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5月1日 曆代誌下二十章

(2010-05-01 06:09:03) 下一個

有條件的勝利

曆代誌下二十章一至卅七節

    此後,摩押人和亞捫人,又有米烏尼人,一同來攻擊約沙法。有人來報告約沙法,說,「從海外亞蘭那邊,有大軍來攻擊你;如今他們在哈洗遜他瑪,就是隱基底。約沙法便懼怕,定意尋求耶和華;在猶大全地宣告禁食。於是猶大人聚會,求耶和華幫助;猶大各城都有人出來尋求耶和華。

    約沙法就在猶大和耶路撒冷的會中,站在耶和華殿的新院前,說,「耶和華我們列祖的上帝阿,不不是天上的上帝麽?你不是萬邦萬國的主宰麽?在你手中有大能大力,無人能抵擋你。我們的上帝阿,你不是曾在你民以色列人麵前,驅逐這地的居民,將這地賜給你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永遠為業麽?他們住這地,又為你的名建造聖所,說,「倘若有禍患臨到我們,或刀兵災殃,或瘟疫饑荒,我們在急難的時候,站在這殿前向你呼求,你必垂聽而拯救;因為你的名在這殿裏。」從前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時候,你不容以色列人侵犯亞捫人、摩押人、和西珥山人;以色列人就離開他們,不滅絕他們。看哪,他們怎樣報複我們,要來驅逐我們    出離你的地,就是你賜給我們為業之地。我們的上帝阿,你不懲罰他們麽?因為我們無力抵擋這來攻擊我們的大軍。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我們的眼目,單仰望你。」

    猶大眾人,和他們的嬰孩、妻子、兒女,都站在耶和華麵前。那時,耶和華的靈在會中臨到利未人亞薩的後裔瑪探雅的元孫耶利的曾孫比拿雅的孫子撒迦利雅的兒子雅哈悉;他說,「猶大眾人,耶路撒冷的居民,和約沙法王,你們請聽,耶和華對你們如此說,「不要因這大軍恐懼、驚惶,因為勝敗不在乎你們,乃在乎上帝。明日你們要下去迎敵;他們是從洗斯坡上來;你們必在耶魯伊勒曠野前的穀口遇見他們。猶大和耶路撒冷人哪,這次你們不要爭戰,要擺陣站著,看耶和華為你們施行拯救。」不要恐懼,也不驚惶;明日當出去迎敵,因為耶和華與你們同在。」

    約沙法就麵伏於地;猶大眾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也俯伏在耶和華麵前,叩拜耶和華。哥轄族和可拉族的利未人,都起來,用極大的聲音讚美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

    次日清早眾人起來,往提哥亞的曠野夫;出去的時候,約沙法站著說,「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要聽我說!信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就必立穩;信他的先知,就必亨通。」約沙法既與民商議了,就設立歌唱的人,頌讚耶和華,使他們穿上聖潔的禮服,走在軍前讚美耶和華,說:

    當稱謝耶和華,

    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眾人方唱歌讚美的時候,耶和華就派伏兵擊殺那來攻擊猶大人的亞捫人、摩押人、和西珥山人,他們就被打敗了。因為亞捫人和摩押人起來,擊殺住西珥山的人,將他們滅盡;滅盡住西珥山的人之後,他們又彼此自相擊殺。

    猶大人來到曠野的望樓,向那大軍觀看,見屍橫遍地,沒有一個逃脫的。約沙法和他的百姓就來收取敵人的財物,在屍首中見了許多財物、珍寶,他們剝脫下來的多得不可攜帶,因為甚多,直收取了三日。第四日眾人聚集在比拉迦穀,在那裏稱頌耶和華;因此那地方名叫比拉迦穀,直到今日。猶大人,和耶路撒冷人,都歡歡喜喜的回耶路撒冷,約沙法率領他們,因為耶和華使他們戰勝仇敵,就歡喜快樂。他們彈琴、鼓瑟、吹號,來到耶路撒冷,進了耶和華的殿。列邦諸國聽見耶和華戰敗以色列的仇敵,就甚懼怕。這樣,約沙法的國,得享太平,因為上帝賜他四境平安。

    約沙法作猶大王;登基的時候年三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五年。他母親名叫阿蘇巴,乃示利希的女兒。約沙法效法他父亞撒所行的,不偏左右,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隻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也沒有立定心意歸向他們列祖的上帝。

    約沙法其餘的事,自始至終,都寫在哈拿尼的兒子耶戶的書上,也載入以色列諸王記上。

    此後猶大王約沙法與以色列王亞哈謝交好;亞哈謝行惡太甚。二王合夥造船要往他施去,遂在以旬迦別造船。那時瑪利沙人,多大瓦的兒子以利以謝,向約沙法預言,說,「因你與亞哈謝交好,耶和華必破壞你所造的。」後來那船果然破壞,不能往他施去了。

    一至三節。關於約沙法朝代的記載,現在已來到了頂點;藉著有外來的最大威脅臨到他頭上,和他蒙搭救脫離了這次大威脅表現出來。摩押人與亞捫人,連同較不著名的米烏尼人一同來進攻,表明以色列傳統的敵人,以可怖的新聯盟再度崛起。勢力的懸殊大大不利於約沙法,正如他的父親亞撒另一次遭遇的情形一樣(十四9及以下各節),使他不得不尋求耶和華。曆代誌作者在本章的目的,除了關注於敘述史實以外,大概還特意把約沙法以與上帝正確的關係投入戰爭,和他任性地與亞哈的聯合(十八章)作對比。這個基本的題目是曆代誌的典型,即人在麵對懸殊的不利情況要獲致勝利,則自己須在上帝麵前謙卑下來。本章明確的分為四個部分。

(一)約沙法的禱告(5-12節)

    十二節「我們無力抵擋這來攻擊我們的大軍;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這種毫無辦法的表示是禱告之鑰。曆代誌總是強調:作王的隻有他們自己在上帝麵前謙卑下來才能成功。然而這裏在語調上也許有微妙的變化。大衛模式的戰爭,對戰士的能力都加幾分強調。在這裏卻沒有這種情形,反而在某種意義強調上帝的子民要退後,等候他來行事。為此,約沙法向耶和華呼籲,要他記念他從前驅逐其他民族,為的是要把這塊地土賜給以色列;他也以從前所羅門工作了獻殿禱告之後,上帝賜給他的保證(代下七14)為自己禱告的基礎(9節)。在這禱告中,確信上帝有能力把任何情況完全改變過來,根本不需要人的合作。這仍然是現在基督徒禱告的實質。「我們不知道怎樣行」,許多與我們同年齡的人都深知這種呼聲的悲慘和絕望。當人們現時的希望落空了夢想在世上完全幸福,無可避免地被證實是虛幻的——世人的最好的答複是默默的,或是苦毒的忍受。在對上帝有信心的地方,在榮耀的對比中,「我們不知道怎樣行」這種情形,隻是引致「我們的眼目單仰望你」的途徑。基督徒的毫無希望是不可原諒的;基督徒在最黑暗的時刻的回應必須是:「我的眼目單仰望你。」

(二) 神諭與回應(13-21節)

    利未人雅哈悉的神諭,也強調這勝利必定會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單單屬乎上帝(15節下半)。十七節清楚表明,約沙法和他的軍隊在這種場合隻要擔任旁觀者的角色。這樣,現在的戰爭,與曆代誌所敘大多數遭遇戰是不同的。在那些遭遇戰中,上帝加力量給猶大軍隊,使他們得勝。與那些場合相關的神學,早在曆代誌上十二章,在「幫助」那個題。中已經表明了。我們在那一處注意到:上帝幫助他的百姓勝利的概念,與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強調上帝單獨行動、並輔助聖經中其他重要榜樣獲致的神聖勝利是不同的。大衛的模式並不被雅哈悉的宣告顛倒過來。毋寧說,在這裏承認有一種危險(這種危險緊隨著那些服事上帝而在某種意義上有所「成就」之人),就是忘記上帝的工作全是他自己作的,歸根結底是危險的。所以,在這個例證中,上帝寧願作一次那獨立和全部能力的彰顯。結果,約沙法和猶大大眾人都謙卑下來——正如由他們俯伏下來敬拜這大能的上帝所表現的(18-19節)並且恢複了信心。

    二十節的約沙法,他起初是心有恐懼(3節),現在卻是懷著有上帝幫助他的新的自信來。他對猶大眾人的勸勉:「信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就必立穩」(20節),和以賽亞先知對亞哈斯的呼籲(賽七9),是相似的。這種思想可意譯如下:信靠主你的上帝,你便會發現他是可信靠的。在這個勸勉中有一個要人委身的呼召。耶和華的可信靠,非一直等到人基於他那些應許而開始作出決定、把財富和福利的賭注投下來時,才能體驗到的——正如人若不實際坐上一把椅子,便無法確知它負荷他的重量一樣。人對於上帝,若沒有委身在先,因環境而怪責上帝是荒謬的。

(三)勝利(22-30節)

    這次戰事,按耶和華應許的過程進行。它是耶和華派遣伏兵(22節),意思如下一節所示,是他使猶大的仇敵互相攻擊。這一場戰鬥,有些特征與舊約其他強調上帝獨自行動之戰事的特征相似——例如眾人歌唱,使人想起百姓大聲呼喊,耶利哥便塌陷(書六20);仇敵互相擊殺,請比較士師記七章廿二節;屍橫遍地和收取戰利品,請比較列王紀下七章三至十六節;十九章卅五節。

    這場戰爭的結果,使約沙法統治下的猶大再次成為一個蒙福的國家(即比拉迦的意思,見26節);所顯示的特征是:財富,擁有他的國土,使他的仇敵懼怕,並且在殿中歡樂敬拜,這一切使人聯想起以色列在所羅門治下極其繁榮的情形。

(四)對約沙法最後的評語(31-37節)

    卅一至卅七節概括了對約沙法朝代的一篇標準評語,判定他基本上是公義的。不過,最後的注釋卻投下了陰影,可能是接續十九章二節所說的責備之辭,因為那裏的話在其他方麵不見有所解釋。最後的大意是要表明:一個人生平順服上帝的特征無論多麽顯著,失誤和妥協的可能性永遠存在。論及邱壇的話(33節),與十七章六節所說的有明顯的差異,可能顯示約沙法的改革不是最後的——因沒有改革可以作得到——而且他在位末期因在這方麵鬆弛的態度,已讓偶像崇拜再次獲得了立足點。卅三節下半節清楚表明百姓方麵心不專一,會包含有這方麵的意思。

約沙法與亞哈謝交好(35-37節),使人聯想起他較早以前便願意與亞哈結盟。曆代士心作者所敘述約沙法對亞哈謝的序曲,比曆王紀作者所述(王上廿二48-49)顯得更加坦白得多。他們之關係的全部故事,很難從這兩段頗為緊縮的記載顯露出來。可以清楚看見的事情是:曆代誌把約沙法造船的事,在未給他賺得分文以先,與這進一步的不聖潔的聯盟之間,作了一個明確的連係。因此,一個在許多方麵都為人稱道的朝代,不免以令人悲哀和不滿的評語作結束。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