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祖堯醫生回憶錄

一位軍醫的坎坷一生, 上海醫學院51屆畢業生,二軍大附屬二院,前內科醫生鄧祖堯生平回憶錄
正文

鄧祖堯醫生回憶錄 - 編者前言

(2009-11-26 20:59:29) 下一個

編者前言

 

紀念我的父親 - 鄧祖堯醫生

 

回憶錄的作者是我的父親,他是一位普通軍醫。他於1951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曾在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長征醫院內科做主治軍醫近30年。他於2004年去世,至今已有5年了。作為他的後輩,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完成前輩的夙願。我父親的一生非常坎坷,艱難。他生前蒙受許多冤屈。他有許多抱負,心事未完成。在他退休後,我曾建議,將自己的經曆和感想真實地寫出來,作為自己家的寫實家史。父親就斷斷續續,寫了許多。直至看到了父親的個人經曆,我才覺得他的經曆非常特別,其中有艱難,曲折,友誼,愛情,成功,失敗,跟隨著時代變遷之中還穿插有許多悲情。他的人生非常曲折,坎坷,有些地方甚至還有點傳奇。我覺得值得,也願意發表出來。故編輯整理出來,與讀者見麵。

 

他們那一代人非常不易。隻有真實地描述出來,才能讓後人知道他們所經曆的時代是那麽的艱難和曲折。這本回憶錄沒有虛構情節,全是真人真事的敘述(編者僅隱去其中一些人的全名,並對重要的地理曆史背景,人物,事件加些簡述。將段落按時間順序安排,並加入小標題和注解)。他人生中經曆很多曲折,有的描述十分生動。我在年少時並不很理解他的一些想法。但長大了就理解了許多。讀了他的自述和經曆後才能更理解他。我父親和爺爺那二代人經曆了中國最劇烈的社會震蕩,戰爭,饑餓,貧窮,災難,外侵,改朝換代,政治變革,文化衝擊,價值觀大翻覆,等等,還有包括他們本人所受的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磨難。

 

我父親的個人故事主要從少年時期在抗戰初期從南京出逃開始。他經過了長途跋涉,曆經蘇,皖,豫,鄂,湘,川,陝,甘,八省,數十縣城,其中步行長達五千餘華裏,流離顛沛,曆時數年。最後才到了甘肅天水,才算安家結束。他對這個過程有較詳細的描述。對當時的大後方,湖南和重慶的經曆也描述得很生動。這段曆史不僅是他個人的經曆,也是抗戰期間中國後方的真實寫照。這對研究一般中國抗戰曆史期間的人和事都很有價值,是珍貴的輔助曆史資料。

 

父親的姐姐是一位美麗,聰明,善良的女青年。由於社會動蕩,生活困境,而誤入迷途。她的個人生涯不幸走向悲劇。這不僅是錯誤婚姻的不幸,也是封建文化,動蕩時代的悲劇。對於如此優秀年輕女性的不幸,不僅讓她的親屬後人感到悲傷,就連與她毫無關係的普通讀者都會悲歎,咿噓。 

 

父親另一個特長是他在藝術與體育上的才華。他在青年時,熱愛導演和演話劇。而這似乎有點血脈聯係。因為他大哥哥和姐姐也似乎有這方麵的才華。而他的另一個妹妹後來還成為早年中央戲劇學院表演係的高材生。此話另談。

 

父親年輕時非常俊帥,結實,陽光。他真誠,自然,善良,待人友好,很有才氣。不奇怪,他一生中也多次遇到過同齡女孩的青睞。難得他的坦誠,將這些經曆也寫了下來。這是人生中可貴一頁。人生難得幾回真情。每個人在青年時代都會有與異性相遇的新奇感受。雖然大多數愛慕之情會擦肩而過,並未成功。但男女青年的自然親近,互遞愛慕之情,本身就是對對方的某種肯定。我想,他也是想借此向當年所有曾對他投有友善愛慕之情的女孩表示回謝和敬意!

 

我父親是一位勤奮敬業的知識分子。他的一生,工作上勤勤懇懇,政治運動中小心謹慎。從工作作風上看,這點很像我爺爺(我爺爺在中國銀行工作幾十年,從未有過貪汙受賄的劣跡,這在當年的同事中幾乎罕見)。我父親非常敬業,有很強的職業進取心,並取得過很好的學術成就。他的同學,同事,學生和病人都知道,我父親是一位非常負責,醫術高超的醫生。他曾挽救過許多難以拯救的病人。他還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醫學專家。他是全軍最早建立胃鏡檢查的內科醫生,在消化內科的科研工作中發表過多篇重要論著,做出過傑出貢獻。早在1962年,他就因此被任命為全軍醫學消化內科秘書,時年他僅39歲。他是一位極富講課天才的授課老師,他的醫學講課極富吸引力,得到了所有聽他課程的學生的一致好評。他的學生都非常喜歡他的講課。這可能多少也得益於他青年時期的演練話劇的天賦。他是一位善良,樂於助人的老師。因此,許多他的學生與他保持著特別良好的關係。這種友誼甚至超越了一般的師生關係,它還帶有一種同甘共苦過的感情。在他去世後多年,他的許多師生之情一直延續到他的後人。 

 

但是,令人惋惜和不平的是他的知識才華和專業經驗都在以後種種政治運動,幫派鬥爭中所埋沒,斷送了。我自小學時代起,就感到那時的父親總是心事重重,精神壓力很大,似乎總在承受很多不平之事,不白之冤。在“文革”中,父親被隔離,停職,關押,批鬥,體罰,勞改,最後累倒,重病到瀕臨死亡的邊緣。當時我雖隻在小學到初中年級,但幾乎所有經曆過的事件都非常清楚,許多情景曆曆在目。作為親人,我和家人都背過“三反分子”家屬的黑鍋。那種感受隻有經曆過的人才能理解。 

 

我父親在政治上的厄運並不是因為他不求上進。相反,他曾是一位理想主義者。少年時期,在戰爭的逃難路途中他就積極做過抗日演講,在湘西避難期間他執教過戰爭難童,還積極報考過抗戰時期的空軍航校;青年時期,他思想左翼,關心國家命運;他同情平民,參加過學潮,接近並且還掩護過同學裏的地下黨員。 解放後,還積極幫助過解放軍防治血吸蟲病,還曾報名參加抗美援朝。他是較早加入共青團的青年。中年時期,他努力工作,不知疲倦。無論在教學,醫療,還是科研都取得過許多傑出成績。他曾對黨和領導有過純潔得甚至天真的信任。但他是一個有點小資情調的人,他不懂,不會,也不想去搞什麽階級鬥爭或政治鬥爭。他平時誠實自然,不會弄虛作假,不會溜須拍馬。他從不加入任何幫派,也不熱衷於權力爭鬥。他從未擔任過任何行政職位。他從未,也不可能整過其任何其他人。在“文革”中,他也沒有加入任何一派,隻是同情過某派而已。即使如此,他還是難以逃脫多次政治運動中被人整肅的命運。而他所有悲劇性的遭遇都是與他當時領導人的個人品德緊密相關的。因為當他的領導是品德好,業務性強的人時,他就心情愉快,工作順利,成績顯著;而當他的領導是一些搞宗派品德差的人時,他就心情壓抑,工作受阻,並屢屢被陷害。說到底,權力,私欲,嫉妒,幫派,品德低劣是這些人惡跡的根源。而這些劣跡不僅是對我父親個人不公,也是對業務工作的阻擾,對病人,對社會,對國家的褻瀆。實際上以後的事實也證明了那些所謂領導者們低劣的個人品德。

 

一個單位如果長時間,有眾多業務骨幹受到政治上的打擊,陷害,心情壓抑,同時單位部門在業務上不思進取,工作上錯誤層出不窮,停滯不前,那麽這個單位的領導肯定有問題。我父親的悲劇性人生的更深一層分析是,所在單位的微環境因素[見編者加注評論(最後)],這和當時曆史的大環境因素也是相關的。在那個荒唐的年代,整個社會亂了規則,很多地方像一部大絞肉機。在政治運動中,尤其是“反右”和“文革”,人倫喪失,變了形地相互傾紮。所以我父親的遭遇不僅是他個人的不幸,也是當時社會的不幸,國家的不幸,那個時代的不幸。他的遭遇是那個時代社會悲劇的縮影。除他之外,還有很多因政治運動迫害而結局更為悲劇的人物和家庭。相比之下,我父親還是屬於不幸之中的幸存者。畢竟,他終於等到了自己平反,恢複職務這天。以後,他的身體後來也大部康複,並看到了國家的恢複,家庭的平安。無論如何,人間還是有良知,富有同情心的人。從父親的回憶和談吐中可以感到,他對那些曾在他困難時期予以同情和幫助的人表示出由衷的感激!

 

我父親是一位普通的人,有血有肉。與常人一樣,他也有長有短,不可能完美無缺。他為人有時也比較簡單直率,交友時也常有取向性。對投機的人話較多,關係較好;不投機的,則話不多。他興趣廣泛,喜歡學術探討,所以他總是與學生關係非常好。他極富同情心,看到有困難的人,會忍不住伸手相助。有一次,他竟然聽信了火車上一個陌生人的虛無故事,動了隱測之心。事後才知道自己又被騙了。文革後,他已被政治運動搞怕了,很怕惹事生非。有些事他很敏感,容易憂慮或多疑。但他從不擺架子,這也是他的同學,學生,病員都很願意和他交友的原因之一。他也喜歡和我探討各種問題,對業務和學術上的問題有種天然的好奇心和深究欲。他甚至對我在國外從事的基礎生物醫學科研內容都很感興趣,並經常詢問,探討。所以,他即是我的父親,也是我的朋友和老師。

 

作為醫生,最好的評判應來自他的醫療成績和病人反映;作為教師,最好的評判應來自他的教學效果和學生評價;作為科學家和專家,最好的評判應是他的科研成果和應用效益。在這幾方麵,父親都是優秀的。他可以問心無愧。父親是一位敬業而有成就的醫生,一位極富才華的授課教師,是一位卓有成績的醫學專家,他還是一位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人。作為他的後人,我為他的業績驕傲,也為他的不幸遭遇而不平。

 

由於政治運動的衝擊,中國已遭受過了太多無謂的損失,包括人才,經濟,時間,傳統文化,和社會倫理。造成當時整個社會動亂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是與非”的客觀評判標準。主觀因素因人而異,可因時代,環境和對象而變遷。這往往就給那些不務正業,玩弄權術者提供了可乘之機,從而造成了許多冤,假,錯案。以我父親個人經曆為例,從1968年被隔離審查開始,政審,勞改,病休等等原因使他的醫療工作斷斷續續停頓了將近15年之久。直到1983年,他才拖著半病的身體到學報編輯部工作。若非這些政治衝擊,我父親完全能在他們的工作崗位上,為國家,為人民做出更多貢獻。他完全有能力解答更多疑難病症,拯救更多病人,教授出更多優秀學生,做出更多醫學科研成果。

 

感謝國家最終能撥亂反正,糾正了過去的許多曆史錯誤!感謝改革開放後“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確立!隻有以客觀標準為主去衡量各類人和事,才能確保社會的相對公正和穩定,避免更多的個人和社會悲劇的發生。作為炎黃子孫,我們衷心希望祖國永遠繁榮富強,和諧穩定!人民幸福安康!

 

由於工作忙,一直找不出時間來整理。最近抽出一點時間,初步整理完成這一回憶錄的編輯。能為父親把他一生中最後這件作品完成,也讓我心中了了一件大事。

 

整理編輯出版這本回憶錄是對我父親的紀念,也是對我祖父,我從未見過的早走的琬姑姑的紀念!

 

我衷心祝願我父親,爺爺,琬姑姑安靜地長眠於天國!我們總有相見之時!

 

我也感謝所有讀者!歡迎來信提出建議和感想!

 

 

編者,鄧祖堯之子,鄧炯

 

 

 

200911

Email: 547581877@qq.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