上的甘露,地也要交出死人來。

        20我的百姓啊,你們要來進入內室,

        關上門,隱藏片時,等到忿怒過去。

        21因為耶和華從他的居所出來,要刑罰地上居民的罪孽。

        地也必露出其中的血,不再掩蓋被殺的人。

    第廿六章包括了另一首當列國聚集在猶大地後頌唱的詩歌或詩篇(參廿五9)。詩歌的第一部分(1—10節)是關於力量、救恩(1節)、信心(2節)、倚靠(3—4節)、平安(3節)、盼望(8—9節),以及最重要的公義(2、7、9、10節)。那些得以進入城門的(2節),和可以看見上帝威嚴的就是義人(10節)。第二節“守信的義民”大概是指以色列,但在第十節地上的居民也將加入,而上一章也清楚指出不單是忠心的猶太人才會在錫安山上慶祝(廿五6—7)。正如許多詩篇,其準確的日期已無可稽考,也無法確定其曆史背景,就如第五節所述的敗落的“高城”難指何地一樣。這正如其餘的啟示文學與許多的詩篇,都是充滿了永恒象征性的語言與意象。

    正像第一章“忠信之城”的哀歌,這首“堅固的城”詩(1—6節)也是有十分明顯的對稱。兩節描述新耶路撒冷的城牆與城門,(1—2節),相對於兩節描述巴比倫的傾覆(5—6節)或另一座“荒涼的城”(廿四10)。“守信的義民”隆重地步入前者;而那些貧窮人與困乏人卻要腳踏那化為灰土的後者。前者具有神性的保障,以救恩為城牆與外郭(1節),相對於後者的毀滅。在以賽亞傳統的其他地方,錫安與救恩(yeshu’ah)是有緊密的關係,例如:

       “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

        對錫安說,你的上帝作王了。

        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 (五十二7)

    當敵人來圍攻時,耶和華的話臨到以賽亞:“因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仆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拯救這城”(卅七35)。但新耶路撒冷將超越以往的一切,正如在其他經文所述(六十五17及下文,啟廿一1—4),這城將成為新天新地的一部分。

    在描述雙城的詩歌之間,插入了一篇關於倚靠上帝者,必蒙保守十分平安的精致經文。對我們來說,這類主題已是十分常見(一21,26;七9;廿五1;並參三十15),但其語言卻是嶄新的。這是取材自詩篇(例一一八19—20;一一二7;一四三8),但卻不是完全相似。“十分平安”的希伯來文直譯為“沙龍沙龍”(Shalom,Shalom),就是把這充滿感情,意為滿足、豐富、安康、保障的字重複兩次。“堅心倚賴”在希伯來文包括了兩個字,第一個其實就是“願望、思想”(如創六5);第二個則是“倚靠、支持、堅固”。詩篇一三一篇二節以異常生動的形像來說明此節的含義:

       “我的心平穩安靜,

        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

    最後,上帝是“永久的磐石”,在曠野供水喝(出十七6),是幹旱之地的蔭蔽(賽卅二2);是危險時的避難所(詩四十2);是建造的堅固基石(太七24—25;十六18),簡言之,是人可以永遠依靠的。

    第七至十節重提第二節的“守信的義民”,並且看來更像是首哀歌,而不像首感謝詩。那就是在這義人竟要受苦的世界,在渴想的呼叫中,才產生殉道者勝利的歡呼:“你的死人要複活!”(19節)我們必須緊記“公義”並不是“無罪、公正、緊守律法、自義”或任何相近的意思。這首短詩清楚說明其意義,乃是一條正路,這條路藉著上帝的“審判”來表明,即是顯明主介入人類的事務。這就是等待上帝的意思,在夜間向他呼求,以其審判來指引自己的生活。這也就是在自己與世界的生活中,察覺到上帝的手,於是“地上的居民就學習公義”(9節)。這也即是看見耶和華的榮美。換句話說,“公義”差不多可說是與“救恩”同義。在某些經文中,“公義”一字的希伯來文(tsedek)實際上就譯作“勝利”(例四十一2),或“拯救”(例五十一1,5,6,8),或作眾數“耶和華的勝利”(士五11)。那些轉離上帝公義的人有禍了!那些可以分享公義的義人有福了!

    第十一至十五節描述上帝的“審判”,就是介入人類的生活,藉此向我們啟示他自己:以“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所作的奇事(出六6;申四34),他為自己百姓爭戰的熱心(賽九7;卅七32),他焚燒敵人的火焰(十16—17;利十2)。我們知道他是“賜與平安與和睦的愛”(12節,英文直譯——編注),我們又意識到隻有他才是統管我們的(13節),而我們到處看見他的工作——“我們所作的事,都是你給我們成就的”(12節)。惡人卻不是這樣,他們盲目(11節),死了,被毀滅與忘記(14節)。第十四節使人想起巴比倫王的命運,“陰間”諷刺地在死人之地迎接他(十四9—10)。此處說及惡人死亡的終極性是借用自古代智慧文學的傳統:例“因為尋得我‘智慧’的就尋得生命……‘但’恨我的,都喜愛死亡。”(箴八35—36)。但正如我們前麵說過(廿五8)的,這種相信義人永不會死亡(所羅門智訓書三1—4),或在死亡之後會複活而得永生(例但十二2),使這些經文獲得嶄新的意義。

    產生這種相信義人死後有生命的信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義人受過逼迫與殉道,特別是在主前二世紀動蕩不安的瑪加比時代(但以理書十二章幾乎肯定是出於此時期)。接著的經文(16—21節)雖然不太可能晚於那個時期,但這段經文本身無疑必須從這種神學分水嶺的亮光來理解,而其原來的內容與意義已不複得見。首先是純粹的痛苦:急難(詩一二○1),懲罰(賽五十三5),像產難婦人的肉身痛苦(十三8;詩四十八6),敗落(18節)。然後在十八與十九節之間的信心跳躍後,便出現“你的”死人要複活的異象。本段希伯來經文有“他們要與我的身體一同複活”,這無疑是受了第二世紀對個人複活觀念的影響,以及此段“啟示文學”中重複插入的個人聲音所造成(廿四16;廿五1;廿六9,20)。許多現代的聖經譯本(標準修訂本、新英譯本、耶路撒冷譯本)都嚐試藉著修改經文,從而把這段及其他地方的經文(例伯十九25—27;賽五十三11),刪去其中較晚期的傳統層麵。於是我們便隻剩下較為傳統的對比:將惡人最終的毀滅(14節),和“興起”的隱喻所代表的以色列人從被擄歸回,或其在一段衰敗之後的複興,作出比較。以西結枯骨穀的異象(結卅七章)可與此相比,而原來的經文可能是沿此線而發展出來的。但我們不知其確實日期,不過這段經文一定是較近於但以理書十二章,多於以西結書卅七章。無論怎樣,因著帶來生命的露水的出現,和人在“陰魂之地”顯現清晰的曙光,為某種死後生命所帶來的盼望,以及不義之後的公義,因此惡人“死了,不能再活”(14節),而義人卻要“醒起歌唱”。

    第二十至廿一節可能原來是把世界的最後審判比作逾越節,當滅命的天使向埃及人施行審判時(出十二23),以色列人便躲避在家中。不過,此段經文在其當時的處境中,卻恰好說明在死亡與複活之間所發生的事,這說明會有一段等候的時間,然後在另一段“啟示文學”中,說到:“內室將交出隱藏的人,而至高者會在審判寶座上顯現……”(以斯拉續篇下卷七3233,另參太廿七5153)。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