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5月28日詩篇七十二篇

(2010-05-28 04:02:11) 下一個

上帝拯救君王!

詩篇七十二篇一至十四節

    所羅門的詩。

        1上帝阿,求你將判斷的權柄賜給王,將公義賜給王的兒子。

        2他要按公義審判你的民,按公平審判你的困苦人。

        3大山小山,都要因公義使民得享平安。

        4他必為民中的困苦人伸冤,拯救窮乏之輩,壓碎那欺壓人的。

        5太陽還存,月亮還在,人要敬畏你,直到萬代。

        6他必降臨,像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如甘霖滋潤田地。

        7在他的日子義人要發旺,大有平安,好像月亮長存。

        8他要執掌權柄,從這海直到那海,從大河直到地極。

        9住在曠野的,必在他麵前下拜。他的仇敵,必要舔土。

        10他施和海島的王要進貢,示巴和西巴的王要獻禮物。

        11諸王都要叩拜他,萬國都要事奉他。

        12因為窮乏人呼求的時候,他要搭救;沒有人幫助的困苦人,他也要搭救。

        13他要憐恤貧寒和窮乏的人,拯救窮苦人的性命。

        14他要救贖他們脫離欺壓和強暴。他們的血在他眼中看為寶貴。

    詩篇之中有何等大的相異!它們所包括的人類經驗是何等廣闊!第二卷的最後一首詩,正確地將上帝的子民透過他們的君王,終有一天全國能伸展上帝國的盼望帶到高潮。這篇詩有所羅門的名字,而不是大衛,因為所羅門大大的擴展和穩固他父親的治權。有關他的統治,可看列王紀上及下的記載。

    此詩最重要強調的是上帝關懷社會的公義,救濟貧乏的,壓碎逼迫者。計劃由上帝的“兒子”代表上帝執行(撒下七章)。但是由於君王是全以色列的頭塊石頭,全體上帝的子民要將愛的神聖計劃願望達成。

    使用公義一詞,標準修訂本隱藏了這個詞是眾數的事實。當然,公義隻是一種抽象的觀念。在以色列的君王加冕的節日,一位旁白者祈求上帝賜給君王實行公義的能力。如此,這些行動將會在他子民互相關係中創造出公義來。

    跟著的祈求是君王可作審判,即是,按公平(tsedoq)管理上帝的子民。這意思是君王要以組織的恩賜,使以色列民成為一個有秩序和公平的社會。

    第三節引用了利未記廿六章三至六節。在該處,我們讀到有關上帝的應許,假若他的子民能在上帝的管治下愉快的一同生活,大自然的祝福便會隨之而來。這整個的平安情況,或更合適的說法:“健全”,是shalom一字的意思,而不是現代“平安”的意思。所以本節經文表達出一個奇妙的聖經真理。上帝的目的,是自然和人類之間應該有團契的關係,甚至諸山都會幫助人嚐試去愛他的鄰舍。當然,他的鄰舍可能是個窮人。正如耶穌說:“你們常有貧窮人與你們同在”。他可不一定是經濟上的貧窮,卻可能是能力、肉體健康、性格的強弱等的貧窮。這些以色列社會中“落選的人”實在是上帝特別關懷的人。按理地,上帝所膏立的君王(看詩二篇)要保證他們得到特別的機會,過著豐盛的生活,沒有說及他們是缺乏的。明顯地,隻有當我們與有需要的人分享我們的愛心和關懷,平安才能成為事實。

    今日有多少英國人,當他們唱英國國歌第二段第四行時,自覺到那行字是來自這處呢?我們可以這樣問——今日,人是否真的明白該節經文中的禱告,在那處,管治的人應該為我們伸冤,即是各處地方的渣滓案件,因為“我們”都是世界上的普通人。我們是否認識到這禱告並不是為擴展商業或軍事力量,或在諸國中產生影響力?“上帝拯救君王”的意思,是我們祈求上帝賜給管治者特別的力量和能力,而“使欺詐的計謀變成愚惑”這句子,是以一種詩體的方式來說“壓碎欺壓貧窮和需要者的人”(第4節)。

    再次,當我們仍討論國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在“他要執掌權柄,從這海直到那海”一句(第8節)中,“治權”這個名詞(希伯來文是一個動詞),首先由加拿大從欽定譯本中取用,作為描述該國是戰略的國家。

    第五至十四節可愛的詩體反映出古代世界很多國家所用的宮廷方式。但是當以色列從其他國家借來用的時候,她習慣在她所采用的字句上加上自己獨特的意義,正如我們在詩篇八十九篇卅六節看到的,以色列民應用這些觀念在立約的君王身上,並且是一個特別的方式。經文說及一種臨到以色列君王的特別和神性的祝福,是超越我們能應用到任何地方一般的君王。

    從前,世界被認為是一個海島,地由“海洋”所環繞,“海洋”原是一位神靈的名字。因此在這裏的禱告是,彌賽亞君王可以管治列國,從遠自東方至西方的地上“海島”。在現代學者使我們明白“海洋”的意義之前,對於詩人來說,他認為那海是幼法拉底河。但今天我們卻發現它是指上帝的河,先從伊甸流出來,再流往全地(創二10)。因此,在上帝的幫助下,以色列的君王會成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非常難以致信的,以這些話向君王致辭的旁白者會期望他們以字麵來解釋。那就是為什麽在後來的世代認為他是在聖靈的壓力下,他才能這樣說,所以我們可以說,他在說一些超過他所能知道的事。可以說,他有曆史背後和這加冕行動情景背後的異象。然而我們不是有一幅世界獨裁者的圖畫,好像耶利米時代的尼布甲尼撒。當然,尼布甲尼撒使用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這特別的稱號加在身上,奇怪地,我們有的是一幅仁慈和公義者的圖畫,他對貧窮和軟弱的人,與及那些受壓製和飽受暴力的人,充滿憐愛和關懷。第十二節的希伯來文用這句話開始,(我宣告)因為窮乏人呼求的時候,他要搭救;即是說,上帝告訴我們,君王實在對貧窮的人有責任!這位君王事實上可作為沙士比亞在威尼斯的商人(The Merchart of Venice)(第四幕,第一節,第一八四行)所描述的模範:“仁慈的素質不會受損的,它好像天上降下微微的雨(看第6節,那處我們有“甘霖”),降在下麵的地上……”。這是一幅“我們有恩典的君王(或王後)”的圖畫。也就是為什麽英國人用這幾節經文作為理想皇室的描述。

一個宣教的展望

詩篇七十二篇十五至二十節

        15他們要存活。示巴的金子要奉給他。人要常常為他禱告,終日稱頌他。

16在地的山頂上,五穀必然茂盛,所結的穀實,要響動如利巴嫩的樹林;城裏的人,要發旺如地上的草。

        17他的名要存到永遠,要留傳如日之久;人要因他蒙福,萬國要稱他有福。

        18獨行奇事的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

        19他榮耀的名,也當稱頌,直到永遠。願他的榮耀,充滿全地。阿們!阿們!

        20耶西的兒子大衛的祈禱完畢。

    此處有更多關於將來的異象。這篇詩實在描述一種宣教的盼望。示巴的君王,和示巴帶來禮物。示巴女王是第一位如此行的,她大概於主前九五○年訪問所羅門王。但是現在地上的列國已成為自主國,不是屬於在耶路撒冷的君王,而是屬於神性的君王,他兒子是耶路撒冷的君王。這種盼望在主前第十世紀時隻能用當時的言語和思想方法表達出來。假若這盼望在主後一九三○年,在歐洲中部被表達出來時,我們可以假設那位旁白者會指向希特拉所夢想的生命空間(Lebensraum),這空間是為他的納粹青年在他施(這城是你能到達最西麵的地方,因為它是在西班牙的西岸)昂首闊步,或是在亞拉伯沙漠,正是將標準修訂本第九節注腳所顯示可能的意思,或是撒巴,即是,遠在西麵經往印度的航海路線中。但這都不是,我們在這裏有的是後來世代學到稱為“上帝國”的描述。耶穌說:“它不是屬於這世界”。撮要來說,三位君王來向這位溫柔和充滿憐憫的耶路撒冷君王朝貢。我們記得教會如何看這盼望的完成,三位君王來向一位溫柔的嬰孩君王下拜,他正睡在伯利恒的馬槽中。

    他的血在他眼中看為寶貴(第14節)。我們要記得,對舊約的民眾來說,血不隻是生命的寶座,它實在是生命本身。當你留意到一個人的血從他的傷口流到泥土上時,你能看見他的生命漸漸的衰敗。當在祭壇上獻祭時,血首先從屍體中流出,然後肉才獻給上帝(利一5,11等)。這顯示血對上帝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受到暴力苦待而流的血更是寶貴。(看啟六9—10所表達的觀念。)我們記得舊約中沒有任何字代表“靈魂”,像東方宗教所表示的意義。但是,或許有關它的觀念能從“血”這個字得到明白。對保羅而言,這一切觀念都是那麽重要,他將基督的死神學化。

    第十五至十七節。我們不能在自然和人之間畫一條線。兩者都屬於上帝的創造;兩者都在他的管治下生產後代;兩者都是在他的治權下結出果實。山應該在其頂上長出果子。人類要從城市結出果實!因為上帝祝福這君王,人民便可以在他所創造的群體中找到上帝的祝福,不是一個孤單的個人,而是被救贖團體的成員,就是以色列。

    榮耀歸與上帝!無怪乎這篇詩和卷二的詩篇以一首偉大的榮耀頌作為結束。然而我們必須記得:(甲)奇妙作為的意思是指那些隻有上帝才能作的行動,神跡的事,證明這位人類的君王實在是彌賽亞的象征;(乙)上帝的榮耀是對人眼睛的彰顯,透過信心,知道上帝是如何;這個詞講及他本體的偉大,所以他的榮耀也是奇妙的事;(丙)阿們的意思,簡單來說是:“肯定的!我們全心認同”(看詩二篇)

    詩篇的編者在第二十節用“耶西的兒子,大衛的祈禱完畢”這幾個字結束他的第二卷。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