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遷徙

我不太會寫文章,但是很愛讀網友們的博客,所以我的博客就是我的讀書筆記,以摘編為主,從他人的文字裏尋找自己的感慨。
正文

獨 步 長 堤 2011-08-31

(2022-11-26 09:25:24) 下一個

                        

              獨 步 長 堤
  
  昨天,家裏人都去看民族節了,獨自在家無事,索性到堤上走走,放鬆一下。

  說是長堤,實非防禦河水之堤。堤外是太平洋鐵路——加拿大東西交通的主幹線;堤內是新建的生活小區和商業中心。為阻隔聲響和交通安全修築的一道土堤。東起高速公路,西至高而夫球場,全長約2公裏。堤上綠草如茵,成了人們散步和遛狗的地方。  

  一個人走在堤上,看到堤外綠樹叢叢,綠樹掩映之中,有另星的小樓,周圍有各種農用機具,我仿佛一下子置身於鄉村田野。忽然想起撫育我成長,也讓我飽嚐艱辛的地方——我的老家,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村莊。  

  小村裏有30來戶人家。村東頭有一條小河,長年流水潺潺,小時候常在河邊玩。中街東頭有個小廟,記得正中神壇上方端坐觀音菩薩,兩側眾多塑像,栩栩如生。還算萬幸,文革中沒有遭到破壞。在小廟的旁邊就是小學,我在那裏讀了4年書。村的周圍布滿了樹園,樹園裏有品種各不相同的梨樹,一到春季,樹樹梨花,一片潔白,鮮花,小溪,生機勃勃,小村像花園般美麗。到了秋天,另是一派美麗動人的景象,樹樹金黃,果實累累,有發白透亮的雪梨,金黃微紅的酥梨,還有石榴嘴,蛤蟆酥,瓜梨等,品種不同,形狀色澤也各不相同,遠遠看去像巨幅油畫一樣精美無比。還有地頭一排排柿樹紅豔豔,柿子有<豔果紅>,<小火罐>,像一件件藝術品,紅的誘人,摘一個熟透的小火罐,去蒂嘴一吸,一下子甜到心裏,吃一個還想再吃一個。 

  在村的南邊,是當地遠近聞名的“老楊墳”,占地百餘畝。翠柏森森,墳前是高大的牌坊,石人,石馬,肅穆莊嚴。墓地上高高低低的石碑屹立在大小不一的墓前,墳間小路曲曲彎彎,路邊是叢叢荊條和雜草,足有半人高,文革中“老楊墳”遭到毀滅性的破壞,石牌坊,石人石馬,大大小小的石碑都蕩然無存。墳墓被挖,墓內陪葬品搶掠一空。楊家在清朝為官,顯赫一時。隻說是有了這片風水寶地,可福蔭子孫後代,沒想遭此厄運。
  
  看天空,天藍如水,白雲朵朵,涼風徐徐。在大自然的愛撫裏,你會由衷的感到從未有過的寧靜和愉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