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往事 

(2004-10-26 00:04:31) 下一個

2004/04/28

隻要你去任何一個合法非合法的碟檔,隻要這個買碟的男女老少混在深圳,隻要你稍稍猶豫該買什麽碟來看看——他們都會嚴肅地告訴你:看看這個吧!相信我,沒錯的!他們說的,就是《美國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cia——這是英文原名,1984年出品於一個意大利導演的手中,影響了巨多的電影人——起碼我能從薑文賈樟柯的電影看到依稀仿佛的美國往事的影子。Nodels穿行在過去和現實之間,愛情遠去友誼被出賣,當年的血腥暴力牢獄之災沒有令這個衝動的有夢想的忠誠於朋友的男人沉淪,現實的欺騙友情的被褻瀆也同樣不能改變他依然“純真”的情懷——雖然他本人也是一個劣跡斑斑的人,有著黑暗的過去。

影片開始,主人公遭不明追殺,不得不亡命天涯。35年後,他回到了故裏,這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起點,也是觀眾疑問的開始和追溯的開始。因為他們夥伴間當年積攢下的100萬美元不見了:既不是主人公搶走了,更不是肥仔莫偷走的。夥伴們都死了,那麽是誰拿走了錢呢?主人公自問了35年,而現在,他被別人盯上了。影片符合費正清所謂“鐵的曆史倒退的規律”,透過不斷的閃回的回憶,將時空的進程前後翻覆。而酒吧牆上的一個小缺口,正是一切回憶的起點,有如宇宙奇點的爆炸開始一樣,故事形成了。   

影片到了最後才解開謎底:原來麥克斯並沒死,他當年設計了一場瞞天過海的騙局,毫無痕跡地擄走了100萬美元。當如今的貝利先生(即麥克斯)遭遇調查並難免一死的時候,他找到了Noodles,希望能死在Noddles的手下,以解脫35年來的自責。他搶走了Noodles的一切:他的錢、他的女人。此時"Yesterday"樂曲恰如其分地再次出現,昭示著經曆一生坎坷的Noodles,心中存留下來的不是仇恨,卻隻有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留戀(當然對應地,麥克斯獨處時響起了格什溫的歌劇《波基與貝絲》的“夏日時光”主題。影片曾出現過他倆在沙灘上的休閑場景。太精彩!)。他原諒並放過了造成他悲劇人生的麥克斯。最後Noodles來到影片開頭出現的中國劇院,急促地吸食著鴉片。寬容和暫時的快感使他找回心靈的寧靜,他笑了。“往事主題”再次響起,給影片畫上完美的結局。   

影片最出彩的部分還有剛才提到的“往事主題”音樂,它如同嬰兒誕生的啼哭一樣自然並貫穿故事情節始終。其寬廣、舒緩、淒婉動人的曲調和旋律,攝人心魄,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融入過去的時光。導演或作曲家本人對影片結構的設計和邏輯關係的把握,實在是大師風範。也許意大利人是現實主義題材的當然先鋒,Noodles在影片中的每一次出現雖然不是英雄般的,但導演Sergio Leone都賦予了他更多的人文關切和俠骨柔情。“往事主題”既是主人公出現的開始,又是他回憶的引子。當Noodles還是一個街頭頑童時,他透過牆上的小缺口,開始對黛布拉(Deborah)著迷。在他偷偷在街頭尾隨黛布拉的時候,“往事主題”第一次加入人聲。美輪美奐。第二次,已經長大成人的Noddles得知黛布拉決意要離開紐約到好萊塢發展,他在出租車上對黛布拉飽進行非禮。第二天,當他佇立在車站的暮靄和蒸汽中,火車開走了,黛布拉拉下窗簾。他悵然若失,失魂落魄。此時音樂飄然而至,而隨後影片出現長達了30秒鍾的黑暗和靜默,極為恰當地表達了主人公的心情.雖然Noodles作惡多端,亡命天涯,但他冷酷的麵容下麵,好像總隱藏著某種東西。在與昔日戀人黛布拉共度浪漫的晚餐後,他說有兩件事他忘不了,一個是他小時候的夥伴唐莫尼,他中彈死去前說:諾德斯,我滑倒了。另一件就是你(黛布拉)。影片故事情節曲折、自然,慢慢顯現出主人公對黛布拉的情感和愛戀,猶如冰山下的柔情,深藏不露。漸漸的,冰雪消融。影片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取向,很容易讓我們產生共鳴。

最後的最後,滄海桑田也好過眼雲煙也罷,他懷念的,不是有怎樣的過去怎樣的悲歡,而是——曾經,有那樣的人和他一起走過。 長達近4小時的電影,能讓人關注到底,作為講一個故事,本身就是一個成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