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3月31日 撒母耳記下十章

(2010-03-31 04:10:28) 下一個

擊敗亞捫

撒母耳記下十章一至十九節

    1此後、亞捫人的工死了,他的兒子哈嫩接續他作王。2大衛說:“我要照哈嫩的父親拿轄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於是大衛差遣臣仆,為他喪父安慰他。大衛的仆人到了亞捫人的境內。3但亞捫人的首領對他們的主哈嫩說:“大衛差人來安慰你,你想他是尊敬你父親麽?他差臣仆來不是詳察窺探,要傾覆這城麽?”4哈嫩便將大衛臣仆的胡須剃去一半;又割斷他們下半截的衣服,使他們露出下體,打發他們回去。5有人告訴大衛,他就差人去迎接他們,因為他們甚覺羞恥,告訴他們說:“可以住在耶利哥,等到胡須長起再回來。”

    6亞捫人知道大衛憎惡他們,就打發人去,招募伯利合的亞蘭人,和瑣巴的亞蘭人,步兵二萬、與瑪迦王的人一千、陀伯人一萬二千。7大衛聽見了,就差派約押統帶勇猛的全軍出去。8亞捫人出來在城門前擺陣;瑣巴與利合的亞蘭人,陀伯人,並瑪迦人,另在郊野擺陣。

    9約押看見敵人在他前後擺陣,就從以色列軍中挑選精兵,使他們對著亞蘭人擺陣。10其餘的兵交與他兄弟亞比篩,對著亞捫人擺陣。11約押對亞比篩說:“亞蘭人若強過我,你就來幫助我;亞捫人若強過你,我就去幫助你;12我們都當剛強,為本國的民和上帝的城邑作大丈夫;願耶和華憑他的意旨而行。”13於是約押和跟隨他的人,前進攻打亞蘭人;亞蘭人在約押麵前逃跑。14亞捫人見亞蘭人逃跑,他們也在亞比篩麵前逃跑進城。約押就離開亞捫人那裏,回耶路撒冷去了。

    15亞蘭人見自己被以色列人打敗,就又聚集。16哈大底謝差遣人,將大河那邊的亞蘭人調來;他們到了希蘭,哈大底謝的將軍朔法率領他們。17有人告訴大衛,他就聚集以色列眾人,過約但河來到希蘭。亞蘭人迎著大衛擺陣,與他打仗。18亞蘭人在以色列人麵前逃跑;大衛殺了亞蘭七百輛戰車的人,四萬馬兵,又殺了亞蘭的將軍朔法。19屬哈大底謝的諸王,見自己被以色列人打敗,就與以色列人和好,歸服他們。於是亞蘭人不敢再幫助亞捫人了。

    說故事者滿意於暫時把米非波設看作一個謎(enigma),故帶我們轉移到有關大衛的戰績上。再一次(正如第八章一樣)亞蘭人(或敘利亞人)有份參予並被打敗;但這個故事主要集中在亞捫人,即外約但的一個細小王國,在摩押和以東的近北(看地圖一);以前曾被掃羅擊敗,參考撒母耳記上十一章。控製這三個小國,會給以色列帶來許多商業的好處,但正如故事所顯示,大衛起先沒有對亞捫有任何仇恨的動機。

    事實上,這一章提供一個實物教材——如果有人需要的話——戰爭能夠怎樣由無變有地發展起來。一個友誼的行動(由大衛)被誤解(被亞捫王),及用粗暴的侮辱來報答,下一步就隻得尋找盟友,不久三個國家的作戰便發生了。究竟真正引起這場戰爭的原因是什麽?無疑隻因懷疑和不信任,否則大衛友好的表示會被接納。何處存在懷疑和不信任,任何行動都可能被誤解。

    較早前在第二節顯示的,大衛與亞捫人之間有條約的關係。無疑這條約可追溯到掃羅活著時,或者當大衛統治猶大,和伊施波設統治以色列的時候,當時非利士人忽然改變對大衛的態度,他們都發現大衛是聯合和有潛力的以色列王,故此亞捫人也同樣注意這個對抗掃羅和伊施波設的聯盟,現在已強大起來,如果他要的話,足可以攻打他們。因此不信任背後有恐懼。

    雖然亞捫有很好的理由懷疑,但他們所采取的行動卻相當愚蠢,相當於宣戰。甚至今日,如果大使遭受這種侮辱,一次重大的“事件”是無可避免;在古時以色列及它的世界,觸摸男人的胡須本身是非常仇視的行動,正如用現代西方的標準,在一些拘謹的社會裏,裸露臀部特別令人震驚一樣。故此大衛不能忽視這次事件,亞捫人也知道。如果沒有外來的幫助,他們是不可能打敗以色列,故此他們馬上采取行動,免致他們的土地及百姓遭遇危險。曆史上時常看見民族的驕傲,令人驚訝的行為,結果將災禍帶給國家。

    大衛這方麵,在故事開始時他的動機是忠誠的,正如第九章一樣。本章中他旨在尊崇他給一個現在已死的人之承諾,提供了這兩章之間有趣的連係。希伯來文較英文更清楚;十章二節的厚待dealloyally完全與九章一節的施恩show kindness一樣,米非波設與哈嫩,乃是相當不同地位的人,大衛對他們的目的,乃是實現對他們父親的承諾。上帝百姓的理想領袖,在所有的處事上,顯出他完全的忠誠和值得信任,無論在個人方麵,或在國家及國際方麵都是一樣。社會的各方麵,表現誠實和值得信任,乃是減輕人類懷疑的惟一盼望。人與人及國與國之間,和平為誠實的人所推動,但也被那些說話不可信任的人所毀壞。

    在本故事中,忠誠被愚拙所擊倒,大衛盼望尊崇的條約,被亞捫王所撕毀;大衛當然贏得戰爭的勝利——這章結束時,亞蘭國聯盟向大衛進貢,而亞捫的首都幾乎被圍攻(看十一1)。當我們繼續研究領袖學時,我們看見好的勸導的重要。每一個王都需要有能力和可信賴的諮詢者;其次,他需要有判斷力去分辨好和壞的勸告。哈嫩——正如大衛的親孫子羅波安(看王上十二章)——聽從最壞的意見,犯了致命的錯誤。這裏我們看見領袖的兩幅對比的圖畫;大衛是尊貴的王,隨從良心和契約的規定;哈嫩是個愚拙的領袖,聽從錯誤和不切實的意見——並引致他的國家進入戰爭和羞辱中。不去征詢或拒絕別入的意見是非常愚蠢的,但有時候,輕易聽從我們所得的意見,同樣也是愚拙。或多或少我們要有分辨的恩賜,能夠估計我們行動可能招致的結果。哈嫩完全沒有在事前計算代價,參見路加福音十四章卅一節。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