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遷徙

我不太會寫文章,但是很愛讀網友們的博客,所以我的博客就是我的讀書筆記,以摘編為主,從他人的文字裏尋找自己的感慨。
正文

在尤金、麥考絲家做客 2008-12-14

(2022-11-19 11:44:53) 下一個
在尤金、麥考絲家做客  2008-12-14
                 
                              
                 
   我們到加拿大不久,也不知道他們如何得知我們來看望女兒,在一個周末的晚上,尤金先生和麥考絲女士拿一束鮮花來看我們。盡管我們從未謀麵,語言也難以交流,可她們的友好,熱情,還是讓我們由衷的感動。我們隨即沏了兩杯普洱茶,招待老兩口坐下。
 
  麥考絲是我女兒剛到這裏時,在語言學校認識的老師。她原先在中學教書,退休後以誌願者到語言學校教英語,我女兒在她的悉心教導下,語言會話能力有了很大長進。當我女兒要寫畢業論文時,她熱情的說:
 
   “你寫吧,寫好後給我看看,幫你順順。”
 
  由於她的幫助,我女兒的論文得到了導師的誇讚,說她的論文是他的學生中寫得最通暢的一篇。當我女兒向導師講明情況後,導師十分高興,並讓我女兒轉告麥考絲女士,邀請她幫助初審學生論文,並付一定酬金,麥考絲以忙不過來謝絕了。尤金先生退休前是一個企業的財務人員。他們兩個年齡上還長我們兩歲,可身體都很好,在晚上還親自駕車來看我們,我們可沒這本事。
 
  邊喝茶,邊和孩子們聊著。中間聽女兒說,尤金最近在醫院做了個小手術,醫生用一小管子將他腿關節裏的碎骨粒抽了出來,多年的關節病就好了,如今走起來一點也不疼了。麥考絲也想到醫院查一下,她已經預約了好長時間,最近挨到她了。我聽後,很感興趣,因我也長久以來患有老年性骨質增生,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雖經多年鍛煉,好了許多,可總不徹底,時不時骨刺卡在那裏,就疼痛難忍。有如此好方法,有機會也去治一治。
 
  喝了兩杯茶,聊了一會,他們就告辭了。雖隻是禮節性拜訪,可仔細想想,我們初到這裏,又素無來往,何勞兩位老人親臨探望,實在受之有愧。要說感激,我們理應主動去看望他們才是。我們孩子初到這裏時,遠離家鄉,遠離父母,舉目無親,是他們在困難時給以關愛與幫助,才使他們順利走到今天,如此情意,什麽時候都不能忘記。
 
  本想在麥考絲女士出院後,去回訪他們,後來麥考絲打來電話說,她不做手術了,並邀請我們在周末<5-12-08>到她家小聚。盛情難卻,那天晚上我們買了一束鮮花和女兒兩口一起,破天荒以老外身份到加拿大朋友家做客。
 
  在經過的街道兩側的房子屋簷處都裝上了紅紅綠綠的彩燈,有的門前還擺了聖誕樹,聖誕老人,小鹿等,過節的氣氛不遜於中國的春節。不一會我們來到尤金的家門前,搶先映入眼簾的是門前的小樹上,密密麻麻的寶藍色小燈,閃閃爍爍,喜慶氣撲麵而來。
 
  他們住的是兩戶連體式別墅。看到我們到來,親切地將我們迎入室內,在門口處脫了鞋,一起到會客間坐了下來。放眼室內,住房麵積不算大,但房間布置得很藝術,很別致。整個內牆除端牆一側是玫瑰紅色外,其餘全是海洋色;在門廳入口的牆上,嵌了幾隻飛翔的金色海鷗,坐在這裏,仿佛置身海邊一般;客廳一角的聖誕樹上,掛著一串玻璃珠子和各色各樣的小飾品,在彩色燈光映照下,猶如群星眨眼,閃爍著歡樂於喜悅。另一麵的桌子上,一排高高低低的聖誕老人,有的牽著北極熊,有的前麵一隻小船,形態生動逼真。讓人驚奇的是,這些精美的木雕工藝品,都是尤金先生退休後,用碎木精心雕製而成。在會客室和餐廳間的矮牆上,一隊做得惟妙惟肖的米老鼠在縱情歌唱,這是麥考絲手工縫製的布藝品。這些都讓我們欣喜不已。
 
  一會,到餐廳用晚餐。麥考絲和尤金先後端上了他們親手做的土豆泥,白蘿卜泥,烤香腸,小麵包,沙拉醬,一杯冰水。每個人麵前一個盤子,有刀,叉,小勺,個人隨意將這些食品撥入盤中,吃著聊著。麥考絲問了我們在北京的一些情況,我們說:“你們有機會一定到北京看看。”她十分高興。她還給我們講了他們這一年的主要活動:他們先到溫哥華女兒那裏小住,然後到埃德蒙頓兒子那裏,又去了卡而加裏,紐約,華盛頓。反正加拿大的所有城市都跑遍了,過了聖誕節又要去女兒那裏了。我們為她倆豐富多彩的生活深感欣喜。
 
  這幾樣食品吃了後,每個人又倒了一杯熱薑茶和自己烤的甜點。說真的,這幾樣食品除烤香腸有點味道外,再不就是薑茶味道怪怪的,其他吃不出啥味道來,和中國菜無法相比。不知為啥,如此簡單的飯菜,老外一個個都長得高高大大,結結實實。
 
  飯雖簡單,可從始至終,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讓人感到親切隨意,沒有絲毫虛假做作之感,像老朋友相聚一樣。
 
  飯後,尤金帶我們到他的地下室工作間看看。那是一個不大的小屋,一張桌子一個工作台,占去了一多半空間,就是這麽個小屋,卻讓你目不暇接,件件都讓你喜愛新奇。
 
  在工作台的後麵,靠牆立著一書廚般的框架,裏麵依次擺列著各種大大小小,形狀不同的雕刀,鑽頭及許多叫不出名子的木刻工具,案前裝有兩個台鉗,一個鉗口較寬,鉗口處襯有軟木板,顯然是精加工用;大小手刨,電鑽,電鋸一應俱全。
 
  桌子是尤金設計繪製圖形的地方,他打開抽鬥拿出一個厚厚的本子,裏麵全是他親筆繪製的各種工藝品圖形。每個圖形都很生動,線條流暢柔潤,沒有一定藝術工力,是難以畫出如此精美圖形的。由於有了這奇妙的構思,動感十足的圖形,加上他精雕細刻,才有了一件件神態逼真,活靈活現的木工藝品。
 
  桌子後麵的案上,擺放著已經雕好和即將雕好的許多形態鮮活的工藝品,尤金順手拿起一個僅有10cm高的人像,笑著說,這是他自己。我們很驚訝,仔細看來,還真有點像,頭頂尖尖小帽,身著寬鬆的工作衣,麵含微笑,肩挎小木箱,尤金打開木箱,裏麵有小鋸,角尺,小錘,做工精細,比例準確,讓你由衷的欽佩尤金的心靈手巧。桌上還有一個小木屋,和真的一樣,門前一個漁夫,肩背魚網,栩栩如生。
 
  在諸多精美的木雕工藝品中,我意外的發現,在案子靠後的地方,一尊年輕女孩的雕像,有30cm高,在眾多雕品中,尺寸應是較大的一個。她短髮,體形矯健,氣質昂揚,曲線優雅豐滿,朝氣蓬勃,活脫脫的一個青年女運動員,魅力攝人。我不知道這尊雕像,是尤金心靈中夫人年輕時的模樣,還是心愛女兒樣子。不管是誰,可以肯定的是,尤金內心深處,依然生機勃發,所以他才不知疲倦地創造出如此眾多造型生動,個性鮮活的木雕工藝品。
 
  當我們離開他的工作間,在樓道出口處,尤金興致盎然的指著立在牆邊的一塊約半米高的木雕,說這是他們一家人。這讓我們再度驚喜無比,移至亮處細看,是一塊厚木板雕製而成的高低不等的四個人像,輪廓鮮明,形態迥然,雕工精細,還真有點像他們自己。
  又在客廳小坐一會,我們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兩位熱情友好,品質高雅,情趣豐富的老人。告別了整潔,溫馨,工藝品薈萃的藝術小屋。
 
這是有生以來,首次以老外身份和本地人相聚,雖時間短暫,盡管存在著語言障礙,可自始至終,都給人以親切,真誠。他們雖都年過七旬,依然朝氣不減,晚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多姿多彩,著實讓人羨慕不已。
 
同屬老年人,原來還覺得自己生活得十分精彩:在北京我們倆沒有孩子拖累,也沒有經濟壓力,平時在家看看書,看看電視,在電腦上消磨;天氣好時,一起到公園裏照照像,在電腦上發發,或到超市轉轉,買點生活用品,過得怡然自得。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一天天的丟失。今天看看他們老倆口的生活,方覺得我們對生命的理解遠不如他們深刻,他們比我們更懂得生命的意義和永恒的精神價值,他們把生命的黃昏變成了黎明,所以每時每刻都充滿了歡樂與甜美。
 
這次偶然相遇,卻收獲良多。在今後的日子裏,定向他們一樣,拋卻煩惱,振作精神,信心滿懷地擁抱大自然提供的無盡的歡樂與美好,過好每一刻,每一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