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5月15日 詩篇九篇

(2010-05-15 01:10:04) 下一個

有關上帝的一課

詩篇九篇一至十節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調用幕拉便。

        1我要一心稱謝耶和華,我要傳揚你一切奇妙的作為。

        2我要因你歡喜快樂。至高者阿,我要歌頌你的名。

        3我的仇敵轉身退去的時候,他們一見你的麵,就跌倒滅亡。

        4因你已經為我伸冤,為我辨屈。你坐在寶座上,按公義審判。

        5你曾斥責外邦,你曾滅絕惡人;你曾塗沫他們的名,直到永永遠遠。

6仇敵到了盡頭,他們被毀壞,直到永遠。你拆毀他們的城邑,連他們的名號,都歸於無有。

        7惟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他已經為審判設擺他的寶座。

        8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正直判斷萬民。

        9耶和華又要給受欺壓的人作高台,在患難的時候作高台。

        10耶和華阿,認識你名的人要倚靠你,因你沒有離棄尋求你的人。

    希伯來文有廿二個字母。詩篇第九篇和第十篇是按照字母排列,即是說,每新的一節都以另一個希伯來字母開始。前半數目的字母出現在詩篇第九篇,後半在詩篇第十篇。因此,很有可能,兩首詩歌是來自一首的,在希臘文七十士譯本中,現今我們發現它們還是一首。當我們注意到詩篇第十篇沒有標題時,這個假設更加得到支持。

    兩首詩放在一起,組成一首很切實的藝術作品。我們可以將它們的結構,與在英文短歌所看到的複雜結構作比較。我們記得詩篇第一篇很可能為年長的學生而用,所以這篇詩很可能是為教導學童的。或許學生先用心學習,之後在課堂朗誦它,然後由老師使用古老的問答方式討論和解釋。所采用的音樂標題是嚴肅的。慕拉便的意思是“兒子的死”。一位年輕的學生可能死了,帶來班內其他人的憂傷。這便給予老師機會,引起學生問及生與死的意義,並且向他們表明為什麽我們要隨時倚靠上帝,後來有人想到這首老師的詩,是值得包括在以色列的“詩歌集”中。

    一至二節,Aleph是希伯來文第一個字音。老師說:主已為我作了很多,因此我要以全心,整個生命,常常感謝他。他對學生解釋說:上帝為我們的作為是十分奇妙(這字解作奇異、外來的、莫名其妙、在科學分析以外的),隻有他可以令人驚訝。順便一說,在舊約中,這個特別的名詞隻專用作描述上帝的作為,而永不用在人身上(參看詩篇七十二篇十八節)。接著請留意,一位感恩的信徒,甚至在他的學生麵前,他開始講述有關上帝的事情後不久,他便發現自己是對上帝說話。現在的作者必然曾經曆這種宗教教育,他宣告說:“他仍然存活,好像一位孩童看世界上簡單的事情一樣。”

    三至四節,Beth是希伯來文第二個字音。這位老師讓他的受教者看見,他們都是屬於一個團契,在上帝立約的愛中。因此,當他說:“我的仇敵,”他使他的學生隨著他同聲重複這些字。例如,請參看約書亞在約書亞記七章六節講話的情形;或者看看,當摩西的使者請求以東王容許以色列人經過他的領土,而以東王回答說:“你不可從我的地經過。”使者回答這個拒絕說:“不求別的,求你容我步行過去。”(民二十14—21;譯者注:和合本用我們。)所以學生被引導回顧以色列的曆史,看看自從他們從埃及為奴之家逃出來後,上帝如何保守他們的道路,成為合一的子民。

    五至六節,Gimel是希伯來文第三個字音。例如,學童們認識到在摩西的日子,上帝曾幫助他們的祖先,在一場極大的戰爭中戰勝亞瑪力人。因此,運用閃族誇張語,耶穌也曾使用過的,例如他說:“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太五29),他們學習到,這是上帝對所有他偉大計劃中的敵人所作的,不但在這個時代並且直至永遠。

    七至八節,He是希伯來文第五個字音(Daleth第四個字音沒有在這裏出現)。因此這位老師強調上帝公義的實在。在這幅他所描畫的圖畫中,他描述上帝坐在“永恒中”(而不是永遠,譯者注:和合本用永遠),不是躺著休息,乃是積極的管治,施行公正,不偏待眾人,也就是正直的意思。他已建立為審判的寶座,我們讀到“正直”(mispat),這最後一個字的意思,是啟示一種完全與異教徒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種公正和負責任的方式。他給予以色列這種正直!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公義  (tsedeq),陽性的格式,我們曾見過,解作他拯救並創造的愛。老師在此處給予他的學生的,是何等非凡的異象,就是上帝的仁愛,創造性的目的。他記得在所多瑪毀滅前,亞伯拉罕曾對上帝宣告說:“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麽?”(創十八25)該段經文可能啟發了何亨利(Henry Scott Hol-land)寫他有力的詩歌:“永恒的審判者,坐在尊榮寶座中。”

    九至十節,Waw是希伯來文第六個字音。神聖的審判者走相反之極端,我們可以如此說,他同時成為世上受欺壓的人的審判者和辯護者。學童所學到的是何等奇妙的信息。當他們長大後,他們要將這信息傳到世界去,正如我們今日所作的一樣。我們要告訴在第三世界中眾多窮困的人,我們喜歡在禱告中對上帝說:“主阿,因你沒有離棄尋求你的人。”這信息與某些基督教派別所講的有多大的差別呢。他們認為“可憐的異教徒”是必定沉淪,而且肯定會到地獄去!還有,在此處我們可清楚看見,對於詩人來說,信仰的了解,並不是一種信條,相信上帝的存在,而是對主、永生的神信靠。在神聖的法庭中,他負起世界上貧窮人的個案,作他們的辯護律師,而行使權柄時,他理應是他們的審判者。

稱頌上主

詩篇九篇十一至二十節

        11應當歌頌居錫安的耶和華,將他所行的傳揚在眾民中。

        12因為那追討流人血之罪的,他記念受屈的人,不忘記困苦人的哀求。

13耶和華阿,你是從死門把我提拔起來的,求你憐恤我,看那恨我的人所加給我的苦難。

        14好叫我述說你一切的美德。我必在錫安城的門,因你的救恩歡樂。

        15外邦人陷在自己所掘的坑中,他們的腳,在自己暗設的網羅裏纏住了。

        16耶和華已將自己顯明了,他已施行審判,惡人被自己手所作的纏住了。拉細

        17惡人,就是忘記上帝的外邦人,都必歸到陰間。

        18窮乏人必不永久被忘,困苦人的指望,必不永遠落空。

        19耶和華阿,求你起來,不容人得勝,願外邦人在你麵前受審判。

        20耶和華阿,求你使外邦人恐懼,願他們知道自己不過是人。拉細

    十一至十二節,Zair是希伯來文第七個字音。按理我們應該鼓勵每一個人向上帝歌頌感謝,因他永遠關懷群眾。但是這個信仰並不是一種泛神論的形式,上帝可以在印度教中、甚至任何人類的思想體係中找到。主居往在錫安!這即是說,他隻向一個民族啟示他自己,現在輪到他們將所學習到有關他的事,向世上所有的人傳揚開去。我們從來沒有在聖經中找到上帝曾使用一個巨大的擴音器來說話,使他的聲音可以讓所有的國家和所有的人同時聽到這種觀念。我們從沒有找到“尊貴的野蠻人”的觀念。以色列是他的選民。他隻曾對他們說話,並且給他們責任,將他的話傳給其他人。他們要告訴萬國有關上帝曾在以色列曆史中所作過的奇事,就是我們在第一及二節所注意到的事。同樣在新約,上帝並沒有向保羅時代的希臘人或羅馬人啟示他自己。但是他曾在以色列:藉著耶穌、在錫安、耶路撒冷城如此作。從此以後,上帝命令耶穌的門徒,成為他的見證人,直到世界的末了。

    我們可能因詩人對上帝的描述而對他有一個錯誤的印象,因為英文聖經隻用名詞來形容他,但是在希伯來文,描述是用動詞,即是說,用行動的字。英文的救主、救贖主等等,並沒有正確地為我們描畫出永生的上帝在所有時間中為他的世界實際作些什麽。

    十三至十四節,Heth是希伯來文第八個字音。上帝對以色列的命令,在萬民中述說他的作為,並沒有排除這個事實,他們要對每一個人述說他的愛。所以學生們學習到,他們每一個都應該留意上帝對他們的愛顧,例如當他們可能病重,或如迷羊迷路離群的時候。然後因他關懷的拯救,他們要在公眾場合對他說。“多謝你。”一座城的城門是百姓集會的公眾地方,在那處,他們可以將對鄰舍的訴訟帶來,向今日我們的執法者(Justice of the Peace)之類的人陳明。所以在城門,百姓尋求得到公正對待,他們要述說上帝的愛和公正!用錫安的女兒(譯者注:參和合本本節的小字)來描述耶路撒冷的居民,這是一種具吸引力的說法。他們是一個群體,“她”是上帝所愛的女兒,好像上帝愛君王如同“兒子”一樣(詩二7)。留意說話的人已下到死門,現在他發現錫安城的門已為他打開了,讓他進入永生上帝的生命中。

    十五至十六節,Teth是希伯來文第九個字音。英聯邦的教育官退休的時間到了,他曾強加一套完全世俗化形式的教育在整個世代的兒童身上,將他的哲學建基於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作品,隻有在他最後的日子,他改變思想。當問他:“假若你再有機會,在你的教育政策中,會否有不同的重點呢?”他回答說:“會,我會考慮原罪的事實。”這幾節經文肯定表達這個信息。在耶路撒冷這所學校的兒童,肯定看到原罪在萬國人民的生活中的影響。正如偉大的曆史學家,湯恩比(A.J.Toynbee),曾清楚表示,何處國家的道德腐敗,毀滅它自己的邪惡勢力便彰顯,而當這情形發生時,容許邪惡的國家的邪惡勢力便在它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活現出來。在另一方麵,並不像其他國家的曆史,他們陷落在陰間,在以色列曆史中,湯恩比正確地描述,上帝曾啟示他自己為世界上的審判者。

    這是何等高潮的信仰宣告,難怪管弦樂團在這個時候需要以一種響亮的音調來彈奏,好像在銀幕上,當英雄成功地將他的仇敵打跨時製片人員要作的一樣,那就是細拉。但什麽是希加實(Higgaion,譯者注:和合本沒有譯出來)?我們希望知道。它明顯是另一種音樂指導。正如一些人士認為,或許它解釋作:“在這裏用低聲,默想的音樂。”

    十七至十八節,Yod和Kaph是希伯來文第十和十一個字音。假如我們認為陰間是上帝不在的地方,那麽忘記上帝,此時此地便開始生活在陰間。但是在這裏忘記實在是忽視上帝。還有因為這個詞(第十八節,譯者注:和合本沒有譯出來),希伯來文是Ki,較佳的了解是這,用在沒有說出來的誓言或應許。所以我們如此解釋:“(在另一方麵,我宣告)這事,窮乏人必永不會被遺忘。”還有,當動詞在這情況下用作被動式時,那麽它的主詞便是上帝。因此,總的來說,“永遠”這兩個字最好的解釋便是永恒!

    十九至二十節,這兩節並沒有使用跟著來的希伯來字音,因此,好像大多詩篇的情形一樣,它看來是被加上的,作為一種副歌,由全體出席的會眾唱出來,因為在這兩節中,我們聽到總結到現時為止整首詩歌的信息。差不多引用了民數記十章卅五節全節,這節經文將這篇詩的信息,與自從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的日子時上帝所作的事連在一起。因為,在上帝的智慧中,假若沒有任何方法可助他們的思想回轉過來,從必朽壞的變為思想永恒上帝的事,他曾使用畏懼,將人帶回他們的理智中。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